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课堂教学实录.doc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课堂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课堂教学实录.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课堂教学实录.精品文档.乘法分配律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 1.学会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2.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数学方法学习乘法分配律。【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节课,咱们就从生活出发,探索其中的数学知识。(声调低)生:好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学校的活动小组,仔细看看都有哪三组信息?(谈话式)师:看清楚了吗?有三个问题。(不读,让
2、学生看)会解决吗?生:会!师:其实以前学习过。那老师要提高难度了,请同学们任选一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综合算式写在横线上,然后口算出得数填写在括号内,并想想看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请同学们在1号学具纸上完成。开始停,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交流时,注意说清你的算式和得数各是多少。谁来?这位同学,你选择的是的第几道题?读读你的算式和得数。生交流算式和结果生:(4+2)X3=18师:说说你的想法生:先求出每组的男生和女生有多少人,再乘以三个小组,就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吗?生:可以师:你是怎么想的?先求出一个小组男生和女生的总和,再乘3.问大家:可以吗?有没有不同方法?你来?生:4X3+2X3师:结果
3、呢?哦,也是18。你的想法呢?生:先看看男生有多少人,再看看女生有多少人,再相加,就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师:分别求出3个组男生和3个组女生的人数,再相加,也可以啊。两位同学方法不同,但都求出了体育小组的总人数,思路很清晰。继续,谁选择的第二小题?生:我的算式是(2+8)x5=50这是你的算式。不同方法呢?2x5+8x5。说的很完整!谁选择的最后一道题!你来!另一种呢,你来!生:我的综合算式是(10+15)X4=100师:另一种方法?生: 10x4+ 15x4=100大家同意吗?和第一道题,道理相同。 【设计意图:这种教学设计,主要是在激发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意识到虽然结果相同,但两个算式是不同
4、的。但它们之间好像又存在某种联系,从而引发探究欲望。】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一)分类师:好了,同学们,我们运用以前的知识,非常好的解决了3个问题,得到了6个算式。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如果让你把这些算式分成2类,你打算怎样分?(生举手后再叫上台)谁愿意到台上来分给大家看看?师:这位同学你来!生如果不操作,师问:你打算把哪些分在一起?动手分分吧师:能告诉大家你这样分的理由是什么吗?生:这边都是合着算男生和女生的,师:分析的很有道理!左边都是先算了一个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也就是先算括号里,两个数的和,(画加号)再算乘;而右边是先算两个乘,再相加。生:左边都有括号,分在一起师:分析的很有道理,请回
5、! 左边都有括号?(面向全体),也就是先算括号里两个数的和,(画加号)再算乘;而右边是先算两个乘,再相加(只画第一题)师:好,对算式有了初步了解,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刚刚的计算结果,这两道算式的得数怎么样?生:一样的师:这两组呢?生:相等师:既然结果一样,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师:现在我们得到了三组等式。同学们,仔细观察,左右两边的算式是一样吗?生:不一样师:得数呢?生:一样师:是呀,算式不一样,得数却一样,仔细想想,这样的两个算式会不会有什么联系?(二)观察发现师:同学们,仔细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吗?再仔细想一想,他们都有什么特点(手指x3,稍停,再指右边x3)
6、看来同学们都有想法了,同桌交流一下:生1:都x3师:能上来指给大家看看吗?哪里x3了?(描红)大家同意吗?师:那有没有更深入的发现,左右两边都是谁在x3?问身边同学,你能说说吗?没想好,不要紧,回到座位上,再想一想!师:谁来说左右两边都是谁在乘3?生:左边都是4+2乘3,右边都是分开乘3。师:来同学们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左边用4和2的和x3,右边是先用4x3,再用2x3,(画线)也就是4和2分别x3,再相加。可以吗?师:这个发现很有价值,谁再说说看,左边右边都是谁在乘3?师:谁还想再来说说! 生2:第一个都是4,第二个都是2师:能上来指给大家看看吗?左右两边都有4和2,那他们都是怎样乘3
7、的呢?你有没有更深入的发现?谁来帮帮他!师:你是说右边算式是用4和2在分别乘3,你能不能再说一遍,右边算式中的4和2都是怎么来的?生:就是左边的算式的4和2师:来同学们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左边用4和2的和x3,右边是先用4x3,再用2x3,(画线)我们也可以说右边是4和2分别x3,再相加。行不行?这个发现很有价值。谁还想再说再说说看!非常好!生3:都展开乘3了师:以第一道题为例,你能上来指给大家看看,左右两边都把谁展开乘了吗?谁还想再说说看!非常好!生说不上,师说:来,同学们我们一起帮帮他。你能再说一遍吗?(三)、翻提板(快说)这组等式有这样的特点,那这两组等式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呢?生
8、一样!师:真的吗?注意看,如果把它们反过来,(老师动作快有节奏)现在你能说出这个算式是什么吗?(慢慢说)生:师:大家觉得他说的对不对,我们一起看答案。如果对,我们给点掌声好不好。掌声在哪里? 师:这位同学,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算式的?(慢)生:分别求出男生女生人数师:你是借助情景进行分析,有没有谁抛开情景,通过算式的特点来说说原因呢?生:右边是把2和8分别乘5师:大家同意吗?他抓住问题的关键。左边算式是2和8的和x5,右边的算式是2和8分别乘5再相加!他是根据左边的算式推想出右边的算式。师:谁能根据右边的算式推想出左边这个算式是什么呢?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了。来,最后边的男生生:(10+15)x4一
9、起来看,对不对,来看答案!掌声啊,(学生鼓掌)说说你的想法,生:我的想法是先求出男生和女生一个小组的人数,再求出四个小组的。【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分配律的算理,使得抽象的运算定律不再难理解其实学生很早以前就接触过分配律,在观察、比较中感知分配律的外在变化规律,最后通过举例验证从乘法的意义角度进一步理解算理,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同时根据课堂的动态生成及时对规律进行拓展。】三、提出猜想 猜想验证(一)提出猜想真好,同学们在数学的领域里,只要肯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就能探索出更多的奥秘。(板书:观察)师: 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三组算式都有相同的特点。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乘法分配律 小学 数学四 年级 上册 乘法 分配律 课堂教学 实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