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施工方案.doc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施工方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施工方案.精品文档.第一部分 工程概况一、拟建工程概况根据珠海国开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业主”)提供的本项目 “总平面图” (2011.11.05), 珠海横琴美丽之冠梧桐树大厦项目总用地面积为25079.3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2276.92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99673.9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42603平方米,建筑密度20%,容积率3.97,绿地率30%。拟建主体建筑由两座高层建筑组成,其中一座建筑为酒店(层数36F),另一座建筑为办公楼(层数36F) ,建筑高度约120150m。高层建筑部分的结构形式拟建采用框
2、架剪力墙,设有3层地下室,裙房部分的结构形式拟采用为框架(含3层地下室),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从自然地坪以下16.0m。受业主委托,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和广东省珠海工程勘察院组成的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拟对本项目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本项目受业主委托乙方先后完成了场地的岩土工程初步勘察和基坑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二、场地位置和地貌拟建项目场地位于横琴新区口岸服务区。场地东侧为规划道路,其东侧为十字门水道,与对面澳门特别行政区银河酒店直距约500m;场地南侧为规划道路,其南侧为珠海横琴总部大厦建设用地;场地西侧为蓝琴公司建设用地;场地北侧为华融公司建设用地。场地原
3、始地貌单元属滨海平原地貌,原地势低洼,后经人工填土抬高,现地形较为平坦,现地面标高2.163.04m。三、场地岩土层概况根据珠海横琴美丽之冠梧桐树大厦场地初勘报告,场地内岩土层自上而下主要有:人工填土层(Q4ml)1素填土:浅灰色、灰褐色,主要由粘性土和少量石英质砂粒组成,局部含少许岩石碎块,顶部含少量植物根系。稍湿,欠压实。厚度0.802.20m,平均1.37m,层底标高为0.511.84m。2冲填砂:浅灰色、灰黑色、灰黄色,为石英粉细砂冲填而成,含少量淤泥及贝壳碎屑。很湿饱和,松散。厚度0.601.90m,平均1.40m,层底标高为-0.641.58m。3块石填土:灰白色、浅灰色,主要由微
4、风化花岗岩石块和粘性土回填而成,岩石碎块径一般530cm,个别达50cm以上。稍湿,结构疏松。厚度1.301.80m,平均1.55m,层底标高为0.811.71m。海相沉积层 (Q4m)淤泥:浅灰、灰黑色,刀切面光滑,质较纯,富含有机质,闻有臭味,含少许贝壳碎片及石英细砂,局部钻孔顶部石英细砂含量高。饱和,流塑。厚度10.0023.40m,平均12.84m,层底标高为-21.82-9.89m。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1粉质粘土:褐黄色、褐红色混杂灰白色,刀切面光滑-稍粗糙,局部含少量石英砂粒,韧性与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湿,可塑硬塑。厚度0.4020.50m,平均7.63m,层底标高为-
5、36.89-11.49m。2淤泥质土:灰黑色、深灰色,富含有机质,具腐臭味,手捏滑腻,刀切面光滑,含少量石英砂,偶见腐木碎屑。饱和,流塑。厚度1.0010.30m,平均4.01m,层底标高为-54.92-15.92m。3砾砂:灰白色、褐黄色、棕红色,颗粒矿物成份主要为石英和长石,次棱角状,含少量粘粒,局部粘粒含量较高,局部地段见大量石英碎石及角砾,级配良好,分选性差。饱和,稍密中密。厚度2.2026.90m,厚度变化较大,平均13.04m,层底标高为-64.16-21.41m。4粉质粘土:褐黄色、褐红色混杂灰白色,刀切面光滑-稍粗糙,局部含少量石英砂粒,韧性与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湿,可塑硬
6、塑。揭露厚度2.4014.40m,平均8.46m,层底标高为-67.69-53.42m。残积层(Qel)砾质粘性土:褐红色、肉红色、褐黄色,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组份以粘性土和石英砾砂为主,砾砂含量大于20%,原岩花岗结构已破坏。很湿,硬塑。揭露厚度2.7014.50m,平均厚度6.69m,层顶标高为-67.69-54.32m 。燕山三期花岗岩(52-3)1全风化花岗岩:褐红色、灰白色,岩芯土柱状,原岩花岗结构尚可辨,组份为粘性土与石英砾砂。很湿,硬塑。厚度4.3012.50m,平均厚度7.31m,层顶标高为-70.69-64.95m 2强风化花岗岩:褐黄色、灰褐色,岩芯为半岩半土状,原岩花岗结
7、构清晰可辨,风化裂隙发育,见铁质侵染,干钻难钻进。厚度4.4012.56m,平均厚度7.63m,层底标高为-81.92-73.49m。3中风化花岗岩:灰白色、浅肉红色、灰黄色杂黑色斑点,主要造岩矿物为长石、石英及云母,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芯为团块状短柱状,岩石RQD指标较差。揭露厚度为1.301.46m,平均揭露厚度1.41m,层顶标高为-85.04-83.46m。受业主委托,我司拟进行该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并编制如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方案。第二部分 勘察依据和目标一、勘察方案编制依据1、勘探点位置平面布置图(暂且我司根据2011年01月版“总平面图”布置,最终以设计院布置为准)2、
8、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二、勘察目标1、勘察质量目标:本次勘察严格按照建筑设计单位所提交的项目建设方案及勘察要求,并执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确保勘察成果质量优良。 2、作业安全目标: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规范作业,确保勘察全过程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3、文明施工目标:服从建
9、设单位调度与指挥,不扰民,尽可能减少钻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做到工后场清、文明施工。第三部分 勘察目的和要求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本工程的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重要工程),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本次勘察按详细勘察阶段进行,旨在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预防等提出建议,为建筑物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依据。根据建筑设计单位提出项目建设方案情况及详勘要求,主要工作如下:(1)查明建筑场
10、地各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以及特殊性岩土的性质,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于岩质的地基,应查明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基本质量等级和风化程度。(2)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腐蚀性、初见及稳定水位;提供季节变化幅度和各主要地层的渗透系数;提供基坑开挖工程应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当采用降水控制措施时,应分析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4)预测地基沉降、差异沉降和倾斜等变形特征,提供计算变形所需的计算参数。(5)对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
11、择提出建议;提供桩的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对沉桩可行性、施工时对环境的影响及桩基施工中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6)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提出意见,并提供所需计算参数。(7)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应划分场地类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地段。判别可液化土层,确定液化指数和场地液化等级。(8)调查基坑外周边10米范围内建筑的状况(层数、结构形式、基础形式、现有质量)及地下管网状况等。(9)积极配合工程管理部门开展验(槽)、验桩、单位工程验收等技术性服务工作。第四部分 勘察方案布设一、勘探孔布置依据甲方提供本项目的“总平面图”(2011.11.05)共布置钻孔37个,其中两座
12、高层建筑为26个,间距为1625m,群房部分为10个,间距约为2535m,地下水长期观测孔1个。高层部分符合JGJ72-2004第4.2.1(1)条要求,如基岩面起伏较大,届时将根据所选桩基类型和桩端持力层面的起伏情况考虑适当加密,以符合JGJ72-2004第4.2.1(2)条要求;群房部分钻孔间距比JGJ72-2004第4.2.2(1)条要求稍大,届时视钻探情况可适当加密。钻孔布置详见勘探点位置平面布置图。二、勘探孔分类分为一般性勘探孔、控制性勘探孔和取土测试勘探孔,其中控制性勘探孔为14个,超过勘探孔总数的1/3,符合JGJ72-2004第4.2.1(4)条要求;布置技术性钻孔(即控制性钻
13、孔和取土测试勘探孔)19个,占勘探孔总数的1/2。三、勘探孔深度根据拟建工程特性及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拟建高层建筑可能采用的桩型为摩擦桩和端承桩(嵌岩桩),根据JGJ72-2004第4.2.2第4.2.4条要求,勘探孔深度按以下两种情况控制:1、高层建筑:基础形式暂且按大直径端承桩(如嵌岩桩)考虑,一般性勘探孔深度要求进入微风化花岗岩层4.0m;控制性勘探孔要求进入微风化花岗岩层6.0m。符合JGJ72-2004第4.2.3(3)条要求。如采用摩擦桩可行时,此设计钻孔深度亦符合JGJ72-2004第4.2.4(1)、(2)条要求。2、裙楼:基础形式可采用摩擦桩,一般性勘探孔深度要求进入残积土3.
14、0m;控制性勘探孔要求进入残积土5.0m。符合JGJ72-2004第4.2.4条要求。四、试样采取及原位测试1、试样采取根据JGJ72-2004第4.1.7条和第4.2.5条要求,对每幢高层建筑每一主要土层内采取不扰动土试样的数量不少于6件(组),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将增加取土数量;岩层按中风化层和微风化层分别采取不少于6组岩样进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2、原位测试根据JGJ72-2004第4.1.7条和第4.2.5条要求,对每幢高层建筑每一主要土层内进行不少于6次的原位测试,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将增加测试次数。并根据JGJ72-2004第4.4.6条要求,对一般粘性土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当遇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土 工程 详细 勘察 施工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