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病因.doc
《抑郁症病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抑郁症病因.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抑郁症病因.精品文档.抑郁症的病因目前对抑郁症的病因还是不十分清楚,抑郁症的发生大致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在有的病例中某方面的因素对于抑郁障碍的发生起到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而在另一些病例中多方面的因素对于抑郁障碍的发生共同产生影响。认识抑郁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开展对抑郁症的预防及做到早期识别,同时有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并判断患者的预后。应注意,抑郁障碍的严重情绪低落症状往往会促发其他精神和躯体障碍,而后者又会反过来加重抑郁症状或使抑郁障碍的治疗及预后复杂化。1、相关因素1-1、 遗传因素抑郁障碍的发生与遗传素质密切有关
2、。家系研究发现亲属同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血缘关系越近发病一致率越高,父母兄弟子女发病一致率为l2-24,堂兄弟姐妹为2.5;双生子研究发现双卵双生的发病一致率1238,单卵双生为6995;寄养子研究发现患者的亲生父母患病率为31,养父母仅为l2,提示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在抑郁症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大约有4050的患者有遗传倾向,即大约将近一半的患者可有抑郁症家族史。因此抑郁症患者的亲属,特别是一级亲属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关于其遗传方式,目前多数认为是多基因遗传。1-2、生化因素1-2-1、5-羟色胺(5-HT)假说近10年来,心境障碍的5-HT假说越来越受到重视。认为5-HT直接或
3、间接参与调节人的心境。5-HT水平降低与抑郁症有关,而5-HT水平增高与躁狂症有关。精神药理学研究发现,对氯苯丙氨酸、利血平可耗竭5-HT,导致抑郁;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可阻滞5-HT的回收,起抗抑郁作用;5-HT的前体5-羟色氨酸能治疗抑郁症;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抑制5-HT的降解,具有抗抑郁作用。研究发现,自杀者和抑郁症患者脑脊液中5-HT代谢产物5-羟口引哚乙酸(5-HIAA)含量降低,还发现5-HIAA水平降低与自杀和冲动行为有关;5-HIAA浓度与抑郁严重程度相关,浓度越低,抑郁程度越重;抑郁症患者和自杀者的尸脑研究也发现
4、5-HT或5-HIAA的含量降低。 1-2-2去甲肾上腺素(NE)假说研究发现双相抑郁症患者尿中NE代谢产物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转为躁狂症时MHPG含量升高;酪氨酸羟化酶(TH)是NE生物合成的限速酶,而TH抑制剂a一甲基酪氨酸可以控制躁狂症,导致轻度的抑郁,可使经地昔帕明治疗好转的抑郁症患者出现病情恶化;三环类抗抑郁药抑制NE的回收,可治疗抑郁症;利血平可耗竭突触间隙的NE,而导致抑郁。有人认为抑郁症患者脑内NE受体的敏感性增高,而抗抑郁药可降低其敏感性,产生治疗效果。1-2-3多巴胺(DA)假说研究发现某些抑郁症患者脑内DA水平降低,躁狂发作时DA水平
5、增高。其主要依据:多巴胺前体二羟苯丙氨酸(L-DOPA)可改善部分单相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可以使双相抑郁转为躁狂;多巴胺激动剂,如(Piribedil)和溴隐亭等有抗抑郁作用,可使部分双相患者转为躁狂;新型抗抑郁药,如安非他酮(Bupropion)主要阻断多巴胺的再摄取。研究发现抑郁发作时,脑脊液中多巴胺的降解产物高香草酸(HVA)水平降低。另有报道,能阻断多巴胺受体的抗精神病药物,可治疗躁狂发作,亦说明心境障碍患者存在DA受体的变化。其他还有乙酰胆碱(ACh)假说、氨基丁酸(GABA)假说。1-3、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证实某些内分泌改变与心境障碍有关。1-3-1、下丘脑-垂
6、体-肾上腺皮质轴(HPA)通过监测血浆皮质醇含量及24h尿17-羟皮质类固醇的水平发现,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分泌过多,且分泌昼夜节律也有改变,无晚间自发性皮质醇分泌抑制,提示患者可能有HPA功能障碍。其次,约40的抑郁症患者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为阳性。新近研究发现,单相精神病性抑郁症和老年抑郁症患者,DST阳性率高于非精神病性抑郁及年轻患者。抑郁症患者DST异常是比较稳定的,往往随临床症状缓解而恢复正常。有研究还发现,重症抑郁症患者脑脊液中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增加,认为HPA异常的基础是CRH分泌过多。1-3-2、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血浆甲状腺释
7、放激素(TSH)显著降低,游离T4显著增加,患者对抗抑郁药反应可能与游离T4下降有关。2570抑郁症患者TSH对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的反应迟钝,TSH反应随抑郁症状缓解而趋于正常。TSH反应迟钝的患者预示对抗抑郁药治疗效应好。1-3-3、下丘脑-垂体-生长素(HPGH)轴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生长素(GH)系统对可乐定刺激反应存在异常,明显低于正常对照。有人还发现抑郁症患者GH对地昔帕明的反应降低,部分抑郁症患者GH对胰岛紊的反应降低,在双相抑郁及精神病抑郁患者中更为明显。但抑郁症患者GH调节异常的机制尚未阐明。 1-4、神经可塑性研究心境障碍与多种生物学改变有关,其中神经可塑性研究越来越受
8、人关注。神经可塑性(plasticity)或脑可塑性就是指中枢神经系统(CNS)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上的可修饰性。即指在一定条件下CNS的结构和机能,能形成一些有别于正常模式或特殊性的能力。新近研究表明,心境障碍中神经可塑性遭到破坏。1-4-1、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变化尸检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海马、胼胝体膝下区、眶回、背侧前额叶和杏仁核等部位的皮质容量、神经元、胶质细胞数量减少;还发现皮层一些区域神经元体积也减小,如带状皮层前部神经元体积减小约23。动物模型研究发现,海马CA3区锥体细胞树突的数目与长度减少而导致顶树突萎缩。这种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数目与体积改变,可能与神经细胞萎缩、细胞发生减少及细
9、胞凋亡增加有关。研究发现,应激可抑制神经发生,而抗抑郁治疗可促进神经发生,长期抗抑郁治疗可增加齿状回颗粒细胞的神经发生。长期NE和5-HT的选择性再摄取抑制剂和电痉挛治疗都可促进新生神经元的增殖和存活,可见刺激神经元活动可以增强神经元发生,提示神经发生可能受神经元可塑性调节。 1-4-2、神经元内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抗抑郁药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有几条信号传导通路与心境障碍的发病关系密切:磷酸肌醇-蛋白激酶-C环路:抗抑郁药物和心境稳定剂可抑制磷酸肌醇-蛋白激酶-C通路。锂盐和丙戊酸盐可以减少肌醇向胞内转运;同时锂盐作为肌醇磷酸酶的非竞争抑制剂,可阻止三磷酸肌醇转化为肌醇,从而影响了蛋白激酶C信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抑郁症 病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