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技术.doc





《废水处理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废水处理技术.doc(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废水处理技术.精品文档.第 一 章 膜 分 离 技 术第一节 膜分离技术简介第二节 膜分离技术的分类与应用第三节 膜生物反应器第四节 膜污染与膜清洗第一节膜分离技术简介一、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史膜技术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的水处理技术” R 1784年法国学者阿贝诺伦特(Abbe Nollet)发现,水能自然地扩散到装有酒精溶液的猪膀胱内,首次揭示了膜分离现象,并首创了“osmosis”一词,用来描述水通过半透膜的渗析现象。R 1958年我国开始进行离子交换膜的研究,并对电渗析法淡化海水展开了试验研究。R 1968年,Smith等将好氧活性污泥法与
2、超滤膜相结合,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并报导该工艺具有减少活性污泥产量、保持较高活性污泥浓度。R “无论进水如何,都能保证出水水质较高”! 膜技术在给水和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受到了普遍重视,原因有以下几点: 更严格水质标准的要求; 现存水源的不足和水质的恶化; 污废水回收和再利用的要求; 设备占地面积小,能降低投资成本; 随着膜技术的发展,操作和维修成本不断降低。 膜应具备以下多种性能:(1)单位面积上透水量大;(2)机械强度好;(3)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腐蚀和微生物侵蚀;(4)结构均匀,使用寿命长,性能衰降慢;(5)制膜容易,价格便宜,原料充足。二、膜分离的概念与其分类1、膜以及膜分离的概念J 膜
3、:两相之间的一个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层屏障。膜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气态的和液态的。J 膜分离:在 某种推动力 作用下,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能,达到分离混合物(如溶液)中离子、分子以及某些微粒的过程。2、膜分离的分类按分离机理进行分类反应膜、离子交换膜、渗透膜等按膜的形态分类均质膜、非对称膜按膜的结构型式分类平板型、管型、螺旋型及中空纤维型按膜的材料性质分类生物膜(天然膜)和合成膜(有机膜和无机膜)按孔径的不同分类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三、膜材料及膜组件1、基础膜材料 广泛用于废水处理的膜材料主要是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如聚烯烃类、聚乙烯类、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表1-2
4、 微滤膜和超滤膜的常用聚合物材料微滤膜的常用聚合物材料超滤膜的常用聚合物材料聚碳酸酯、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酰胺、纤维亲酯、聚醚醚酮、聚氯乙烯聚砜、聚醚砜、聚酰胺、聚丙烯睛、聚偏氟乙烯、纤维素酯、聚醚醚酮、聚醚酰胺三、膜材料及膜组件2、共混膜 一般选取聚砜(PSF)、聚丙烯腈(PAN)、聚偏氟乙烯(PVDF)、聚氯乙烯(PVC)、醋酸纤维素等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作为共混制膜材料。 以聚偏氟乙烯为主体材料,采用干湿法纺制PVDF/PVC/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混中空纤维膜。 PVDF:PVC:PMMA=7:1.2:1.8 中空纤维膜3、膜组件 为了便于工业化生产和安装,提高膜
5、的工作效率,在单位体积内实现最大的膜面积,通常将膜以某种形式组装在一个基本单元设备内,在一定的驱动力的作用下,完成混合液中各组分的分离,这类装置称为膜组件。(Module)四、膜分离的基本原理1、过滤基本原理图11 过滤原理示意图 ( 悬浮颗粒 水分子)Fig 11 The principle of filtration ( suspended solid water molecule)2、过滤分类 按过滤方式可以分为死端过滤(Deadend filtration)和错流过滤(Crossflow filtration)两种方式。 图12 两种过滤方式通量时间的曲线及操作方式 (a) 死端过滤(
6、b)错流过滤Fig 1-2 The curves between lux v.s. time and operations of filtation(a) dead-end filtation (b) cross-flow filtration 第二节 膜分离技术的分类与应用一、电渗析二、反渗透三、纳滤四、超滤五、微滤一、电渗析 ED(Electrodialysis)1、电渗析的定义和特点 电渗析是指利用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即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以电位差作为推动力的一种膜分离过程。电渗析技术的特点:(1)能量消耗低(2)药剂耗量低(3)对原水含盐
7、量变化适应性强(4)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5)预处理简单(6)水的利用率高缺点:只能除去水中的盐分,无法去除有机物。2、电渗析基本原理(1)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性透过机理双电层理论唐南(Donnan)膜平衡理论2、电渗析基本原理(1)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性透过机理(2)电渗析过程3、电渗析法处理电镀废水 电镀废水中含有铜、锌、铬、镍等重金属及氰化物,用电渗析法处理电镀废水可取得较好效果。二、反渗透RO(Reverse Osmosis) 1、反渗透的定义和特点 渗透是一种溶剂(即水)通过一种半透膜进入一种溶液或者是从一种稀溶液向一种比较浓的溶液的自然渗透。 反渗透是在浓液一边加上比自然渗透压
8、更高的压力,扭转自然渗透方向,把浓溶液中的溶剂(水)压到半透膜的另一边稀溶液中。反渗透系统采用的压力为平衡渗透压的420倍,对海水的操作压力为10MPa(海水的渗透压约为2.7MPa),对苦咸水和废水的压力约为4MPa。2、反渗透的基本原理 反渗透过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一种高选择性和高渗透性(一般指透水性)的选择性半透膜;其二是操作压力必须高于溶液的渗透压。氢键理论;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溶解扩散传质机理幻灯片29三、纳滤 NF (Nanofiltration) 低压(14MPa)反渗透膜、疏松反渗透膜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膜。一价离子容易透过纳滤膜,多价离子容易被截留荷电纳滤膜分离
9、特性示意图纳滤膜性能:(1)水通量是渗透膜的数倍;(2)对一价离子的脱盐率约为4080,远远低于反渗透膜,对水中二价离子脱盐率可达95,略低于反渗透膜,对水中有机物有较好的截留能力。处理酵母废水,可全部回收酵母蛋白;处理染料废水,对染料的截留率可达到96100四、超滤 UF (Ultrafiltration)1、超滤的基本原理 超滤也是一种以膜两侧压力为推动力,以机械筛分原理为基础理论的溶液分离过程。超滤膜对溶质的分离过程主要有:(1)在膜表面及微孔内吸附(一次吸附);(2)在孔中停留而被除去(堵塞);(3)在膜面的机械截留(筛分)。五、微滤 MF (Microfiltration)1、微滤原
10、理(1)机械截留作用;(2)物理作用或吸附截留作用;(3)架桥作用;(4)网络型膜的网络内部截留作用。2、影响超滤过程的因素(1)操作压力(试验:0.05, 0.1, 0.15, 0.2MPa)(2)温度(3)操作时间(4)进料浓度(5)料液流速(6)料液的预处理操作压力对通量的影响2、影响超滤过程的因素(1)操作压力(2)温度(3)操作时间(4)进料浓度(5)料液流速(试验:0.5, 1.0, 1.5 m/s)(6)料液的预处理料液流速对通量的影响四、超滤 2、影响超滤过程的因素(1)操作压力(试验:0.05, 0.1, 0.15, 0.2MPa)(2)温度(3)操作时间(4)进料浓度(5)
11、料液流速(试验:0.5, 1.0, 1.5 m/s)(6)料液的预处理3、超滤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含聚乙烯醇(PVA)废水的处理五、微滤 MF (Microfiltration)1、微滤原理(1)机械截留作用;(2)物理作用或吸附截留作用;(3)架桥作用;(4)网络型膜的网络内部截留作用。2、微滤在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表6-3 各处理阶段典型水质测定结果Table 6-3 Effluent quality of different treatment parts采样点色度(倍)浊度(NTU)COD(mg/L)pH透明度(cm)电导率(s/cm)污水进水口20 39.60 2309.35 22
12、7400水解酸化池出水10 34.60 2169.04 265490接触氧化池出水2 5.12 667.96 1005020生物滤池出水2 0.90 537.96 1001460陶粒过滤出水20.45357.831001860陶瓷膜过滤出水2 0.39 337.97 1001840第二节 膜分离技术的分类与应用第三节 膜生物反应器一、膜生物反应器简介二、膜生物反应器类型三、膜生物反应器的优点四、膜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一、膜生物反应器简介1、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与研究现状61968年,Smith等将好氧活性污泥法与超滤膜相结合,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并报导该工艺具有减少活性污泥产量、保持较高活
13、性污泥浓度,出水BOD1mg/L,COD2030mg/L,系统处理能力为10100m3/d。61970年,Hardt等用10L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废水,其中用超滤膜来实现泥水分离,通量为7.5L/(m2.h),COD去除率为98。61982年,Dorr-Oliver公司应用外部循环超滤膜厌氧反应器系统处理高浓度食品废水,COD去除率达99。61987年,日本已有13家公司使用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大楼废水,出水可回用,废水量为50250m3/d。表1-6 一些发达国家近年来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情况国 家应用单位膜供应商处理水量/(m3/d)处理对象荷兰Beverwijk污水处理厂Varssev
14、eld污水处理厂24018000生活污水英国Parlock污水处理厂Swanage污水处理厂Daldowie污水处理厂Kubora19001300010800生活污水德国Buechel污水处理厂Erftverband污水处理厂KuboraZenon9606000生活污水爱尔兰Avonmore污水处理厂Minchmalt污水处理厂KubotaKubota71001720工业废水比利时Heist污水处理厂Schilda污水处理厂3000014000生活污水奥地利Halbenrain污水处理厂100垃圾渗滤液美国24座污水处理厂Zenon7500城市污水加拿大9座污水处理厂Zenon城市污水日本30
15、0座污水处理厂150座污水处理厂小区污水回用工业废水2、膜生物反应器的定义和特点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是基于膜的分离特性,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和膜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工艺。 在MBR工艺中,利用膜的固液分离替代污泥沉淀池的功能,得到水质良好的出水,既可节省基建费用,又可使处理单元结构紧凑。 幻灯片51一、膜生物反应器简介二、膜生物反应器类型1、按作用机理分类l 膜分离生物反应器l 曝气式膜生物反应器萃取式膜生物反应器二、膜生物反应器类型1、按作用机理分类反应器优点缺点膜分离生物反应器占地面积小;彻底去除出水中的固体物质;COD、固体可以在一个单元内被去除;高负荷率
16、;低/零污泥产率;流程启动快;系统不受污泥膨胀的影响;模块化/升级改造容易膜污染;膜价格高曝气式膜生物反应器氧利用率高;能量利用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氧需要量可以在供氧时控制;模块化/升级改造容易膜易于污染;基建投资大;无实际工程实例;工艺复杂萃取式膜生物反应器可处理有毒工业废水;出水流量小;模块化/升级改造容易基建投资大;无实际工程实例;工艺复杂2、按膜组件分类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表1-5 分置式和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优缺点比较反应器优点缺点分置式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管理容易;易于膜的清洗、更换动力消耗大;系统运行费用高;泵的回流造成的剪切力对微生物的活性可能造成影响一体式不需循
17、环泵,抽吸泵的工作压力小;单位产水能耗小;结构紧凑、体积小;膜外皮层易于清洗单位膜的处理能力小;膜的污染较重;透水率较低三、膜生物反应器的优点1、固液分离率高2、系统微生物浓度高3、污泥停留时间长4、污泥产生量少5、出水水质好6、耐冲击负荷7、系统的结构简单,运行灵活稳定,容易操作管理和实现自动化8、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四、膜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错流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CMBR)处理己内酰胺废水 幻灯片63四、膜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动态膜(Dynamic membrane)材料;为煅烧高岭土 表2-3 高岭土的规格和粒径规格/目125040006000平均粒径(体积分布)11.4
18、3m6.41m3.29m中值粒径(体积分布)10.27m6.74m2.04m比阻5.61013m-11.21013m-14.8m四、膜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错流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CMBR)处理己内酰胺废水 己内酰胺水解聚合制备尼龙6 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虽然己内酰胺的可生化性较好,B/C大约在0.8左右,但由于高浓度的总氮,国内几家化工企业虽然采用A/O法等传统脱氮工艺,出水的氨氮、总氮仍很难达标。 表1-7 己内酰胺废水的水质情况指标CODCr mgl-1BOD5 mgl-1PH TP mgl-1TN mgl-1浓度18002000137015306.87.22030100130第四节
19、 膜污染与膜清洗一、膜污染二、膜污染的防治三、膜的清洗与再生一、膜污染1、膜污染机理与表征 组分在膜孔中沉积,将造成膜孔减小甚至堵塞,实际上减小了膜的有效面积,这种现象称为膜污染。 膜受到污染时,主要标志及症状有:水通量逐步下降(膜通量下降);通过膜的压力和膜两侧的压差逐渐增大(进料压力和P逐渐增大);膜对溶解于水中物质的透过性逐渐增大(矿物截留率下降)。 临界通量是一个对膜污染控制有非常重要意义的概念,它是指在恒通量过滤中存在一个临界值,当膜通量大于这个值时,膜操作压力迅速上升,膜污染急剧发展;当膜通量小于这个值时,膜污染不发生或者发展非常缓慢。1、膜污染机理与表征膜污染的缓慢发展阶段(第一
20、阶段)和膜污染急剧发展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对水力条件的优化,采用次临界操作的形式,宏观的颗粒物质的沉积可以得到控制,但是微观的溶解性大分子物质成了膜污染的主要促成因素,尽管其发展缓慢,但第一阶段污染是不可逆的。而且随着不可逆污染的发展,膜丝上的点通量会重新分布,为膜污染的第二阶段创造条件,直至膜丝上的某一点出现点通量大于临界通量,可逆污染找到突破口,颗粒物质迅速沉积到膜表面,TMP急剧增加。2、 膜污染的影响因素MBR膜污染的影响因素C料液的预处理C提高料液的温度C加入消毒剂、杀菌剂、阻垢剂C膜面预处理C膜材料的选择C压力的控制三、膜的清洗与再生1、水、气清洗2、机械清洗3、化学清
21、洗4、电清洗1、水(气)清洗反冲洗法,适用于微滤膜和疏松的超滤膜。图1-3 反冲原理2、机械清洗 用水力让海绵球,流经膜表面,对膜表面的污染物进行强制性的去除。只适用于微滤膜和超滤膜的管式系统。3、化学清洗膜清洗的最主要方法。(1) 酸(较强的如H3PO4,较弱的如乳酸等);(2) 碱(NaOH、KOH等);(3) 洗涤剂(碱性、非离子型);(4) 酶(蛋白酶、淀粉酶、葡聚糖酶等);(5) 络合剂(EDTA、聚丙烯酸酯、六偏磷酸钠);(6) 消毒剂(H2O2和NaOC1);(7) 蒸汽和气体(环氧乙烷)消毒。4、电清洗在膜上施加电场,则带电粒子或分子将沿着电场方向迁移。三种清洗方法对不同处理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废水处理 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