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ppt(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v法院审理查明,2005年原告丰城市华荣矿业有限公司雇请被告万里波看守煤场。同年,被告在没有征得原告公司的同意下擅自将煤场的煤块、原煤卖给他人。后该事实被原告公司发现,被告万里波又谎称没有收到煤款。2005年12月18日原、被告经结算,被告欠原告公司煤款121825元,并于同日出具欠条给原告公司,后经原告公司催讨,被告分文未付。v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擅自将原告公司的煤块、原煤卖给他人,其没有合法根据,取得的煤款121825元属不当得利。被告没有及时将该款返还原告公司是造成本案纠纷的原因,被告在本案中应负全部责任。原告所要求被告返还煤款121825元及承担相应利息的诉请求符合法律规定,遂判决被告
2、限期返还并承担该款项的同期银行存款利息。徐春荣,载中国法院网。一、不当得利的概念一、不当得利的概念v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所谓不当得利,就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得益而使他人受损失的事实。二、不当得利的构成条件二、不当得利的构成条件v(一) 一方受有利益v一方受有利益,是指一方当事人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使其得到一定的财产利益。受有财产利益也就是财产总量的增加,包括财产的积极增加和消极增加。v财产的积极增加即积极受有利益,是指财产权利的增强或财产义务的消灭。v财产的消极增加即消极受有利益,是指财产本应减少而没有减少。(
3、二二) 他方受有损失他方受有损失这里的所谓损失,是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使财产利这里的所谓损失,是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使财产利益的总额减少,既包括积极损失,也包括消极损失。益的总额减少,既包括积极损失,也包括消极损失。(三三) 一方受到利与他方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一方受到利与他方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所谓受利益与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是指他方的损所谓受利益与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是指他方的损失是因一方受益造成的,一方受益是他方受损的原因。失是因一方受益造成的,一方受益是他方受损的原因。(四四) 没有合法根据没有合法根据没有合法根据,是不当得利构成的实质条件。合法没有合法根据,是不当得利构成的实质条件。合法根据
4、,既包括法律直接规定的,也包括当事人约定的。根据,既包括法律直接规定的,也包括当事人约定的。一、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一、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一一) 因给付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因给付而发生的不当得利给付是一方将具财产利益移转给另一方。给付是一方将具财产利益移转给另一方。但若当事人一方为实现给付的法律目的而为给付行但若当事人一方为实现给付的法律目的而为给付行为,为, 而其法律目的又欠缺时,则另一方因该给付所取得而其法律目的又欠缺时,则另一方因该给付所取得的利益就是无合法根据的。因给付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包括的利益就是无合法根据的。因给付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包括以下几种情形:以下几种情形:1.给付的目的自始不存在
5、。这是指一方为履行自已的给付的目的自始不存在。这是指一方为履行自已的义务而向受益人给付,但该义务自始就不存在。又称为非义务而向受益人给付,但该义务自始就不存在。又称为非债清偿。债清偿。2.给付的目的未达到。当事人为一定目的而为给付,给付的目的未达到。当事人为一定目的而为给付,但其目的因某种原因未达到时,因该给付取得的利益也就但其目的因某种原因未达到时,因该给付取得的利益也就是无合法根据的不当得利。是无合法根据的不当得利。3.给付的目的嗣后不存在。当事人一方给付原是有法给付的目的嗣后不存在。当事人一方给付原是有法律目的的,但于给付后该法律目的不存在时,因给付而取律目的的,但于给付后该法律目的不存
6、在时,因给付而取得的财产利益也就成为无法律原因受益。得的财产利益也就成为无法律原因受益。(二二) 基于给付以外的事实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基于给付以外的事实而发生的不当得利1.基于受益人自己的行为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基于受益人自己的行为而发生的不当得利。2.基于受损人的行为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基于受损人的行为而发生的不当得利。3.基于第三人的行为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基于第三人的行为而发生的不当得利。4.基于自然事件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基于自然事件而发生的不当得利。5.基于法律规定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基于法律规定而发生的不当得利。v罗女士称,她与程先生并不认识,两人因一张银行卡“结缘”。她曾拾到一张程先生的中国
7、建设银行龙卡(储蓄卡)。2008年10月13日,她委托朋友存款,在柜台办理了存款业务,后发现朋友错将3500元存入程先生的卡中,且存款即时到账无法取消该笔交易。罗女士经查询,得知卡的主人是程先生,但她无法找到程先生。v 罗女士无奈,诉诸法律,将程先生起诉,她认为程先生获得的这笔存款属于不当得利,故要求他返还。同时,她认为第三人中国建设银行月坛南街支行没有履行相应的审查义务,应承担连带责任。v 庭审中,经法院公告传唤,程先生仍未到庭参加诉讼,法院缺席审判。银行则辩解称,业务员在办理业务中并没有任何过错,银行不应承担责任。v 法院审理认定,罗女士一方错将拾到的银行卡视为自己的,因此误存入款项,虽其
8、自身存在过失,但程先生得到的这3500元属于不当得利,应当返还。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标的及范围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标的及范围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标的范围,也就是受益人返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标的范围,也就是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依其受利益是否善还义务的范围。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依其受利益是否善意而不同。意而不同。(一一) 受益人为善意时的利益返还受益人为善意时的利益返还受益人为善意,即受益人不知情,是指受益人于取受益人为善意,即受益人不知情,是指受益人于取得的利益时不知道自己取得利益无合法的根据。于此情形得的利益时不知道自己取得利益无合法的根据。于此情形下,若受损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当 得利 管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