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业经济形势与有关政策建议.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当前农业经济形势与有关政策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农业经济形势与有关政策建议.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当前农业经济形势与有关政策建议 一、当前农业经济形势2007年,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态势。从现有情况看,今年粮食继续保持增产的可能性进一步上升。2007年上半年,夏粮总产达到1.15亿吨,增长1.3%。早稻又可望获得丰收。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可望突破5亿吨。当前情况下,粮食继续丰收对国民经济全局的积极影响是极其显著的。2007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同比可能大幅度下降,优势农产品如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继续保持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偏紧的畜禽产品进口较多。前7个月,生猪进口同比增长了1.41倍,家禽进口同
2、比增长了近1倍。农产品的进出口为调节国内市场供求平衡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高位农产品价格作用下,农民收入实现了1995年以来的最快增速。2007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111元,同比实际增长达到13.3%。农产品价格上涨,使长期不合理的农业比较效益偏低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8月份一些地方的猪粮比价已经达到7.5:1,高于5.5:1的一般盈亏平衡点。据测算,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长中来源于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贡献率大约为四分之一。几年来,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是工资性收入。2007年上半年,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对农民现金收入的贡献率与工资性收入基本相当。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良好态势下,今年以来,居民消费
3、份额较大的一些农产品及其食品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上半年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8.8%,其中畜产品价格涨幅最大,上涨率达到15.8%。具体到一些农畜产品,油料和生猪价格的涨幅都超过了20%,还有粮食作物中的玉米、畜产品中的家禽和禽蛋价格的涨幅大约15%。受农产品生产价格大幅度上涨影响,居民食品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更加明显。2007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6.5%,但食品类价格上涨了18.2%,其中油脂价格上涨34.6%,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9.0%,鲜蛋价格上涨23.6%。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产生了明显的放大效应,消费者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的实际感受更为强烈。必须承认,短期内农产品大幅度上涨,
4、加重了城乡低收入居民家庭的生活负担。以上情况说明,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的情形下,国内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这种变化除了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我国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外,另一些长期影响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因素也值得重视,尤其是随着农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和农用土地资源不断减少,部分农产品供求关系性质改变的可能性上升。 二、国内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当前农业形势变化的最重要特征是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了新的格局,农产品需求明显增长,而农产品供给增长受到的资源约束更加显现。在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供求关系由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总量
5、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转向总量平衡偏紧,主要农产品供求甚至出现较大缺口的格局。大豆、棉花大规模净进口居高不下,今年出现的玉米、食用油和肉品价格明显上涨等现象都是这种格局的反映。(一)农产品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1近年来,职工工资上涨,城镇居民收入增加,购买力不断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 2006年与1995年相比,我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提高了2.2倍,城镇居民收入增加了1.3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75%。但与1995年相比较,2006年我国食品价格仅上涨了15.4%,其中粮食价格上涨了6.1%,油脂价格反而下降了14.1%。尤其是近两年来普通劳动者工资上涨非常快,低收入者的食品消费占的比重最高(即恩格尔系数
6、相对较高),导致对食品的需求上涨,对食品价格及其宏观经济产生影响。2近年来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民转移出来,成为在城镇工作的农民工。目前外出的农民工数量约1.2亿,这部分从农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及其随行的家属从自给、半自给的食品消费模式转为商品性的食品消费模式,其食品的消费构成也发生了变化。3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亦快速发展,对原料的需求也在增长。近年来,生物能源的发展,纺织业出口的扩大,已经明显对原料农产品的需求产生影响。4人口绝对数量将继续增长,对食品的需求将继续扩大。(二)农产品供给出现新的变化1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用地矛盾更加突出近年来,受生态退耕和城镇建设等占
7、用耕地影响,我国耕地面积总体上趋于减少。2006年,全国耕地面积较上年净减少460.2万亩,其中,生态退耕509.1万亩,建设占用耕地387.8万亩。全国耕地存量18.27亿亩,离18亿亩的红线越来越近。耕地面积减少,使耕地密集型农产品,主要是粮食、油料、棉花和糖料等在用地上的矛盾更加突出。大量进口这类农产品成为这几年解决国内缺口的重要途径之一。表120032005年我国耕地变化单位:万公顷年份当年净减少耕地当年建设占用耕地往年建设未变更上报的建设占用耕地灾毁耕地生态退耕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003253.722.95.0223.733.231.1200494.814.5
8、14.86.373.320.534.6200536.213.97.35.439.01.230.7200630.616.79.13.633.94.036.7资料来源:2003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状况进一步恶化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的过程中,除了种植业受到的农用地约束更加显现外,农民从事劳动力密集型的养殖业的投资、风险和预期收益也出现严重失衡,挫伤了农民养猪养禽的积极性。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农民非农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工资率普遍增加,局部地方的一些行业甚至出现“民工荒”。从事养殖业风险增大盈利有限,又遇上有利的非农就业形势,在全国普遍出现
9、了小规模养殖户退出生猪和家禽饲养。“养猪不如打零工”,是农民经济理性的正当选择。 2006年底,养猪5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户的存栏增加2523万头,养猪50头以下规模的养殖户的存栏减少了3417.1万头,结果2006年底猪的总存栏数比2005年减少了894.1万头。这是小规模养殖户养猪头数急剧减少造成的结果1。从而导致2007年上半年农民人均出售的猪肉产量和蛋类产量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12.9%和13.2%。(三)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是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在处于社会转型期和人口继续保持正增长的中国,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虽然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在下降,但城乡消费者对食品的绝对消费量,
10、尤其肉禽蛋奶的消费量在上升。一部分农产品的供给在减少,这样在食品供求上必然出现结构性短缺,造成居民食品消费价格的上涨。 三、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农用地及其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影响我国经济越来越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农业经济也同样如此。2006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30.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2.9%。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均是连续第七年增长,并创造出历史新记录。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已列世界第六位,正在向农产品贸易大国迈进。对于这种形势,一种观点认为,农产品的大量进口缓解了国内农业资源和环境压力,丰富了国内农产品供应,满足了加工业对原料的需求。相反的观点则认为,这是一种失控的贸易自由
11、化。国外农产品的大量进口挤占了我国传统的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的市场,抑制了我国传统种植业的发展,剥夺了中国农民分享经济增长机会,侵蚀了我国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效果,延缓了我国二元结构的消除。同时外商还控制了我国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如大豆压榨企业), 对我国民间中小资本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在此我们不评判这两种观点,只是分析农产品进出口对农业土地资源及其对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影响。根据表2所列的部分主要耕地密集型农产品粗略计算,2006年我国可能为国外提供的农产品播种面积为85.5万公顷,国外可能为我国提供的部分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989.0万公顷。这样,我国可能使用的国外耕地的净播种面积为190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前 农业经济 形势 有关政策 建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