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IT小小鸟.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我是一只IT小小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是一只IT小小鸟.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我是一只IT小小鸟.精品文档.我是一只IT小小鸟第1篇:蒋宇东 梦断计院,为梦前行 引子:我的感悟,我的忏悔 上篇梦断计院 计院的第一大问题学生普遍基础薄弱 计院的第二大问题学风不正,涣散成性 计院第三大问题实践环节薄弱,人才位置错放 下篇为梦前行 问自己这个专业到底要学什么 为了心中的理想拼搏准备编程竞赛 在新东方,我发现自己是井底之蛙 结语:我想对师弟师妹们说-引子:我的感悟,我的忏悔我曾就读的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的计算机科班(05级),属于二本院校的一本专业。我的大部分同学都是高考重点大学的落榜生调剂而来,算是高考中的失败者吧。毕业后去了上
2、海一家IT创业公司。没有可以向人炫耀的面经,没有华丽的背景,只有一点点学习的感悟,和几分失败的忏悔,与大家分享。上篇梦断计院大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不禁感叹时光飞逝,物是人非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候,踌躇满志,虽然那时甚至不知道C语言是什么东西,但是仍然对自己四年后的形象充满了无限的憧憬:拥有雄厚的基础知识、良好的学术能力、出众的技术才华,是未来的科学栋梁如今的现状却是:为了得到一个可以糊口的IT民工职位抓破头皮,在郁闷与苦恼中为获得一个工作机会而暗自庆幸,至于什么专心学术、什么科学栋梁,似乎距离自己越来越遥远。直到此刻,我仍然不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是完全堕落的,我也不认为自己读的书是无用的,我更不
3、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计算机科学的资质,那么问题究竟出现在什么地方?我想这里有很多原因,大部分是自己的,但也绝对不能忽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对环境的反思1. 计院的第一大问题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在我东奔西走找工作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自己原来喜欢炫耀的基础知识是多么薄弱,而它们又是那么重要。我曾经在面试时因为说不清进程间的通信机制而当场被无情BS,也因为对于自己能力的不自信而放弃一家很牛的公司的研发部提供的笔试机会。先要说说我所在的计院的第一大问题专心做学问的人太少了,学生普遍基础薄弱。本科四年,在这里能看到的真正对计算机感兴趣,并且肯专心研究搞学术的学生真是凤毛麟角。计院的大环境是网游成风,“腐败”猖獗。没
4、有几个人肯安下心来读书,即使那几个老老实实听课的“好学生”也只不过是为了一个高高的GPA,一个可以在家长同学面前显摆的奖学金证书。而真正希望学东西、做学问的人太少了。我找工作时,手里握着一摞奖学金证书,后来被证明绝对是废纸,任凭你怎么吹嘘自己的成绩,没有哪个公司会真的拿来仔细看上一眼。回归正题,什么才是真正的基础扎实?我的理解是,不仅要牢牢掌握大学课本中关于计算机核心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深入实践;对于该方向非常重要的技术思想、概念名词、技术要点都要有良好的把握,比如可以随手写出快速排序、哈希查找等经典的常用算法,熟记线程与进程的概念、它们的差别,并且能够解释清楚诸如僵尸进程之类的问题;会L
5、inux的不仅仅是就会几条Shell命令,或者干脆就会装个系统;用C+的不仅仅要会语法(不知道这是不是绝大多数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对于C+的理解程度),起码要了解一些常用的标准库,知道什么是STL,了解些基本的OO思维方法;学过网络的最起码要用过Socket;了解数据库的不能仅仅就会写几个SQL语句、背两条范式等。说到这里不禁有点激动,前几天在一个IT论坛上看到一个关于大学读书无用论的帖子,说读书无用的人恐怕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得也不怎么样,连基础的东西都没弄明白怎么好意思说自己读过书?没读过书怎么好意思说读书没用?!其实不是读书无用,是肯安心读书的人太少,而书读得足够多的人更少。倘若没有这些基础,仅
6、仅会用这个工具、那个框架,充其量也不过是个IT民工,今后的发展必定受到制约,选择只有三条:a.做一辈子IT民工;b.将大学时欠下来的债补上;c.改行。这里我不想说太多,话归正题。如果要我重新去选择,我一定会在学习每一门课程的同时尽量找到相关的资料,扩展每一个话题。同时,将一些最常用的思想、技术、方法记录下来,并且苦练到可以熟练应用的地步,并且时常加以回顾。真正基础雄厚的人应该是可以将常用的基础性知识熟记成诵的人,提到一个基本的名词或话题能够将其来龙去脉解释清楚的人。2. 计院的第二大问题学风不正,涣散成性计院的学风不正,涣散成性,早已名声在外。我想一方面要怪罪于我们学生自己,对前途不负责任,将
7、大好的宝贵时光都用在了网游、泡妞、喝酒等事情上;可另一方面,计院的领导及老师就真的没责任了吗?如今的老师大都想着自己的小项目能赚多少钱,如今的领导多数考虑自己负责的这一块不要出问题而影响到头上的乌纱帽。“一切为了学生”,表面看起来冠冕堂皇,实则是句空话。老师根本没时间或没水平备课,上课照本宣科念幻灯片,考试之前为了保证及格率不忘帮大家“划划范围”。记得大学一年级的“计算机导论”课,一个老头足足念了一个学期的PPT,内容就是“C语言基础、“数字逻辑”、“离散数学”课程的前1/3内容巨枯燥,而且朗读水平超级差劲。也难怪很多人从一开始就认为进入计院如同进入火坑。大学四年学下来不知道计算机专业的学完了
8、究竟能做什么。到了毕业时,领导开始担心就业率了,早就内外成患,以涣散、颓废为风的计算机学院又岂能在短时间里奋发起来?这个时候开始埋怨学生这个不是、那个不对,仿佛一切问题都是学生的,我想问问你们早干什么来的?之前有那么多时间不好好调教你的学生,为什么这个时候才想起来教育?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除了主动自学,多多上网搜集信息、泡图书馆,还能有什么选择呢?但话说回来我没完全做到,最终问题还出在自己:不够坚定,有时会随着大环境一起堕落,浪费了很多时间。3. 计院第三大问题实践环节薄弱,人才位置错放看着自己简历中可怜的实践经验,面对人才市场上实践经验黄金般的价格,自己不禁暗自悔恨很多人都在用理论扎实来搪塞
9、自己实践方面的低能,我想这个借口根本站不住脚。首先,计算机这个学科的性质就决定了没有实践,理论几乎没法理解得扎实透彻。就好比熟记骑自行车要领的人可能根本不会骑车一样。我们不排除有未来的图灵、Knuth一类的大牛,即使不写什么重要的代码,理论也是巨牛无比。但是对大多数学过数据结构与算法的人来说,能用C写个Dijkstra 最短路算法就算不错了,你要给他个什么城市公交线路选择问题,他保准晕菜,当场崩溃(这样的例子我见多了)。其实我们的同学中真的有些非常出色,只不过是放错了位置,尤其是女生,我觉得大多数都不适合去编程。倘若不是在计院,可能他们已经凭借着自己其他方面出色的能力在他们适合的领域崭露头角了
10、。我不只听到一个人抱怨自己不适合编程,当然一些人是纯粹为自己的涣散找借口这些人估计换个环境也还是那样。但是大一大二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我们的领导又在干啥呢?一些必要的引导总是你们的职责吧,干嘛叫这些同学走过了大学四年才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学计算机?总之,种种因素所致,大多数同学四年没编过几行代码,课程设计不过草草了事(据说某些老师甚至推荐同学去校外找人代做毕设),所以毕业时,之前做过的东西根本不敢往简历里写,因为根本没啥技术含量,都是Copy的。对自身的反思1. 项目反思当我向面试官夸夸其谈自己所谓有技术含量的项目经验时,不住地冒虚汗,甚至还被一个考官当场揭穿并遭到无情BS。现在想想,更加悔恨不已
11、我也曾经意识到实践的问题,也曾经雄心勃勃地要写有技术含量的代码。大学里我自己写过两个自认为是比较有技术含量的项目。不过两个项目皆因打不完的补丁、层出不穷的新Bug、臃肿而杂乱的代码,导致自己对于继续开发与维护失去信心与兴趣,最终搁浅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太浮躁。这个问题在应届毕业生人群中及IT行业里是普遍存在的。刚刚会编程就开始YY自己能写出多牛逼的程序,做多牛逼的软件。事实证明,任何牛逼的软件都不是一下子就那么牛逼的,必须要循序渐进地展开。当时,刚刚背熟了C+的语法,就萌生了要写一个牛逼系统证明自己的想法。其实这个想法没有错,错就错在我们没有进行必要的积累,而且缺乏对于系统模块逐步开发并
12、测试的耐心。在网上下载了点别人的设计经验,自己就开始照猫画虎地写代码。其结果可想而知,调试了n久代码才能勉强地运行,而且极其不稳定。整个项目乱成一团,打一个补丁又出两个Bug那种。这个时候其实应该吸取经验,对代码进行重写,对系统进行改进,甚至有必要重新设计。而我又开始浮躁了,觉得这个算不了什么,吸取教训,再写个更有技术含量的牛逼程序一定成功。于是竟然无厘头地放弃了那一堆研究了将近一个月的代码,开始了新的项目设计。这个项目的结果更加可笑,我最终甚至都没有完整运行整个程序,因为无论我怎么调试,程序到一半的时候都会莫名其妙地崩溃,而杂乱的设计与垃圾代码使得我想赶紧将这些破玩意儿放入回收站。这时我一方
13、面感觉自己也没啥能力写软件,估计再写也就是九流货色,没啥发展;另一方面开始责怪学校,为什么没有一丁点儿编程的氛围,那样也不至于我孤军奋战。我还傻了吧唧地郁闷了好一阵子,之后做了一个我虽然不后悔,但是却觉得很幼稚的决定加入考G大军,并专门学习一年的英语。其实现在想想那时真是愚蠢得很,明知道做软件一次成功是不可能的,还偏偏犯这种错误。为什么呢?答案就是当时太急功近利了,以为自己多牛逼,写个程序不费事。但实际遇到困难的时候,又没有耐心与毅力去解决,甚至感觉之前的工作是在浪费时间。虽然现在想想可笑,但是此刻很多人(可能我也在内)还在犯着同样的错误。总之,急功近利很容易导致莫名的失败感,并且会为自己的失
14、败(其实这个不能叫失败)找各种借口,然后在借口的安慰下完全放纵自己。这一点也体现在了我考G的过程中。2. 个性反思当时项目上的挫败感使得我对于计算机学院完全失去了信心,眼看就是最最关键的大三了,这将决定我今后的出路,我该如何是好?这个时候我是这样想的,如果考研,恐怕会从一个火坑跳到另外一个火坑。从而可能会与许多和我一样迷茫的同学一起继续两年“打酱油”的生活。因为种种幻想以及对自己不准确的定位,导致我想到了考G出国。于是花了1000多在新东方报名,成天夹着厚厚的“红宝书”去图书馆现在来看,我不后悔当初的决定,因为我确实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认识了很多朋友。而且我觉得,如果当时因为害怕而没
15、有去尝试,自己会在悔恨中度过前半生。但是我觉得当时的考G绝对是泡沫,它让我产生了种种幻觉,以为自己因为考G水平就高了不少。这个泡沫膨胀了半年多,最后以一个失败的分数为标志迅速地破灭,就好像金融危机一样。其实,如果这个时候,我能意识到前面问题的严重性,最差也应该把握住得考G这个机会。然而,我又没有做到。回顾整个考G的过程,我在不断为自己找借口:我埋怨背单词太苦,于是经常为自己开小差(游泳、看杂书、电影等);我做题受到打击时,埋怨周围没有人跟我一起准备;我还以考G为借口,糊弄自己的专业课,糊弄自己的课设,糊弄自己的前程!而每当被天书般的GRE习题打击之后,总是自己傻了吧唧地郁闷,而没有用心去总结,
16、去努力提升自己,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虽然,在此期间我从没有放纵过自己,每天都尽可能地坚持呆在图书馆或自习室里,但是对于本身英语基础就很薄弱的我来说,面对这样大的挑战,如此糟糕的状态又怎么能成功呢?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我用了一年的时间专门学习英语,虽然英文水平有了一些进步,但是与巨额的开销,以及自己辛苦的付出绝对不成比例。现在我的GRE单词也忘得差不多了,不知道这个曾经的美丽留学梦会不会随着我的科学梦一起从此破灭呢下篇为梦前行又是五月,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捧着厚厚的红宝书,乘坐熟悉的217路公交车赶去新东方学GRE;前年的这个时候,我忙碌于ACM-ICPC和数学建模竞赛今年五月,我坐在实验室中,筹
17、划着自己的毕业设计,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与未来大一:问自己这个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记得上大学前的那个假期,看过一个我们学校学生拍的DV,名叫完美动物,其中还算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现在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看着片中主人公毕业前声嘶力竭的忏悔,我暗暗告诉自己,决不能荒废掉宝贵的大学时光。之前一直有志于从事核物理与工程的研究,不料,高考却使我阴错阳差来到了计算机学院。之前,我对计算机没什么了解,更不知道C语言究竟是哪一国的语言不过,我的内心却强烈希望自己能学有所成,成为一个领域的牛人。大一,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去探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到底要学什么,我对这些是否有兴趣,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听人家说计算机专业的学
18、生要首先掌握一门编程语言,于是我自己跑到书店,随便挑了一本很厚的C+教材,开始啃了起来。就这样,C+成为了我的入门编程语言没想到四年后的今天,我还要靠着它混饭吃。我大量翻看各种杂志与人物访谈,希望能够在其中找到我的未来。大一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这期间,我努力培养自己对计算机的兴趣,努力去寻找自己未来的方向。“计算机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这个问题经过大一一年的探索渐渐地清晰起来。我从网络及图书馆里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看到了一个新的天地,我也深深地为这个世界着迷。此时,我发现学校里的课程教育和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别。课堂上多数老师都在重复着幻灯片里的文字,一部分希望上进的同学耐心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是 IT 小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