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学习PPT教案.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学习PPT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学习PPT教案.ppt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概念 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尿不畅或尿潴留是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此诱发的泌尿系并发症,如上尿路损害及肾衰竭等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因所有可能影响储尿和排尿神经调控的疾病都有可能造成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 包括脑血管意外、颅脑肿瘤、基底节病变、脊髓病变、椎间盘病变及椎管狭窄等。1.中枢神经系统因素 糖尿病、酗酒、药物滥用2.外周神经系统因素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脊髓灰质炎3.感染性疾病 脊柱手术、根治性盆腔手术如直肠癌根治术、前列腺癌根治术、区域脊髓麻醉等。4.医源性因素 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家族性淀粉
2、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等。5.其他因素神经源性膀胱的分型1、逼尿肌过度活跃+括约肌过度活跃 此型多表现为无规律的反射性尿失禁2、逼尿肌迟缓+括约肌迟缓 可导致神经源性压力性尿失禁,如果排尿不完全,可合并充溢性尿失禁3、逼尿肌迟缓+括约肌过度活跃 不能自发性排尿,如果不能规律适时地排空膀胱很快出现上尿路损伤4、逼尿肌过度活跃+括约肌迟缓 该类型几乎不存在上尿路损伤的风险,反射性尿失禁与压力性尿失禁共存并发症1、尿路感染 最常见2、尿路结石3、膀胱输尿管反流 通常为可逆性,可并发肾盂肾炎,肾衰竭,肾积水等。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目标 1保护上尿路功能(保护肾脏功能),确保储尿期和排尿期膀胱压力处于安全范
3、围。 2、恢复或部分恢复下尿路功能,提高控尿/排尿能力,减少残余尿路,预防泌尿系感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1.非手术治疗 (1)导尿 间歇式清洁导尿法是脊髓受伤后,患者处理排尿的最佳方法 (2)辅助治疗 定时排空膀胱;盆底肌肉训练;训练“扳机点”排尿;男性使用外部集尿装置。 (3)药物治疗 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的药物,如M受体阻滞剂。治疗逼尿肌收缩无力的药物,M受体激动剂。降低膀胱出口阻力的药物,如受体阻滞剂。增加膀胱出口阻力的药物:受体激动剂。减少尿液产生的药物,如去氨加压素等。其他药物。 (4)针灸疗法 (5)封闭疗法 (6)膀胱训练和扩张 对尿频、尿急症状严重,无残余尿或残余
4、量很少者可采用此法治疗2.手术治疗 需经非手术治疗证明无效,并在神经病变稳定后进行。清洁间歇导尿概念 在清洁条件下,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规律排空尿液的方法称为清洁间歇导尿。优点 无需长期留置导尿管及尿袋,可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尿道创伤及尿路结石的机会。 可以控制排尿时间,无须携带尿袋,病人可以活动自如。 可舒缓膀胱胀满,减轻膀胱内压力,保护肾脏功能。 控制及改善遗尿问题。 可维持正常性生活。 无年龄限制,儿童及老人都可做到清洁间歇导尿适应症 尿潴留 膀胱出口阻塞 膀胱肌肉收缩力不足(如:糖尿病患者) 脊柱或盆骨神经受损而引起排尿困难 手术后暂时性膀胱机能障碍 膀胱再造术或膀胱扩张术后的病患
5、禁忌症 尿道狭窄,导尿管插入困难,或不能安全通过 尿道内有假道存在; 病人上肢活动功能丧失或已出现痴呆者,病人不能自行进行导尿,进行CIC也失去了节约医疗费用,助患者回归社会等意义,也不考虑CIC,多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清洁间歇导尿次数导尿次数可根据残余自解小便量及残余尿量决定 两次导尿之间能自行排尿100ml以上,残余尿量300ML以下时,每6小时导尿1次 两次导尿之间能自行排尿200ml以上,残余尿量200ML以下时,每8小时导尿1次 当残余尿量少于80ML或为膀胱容量的20%一下时,即膀胱功能以达到平衡,可停止导尿。 停止间歇导尿后,每周测一次残余尿量。清洁间歇导尿的注意事项 导尿
6、前半小时配合各种辅助方法进行膀胱功能训练,以期出现自发性排尿反射,但不可勉强。 导尿次数根据饮水量,膀胱容量及个别病情而定,如早上起床前、午餐前、晚餐前及睡前 每次自行小便和导尿的总量一般应少于500ML,避免膀胱过度胀满。 必须定时导尿,以免尿潴留及肾脏受损。 如导尿管难以插入,可先停5-30秒或把导尿管拉出2.5CM待身体放松然后慢慢再试。 睡前应导尿一次以排出小便,放空膀胱。 每1-2星期检查尿常规或中段尿培养 有发现有小便有血、混浊、恶臭,腰背部胀痛,发热,尿管不能插入或拔出应及时处理。膀胱功能训练 膀胱功能训练是根据学习理论和条件反射原理,通过患者的主观意识活动或功能锻炼来改善膀胱的
7、储尿和排尿功能。 包括行为技巧 、排尿意识训练 、反射性排尿训练、 代偿性排尿训练 、肛门牵张训练 和盆底肌训练。 对膀胱输尿管返流、肾积水、肾盂肾炎患者禁用;泌尿系统感染、结实、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慎用。 制定饮水-排尿-导尿时间表是膀胱训练的基础。常用膀胱功能训练方法行为技巧 1.习惯训练:习惯训练是基于排尿规律安排患者如厕的时间的方法 2.延时排尿:对于因膀胱逼尿肌过度活跃而产生尿急症状和反射性尿失禁的患者,可采用此法,治疗目标为形成3-4h的排尿间期,无尿失禁发生排尿意识训练 适用于留置导尿的患者,每次放尿前5min,患者卧于床上,指导其全身放松,想象自己在一个安静、宽敞的卫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经 膀胱 康复 护理 学习 PPT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