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气体扩散的预估模型论文.doc
《放射性气体扩散的预估模型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性气体扩散的预估模型论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放射性气体扩散的预估模型论文.精品文档.放射性气体扩散的预估模型摘要日本核污染扩散问题不仅对该国公众健康造成巨大危害,还对其对外政治关系、全球环境,乃至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建立有效的模型模拟放射性气体的扩散,并预测放射性气体在不同地区的浓度变化情况可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核泄漏带来的损失。对于问题一,我们对放射性气体的扩散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抽象,在不考虑气体受到的重力、浮力和风速的影响时,气体呈放射状向四周扩散。我们首先考虑质量守恒定律,再由Fick定律求出扩散系数D,进而得出扩散的粒子流量与其浓度梯度
2、的正比关系,得出描述扩散情况的偏微分方程。随后,用傅里叶变换求解得到扩散方程的解,并在MATLAB中绘制此微分方程的图形,发现预测图形与东京市测得的实际数据的图形基本吻合,即离泄漏源越远浓度越低。对于问题二,要探究风速对放射性物质浓度分布的影响。风速的处理是此问题的核心,因此我们采用大气污染的经典高斯扩散模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连续点源的平均气体流,其浓度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因此污染物浓度在y、z轴上的分布为正态分布。取烟云轴线为x方向(平均风向),得出无界情况下下风向空间某一点的浓度函数。同时考虑到泄漏点的高度,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得出的浓度分布情况与实际情况相似 。对于问题三,由问
3、题二得到的浓度分布函数,可以分上风和下风两种情况,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假设自然风速大于泄露的自身扩散速度,则可将第二问中的风速替换成与的线性组合即可,即下风向的速度为,上风向的速度为。将平均风速分别代入浓度函数,得出了上风向和下风向L处浓度分布函数。结果显示两个地点气体浓度变化情况与第二问得出的结果一致。对于问题四,本文参考了大量地理、气象、专题报道等资料。假设风向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即我国东海岸一直处于上风,美国一直处于下风,并且取大气稳定度均在D时的扩散参数。中国取东海岸的上海为例,取纵向位移,美国取核电站到西海岸的直线距离为,带入第三问的模型可以得出我国东海岸山东半岛辐射浓度的预测值,由
4、于题中的各个参数无法准确设置,所以我们将预测的浓度与东京的值相比得到一个相对值,得出了3月23日上海相对浓度为 ,美国西海岸的相对浓度为。预测结果要比实际结果大,但是与实际值相比可以接受,所以这个结果是合理的。关键词:气体扩散,Fick定律,高斯烟羽模型,扩散系数,浓度函数一、问题重述2011年3月11日, 日本近海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了大海啸,沿海的核电站受到破坏,开始释放出大量具有放射性的物质。由于放射性气体泄露事故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且不随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事故后果通常都比较严重,会造成人员伤亡并给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放射性气体与常规的大气污染物发生污染事故相比
5、具有很多不同之处,正确地分析放射性气体的大气扩散过程,研究其扩散后造成的伤害时期和区域对实际的抢险救灾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题目以日本福岛核泄漏为背景,假设有一座核电站遇自然灾害发生泄漏,给出的已知条件有:放射性气体的浓度为,扩散速度为,在无风的情况下,匀速在大气中向四周扩散, 速度为。1)请你建立一个描述核电站周边不同距离地区、不同时段放射性物质浓度的预测模型。2)当风速为 m/s时,给出核电站周边放射性物质浓度的变化情况。3)当风速为 m/s时,分别给出上风和下风公里处,放射性物质浓度的预测模型。4)将你建立的模型应用于福岛核电站的泄漏,计算出福岛核电站的泄漏对日本本土、我国东海岸、及美国西
6、海岸的影响。二、问题分析2.1问题的重要性分析(社会背景)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特大地震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大地震发生后,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相继发生爆炸,使人们产生了对“核爆炸”的恐惧。对此,各国为预防日本核泄漏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采取积极措施:韩国100所学校因担心“辐射鱼”临时停课;印度全面禁止进口日本食品;巴西、俄罗斯、新加坡等国相继对部分日本食品采取了进口限制措施。由此可见,日本核已对各国的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尽量减轻核危机造成的不便和损失,及时准确的预测核辐射对不同地区的污染程度已成亟待解决的问题。2.2有关方面在这个问题上做过的研究张子波、李自立等人曾研究
7、了一种适合计算天然气扩散的模型,考虑了初始喷射和浮力对扩散的影响,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计算一个约700m*200m*300m的扩散区域的浓度场,8核的计算机计算完毕用时24h。因此,用此类方法计算天然气泄露后扩散的浓度场时,达不到“实时”计算的效果,很容易厌恶应急指挥决策的时机,增大产生爆炸事故的。而我们建立的模型不仅具有实时性,更具有前瞻性,能较为准确的预测放射性气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浓度。有学者采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气体的泄露扩散过程,但此方法只能针对特定装置,缺乏。目前,比较常见和应用广泛的放射性气体扩散模型主要有Gaussian、BM、Sutton 和FEM3等。由于Gaus
8、sian 模型适用于比较均匀稳定的流动条件,能反映出在放射性气体危险浓度危害区内,放射性气体浓度随扩散半径递降,并能反映出在某一受害点位的放射性浓度随扩散时间呈单峰型的动态变化,这与放射性气体扩散的实际情况接近。因此,Gaussian 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评价放射性气体泄漏后的扩散预估。对放射性气体扩散过程的研究必须依据扩散结果的稳定与否,对扩散类型进行分类,而扩散结果的稳定与否又取决于泄漏源的释放时间长短。依据泄漏源的释放时间长短,放射性气体扩散可分为连续性和瞬时性泄漏两种情形。因而Gaussian模型包括Gaussian 烟团模型和Gaussian 烟羽模型。瞬时性泄漏是指泄放时间相对于扩散时
9、间比较短的泄漏。瞬时泄漏后的放射性气体扩散模式可以理解为在很短暂的时间内瞬间释放了一个有毒气体气团,通常采用Gaussian 烟团模型来进行数学描述。连续性泄漏是指泄漏源是连续源或泄漏时间大于或等于扩散时间。连续泄露后的大气扩散模式可以认为是一种稳定型泄放,即在一段时间内放射性气体排放量较为稳定,通常采用Gaussian 烟羽模型来进行数学描述。2.3问题分析对于问题一,首先,确定此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点源连续泄露的扩散问题,需要建立一个简单直观的模型对核电站周边不同地区、不同时段放射性气体浓度进行描述与预测。在无风的情况下,放射性气体以恒定的速率,在大气中匀速向各个方向呈放射状扩散。考虑到模型的
10、一般性和简洁性,我们忽略了放射性气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核电站的高度、地面物体的高度以及地形的变化等因素,把放射性气体的影响范围假想成一个从球心不断向外各个方向均匀扩大的半球体,建立扩散模型,根据Fick定律和傅里叶变换求出放射性气体的浓度方程。对于问题二,题目引入了风速变量对放射性气体浓度的影响,选取高斯连续点源扩散模型进行分析,这也是在考虑风速时,气体扩散模型中最为经典的模型之一。在不考虑垂直风速,假设空间放射性气体的浓度服从高斯分布的前提下,运用高斯模型可以合理的计算出核电站周边地区的放射性气体浓度。对于问题三, 本文直接用第二问的模型来预测上风和下风 公里处,放射性物的浓度。对于
11、问题四,我们将第二问的模型应用于福岛核电站的泄漏,通过参考世界地图的距离,计算出福岛核电站的泄漏对日本本土、我国东海岸、及美国西海岸的影响。三、基本假设(1) 连续泄露时放射性气体泄露的速率恒定;(2) 放射性气体在平整、无障碍的地面上空扩散;(3) 气体在空气中不发生化学反应,地面及地标地物对放射性气体无吸收;(4) 风向水平,风速和风向恒定。(5) 污染源的源强是连续且均匀的,初始时刻放射性气体内部的浓度、温度呈均匀分布。(6) 风速大于无风情况下放射性气体扩散的速度。四、符号说明4.1模型一符号说明t从释放污染物开始的时间(天)u放射性气体边缘经过的距离(公里)x放射性气体和核电站之间的
12、距离s在时间t放射性气体的范围P核电站附近上空放射性气体的浓度C(x,t)时刻t在位置x污染物的相对浓度q(x,t)粒子流量在时间区间内物质的净减少量C放射性气体浓度Q源强水平方向扩散参数垂直方向扩散参数平均风速泄漏源抬升的高度气云出口速度出口直径环境风速4.2名词解释烟羽又称烟云(smoke cloud)、烟流(smoke plume):从烟囱中连续排放到大气中的烟气流。由于烟羽各部分的运动速度不同,因而其外形也千变万化。不同的烟羽形状表示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不同。它与大气湍流、大气稳定度、地形地物、排放参数等有密切的关系。动力抬升:暖气流受锋面、辐合气流的作用被迫上抬,或者在运行中受地形阻
13、挡产生上升运动,这种空气在运动中由外力(不包括重力和浮力)使一部分空气被抬上升。湍流扩散:是指湍流运动导致大气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或其他物质与周围洁流体的混合。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5.1问题一5.1.1模型的建立首先,我们使用扩散模型模拟放射性气体泄露后在空气中的扩散过程,用偏微分方程来描述不同时刻不同位置放射性气体的浓度。然后,考虑到模型的一般性和简洁性,我们忽略了放射性气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核电站的高度、地物的高程以及地形的变化,把放射性气体的影响范围简化为一个从球心不断向外各个方向均匀扩大的半球体(如图1所示)。最后,根据Fick定律列出扩散方程,再用傅里叶变换求解放射性气体浓度的
14、表达式。图1 放射性气体模拟扩散图扩散是由于微小的随机游动使粒子产生的散布现象。时刻t在位置x污染物的相对浓度C(x,t)由扩散方程的偏微分方差来描述。这里所说的相对浓度是指已经规范化的浓度函数,所以粒子的总质量。这将有利于强调它与概率论的联系。扩散方程是基于如下两个考虑得到的:首先,由质量守恒定律有,在位于x点宽度为的小区间内浓度的变化是由在小区间的左端点进入的粒子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点x的粒子的个数),减去在其右端点流出的粒子流量。 如果,则在右端流出的物质快于在左端进入的物质,浓度将是减少的。在时间区间内物质的净减少量为,因此,浓度的改变量为,由此可得。令到取极限就得到方程(5-1-1)
15、。(5-1-1)其次,考虑到Fick定律,观测数据表明,扩散的粒子流量正比于其浓度的梯度(粒子一般是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于是有:(5-1-2)其中D0是个常数,称为扩散系数,其大小取决于温度、流体黏度与分子大小,并与扩散分子流动的平均速度成正比。在很多情况下,为了方便起见,用下面经验表达式来代替上面的扩散系数计算式:(5-1-3)将(5-1-1)和(5-1-2)结合就得到扩散方程(5-1-4)可以用以上方程预报放射性气体的扩散。由于偏微分方程不容易直接求解,因此先对扩散方程(5-1-4)作傅里叶变换。傅立叶变换的定义如下:(5-1-5)有以上定义得到: (5-1-6)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
16、常微分方程()。对于所有的k,给定初始条件,这个微分方程的解为。这个初始条件意味着在时刻t=0,污染物的云雾聚集在点x=0(的极限情形)。然后做傅里叶逆变换,得到扩散方程(5-1-4)的解,也就是放射性气体浓度随距离和时间的表达式:(5-1-7)以核泄漏点正下方的地面为坐标原点,平均风向为X轴、指向下风方向,铅直方向为Z轴,水平垂直于风向轴(X轴)为Y向,建立空间坐标系,则核电站泄漏点距有效地面的高度为,则泄漏点位置坐标为。 图2 空间坐标系示意图时刻时,空间任意一点的放射性物质浓度为。基于Fick定律扩散模型,则三维空间内高斯模型:(5-1-8)5.1.2模型的修正1) 考虑热力抬升作用对模
17、型的修正如图3所示,为核泄漏点源的有效源高。它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核泄漏口的有效高度;二是在实际核扩散中核泄漏气团从泄漏口排出时,由于受到热力抬升和本身动力抬升,进而产生的一个附加高度。因而。图3 热力抬升示意图对于,主要由浮升力和泄漏的初始动量决定,同时还要受到泄漏口温度、大气温度、风速、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直接引用气体污染扩散学中应用较广范的,有关烟气抬升高度的综合分析公式:(5-1-9)式中: 泄漏源的实际高度;泄漏源出口处的风速,已知为m/s;泄漏源出口的有效直径;放射性气体的扩散速度,已知为m/s;浮力通量,;由Briggs抬升公式知,浮力通量(5-1-10)其中核泄漏出口
18、处的温度;环境温度。a:在有风()且释放气体温度与环境温度差35K()时,抬升高度:(5-1-11)其中,为大气压强b:小风()时,且温度差35K(),抬升高度为:(5-1-12)其中为泄漏源的有效高度处上的环境温度梯度()。c:当温度差35K()时,此时的抬升高度:(5-1-13)此时,当风速时,取=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将以上结论应用到本题中(带入风速k及放射性气体的扩散速度s)得:综上所述,泄漏源的有效高度为:(5-1-14)2) 考虑到地面反射对模型的修正考虑到地面会对扩散来放射性气团有一定的反射作用,同时扩散的核素粒子受沉降等作用,核扩散物质又不可能被全部反射回去,因而核辐射物质只能是
19、部分反射回大气,为了便于描述和模拟,设地面反射系数为。这样进入大气的核辐射物质可以看成是两个部分:一是从泄漏源直接扩散到空间A点;二是从地面反射进入空间A点(见图4)图4 连续点源扩散地面部分示意图从几何物理学分析可知,通过地面反射进入大气的核扩散物质相当于虚拟泄漏源泄露的核辐射物质在原来空间的一个浓度叠加。如果所设核泄漏点源在距有效地面的高度为的地方,本文求空间任一点的浓度值,则实际泄漏源对点的影响部分可用来表示。在考虑反射系数后,虚泄漏源对点的影响部分可用来表示,于是(5-1-8)式所得模型可以修正为:(5-1-15)5.1.3模型的求解利用MATLAB软件绘制出(5-1-7)式,选定某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放射性 气体 扩散 预估 模型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