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物剂型及对疗效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药物剂型及对疗效的影响.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常用药物剂型及对疗效的影响.精品文档.三、常用药物剂型及对疗效的影响1. 常用的药物剂型有哪些?药物在供给临床使用前,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通俗的说,就是我们平常所接触的片剂、胶囊、乳膏、针剂等。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后,不仅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便于药物的贮存、运输和携带,而且药物剂量准确,方便患者使用,部分药物还可减轻不良反应。到目前为止,药物剂型已有几十种之多,比较常用的也有二三十种。现选择最基本、常用的10种介绍如下。(1)注射剂。是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
2、制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注射剂因其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已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注射剂一般分为以下5类:水溶性注射剂,又称水针(如头孢噻吩钠注射剂先锋号);油溶性注射剂,又称油针(如黄体酮注射液);乳状液型注射液,又称乳剂(如脂溶性维生素注射剂脂维他);混悬液型注射液(如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也称粉针(如注射用青霉素G);另外,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又称输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俗称“盐水”等)。(2)片剂。是指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它是现代药物制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重要剂型之一。片剂的性状稳定,剂量准确,其携带及应
3、用也都比较方便,但存在婴儿和昏迷患者不能吞服等缺点。随着药物新辅料和制剂新工艺的不断发展,片剂也由最初单一的普通片(素片)逐渐发展到包衣片(分为糖衣片和薄膜衣片)、泡腾片、咀嚼片、多层片、分散片、舌下片、口含片、植入片、溶液片和缓释片等不同类型的新片剂。比如利胆化瘀糖衣片、对乙酰氨基酚薄膜衣片(百服宁)、阿司匹林肠溶片(博尔心)、维生素C泡腾片、对乙酰氨基酚咀嚼片(爱森)、胃仙U双层片、头孢克洛分散片(恒运)、硝酸甘油舌下片、健民咽喉片、复方硼砂漱口片等;也可以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复方片剂,如美息伪麻片(白加黑)、复合维生素片(金施尔康、善存)、从而满足临床医疗或预防的不同需要。(3)胶囊
4、剂。是指将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它是目前常用的口服剂型之一。可分为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和肠溶胶囊剂。胶囊剂可掩盖药物的苦味及特殊异味,还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及其生物利用度,使之发挥更大的疗效。此外,肠溶胶囊可保证遇胃酸后易被破坏的药物的药效。(4)液体剂型。是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分散体系,可供内服或外用。其中又包括了溶液剂、糖浆剂、乳剂、混悬剂等其他液体剂型。液体剂型的剂量容易掌握和调整,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而且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较迅速发挥药效,但液体剂型放置时间长会使疗效降低甚至失效,且易霉变,不方便携带。(5)颗粒剂。是指
5、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又称冲剂。它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剂型,因其味甜、粒小、易溶化,特别受儿童欢迎。一般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型颗粒剂。(6)软膏剂。是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一定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比如大家熟悉的冷霜和雪花膏就属于乳剂型软膏剂。软膏剂在医疗上主要用于皮肤、黏膜表面,具有抗皮肤感染、保护创面、润肤、隔绝空气、软化痂皮、刺激肉芽生长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协助药物渗入皮肤,持续发挥药物作用,比如:鱼石脂软膏、新霉素软膏、皮康王软膏。有些药物还可以通过透皮吸收产生全身治疗作用,如硝酸甘油软膏涂于胸前,可治疗心绞痛,使其作用时间延长。(7)栓剂
6、。是指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供人体腔道内给药的固体制剂。分为肛门栓、阴道栓和尿道栓。栓剂适用于胃肠道服用有困难及伴有呕吐症状的患者,对幼儿和昏迷者更适用。比如:复方小儿退热栓、九华痔疮栓以及用于通便的甘油栓和用于治疗阴道炎的甲硝唑栓(孚舒达)等。(8)气雾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抛射剂装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密封容器中制成的制剂。药物直接到达作用部位或吸收部位,作用迅速且剂量少,副作用小。气雾剂可在呼吸道、皮肤或其他腔道起局部作用或全身作用。目前气雾剂在医疗上已用于治疗哮喘、烫伤、耳鼻喉疾病以及祛痰、血管扩张、强心、利尿等,均已收到了显著的效果。(9)喷雾剂。是指应用压缩气体为动力
7、的喷雾剂或雾化器喷出药液雾滴或半固体的制剂,也称气压剂。如氮卓斯汀喷雾剂(爱赛平)、曲安奈德喷雾剂(珍德)等。(10)中药剂型。亦有很多,传统制剂如丸、散、膏、汤、丹、酒剂。一般而言,汤剂即煎剂,如槟榔煎,吸收较快,适宜于急性病;丸剂,比如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大活络丸吸收较慢,作用缓和,药力持久,适宜于慢性病;流浸膏剂,比如蜜炼川贝枇杷膏用于止咳,或复方阿胶浆用于补养;酒剂,如骨刺风痛酒,多用于风湿疼痛或跌打损伤。2. 怎样认识药品剂型对疗效的影响?药物剂型是使用药物的必要形式,而药物又是通过其剂型发挥作用的。药物剂型多种多样,但无论是那一种剂型,不仅仅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用药部位来
8、选用,而且还要考虑到对人体的安全、有效、稳定、准确、方便。目前各种新剂型不断涌现,如植入剂、贴剂、脂质体、纳米粒等,使用时请注意选择。(1)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其药理作用不同。有少数药物由于应用的剂型不同,其药理作用完全不同。例如:硫酸镁注射吸收后抑制中枢神经,松弛骨骼肌、有镇静及降低颅内压等作用,口服可用来导泻,外用则消炎止痛; 甘油,外用有吸湿、保湿作用,使局部组织软化,直肠给药可用于治疗便秘,与抗坏血酸钠配成复方注射剂静脉给药可降低眼压,用于青光眼的治疗,加等量生理盐水口服即为脱水剂,一般用于治疗脑水肿。酒石酸锑钾制成注射剂用于治疗血吸虫病,但少量口服(复方甘草合剂)则作为祛痰药;醋酸氯
9、己定(洗必泰)的水溶液或醇溶液为外用杀菌剂,但制成栓剂用于治疗妇科阴道炎或宫颈糜烂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其作用的快慢、强度、持续时间不同。氨茶碱为支气管扩张药,它可以制成注射剂、片剂、栓剂、长效制剂等几种不同的剂型。注射剂是速效的,适宜于哮喘发作时应用;栓剂直肠给药,避免了氨茶碱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了心跳较快的副作用,且吸收较快,维持药效时间较长;缓释片剂可维持药效达812小时,保持了血药浓度平稳,避免了峰谷现象,减少了服药次数,使哮喘患者免于夜间服药。此外还有硝酸甘油药膜在体内起效的时间比片剂快3倍等等。(3)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其副作用、毒性强度不同。吲哚美辛(消炎痛
10、)开始用于临床时为片剂,其1日剂量为200300毫克,消炎镇痛作用虽然好,但副作用也多,如头痛、失眠、呕吐、耳鸣、胃出血等。其主要原因是片剂在保存中逐渐硬化而影响崩解度,所以吸收量很低,生物利用度差,如果剂量加大时副作用就更大。如制成栓剂给药,就可以避免药物直接作用于胃肠黏膜引起的一系列胃肠反应,特别是对于长期使用者用药更为安全。(4)同一药物,制成不同剂型、规格时,其疗效各异。肠溶阿司匹林0.3克/片,有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而0.025克/片则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粘附率,阻止血栓形成。此外,同一药物,制成同一剂型,由于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不同,作用快慢及副作用等也会不同。比如阿司匹
11、林栓剂、红霉素片、四环素片由于不是同一厂家的产品,或不是同一批号的产品,其粒子大小、粒径类型、原料晶型、赋形剂和辅料的种类和用量、包衣材料以及工艺条件不同,都会导致生物利用度的明显差异,影响药品的疗效。再比如灰黄霉素微粉化可使其体内溶解速率加快,胃肠道吸收量增多,疗效增加1倍。总之,药物与剂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药物本身的疗效虽然是主要的,但剂型对药物疗效作用的发挥和毒副作用的控制,在一定条件下还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什么是缓释制剂?它有什么特点?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该类药物具有给药次数少、血药浓度波动较小、给药途径多样化、刺激小而且疗效持久
12、、安全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在上市和开发的各种缓释制剂中,主要是以口服缓释系统、透皮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为主要研究方向。缓释药物也由消炎、解热、镇痛、抗菌、抗癌发展到细胞生长因子等。目前缓释制剂的形式主要有微胶囊、微球、微粒、纳米微胶球和膜等。缓释制剂具体特点如下。(l)对半衰期短的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可以减少服药次数。如感冒通片每日4次,一次12片。制成缓释制剂后,如新康泰克则改为每日2次,一次1粒,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使用方便。对于心血管疾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等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患者,尤其适用。例如抗心绞痛药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抗高血压药乌拉地尔缓释胶囊剂
13、等。(2)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对于治疗指数较窄,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的药物。如硝苯地平普通片,作用维持时间仅56小时,每日需服用3次,血压波动大,不能控制清晨高血压。现制成硝苯地平缓释片(艾克迪平),每日服用2次;或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每日服用1次,就能平稳降压。为减少癌症患者痛苦,吗啡、可待因等麻醉药品,也有厂家把它制成缓释的单方或复方制剂以适应特殊医疗应用,如硫酸吗啡缓释片。(3)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青霉素类抗生素在使用时并不需要过高的浓度。采用以往的剂型,经常会把握不好浓度。要么是浓度过高,对人体会有副作用;要么是浓度过低
14、,达不到治疗效果。如果使用缓释技术,维持药物的相对浓度,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如奥格门汀(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缓释片。当然,缓释制剂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在临床应用中对剂量调节的灵活性降低,如果遇到某种特殊情况(如出现较大副反应),往往不能立刻停止治疗,因此增加缓释制剂品种的规格,可缓解这种缺点,如硝苯地平有20、30、40、60毫克等规格;缓释制剂往往是基于健康人群的平均动力学参数而设计,当药物在疾病状态的体内动力学特性有所改变时,不能灵活调节给药方案;制备缓释、控释制剂所涉及的设备和工艺费用较常规制剂昂贵,因此缓释制剂的价格也比较高,患者不易接受。不过,当我们在享用缓释制剂带来便利的同时,还
15、应该注意其正确的服用方法:应整片或整粒吞服,不能掰开分成多次或研碎服用,避免失去缓释效果且不能在短时间内多次服用,以防药物在体内积蓄产生不良反应。4. 药物新剂型的优点和不足有哪些?总的来看,新剂型肯定要比老剂型要好。与老剂型相比,新剂型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毒性更小,对人体的损害比以前降低了。有些药物使用膜剂后,局部给药效果更佳,并能大大降低其毒副作用,如克霉唑药膜。二是疗效更好,使用缓、控释技术的药物,能够让药物的有效成分在血液中保持稳定的浓度,治疗效果更有保证,如乌拉地尔缓释胶囊剂(压宁定)、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哈乐);使用靶向技术的药物,能够直接指向病变部位,治疗更有针对性,效果更佳
16、。如喜树碱脂质纳米粒混悬液对淋巴癌和脑肿瘤有靶向作用,能浓集在肿瘤处,提高疗效,降低对肾脏的副作用。三是用药比以前要方便。以前一些需要打针吃药的情况,患者会比较畏惧,现在改用贴剂或植入剂等对人体刺激较小的新剂型,不仅使用起来更方便,也更受患者的喜爱和欢迎,如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诺雷德)。但是选择新剂型不要太盲目。很多新剂型是针对儿童和老人而开发,成人没有必要盲目选择。比如头孢类药物,以前主要是注射,让儿童很难接受。现在将其做成了带有水果味的颗粒剂冲服,如头孢克洛颗粒剂(希刻劳颗粒),服用起来就方便多了,非常受儿童的欢迎。但对成年人来说,这样的颗粒剂则没有什么太大的实际意义。另外,还要考虑价格因
17、素。如脂质体两性霉素类药物,具有靶向治疗的特点,感染部位药物浓度高,正常组织浓度低,这降低了毒性,提高了疗效,但价格高。5. 怎样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一部分患者认为吃药不如打针见效快、作用强,只要感到身体不适就会要求医生给他打针或“挂盐水”;而另外一部分患者的想法恰恰与之相反,患病后,总希望多吃药,少打针,免遭“皮肉之苦”。实际上,这两种想法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静脉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显效快,但不良反应发生迅速且严重,中药注射剂尤为突出。因它引起的不良反应预见性差,缺乏相应的抢救措施,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抢救相当困难。口服给药,药物经过体内代谢,显效慢,但安全性高。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剂型
18、分为片剂、针剂、胶囊剂、丸剂等多种。将药物制成什么剂型,是由药物的性质、疗效和毒副作用等条件决定的。那么,患病后,应怎样选择用药途径呢?(1)针对不同病症。根据药物动力学特点,结合临床病症选择给药途径。氢化可的松用于严重中毒性感染时,应大剂量静脉滴注;用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时,应小剂量口服。庆大霉素用于肠道感染应口服给药,用于绿脓杆菌引起的全身感染应注射给药。(2)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对理化性质稳定、耐酸耐霉的药物,可选口服给药方式,如阿司匹林、氨苄青霉素;对理化性质不稳定,如胰岛素等多肽类药物在胃肠道中受到酶破坏而被分解,链霉素在胃肠道中不被吸收,这类药物宜制成注射液;对首过效应大(在肝脏内易
19、被破坏)的药物,应避免口服给药,如硝酸甘油舌下片,睾丸素贴片等等。(3)针对不同个体及疾病情况。老年人预防心血管疾病,首选口服制剂长期用药,既安全方便又经济实惠,如复方丹参片,复方降压片等。不过,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药物代谢慢,用药应适当减量;儿童对于药物反应较敏感,用药应谨慎,如果长期采用抗生素静脉滴注,易造成抗生素耐药,破坏儿童体内正常菌群,引起二重感染,损害儿童身体器官,尤其是肝肾损害,造血功能障碍。因此,儿童轻中度感冒咳嗽应首选口服药,如小儿感冒颗粒、小儿咳喘糖浆等。此外,有些患者把口服用抗生素片或胶囊掰开研磨成粉末,自行涂抹于炎症处,认为这样局部消炎的效果好。其实,这样做可能会使患处局部药物浓度过高,易导致抗生素中毒反应,假如抗生素应用不当还会产生耐药性,影响全身的治疗;还有些患者,把抗生素滴耳液当作滴眼液使用,这种做法更危险。因为滴眼液严格要求无菌以及一定的酸碱度和渗透压,而滴耳液不符合这样的质量要求。擅自将滴耳液替代滴眼液使用,可能会刺激眼部,造成红肿、刺痛等不良反应,眼部炎症不仅没能很好的控制,还有可能造成细菌二次感染,加重病情。因此,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特点做出最佳选择,这样才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