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doc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精品文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思考和提出的问题“两个数相除”是比的本质特征还是比的表现形式?名不正则言不顺“既然已学过除法,为什么还要学习比呢?”理不直则气不壮磨课要点起点。知识起点:学生已经掌握除法、分数,会求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商、分数值,能在两者之间实现转化;在低年级已掌握求两个数之间的差“差比”;掌握了一定几何度量的方法和经验。已有生活认知:在比赛、电视广告中见过“比分”或用“比”的形式表达的相关内容,如金龙鱼“1:1:1”,具有一定的生活认知基础。思维特点:比是一个相对
2、抽象的概念,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六年级学生处于小学阶段中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高段,能够较为自如进行表象操作、类比迁移学习,同时也渴求更多有“营养”的数学问题的挑战,从而在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终点:理解“比”的含义,能根据“比”进行数学思考,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有联系的,在横向、纵向等多元的联系中构成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因此,丰富表象、建立联系、类比迁移、应用拓展就成了教学中应着重思考的问题。首先,要切分出“今天学的比”和“我们所知道的比”之间的区别,同时也要明白“比”和“倍数”“分率”“份数”之间的联系。结合具体素材对“比”进行思考与表达,从而
3、达成对“比”的含义丰富的理解,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P6971。教学目标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比”,理解“比”的含义,会用“比”进行数学表达与交流。在比较、分析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建立“比”与“除法”“倍数”“分率”等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体会变中不变、分类、类比等数学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数学与数学的联系,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比”的含义、感受“比”的价值。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唤醒经验,引入新知唤醒1:3个苹果和2个梨比较(321 差比)。唤醒2:小东和小明进行乒乓球比赛,小东得
4、了3分,小明得了2分,怎样记录得分?情况(3:2 比分)。质疑: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 【设计意图:通过“你所知道的比”,唤醒学生关于“差比”和“比分”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引发“冲突”“这会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从而在“切分”的同时,为新知的认知做好铺垫。】二、借助经验,感悟新知青蛙图片(1只青蛙4条腿)。快答:由青蛙只数快速回答青蛙的腿数,强化二者之间的倍数关系。建模:青蛙腿数和只数的比是41。联系:41414面积度量(小正方形和长方形)。观察:小正方形面积是A平方厘米,大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建模:小正方形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的比是13联系: 1313迁移学习。练习:53( )(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中的比 小学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生活 中的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