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筑物消防员初级培训理论和技能操作知识掌握要点.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建构筑物消防员初级培训理论和技能操作知识掌握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筑物消防员初级培训理论和技能操作知识掌握要点.doc(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建构筑物消防员初级培训理论和技能操作知识掌握要点.精品文档.建(构)筑物消防员(初级)培训理论和技能操作知识掌握要点第一章 消防工作概述二 判断题1、长期实践证明,消防工作既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偶然性,又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等很强的全方位系统工作。( )2、防火和灭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消为防创造条件,防为消提供补充。( )3、火灾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只有掌握了它的规律,就能扑救火灾。( )4、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地方各级公安部门负责。( )5、消防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千家万户。( )6、凡是有人
2、工作、生活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火灾。( )7、只要人们有较强的消防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所有火灾是可以预防的。( )8、搞好消防工作,不仅要用法律的手段,还要运用行政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手段。( ) 三、选择题(四选一)1、长期实践证明,消防工作既具有广泛的社会性、(D),又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等很强的全方位系统工作。(A) 偶然性 (B) 突发性 (C) 必然性 (D) 经常性2、我国消防工作贯彻B的方针。(A) 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B)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C) 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 (D) 以防为主,以消为辅3、 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A负责。 (A)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
3、 各主管单位 (C) 县以上人民政府 (D) 当地公安消防部门 第二章燃烧与火灾基本知识二、判断题1、燃烧是可燃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氧化剂)作用发生的一种放热、发光的剧烈化学反应,俗称着火。( )2、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3、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4、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物质的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6、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和烟雾称为燃烧产物。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7、烟气是物质燃烧和热解的产物。火灾过程所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和悬浮在大气中可见
4、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总和称为烟气。( )8、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 )9、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都称为火灾。( )10、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火灾划分为A类、B类、C类、D类四种。( )11、A类火灾是指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 )12、B类火灾是指可燃液体、油脂以及可熔化固体燃烧引起的火灾。( )13、C类火灾是指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 )14、D类火灾是指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 )15、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l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16、重大火灾是指造成l0人以上30人以下死
5、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17、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18、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19、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0、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低部位传递到温度较高部位的过程。( )21、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22、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物质都能把热以电磁
6、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但不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热能。( ) 23、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24、燃烧的发生和持续,必须具备必要和充分条件,只要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燃烧就不会发生或不能持续,这就是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 )25、冷却法就是采取措施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26、窒熄法就是消除燃烧条件中的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27、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来,使可燃物失去火源后自行熄灭。( )28、化学抑制法是指通过干扰抑制游离基,中断燃烧的链反应。( )29、爆炸是失去控制的燃烧。( )30、灭火必须同时破坏燃烧的
7、充分必要条件。( )31、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32、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的冷却作用灭火。( )33、热对流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34、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热量与其表面积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35、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36、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一定能够发生。( )37、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38、灭火的基本原理只有冷却、窒息和化学抑制。( )39、对于一般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8、。( )40、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41、可燃液体的燃烧实际上是可燃液体蒸气的燃烧。( )42、热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叫热传导。( )43、由于液体变成蒸气或者气体迅速膨胀,压力急速增加,并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称物理爆炸。( )44、任何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一定的浓度范围都会发生爆炸。( )45、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和 (或)液体颗粒总称为烟。( )46、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47、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引起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段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48、
9、燃烧产物是指燃烧后剩余的物质。( )二、选择题(四选一)1、燃烧是可燃物与A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A) 氧化剂 (B) 还原剂 (C) 催化剂 (D) 稳定剂2、根据燃烧的定义,D不是燃烧中的常见现象。 (A) 火焰 (B) 发光 (C) 发烟 (D) 爆炸3、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为B。 (A) 14% (B) 21% (C) 78% (D) 87%4、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B) 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
10、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C) 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D) 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5、粉尘爆炸具有多种危害,关于它的危害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 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B) 离起火点越近,破坏性越严重 (C) 容易产生二次爆炸 (D) 能产生有毒气体6、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A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 有焰燃烧 (B) 表面燃烧 (C) 分解燃烧 (D) 蒸发燃烧7、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A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 直接燃烧 (B) 动力燃烧 (C) 沸溢燃烧 (D) 喷溅燃烧8、下列燃
11、烧产物中,B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A) CO2 (B) CO (C) H2O (D) 灰分9、烟气的危害性有多种,C不属于烟气的危害性。 (A) 毒害性 (B) 减光性 (C) 扩散性 (D) 恐怖性10、按燃烧物的特性分,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A。 (A) A类火灾 (B) B类火灾 (C) C类火灾 (D) D类火灾11、按燃烧物的特性分,可燃液体、油脂以及可熔化固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B。 (A) A类火灾 (B) B类火灾 (C) C类火灾 (D) D类火灾12、按燃烧物的特性分,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C。 (A) A类火灾 (B) B类火灾 (C) C类火灾 (D) D类
12、火灾13、按燃烧物的特性分,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D。 (A) A类火灾 (B) B类火灾 (C) C类火灾 (D) D类火灾14、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A。 (A) 特别重大火灾 (B) 重大火灾 (C) 较大火灾 (D) 般火灾15、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B。 (A) 特别重大火灾 (B) 重大火灾 (C) 较大火灾 (D) 一般火灾16、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
13、损失的火灾属于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C。 (A) 特别重大火灾 (B) 重大火灾 (C) 较大火灾 (D) 一般火灾17、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D。 (A) 特别重大火灾 (B) 重大火灾 (C) 较大火灾 (D) 一般火灾18、热的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主要还有三个途径。下列不正确的是C。 (A) 热传导 (B) 热辐射 (C) 热交换 (D) 热对流19、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都有热传导的性能。他们的强弱顺序为A。 (A) 固体物质最强,液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 (B) 气体物质最强,液体物质次之,固体物质较弱
14、。 (C) 液体物质最强,固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D) 液体物质最强,气体物质次之,固体物质较弱。20、关于热辐射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只有在空气中才能传播热 (B) 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 (C) 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D) 以光的速度通过真空将热传播21、下列关于热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热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 (B) 热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 (C) 热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 (D) 热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伺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22、关于热对流与通风口的关系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通风口的面积愈大、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 (B) 通风口的面积愈大、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 (C) 通风口的面积愈小、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 (D) 通风口的面积愈小、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23、利用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的原理,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以提高耐火极限,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A。(A) 控制可燃物 (B) 隔绝空气 (C) 消除着火源 (D) 阻止火势蔓延24、利用破坏助燃条件的原理,密闭有可燃介质的容器、设备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B。 (A) 控制可燃物 (B) 隔绝空气 (C) 消除着火源 (D) 阻止火势蔓延25、利用不使新的燃
16、烧条件形成的原埋,在建筑之间留足防火间距、筑防火墙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D。(A) 控制可燃物 (B) 隔绝空气 (C) 消除着火源 (D) 阻止火势蔓延26、利用降低燃烧物的温度的原理,用直流水喷射着火物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A。 (A) 冷却法 (B) 窒息法 (C) 隔离法 (D) 抑制法27、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B。 (A) 冷却法 (B) 窒息法 (C) 隔离法 (D) 抑制法28、利用使着火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用难燃或不燃物体遮盖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质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C。 (A) 冷却法 (B) 窒息法 (C) 隔
17、离法 (D) 抑制法29、利用中断燃烧链反应的原埋,往着火物上直接喷射气体、干粉等灭火剂,履盖火焰,中断燃烧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 D 。(A) 冷却法 (B) 窒息法 (C) 隔离法 (D) 抑制法30、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B。 (A) 热能源 (B) 可燃物 (C) 燃烧产物 (D) 氧化物31、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D。 (A) 热能源 (B) 可燃物 (C) 燃烧产物 (D) 氧化剂32、下列物质中,A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A类火灾。 (A) 纸张 (B) 钾 (C) 汽油 (D) 煤气33、下列物质中,B燃烧所引
18、发的火灾属B类火灾。 (A) 木材 (B) 沥青 (C) 钠 (D) 煤气34、下列物质中,D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C类火灾。 (A) 木材 (B) 石蜡 (C) 汽油 (D) 乙烷35、下列物质中,B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D类火灾。 (A) 木材 (B) 钾 (C) 汽油 (D) 煤气36、液化石油气火灾属于C。 (A) A类火灾 (B) B类火灾 (C) C类火灾 (D) D类火灾37、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是根据液体的C分类的。 (A) 燃点 (B) 自燃点 (C) 闪点 (D) 凝固点38、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称B。 (A) 闪点 (B) 闪燃 (C
19、) 燃点 (D) 爆燃39、一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B。(A) 闪燃 (B) 阴燃 (C) 分解燃烧 (D) 表面燃烧40、阴燃是A燃烧的特点。(A) 固体 (B) 液体 (C) 气体 (D) 所有物体41、粉尘爆炸属于B。(A) 物理爆炸 (B) 化学爆炸 (C) 气体爆炸 (D) 蒸气爆炸42、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道的灭火原理是C。 (A) 冷却 (B) 窒息 (C) 隔离 (D) 化学抑制43、B可能因吸附放热发生自燃。(A) 锯末 (B) 活性炭 (C) 金属硫化物 (D) 硝化棉44、木材的燃烧属于B。(A) 蒸发
20、燃烧 (B) 分解燃烧 (C) 表面燃烧 (D) 阴燃45、沥青的燃烧属于A。(A) 蒸发燃烧 (B) 分解燃烧 (C) 表面燃烧 (D) 阴燃46、焦炭的燃烧属于C。 (A) 蒸发燃烧 (B) 分解燃烧 (C) 表面燃烧 (D) 阴燃47、在一定环境下,稻草、树叶等发生自燃的方式是无答案。 (A) 分解放热 (B) 氧化发热 (C) 聚合放热 (D) 发酵放热48、B可能发生阴燃 (A) 塑料 (B) 煤 (C) 橡胶 (D) 蜡烛49、热辐射是以B形式传递热量的。 (A) 光波 (B) 电磁波 (C) 介质流动 (D) 物体接触第三章危险化学品常识一、简答题一、判断题1、危险化学品是指物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构 消防员 初级 培训 理论 技能 操作 知识 掌握 要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