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理论在高校管理和教育中的应用.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心理学理论在高校管理和教育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理论在高校管理和教育中的应用.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心理学理论在高校管理和教育中的应用.精品文档.心理学理论在高校管理和教育中的应用 2007-06-12 10:12:07 大 中 小 标签:心理学 2.3 应用激励理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教育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促使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表现在良好的学习行为,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应用心理学理论显得非常重要。人的需求是有层次之分的,需求层次越高,由此而引发的行为动机就越强烈。需求按其来源有主观需要和客观需要。主观需要是形成动机的决定性因素。客观需要是形成动机的外部条件。主观需要停留在较低层
2、次的学生,其学习目标往往定位在“拿文凭”,学习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对具体的学习内容不重视,不感兴趣,而且组织律松散。目标是一种刺激,心理学称为诱因。合适的目标能够诱发人的动机,规定行为方向,具有激励作用。按照国家教育方针而制定科学的教育培养目标,明确对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要求 ,使之具体体现在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上。让学生能在不断的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为。对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行为规范和适时的行为修正是实现成人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用丰富的情感感染他们。切实做到把自己置于学员的心理地位,才能够了解
3、和洞悉学员思想、品行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启发、帮助、激励。所以,从激励理论出发,高校管理工作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核心,从提高学生的需要层次、设置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严格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三方面入手。2.4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在新的形势下针对大学生可能和已经面对的各种问题,仅仅着重于他们的智力与能力的培养显然是不够的。笔者认为,高校还应真正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他们较高境界的道德修养、强烈的高成就动机、调整与控制个人情绪的能力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从而达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心理健康素质标准。即:一是要热爱生活,接纳自我;二是情绪稳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理论 高校 管理 教育 中的 应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