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答案1-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材答案1-7.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建材答案1-7.精品文档.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试卷库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技术试题答案(第01卷)一、填空题 1、30。 2、。3、悬浮密实结构,骨架空隙结构,密实骨架结构。4、(图略)。5、抗磨光性能,愈差。6、负压筛法的结果。7、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8、201,1600。9、坍落度法;维勃度法;骨料粒径40mm;坍落度大于10mm;骨料粒径40mm,维勃度530秒。10、水稳定性。二、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8、; 9、; 10、; 三、多项选择题1、BC 2、AB 3、ACD
2、4、CD 5、AD 6、AB 7、ABD 8、ACD 9、ABCD 10、BCD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五、简答题 1、a、对稳定度的影响: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马歇尔稳定度值增加,达到峰值后再增加沥青用量稳定度趋于下降。b、对流值的影响: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混合料的流值也增加,开始增加较平缓,当沥青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流值增加幅度加大。c、对空隙率的影响:随着沥青用量增加,由于被沥青填充的矿料间隙的减小,混合料的剩余空隙率也随
3、之减小,这种减小开始幅度较大,最终趋于平缓。d、对饱和度的影响: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矿料间隙率的减小,沥青体积百分率的增加,混合料的饱和度也趋于增加,但到一定程度趋于平缓。 2、a、灰水比、水泥强度及骨料种类的影响,用下式说明:从材料质量看混凝土强度主要受水泥强度的影响,水泥强度高,混凝土强度高,从材料组成比例看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于灰水比,灰水比大强度高,对碎石和砾石A、B取值不同,因此骨料品种也影响混凝土强度。采用碎石混凝土强度高。b、养生条件影响:(1)温度高,强度高。反之亦然; (2)湿度大,强度高。反之亦然; (3)令期长,强度高。反之亦然;c、试验条件:(1)试件尺寸及形状:尺寸大强
4、度低,高径比为2时,圆柱试件强度低于立方体强度;(2)试件干湿状况:试件干强度高,湿则低;(3)加载速度:速度快强度高,慢则低。3、试样规格(mm)荷载(KN)加荷时间(min)稳压时间(s)筛孔(mm)混凝土集料10-202003-552(圆孔)沥青混凝土集料13.6-164001001.7(方孔)另外,压碎值试筒规格也不同,确定试样数量的方法也不同,混凝土集料分两层,用颠击法密实,试样总厚10cm,沥青混凝土集料用量筒确定试样总量,分三层,用插捣法密实。4、图略。5、依据工程所处的气候条件及路面结构类型查技术规范选择沥青及沥青标号。沥青路面施工规范以地区的日最低平均气温将全国分为寒区、温区
5、、热区三个气候分区,对一个具体的地区可通过查技术规范确定其气候分区;路面结构类型标准分为四类,即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及上拌下贯式,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类型可查路面设计文件。另外,因粘稠石油沥青分为重交和中轻交通量沥青两个标准,选用沥青标号时还要考虑道路等级,高等级路选重交沥青,其它选中轻交沥青。六、实例计算题 1、 a空隙率 b沥青体积百分率VA c矿料间隙率VMA d饱和度VFA 。 2、(1)计算基准配合比水泥浆用量增加10%基准配合比应为:1.1:2.13:4.31=1:1.94:3.92(2)水泥=320kg(已知) 水=3200.58=186kg砂=3201.94=621k
6、g 石=3203.92=1254kg(3)水泥=320kg 砂=621(1+5%)=652kg石=1254(1+1%)= 1267kg水=186-(6215%+12541%)=142kg400L混凝土材料用量水=1420.4=57kg 水泥=128kg砂=6520.4=261kg 石=12670.4=507kg七、分析评定题 1、由已知条件:每方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为,若每方混凝土多加10kg水,则单位用水量为210kg。由计算多加水后混凝土的强度值 强度下降率。2、不可取。因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路面未达到应有的压实度、应有的结构和强度,通车后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由于压实不足,通车后行车荷载作用会使
7、路面压实度迅速增加,但因受车辆渠化运行限制及行车的非匀速性,压实度的增加是不均匀的,会产生车辙、推挤等病害。若下层平整度本身也差,整个平整度会很快变差。由于压实不足,沥青路面的空隙率增大,除沥青易老化外,还增大了路面的透水性,假如下层为沥青碎石和开级配沥青混凝土,会因雨水渗透,殃及基层。由于压实不足,混合料未达到预期的嵌挤结构和强度,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将过早出现松散、剥落、坑槽等病害,尤其通车后气温较低时,更易产生病害。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试卷库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技术试题答案(第02卷)一、填空题1、饱水抗压强度和洛杉机(或狄法尔)磨耗率。2、200200200。3、稳定度,流值,动稳定度。4、
8、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5、设计坍落度,骨料种类及最大粒径。6、粘稠性,塑性,热稳性。7、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和沥青碎石混合料。8、设计水灰比、骨料最大粒径和种类。9、试件尺寸、形状;干湿状况;加载速度。二、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三、多项选择题 1、BC 2、BD 3、BD 4、AD 5、AD 6、AD 7、DB 8、BD 9、BD10、ACD四、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五、简答题1、凝结时间分初凝和终凝 从水泥加水拌和至开始失去塑性这段时间间隔称初凝,水泥加水拌和至最终失去塑性这段时间称为终凝。路桥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从开始拌和、运输、浇注、到振捣成型等工艺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若混凝土初凝时间过短,工艺过程未完成混凝土就开始凝结,将最终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因此要有充分的初凝时间保证工艺过程的完成。混凝土拌和物一旦入模成型,就希望其快速凝结,以便尽早拆模进行下一道工序,因此终凝时间不宜过长。合适的凝结时间对保证混凝土强度和加快施工进度有重要意义。 2、工程用砂是把细度模数在1.6-3.7范围内的砂按0.63mm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分为三个级配区,若混凝土用砂的
10、级配曲线完全处于三个区的某一个区中,(具体按0.63mm筛孔累计筛百分率确定),说明其级配符合混凝土用砂的级配要求。如果砂的级配在一个(或几个)筛孔超出了所属的级配区范围,说明该砂不符合级配要求,不得使用。配制混凝土优先选用级配符合区级配要求的砂,区砂由中砂和一部分偏粗的细砂组成,用区砂拌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其内摩擦力,保水性及捣实性都较区和区砂要好,且混凝土的收缩小,耐磨性高。3、检测项目有:a)抽提试验;b)马歇尔稳定度试验;c)钻芯取样;意义有: a)检查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b)检查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等指标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c)检查现场压实度、厚度,测马氏稳
11、定度(规范要求,但存在一些问题)。 4、a)粗骨料强度低,与沥青粘附差。若粗骨料强度低、风化严重,针片状颗粒多,在试件成型击实过程中产生新的破裂面,导致稳定度上不去,骨料与沥青粘附差也是可能原因。b)砂子用量过大,由于砂多为河砂表面较光,若砂子用量大,会减少摩擦阻力,从而影响稳定度。c)矿粉用量不合适,矿粉一般用量较小,但其总比面很大,矿粉用量对混合料粘结力起决定作用,矿粉用量过少,将使混合料粘结力下降,导致稳定度低。但过多也会影响稳定度。d)沥青针入度值大,粘性差,也可能导致稳定度差。5、(图略) a)当沥青用量较小时,沥青不足以形成结构沥青膜来粘结矿料颗粒,稳定度较小,随着沥青用量增加,结
12、构沥青逐渐形成,矿料粘结力增加,稳定度也增加,但沥青用量再增加,包裹矿料的沥青膜增厚、自由沥青增多,拨开了骨料间距,混合料的粘结力降低,稳定度也随之下降。b)流值对应最大稳定度,沥青用量小时,由于骨料的嵌挤作用,流值较小,随沥青用量增加,骨料内摩阻力减小,流值增加。六、实例计算题1、a)水灰比=195/390=0.5 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为:水=190kg 水泥=kg 砂=2349-(380+190)0.33=587kg 石=2349-190-587-380=1192kg b)k= 水=190K=196kg 水泥=380k=392kg 砂=587k=660kg 石=1192k=1231kgc)配
13、合比例:1:1.55:3.14:0.5d)考虑砂石含水量后每盘混凝土材料用量水泥=100kg 砂=155(1+4%)=161kg石=314(1+1.5%)=319kg 水=50-(1554%+3.141.5%)=39kg 2、筛孔(mm)1052.51.250.630.3150.160.16筛余质量(g)03525701601058025分计筛余百分075143221165累计筛分百分率071226587995100通过量0938874423150 级配曲线略。七、分析评定题1、计算有误:一是未把油石比换算为沥青含量,二是未把沥青密度换算为相对密度,正确计算为:2、可以从两方面说明:一是配合比
14、设计本身不尽合理,包括骨料级配配差,配合比例不佳,如砂率过小,水灰比过大,导致拌和物粘聚性和保水性差,甚至有离析现象,经浇捣后石子下移,砂浆上浮,遇到蒸发量大时,水份损失过多过快,因砂浆收缩表面出现裂纹。侧面则因混凝土保水性差,水泥浆从模板缝隙外流,洗刷了包裹砂粒或石子的水泥浆使砂粒与石子露头,此种情况多发生在模板接缝处及其附近,使混凝土外观质量变差。 另一种情况是施工中未严格执行配合比例,材料未按配合比例严格计量,尤其是用水量控制不好时,致使混凝土拌和物粘聚性和保水性变差,严重时出现离析、同样会引发上述缺陷。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试卷库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技术试题答案(第03卷)一、填空题1、抗磨光性
15、,愈差。2、95%,立方体抗压强度。3、2.74g/cm3,41.6%。4、掺外加剂,提高振捣机械的效能。5、水煮法,水浸法。6、矿料的组成设计,确定最佳沥青用量。7、0.075mm,2.36mm,4.75mm。8、工作性、密度、强度。9、溶解度。10、全部颗粒。二、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多项选择题 1、AB 2、CD 3、BD 4、DA 5、ABC 6、BC 7、AD 8、ABCD 9、BC 10、ABC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6、3、; 14、; 15、; 16、; 17、; 18、; 19、; 20、;五、简答题1、砂率表征混凝土拌和物中砂与石相对用量的比例关系。由于砂率变化将使集料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产生变化,坍落度亦随之变化。当砂率选用合理时,可使水泥浆量不变的条件下获得最好的流动性,或在保证流动性即工作性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减小水泥浆用量,从而节约水泥。砂率太大,由于集料表面积增大,在水泥浆不变的条件下,使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变差。砂率过小时,集料表面积虽小,但由于砂用量过少,不足以填充粗骨料空隙,使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变差,严重时会使混凝土拌和物的保水性和粘聚性变差。选择砂率的原则是在水泥浆用量一定的条件下,既使混凝土
17、拌和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又使拌和物具有较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同时在流动性一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节约水泥。2、粘稠石油沥青依据针入度大小划分标号,中轻交通沥青A-100和A-60还根据延度进一步划分为甲、乙两个副号。液体石油沥青依据标准粘度划分标号。针入度和标准粘度都是表示沥青稠度的指标,一般沥青的针入度越小,表示沥青越稠。而工程使用中由于不同工程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不同,对沥青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将沥青依针入度(粘度)划分为若干标号,有利于根据工程实际要求选择适宜稠度的沥青。3、以毛细管法测定不同温度时沥青的运动粘度,绘制粘温曲线,对石油沥青以运动粘度为17020mm2/s的温度为拌和温度
18、,以28030mm2/s的温度为压实温度。搅拌温度过高,易使沥青老化,马歇尔稳定度值会偏大,流值偏小;拌和温度过低混合料不易拌匀,裹覆矿料的沥青膜厚度不均匀,甚至有花料、结团等现象。稳定度值偏小,流值偏大。击实温度过高,混合料相对较密实,空隙率、流值偏小;稳定度、饱和度偏大,反之亦然。4、若在混凝土凝结前随意加水搅拌,由于改变了水灰比,使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增加,强度将下降,同时拌和物的粘聚性及保水性也严重变差。使拌和物产生离析,入模后漏浆等问题,若在混凝土开始凝结时加水,除上述危害外强度将大幅度下降。有矛盾,这种加水与养生洒水有本质区别,浇注中加水改变了混凝土拌和物组成材料比例,洒水养生并不改
19、变拌合物组成材料比例,只是在混凝土凝结后保持其表面潮湿,补偿因蒸发而损失的水,为水泥水化提供充分的水,防止混凝土表面因水分蒸发水泥不能充分水化,产生表面干缩裂缝,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形成。5、(1)裂解分馏,方法概要为:沥青样50g;在550温度下裂解,速度以沥青无飞溅为度;25分钟内完成裂解;(2)脱蜡,方法概要为:取3个不同质量的油分样;按1:1比例加25mL已醚和25m L乙醇,(先用10mL乙醚将油分溶解,倾入冷却瓶中,再用15mL将三角瓶洗净倾入,最后加入25mL乙醇);将冷却瓶装入仪器的冷却液箱中,在-20温度下冷却1小时;过滤、常压过滤30分钟后,真空吸滤至蜡完全脱出。(3)回收蜡,
20、方法概要为:将冷却过滤装置的废液瓶换为吸滤瓶;用100mL热石油醚分三次将结晶蜡溶解过滤入吸滤瓶;用蒸馏法回收石油醚;将吸滤瓶在105真空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六、实例计算题 1、(1)设水泥用量为x 2.49973x=990 x=396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为 水泥=396kg 水=198kg 砂=594kg 石=1188kg(2)施工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水泥=396kg 砂=594(1+0.05)=624kg 石=1188(1+0.01)=1200kg 水=198-5940.05-11880.01=156.4kg(3)400L混凝土材料用量 水=156.40.4=62.56kg 水泥=3960.
21、4=158.4kg 砂=6240.4=250kg 石=12000.4=480kg 2、(1)测值由小到大排序:8.2kg 8.5KN 9.6KN, 14.0KN(2)计算特征值: S=5.685KN(3)计算统计值:(4)判别 为异常值。 (5)平均稳定度为七、分析评定题 1、不对,因为中轻交通量道路沥青的标号是按针入度大小划分的,副号是按延度大小划分的。该沥青按针入度为A-100,按延度应为A-100乙,但延度未达到标准规定值,只能说延度不合格,不能因此而改变它的标号,软化点和针入度比也超出了A-100乙规定的范围。但都不能因此而改其标号。2、是否合理有两面性,合理是因为这种作法较好地解决了
22、压实超密或压实度达不到要求的问题。不合理是因为同样材料,同样配合比例,同样施工机械和抽检方法,而且配合比要经过三个阶段的试验论证,怎么会出现标准密度有那么大差异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粗细骨料规格和品种变化所致,包括材料本身的变异性(客观)及对原材料料源和规格控制不严(主客),当然不排除追求产量,拌料时对配合比控制不严,以及抽检失真。措施是首先从料源上着手,确保骨料品种、规格基本不变,其次是采用间歇式拌和楼,严格采用自动计量程序,严格抽检方式方法,确保各环节矿料配合比例不变。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试卷库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技术试题答案(第04卷)一、填空题1、2.703g/cm3, 46.4%2、水灰比
23、,水泥浆(或砂率不变,增加砂、石用量)。3、最佳,坍落度值,坍落度值,水泥用量。4、饱和度、空隙率。5、合成级配要求,各矿料的筛分结果。6、热稳定性,水稳定性。7、温度,荷重,时间。8、细度模数。9、用量、配合比例。二、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注:按新标准 10、;三、多项选择题 1、AD 2、BC 3、BD 4、AD 5、ACD 6、ABC 7、BD 8、AD 9、ABC 10、BCD四、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4、7、; 18、; 19、; 20、;五、简答题 1、a)含泥量。指砂中小于0.08mm颗粒的含量,由于它妨碍集料与水泥浆的粘结,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通常用水洗法检验。b)云母含量。云母呈薄片状,表面光滑,且极易沿节理开裂,它与水泥浆的粘结性极差,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对混凝土的抗冻、抗渗也不利。检方法是在放大镜下用针挑捡。c)轻物质。指相对密度小于2的颗粒,可用相对密度为1.952.00的重液来分离测定。c)有机质含量,指砂中混有动植物腐殖质,腐殖土等有机物,它会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并降低混凝土强度,多采用比色法来检验。d)SO3含量,指砂中硫化物及硫酸盐一类物质的含量,它会同混凝土中的水
25、化铝酸钙反应生成结晶,体积膨胀,使混凝土破坏。常用硫酸钡进行定性试验。 2、碱骨料反应是混凝土骨料中的某些碱活性颗粒与水泥中的碱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的反应。这种反应严重时使混凝土体开裂破坏,其实质是 1)碱硅反应,即水泥中碱与集料中的二氧化硅反应。2)碱碳反应,即水泥中碱与集料中的碳酸盐反应。骨料中是否含碱活性颗粒用岩相法检验,即通过鉴定集料的种类和矿物成份等,从而确定碱活性集料的种类和数量。并最终判断其能否引起碱骨料反应。3、a:试验条件:(1)试件形状尺寸:8字形试样,中心断面为1平方厘米;(2)温度:试验温度为25或15;(3)拉伸速度:非经注明为5cm/分。b:注意事项:(1)隔离剂要调配
26、适当,确保侧模及玻璃板不粘沥青,隔离剂不能涂的太多,以免挤占试样体积;(2)当室温同试验温度相差太大时,为保证试样中心断面尺寸,试样应先恒温后铲平;(3)铲平时铲刀不能过热,也不能用力过大,以免试样老化或底面受拉变形;(4)当试样出现上浮或下沉时,应调整水的密度,重新试验;(5)确保水面不受扰动。4、混凝土是一种水硬性材料,在其凝结硬化过程中要有充分的外部水供给,保持其表面潮湿,当在硬化期间受干燥,如果这种受干燥是瞬时的,将不会对混凝土的最终强度产生太大影响,如果干燥期较长,将会对最终强度产生较大影响,对于受干燥后又受潮的情况一般强度不同程度可恢复,干燥时间间隔越短恢复越多,但都达不到标准养生
27、的最终强度。5、用马氏法确定沥青用量的常规指标包括稳定度、流值、空隙率和饱和度四个指标,其含义如下:稳定度是指标准尺寸的试件在规定温度和加载速度下,在马氏仪上测得的试件最大破坏荷载(KN);流值是达到最大破坏荷载时试件的径向压缩变形值(0.1mm);空隙率是试件中空隙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数;饱和度是指沥青填充矿料间隙的程度。稳定度和流值表征混合料的热稳性,空隙率和饱和度表征混合料的耐久性。六、实例计算题 1、(1)按所给材料用量计算配合比例 4.5:9.9:18.9:2.7=1:2.2:4.2:0.6; 设水泥用量为x:x+2.2x+4.2x+0.6x=2380 x=297.5298; 每方
28、混凝土材料用量为:水=178.8kg 水泥=298kg;砂=656kg 石=1252kg(2)水泥=298kg 砂=656(1+0.035)=679kg ;石子=1252(1+0.01)=1265kg W=178.8-6560.035-12520.01=143.3kg施工配合比:298:679:1265:143.3=1:2.28:4.24:0.48 (3)每方混凝土多加水为 6560.035+12520.01=35.48kg 每方混凝土少加砂为: 6560.035=22.96kg 石为:12520.01=12.5kg 配合比例为:1:2.12:4.16 W/C=0.72。若施工中仍按试验室配比
29、拌料,混凝土强度将达不到设计要求。2、表观相对密度 2)理论最大相对密度:3)空隙率:4)沥青体积百分率:5)矿料间隙率:6)饱和度:七、分析评定题1、计算法不对,应用抗折强度公式反算,即所以加载速度应为4500N/S2、问题出在矿料品种或其配合比例上,从品种讲可能是粗骨料富含棱角,细骨料偏细;从配合比例讲或许是粗骨料用量过大,矿粉用量偏小,导致矿料间隙率过大,就是增加沥青用量,混合料空隙率仍偏大,确定不出共同沥青用量范围,即是有,范围也很窄。修正:若属配合比例问题可增加矿粉用量,相应减小粗骨料或细骨料用量。更换:对本题因最小空隙率要降低2%左右,靠局部修正很难凑效,需更换材料,或是换用较不富
30、含棱角的骨料,或使用细度模数较大的砂子,并适当增加石粉用量以求问题解决。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试卷库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技术试题答案(第05卷)一、填空题1、大。2、食盐,酒精。 3、沥青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剩余空隙为36%。4、标准稠度。5、抗折和抗压强度。6、抗折强度,抗压强度。7、混凝土拌和物浇注入模。8、饱水抗压强度和洛杉矶(或狄法尔)磨耗率。9、不同。10、雷氏夹法结果。11、沥青用量的变化而。12、砂子,砂石总。13、耐久性,抗滑性。二、单项选择题1、; 2、; 3、; 4、;5、; 6、; 7、; 8、; 9、; 10、;三、多项选择题1、AB 2、AB 3、AD 4、AB 5、BD 6
31、、CD 7、AC 8、ABCD 9、BCD 10、AB 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注:新标准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注:按新标准规定 18、; 19、; 20、;五、简答题 1、当实测坍落度大于(或小于)设计要求时,保持水灰比不变减少(或增加)水泥浆用量,重新计算配合比,按新计算得的配合比再次试拌,测坍落度,如还不能满足要求,可以上述原则重复进行两次甚至数次,直至符合要求为止。也可保持砂率不变,通过调整砂石用量使坍落度达到要求。另外在试拌过程中,还要观察拌和物的砂率大小,粘聚性、保水性
32、等,以综合评价拌和物的工作性。2、沥青是感温性较强的材料,试验温度对试验结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a)针入度。一般在其它试验条件不变的情况,若温度高于规定值(250.1),针入度测定值较真值偏大,相反则小。b)对于延度要分两种情况,一是低温延度,当试验温度高于规定时,试验结果偏大,相反偏小,二是对高温延度(25),当温度高时,对较软的沥青结果可能偏小,温度低时可能结果偏大,但对较稠硬的沥青可能情况正好相反。c)软化点结果受温度影响一是起始温度(5),当起始温度高时,对较稠硬的沥青可说无影响,对较软沥青结果则偏小。二是升温速度的影响,升温速度快,结果偏大,反之则小。 3、1)意义:沥青混合料在拌合
33、时,冷料仓材料分类储放,一旦流入传送带,进入烘干鼓后各类材料均匀地混合在一起,上到拌和楼经过振动筛筛分后,按粒径大小分别储于各热料仓,拌和楼计量控制系统再按事先输入的各热料仓矿料的配比计量,拌和,因此目标配合比的各类材料的用量,对拌和楼控制系统无用处,必须重新从各热料仓分别取样重新进行矿料配合比设计,以便供拌和楼计量控制使用。2)作法:从各热料仓分别取样,一个热料仓作为一种材料,做筛分试验,用图解(或电算)法确定各热料仓矿料的配合比例。在目标配比确定的沥青用量上0.5%(或 0.3%)取三个沥青用量,成型三组试件,测算全部马氏指标值,结合规范及生产实践经验合理确定沥青用量。4、沥青混合料拌和温
34、度控制情况直接影响到混合料拌和均匀与否,成型温度直接影响混合料的密实度大小,因此拌和和成型温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路面寿命。当拌和温度过高时,虽拌和易均匀,但会导致沥青老化,使路面的低温性质及耐久性变差。若拌和温度过低,拌和不均匀,沥青不能充分分散并均匀包裹矿料表面,出现花白料及结团现象,使路面在使用期间产生局部松散和泛油拥包。 当成型温度过高时,在同样的压实功下,混合料密实度偏大,严重时产生热裂缝,推挤等,影响平整度和耐久性,当成型温度过低时,会造成压实不足,投入使用后平整度很快变差、坑槽等病害即会产生。 5、级配是表示砂子各级粒径颗粒的分配情况。细度模数表示砂子的粗细程度,细度模数大砂子则粗,
35、相反也成立,细度模数仅反映砂子全部颗粒的粗细程度,而不反映颗粒的级配情况,因为细度模数相同的砂级配并不一定相同,所以只有同时使用级配同细度模数两个指标,才能反映砂子的全部性质。意义是级配良好的砂其密度高,比表面小,用其配制的混凝土有良好的工作性,硬化后有较高的强度,耐久性好,而且可节约水泥。六、实例计算题 1、R=30MPa Rmin=28.4MPa 判定结果是强度满足设计要求。2、筛孔(mm)52.51.250.630.3150.16底分计筛余量(g)A样025257512024510B样501501507550250分计筛余百分率(%)A样0551524492B样103030151050累
36、计筛余百分率(%)A样0510254998100B样10407085951000通过量(%)A样1009590755120B样90603015500 计算细度模数由细度模数A砂为细砂,B砂为粗砂,但细度模数已超过工程用砂对细度模数(1.63.7)的要求。七、分析评定题1、该水泥为不合格产品,因为a就细度而言,水筛法结果为不合格,负压筛法结果为合格,但负压筛法是标准方法,故细度合格。b就安定性而言,试饼法结果为合格,雷氏夹法为不合格,但雷氏夹法为标准方法,故安定性不合格。 按水泥技术标准规定,安定性不合格水泥则为废品,故该水泥为废品。2、原因:问题出在矿料品种或矿料配合比例上,从品种讲骨料为非富
37、含棱角骨料,或细骨料偏粗;从配合比例讲可能是粗骨料或细砂用量过小,而矿粉用量过大,导致矿料间隙率小,混合料极易压密,很小的沥青用量空隙率和饱和度就能满足要求,而沥青用量明显偏小。修正:如为配合比例所致,可通过增加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相应减小石粉用量对配合比例进行修正。 更换:如为骨料品种所致,就要考虑换用富含棱角粗骨料,或添加细砂,以增加矿料间隙率,尽而达到增大空隙率的目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试卷库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技术试题答案(第06卷)一、填空题1、-20 2、AC3、延度4、胶砂强度5、维勃稠度6、体积法 (或绝对体积法)7、1008、中、轻交通量 重交通量9、调整水量法(或改变水量法)10
38、、单位用量,相对用量11、410%12、5,16313、抗折14、沥青 矿料15、牛顿(N),平方毫米(mm2)二、单项选择题1、A 2、A 3、D 4、B 5、B 6、B 7、A 8、D 9、C 10、D 三、多项选择题1、 DB 2、BD 3、ABC 4、CD 5、BC 6、AB 7、ABCD 8、CD 9、BCD 10、ABC四、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五、简答题 1、真密度:只包括材料真实体积(不包括闭口,开口及空隙体积);毛体积密度:包括固体颗粒及开口,闭口孔隙.表
39、观密度:包括固体颗粒及其闭口孔隙体积.堆积密度:含固体颗粒,闭口,开口及空隙体积.2、第一阶段:目标配比.设计阶段:目的是确定已有矿料的配合比,并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第二阶段:生产配比设计阶段目地是确定各热料仓矿料进入拌和室的比例.并检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第三阶段:生产配比验证阶段:为随后的正式生产提供经验和数据.3、1)悬浮密实结构:具有较高粘聚力,但摩阻力较低.因此高稳定性较差.2) 骨架空隙结构:具有较高的内摩阻角,但粘聚力较低.3) 骨架密实结构:不仅具有较高的粘聚力,同时又有较高的内摩阻角.4、1)当水泥中SO3含量,MgO含量,初凝时间,安定性这四项指标中有一项达不到要求,则
40、此水泥为废品。2)当水泥中:细度,终凝时间,强度,不溶物,烧失量,混合料掺量等六项指标中,有一项不满足要求,此水泥判定为不合格。3)所有上述指标全部达到规范要求者,可判定为合格水泥.5、三个主要参数为w/c,SP,W.其中w/c反映了水与水泥之间的比例关系。SP反映了集料之间的比例关系.W反映了水泥浆与集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六、实例计算题1、mc=341kg mw=186kg ms=611kg mG=1262kg2、dmax=40mm,普通硅酸盐水泥525#, mc: mw: ms: mG=300:170:548:1343七、分析评定题 1、该批砼是合格的。 2、平均值为7.2 kN,n-1=0
41、.57,该组沥青混合料不满足要求。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试卷库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技术试题答案(第07卷)一、填空题1、干燥砂(或石)2、0.85 3、50.54、按废品5、高温季节6、大于等于27、食盐8、流动性 粘聚性 保水性9、试配强度和工作性10、3511、3,2512、甘油与滑石粉的质量比例为2:113、低温抗裂性 高温稳定性14、蒸馏15、中16、碱集料反应二、单项选择题1、A 2、B 3、B 4、A 5、B 6、D 7、B 8、C 9、C 10、C 三、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 3、ABCD 4、BCD 5、AC 6、BC 7、ACD 8、CD 9、BCD 10、ABCD 四、判
42、断题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五、简答题 1、1)计算“初步配合比”:根据原材料资料,按我国现行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计算初步配合比.2)提出“基准配合比”:根据初步配比,采用实际施工材料进行试拌,测定拌和物的工作性,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基准配比.3)确定“试验室配比”,确定既符合强度和工作性要求,又较经济的试验室配比.4)提出“施工配比”:根据工地现场材料实际含水率,换算为工地配比. 2、区别:在技术指标中,除路用石油沥青规定的有关指标外,其中延度的温度为15,蒸发损失试验改为
43、薄膜烘箱试验.并引入含蜡量和密度两项指标.联系:都以针入度划分标号:并对软化点,溶解度及闪点等作了相应要求. 3、.设计要求的砼强度等级;.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水平;强度保证率。4、当每一锅出料后,目测认为不合适,则需重新进料,适当延长拌和时间。反复几次,直至合格为止,此时的拌和时间再加上3-5s即为正式生产时的拌和时间,当第一锅出料后,虽目测合格,须适当缩短时间重新试拌,反复几次,直至不合格料出现为止。取不合格料出现前一次合格料的拌和时间再加3-5s即为正式生产时的拌和时间。5、水泥的抗折、抗压强度是以测定值与平均值比较,不超过平均值的10%,取平均值作为水泥的抗折、抗压强度值;如有且只有一个超过平均值的10%,剔除后平均,有两个超出结果作废。水泥砼的抗压、抗折强度都是测定值与中间值比较,不超过中间值的15%,取三个测定值的平均值;如有且只有一个测定值超过中间值的15%,就取中间值作为水泥砼的抗压(或抗折)强度值。六、实例计算题1、材料在混合料中级配碎石(1)23%23232310.710.710.70.20碎石(2)57%41.617.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