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品文档.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整体备课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第一组“走进西部”, 第二组“永远的童年”, 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 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 第八组“异域风情”。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
2、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 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 300个。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一)识字与写字教学本册识字200个,每课
3、识字量不超过14个,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要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二)阅读教学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朗读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默读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语文课,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个根本的任务。(1)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三)口语交际教学第一,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第二,要创设特定的情境。第三,要体现双向互动。
4、第四,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四)习作教学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五)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问题。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第一步:确定话题;第二步:获取资料;第三步:分析材料,形成观点;第四步:依照样本,撰写报告。1草原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有感
5、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的思想感情。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理解和体会“美丽的草原”。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
6、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
7、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理解草原的“绿”。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出示草原风光图片,
8、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种境界”是指什么?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四、目标检测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板书设计1、草原美丽的热情的第二课时学习
9、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教学过程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
10、,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的欢笑。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想想大家在
11、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
12、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三、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四、目标检测1.背诵课文
13、第二自然段。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板书设计1、草原美丽的热情的2*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重难点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教学过程一、话说“丝绸之路”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二、走近“丝绸之路”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
14、来说明。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1)把句子读通顺。(2)简要说明理由。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三、走进“丝绸之路
15、”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
16、: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隆重。 找出有关句子:“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2)热情。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然段。朗读这几个自然段。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1)朗
17、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四、目标检测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板书设计2丝绸之路友谊之路3白杨学习目标学会5个生字。理解重点段落,体会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借物喻理的表达方法。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从而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教学重难点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从而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会5个生字。了解文章的写作背
18、景。教学重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介绍作家二、 新授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检查自学的情况读准生字的字音找到生字所组的词语再读课文,要求流利自学生字的字形,写出每一个字的形近字解释书中的词语,学习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方法茫茫、浑黄一体、高达挺秀、表白、卫士练习文中所出现的几组反义词。2介绍写作的背景了解新疆建设兵团;大戈壁;支援西部建设;西部的气候特点等。三、 巩固1提出不理解的问题2朗读课文目标检测听写朗读板书设计3、白杨疆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从而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
19、的希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从而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著名的现代作家袁鹰在距今四十五年前,也就是1961年,从兰州乘火车要到新疆,看到了沿途种植的白杨树,他深受感受,由此写下了文章白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二、 新授1、 找到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语句画下来。(出示课件)“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风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
20、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自由读这些语句,从中你了解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出示课件)“白杨树从来就那么直,那么高大。”“白杨树又直又高大。”把这两句话对比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从来:向来,一致;这么:特别,非常。)可见爸爸是想告诉我们白杨树一直都是这么高大。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课文中还有哪可以找到描写白杨树这个特点的语句。(出示课件)读兄妹的对话。(多高、大伞、多直)映入兄妹眼帘的白杨树多高多直,而且茂密的枝叶向上伸展,就像是一把大伞,多美呀!这种强烈的感受不得不用“!”表示。再读这段对话,读出对白杨树“高大挺秀”的赞美。难怪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会说“从窗口闪过高大挺秀的身
21、影。”2、(出示课件)“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风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的话还告诉我们白杨树有什么特点。自己再读这两句话思考。(体会出适应性强、生长范围广;不向灾难低头,顽强生长的特点。)带着你自己的体会再读这两句话。可见白杨树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环境中都能生长。课文中描写的白杨树生长在哪,文中的哪一段做了描述。自由读这一段,想象大戈壁的环境。你是否感受到空旷的大沙漠上,无山无水无人烟,甚至是天地难分,浑黄一体。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大沙漠是荒芜的贫瘠的,放眼望去,只有一望无际的黄沙。再读这一段体会环境的恶劣
22、。但是白杨树仍旧顽强生长,而且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有这样的绿色之美,你能不能体会到作者用的“高大挺秀”这个词语是多么准确。结合课文的描写你们还能说一说白杨在什么地方生长。(出示课件)()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是的,它可以在任何环境中生长,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中生长更加顽强。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白杨树是怎样在任何环境中,特别在灾难中顽强生长的吧!(播放课件)在遮天蔽日的风沙中,白杨高扬起头;在持续数日的干旱时,白杨深扎下根;在拳头大小的冰雹中,白杨挺直了腰;在滔滔不绝的洪水时,白杨?看了刚才的画面你又感受到了什么?难怪作者说他们是“卫士”呀!再读,读出对大戈壁卫士的赞美。普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年级 下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