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实际操作.doc
《成本实际操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实际操作.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成本实际操作.精品文档.成本实际操作一、 五洲龙实际成本核算方法二、 小蔡及以前及以后的成本核算方法(1),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对象解决的是费用归集到谁,计算谁的成本的问题,即确定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承担者.):每个批次.成本计算分期: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采用分批法的成本核算方法.不过,又按照车号归集人工与制造费用.技术上采用手工输入.先打单,再把打单的金额输入到电子表格中,然后按照批次的车辆数量平分.人工则统计额定工时与临时工时,按工资总额分摊.在电子表格,则没有设产品进销存,只设了一个料工费的成本
2、计算单,所以,账套的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都没有对应物.而且,入库成本是一辆车一辆车结转的,而结转后,又有料工费的发生,这样,就累计下来了.后来,李智雄过来,提出分车间核算成本的想法,与赵经理的想法合拍,于是,有段时间,由车间统计员输单,财务人员汇总,就有了一个分车间的生产成本计算表.(2),现行的分批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相结合的成本核算方法.由于技术上可以导出每月的领料,于是,分车间,分批次都可以通过数据透视表形成,统计员也就撤销了.材料归集到每个车间(步骤),也归集到每个批次,结转时,平行结转.由于,车辆入库仍是一辆一辆入,所以就假设,有销售的就有入库,实际入库的情况倒很少关注了.入库后仍
3、有料工费的发生,就做一笔补结转.而产品进销存仍是以车号为项目(批次平均下来的金额),人工计提方法未变,超产时,按定额金额.产量未足时,用分配方法.不过,分配的方法改成了约当产量法.(即在产品也参与了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仍采用工时金额分配.三、 五洲龙实际成本核算方法做了哪些假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流程与程序不规范,或者由于简便的原则,或者由于怕麻烦,所以必须做一些假设:(1),在实际过程中,同一批次的车有可能有些车号从调试车间入库,而有些车号却还在生产过程中,按照道理,需要划分在产品与完工产品的之间的成本费用.但实际处理时,划分在产品与完工产品之间的成本费用比较麻烦,所以假设同一批次的车统
4、一从调试车间入库,而不划分在产品与完工产品.这也是由分批法的核算方法决定的105页,2,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如果企业进行的是单件生产,该件产品完工以前,其成本计算单中所归集的生产费用都是在产品成本;该件产品完工时,其成本计算单中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就是该件产品的完工产成品成本,因而不存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的问题.如果企业进行的是小批生产,由于产品批量小,批内产品一般都能同时完工,同单件生产一样,一般不存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的问题.但在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情况下,就必须在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在完工产成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以便计算产成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5、如果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数量不多,可以采用简化的核算方法,按计划单位成本,定额单位成本或最近一期相同产品的实际成本计算产成品成本.当该批产品全部完工时,应正确计算该批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和实际单位成本,以考核和分析该批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但对已经转账的产成品成本,不作账面调整.如果批内产品跨月完工的数量较多,为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如约当产量法或定额比例法,计算分配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103页,一,分批法的特点,分批法是以产品批别或订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并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与品种法不同,分批法不是以产品品种而是以产品批别为对象计算产品成本,各批产品成
6、本只有在产品完工时才能计算出来,因而成本计算期通常与各批产品的生产周期相一致,而与各月会计核算报告期不相一致,并且,一般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的问题.(2)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是根据进销存公式分配的: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未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成本分配方法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一,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二,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年初数固定计算.三,在产品成本只计算原材料成本.四,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五,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六,约当产量法.七,定额比例法.(3)五洲龙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的分摊方法的演变.五洲龙成本核算方法
7、经过一系列的演变,五洲龙直接人工的分摊方法也经过了一系列演变.我刚进五洲龙时,直接人工的分摊标准是额定工时与临时工时,分配总额是整个生产车间(那时统一计入生产部)的工资.那时候直接以每个车号为核算对象(即每个批次的总材料除以批次台数),每车又有额定工时与临时工时,制造费用以工时金额为分配标准.后来,由于临时工时月底总来不了,又改为只核算每个车间的产量.临时工时不再核算.后来,成本核算方法改为分批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相结合的核算方法,工艺部与人力资源部又出台了一系列车型的分车间工时标准金额,如是,按照标准金额分摊.但后来,由于产量很少,有些月没有产量,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很大,于是,又改为约当产量法
8、,在产品摊50,完工产品再摊50.于是,在产品也参与了分配.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我认为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超产的情况下,按额定金额(或者标准金额)计提直接人工成本;一种则是在产量不够的情况下,采用工资分配的方法计提直接人工成本.所以,计入产品成本的就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额定(标准成本)成本,一种是分配下来的成本.分配法有种弊端,如果没有产量,也没有在制品,当月的工资就会计提到管理费用里去,但是如果只有一辆车,那么这一辆车承担的直接人工成本将会很大,这样,就会导致人工成本很不均匀.其实,无论计入产品成本还是计入管理费用,无论在产品参不参与分配,都只是对支出做一个划分与分类.支出是一定数量金额的,划
9、分到产品成本的多了,那么计入到管理费用的就少了,总的来说,不影响利润表中的总的净利润.不过影响毛利率.不过照我的看法,我主张按照定额工资来计算人工成本,取消分配法,产量不足情况下,该提多少定额人工到车上就提多少,余下的就计入管理费用.这样,直接人工成本就是定额人工成本.(4),选取什么样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及如何核算与管理目的有关系,也与人的目的有关系.人都是有惰性的,总是把责任与事情推到别人身上去,而自己少做事情,少担责任,这当然也是一种人性的假设.例如,深圳市拓邦有限公司有两辆车在制品,由于还没领料,又由于金蝶核算资料需申请批次合同,麻烦,也就等到下月了.发泡胶有些车辆未定价,但没人管,所以
10、,以后再说,说不定也可以不了了之了.(5),成本与支出以及与费用有什么区别与联系?(6),实际成本结转时,入库并没有按照实际的入库车辆结转入库成本,而是如果有销售,就结转入库成本,这样,入库成本的结转也就只是一个形式与过程了,并且,样车是做进研发支出的,所以,样车的入库成本就没有相应的数据.(7),为什么结转入库成本时,赞比亚两台车调试车间有直接人工的数据,而没有制造费用的数据?而这在逻辑上是不应该出现的.因为每月都有将制造费用按直接人工金额分摊到批次车上.(8),劳保费实行以旧换新领用制度,这就使得劳保用品的消耗与产量呈现一种复杂的关系,劳保费按道理应与产量呈正比关系.(9),为什么机场摆渡
11、车由老板定价,实际成本与报价成本的比较就没有意义?有意义与没意义是如何定义的?(10),如果没有计算机系统,材料成本的归集就很困难.一走进车间,就觉得有那么多车间,那么多作业,全都领料,觉得复杂,而一到办公窒,每月归集材料成本时,却也没那么复杂.领料以批次归集,就把材料成本与批次联系起来了.(11),机场摆渡车整车内饰包含:扶手,条形灯,风道,仪表台等,(据说还包括座椅)而报价这些则是分开报的.所以报价与实际就有了项目差异座椅:有两个乘客座椅是领的,而其余8个座椅则是玻璃钢做的,而报价则统一报10个.所以座椅就有了数量差异.(12),材料成本差异(或者人工或制费)差异分为价格差异与数量差异(效
12、率差异):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成本差异金额=价格差异+数量差异.实际有而标准没有的项目差异则划分为价格差异,金额可正可负,取决于实际价格与标准价格的差异性质,标准有而实际没有的则划分为数量差异,不过为负数金额,这是一种规定.还有一种规定,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实际价格,两者相加也是成本差异金额.不过,一般采用第一种规定来分解价格差异与数量差异.(13),刘浩的思维逻辑是有问题的:实际成本与报价成本的数量差异原因可从异常领料范围里去找,他把报价成本看作定额成本了.异常领料是
13、超出BOM清单的领料,BOM成本可看作定额成本,但报价成本却不是定额成本,充其量是简化的.只有实际成本与定额成本比较,查找异常领料范围才有意义.(14),机场摆渡车每台车有3个蓄电池:2个200AH的,1个100AH的,而别的车(而报价则是2个),经问技术部,那1个是空调发电机的,不是他下的技术通知单.是否有空调发电(动?)机的就需要1个100AH的电池,有空调就需装3个,而无空调则只需2个?空调有空调发动机,也有空调发电机,发动机启动时,空调发电时,都需用到蓄电池.轮罩有玻璃钢轮罩,有不锈钢轮罩,是用来保护轮胎的.轮罩的数量由什么决定,不清楚.(15),当问到技术部为何只下1个天窗时,技术部
14、说没理由,技术部下1个就是1个,下2个就是2个,这样,实际就是技术部说了算.在制度上就存在一个谁来监督技术部的问题,也就是说,技术部犯了错,却无需承担责任.所有因技术引起的数量差异无人承担责任.(16),底盘运费在应付会计做账时,是计到底盘价格里的.这是在金蝶系统里处理.然而,在配套系统里入账时,运费却是没有计到底盘价格里的,算成本时,是根据配套系统里的价格计算的.这样,金蝶系统与配套系统各行其是.(17),直接人工用量是工时,价格是工资率.制造费用用量是工时,价格是分配率.然而,五洲龙实际成本制造费用的分配(未划分为变动制造费用与固定制造费用)去是以实际工时金额为标准分配的.这样,岂不是用量
15、是工时金额,而价格是分配率.用量为工时金额,是将工时直接化成了金额,工时多,工时金额也就多.而且,从逻辑上来说,与按工时分配的金额应该是一样的,例如,假设工时为A,B,C,设总工时为Y=A+B+C+,工资率为X元每工时,制造费用总额为Z,则分配率为a=Z/Y,分配金额为A*a=A*Z/Y,这是按工时分配的结果.如果按工时金额分配则是,分配率a=Z/(Y*X),分配金额为A*X*a=A*X*Z/(Y*X)=A*Z/Y,结果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按工时金额分配与按工时分配相比较,乘数乘了X倍,然而分配率的分母也乘了X倍,也就是说,一个乘数乘了X位,而另一个乘数除了X倍,所以,结果还是一样的.所以,由
16、于产量未上量而引起的直接人工成本金额增加,既可以理解为工资率的增加,(工人是保底工资的,工时是一定的),也可以理解为工时用量的增加(工资率是一定的,然而效率降低了).(18),异常领料汇总时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情况:例如找不到项目(名称不统一而筛选不了),例如,到下期才领用,于是本期的统计表里就没有这些东西了.然而,由于人的惰性,没人管,于是,也就不了了之了.就像没人管技术上的问题一样.其实,五洲龙的车卖成现在这样,与价格没多大关系,相反与技术有很大关系.五洲龙技术人员的水平太差了,一代比一代差.以前还分技术部与工艺部,现在不分了,现在是某个专门组的提升做主任,对车身也不懂,又招不了新的懂行的技术
17、人员,所以,车老是整改,所以老是超定额领料.(20),里知识文摘一个题目:给你20元钱去买水喝,2元钱1杯水,每2个空杯又可以免费换1杯水,问20元钱最多可以喝多少杯水.一个错误的推理:4元钱可以买2杯水,喝完了再可以免费换1杯水,那么就是4元钱可以买到3标水,把20元分成5个4元钱,就可以买到15杯水,而15杯水喝完又可以换到7杯水余1个空杯子;7杯水喝完又可以换到3杯水余1个空杯子;3杯水可以换1杯水余1个空杯子,前面2个余数空杯子可以换1杯水,这样最多可以喝到28杯水.这是错误的,他算重了,应该是第一次喝10杯水,余10个空杯,第二次,换了5杯水喝,余5个空杯,第3次换了2杯水喝余1个空
18、杯,再余2个空杯,第4次换1杯水喝,与第4次余下空杯共2个空杯,第5次换1杯水喝,余1个空杯.10+5+2+1+1等于19杯,前面的错误是把换水与买水混淆起来了,它在第一步就算重了.(21),物料报废(各种原因的报废)该如何做正确的会计处理.五洲龙公司在领料时以赔款名义领出,于是做的是其他应收款,差额(一般不是全额赔款)做制造费用,贷原材料.而无法具体到每个车上(做报废单与异常领料单时是具体到每个车次上的,但它以赔款名义领出,在材料归集的技术上无法归集到车上).在实际上,由于没有总额而导致差额为负数,这样为了平衡,差额就到了制造费用的贷方了,这种现象合理不合理?不是由于没有总额,据了解,是由于
19、没开单,导致没有价格,也即没有总额,而等到开单,又会做一笔全额的制造费用,这样,制造费用就为总额与赔款的差额了.(22),现今做的材料成本差异(分为价差与量差),是将实际成本分类成报价成本的项目,量差一般是技术问题(刘浩改为技术定额问题),价差一般是价格变动,然而配套部也解释不出所以然,只是认为价格变动是正常的,其实,在表格中价差与量差已现象,而文字解释时则又同义反复,无法深入到本质.则这又关系到人的惰性了.(23),做深圳空间动力纯电动车成本时,我们写道:单台成本48.21元每台,(含料工费),不含管销财三大费用.然后,轮到信用管理部董瑞霞评审,她就问:为什么不计算三大费用呢?我没作声.然后
20、,小董则说:你怎么算?她则不说话了.以前,她跟我说过这个问题:中通的成本都包含销售费用,为什么我们的不包含.而以前刘浩则说:老板不是财会专业,也许他们搞不清毛利率与净利率的区别,他们把亏损的原因归结于没有销量,而有可能是成本过高,毛利率的空间消化不了三大费用.其实,这只是一个报价模型的问题,在成本加成的报价模型里,成本基础既可以是超变动成本(材料成本),也可以是制造成本(产品成本),也可以是全部成本(完全成本),用全部成本做基础,意即三大费用也分摊到单台成本里,这需要有一种方法,也需要预测产能,而且即使分摊进去了,也有可能由于毛利率(这时,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净利率)过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从某种意
21、义上来说,三大费用属于固定成本,而产品成本属于变动成本,按照边际成本定价原则,意即只要边际收益大于或等于边际成本(变动成本)时,就可以销售.而如果把固定成本也划分到到产品成本里去,这就会导致管理者做错误的决策.中通与我们的区别在于,中通有订单,而我们没有订单,中通要考虑一个订单与另一个订单的比较,而我们只是考虑要不要这个订单,所以,中通的报价模型里成本基础就是全部成本,而我们的报价模型里成本基础则是产品成本(变动成本),一个公司与另一个公司具体情况不同,所选择的报价模型也会不同.报价模型的选择与管理者的目的,习惯,理念均有关系.五洲龙以前的报价模型是由胡总定的,成本加成的成本基础为材料成本(超
22、变动成本).后来,则由财务管理部定,成本加成的基础则是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报价模型有三种,1,消费者导向,2,竞争者导向,3,成本导向,意即成本加成.(24),电池,充电机,钢板除了整车报价之外,均还有另外一种报价.例如:电池,可以是2.5元/WH,如果是540V,420AH,则价格则为2.5*540*420=567000.也可以用度来计算,度=电压*安时/1000,意即540*420/1000=226.8度,折算成价格则得:2.5*226.8*1000=567000元,计算结果一样.但为什么这么算及其里面的意义是什么,并不清楚.而且2.5/WH是什么意思?并且,这个最基本的价格会由于厂家,
23、时间的不同而有不同.2.5元/WH是价格,表示每瓦时2.5元,千瓦时就是平常所说的一度电.瓦是电功率的单位,电功率就等于电压乘以电流,平常的时间一般以小时计算,功率也一般以小时计算,所以,540V*420AH(安时)就等于电功率,再除以1000,就折算成千瓦时,也就折算成多少度电了.(25),不同的材质所构成的材料价格也不同:例如铝合金风道与ABS(塑料)风道,同一车型,铝合金风道比ABS料风道要贵.(26),有些是根据经验比率(某个产能下例如年产1630台,工时技术部提供)来测算的,例如年度报价:工资率为12.5元/时,而实际,例如机场摆渡车则是32.5元/小时.制费分配率为5.8元/时,而
24、实际每月分配率都不同.(27),有些判断依据是缄默的,例如,我在做制造费用分类时,把二氧化碳焊丝也归到了气体二氧化碳里,做数据透视时,结果出现了一个4仓,这样,才发现有错.如果二氧化碳焊丝也是7仓,那么这个错误可能就一时半会发现不了了.(28),车间用的壁扇应记入制造费用哪个明细科目中?我在实际处理中记入了办公费用.其实,根据领用制度,我认为可以记入到劳保用品里.但两者觉得都不合适.应该可以记入其它,但去年又说,其它不准记入.反正没人审核这么细.(29),成本有些属于公司特定产品特定的知识:例如,产品需要用到哪些主要材料?哪些材料是由哪个车间领用?这些都属于特定的公司内部的知识.例如冲孔铝塑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本 实际操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