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急性心肌梗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心肌梗塞.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急性心肌梗塞.精品文档.急性心肌梗塞 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四种类型中最严重的一种,中于冠状动脉分支完全梗塞,引起心肌坏死。本病多发生于安静状态或夜间睡眠时, 但是尽管其发作突然, 但它在发作之前大多有些征兆, 如原来没有心绞痛者, 突然发作心绞痛, 或者原来有心绞痛发作者, 发作越加频繁, 时间延长, 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甚至无效, 或者原来有高血压, 心绞痛发作时血压反而下降,并出现晕厥等情况, 此时均应警惕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凡有高血压病史和冠心病病史者突然出现下列症状时,应小心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1痛:出现比以往剧烈而又频繁的心绞
2、痛,或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长达15分钟以上 2惊:痛时惊恐不安, 特别是在口含硝酸甘油或其它抗心绞痛药物无效时, 更觉烦躁不安 3汗: 心绞痛发作时大汗淋漓, 皮肤湿冷 4 白:心肌梗塞发作时同时发生休克, 所以面色苍白 5 吐:心脏发生病变时刺激迷走神经, 胃肠道反射性引起恶心呕吐 6 咳:心肌梗塞发生后, 立即出现呼吸困难、 咳嗽, 并咳出粉红色泡沫状痰 一旦怀疑本病时,应立刻卧床休息,有氧气袋的立刻吸氧, 注意保暖。 这种病人不能行动和搬动,而要绝对卧床休息。据临床资料统计,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死亡率最高的是在发病后由家中向医院搬运的过程中。此时应立刻叫救护车,请医生到来给病人作初步的检查及应
3、急处理,待病情稳定后,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预兆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塞常常来势凶猛,可对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但大多病人在发生心肌梗塞前,往往会出现一反常态的变化,医学上称之为心肌梗塞的前驱表现。因此,患有冠心病的人或中年以上的健康者熟识和重视这些异常现象,对保护自己,防止心肌梗塞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据观察,心肌梗塞的前驱表现,多在发病前的1周出现,少数病人可提前34周,而40左右的病人,却发生在梗塞的前一天。概括起来,前驱表现有以下几种:1原表现为间断发作的心绞痛,短期内变为频频发作;2胸痛程度加剧,持续时间延长,可能伴有恶心、呕吐;3含硝酸甘油效果不如既往。冠心病病人,遇有上述
4、现象发生,便应警惕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实践证明,对具有心肌梗塞前驱表现的病人,如能尽早给予积极、认真、合理地医疗,则可使部分濒于急性心肌梗塞边缘的患者化险为夷。相反,对出现了与既往心绞痛不同的胸痛,而且症状重、持续时间长、病人一般情况差等现象,如果掉以轻心,不去及时就医,往往把将发生心肌梗塞的“信号”忽略掉,就会铸成大错。 无痛性心肌梗塞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塞可产生剧烈的胸痛。但是,据统计,尚有近13的心肌梗塞病人不伴随典型的心前区疼痛,甚至某些病人仅有轻度的胸闷、气短感,因此常易被忽略和延误诊治。医学上将上述现象称之为无痛性心肌梗塞。 对此,有人解释可能是心肌梗塞发生缓慢,致使血管疼痛感
5、觉神经慢慢遭到破坏;周身病情重驾,如休克、心力衰竭等,掩盖了胸痛;先天性心脏血管神经支配异常;因大脑缺血缺氧,引起疼痛感觉下降;病人原已有反应迟钝等。经观察,无痛性心肌梗塞多见于老年人和病情偏重者,因此可得到启示,不应将有无胸痛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塞的唯一依据,而凡遇下列情况时即应高度怀疑心肌梗塞的可能,同时为进一步作出诊断,应送病人去医院作心电图及有关化验检查。 这些情况是:1近期内屡次发生胸背部憋闷、沉重、气短;2突然出现心慌、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3骤起咳嗽、吐白痰、不能躺平;4糖尿病患者伴有昏迷;5原有高血压表现血压下降(非因服药引起);6老年人出现一反常态的变化,不明原因的抽搐
6、等。 对疑为无痛性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转运时要平稳轻巧地抬送,不能因其无疼痛而让病人步行去医院,往往会因此发生意外,不可不慎。 气候与急性心肌梗塞关系 近些年来,气候变化作为诱发急性心肌梗塞的一个重要因素,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每年11月和4月为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期,此时正值秋末冬初或春季时令,而冬、夏两季则发病率较低。 原因何在呢?据分析,4、11两月,多数地区的大气压、风速、温差均处于极不平衡状态,而变化多端的气候可能导致心脏血管发生痉挛,最终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由此提醒冠心病患者,在此期间,应加强防备病情突变。具体的措施是:1减少体力活动;2注意保暖;3避免疲劳、紧张、情绪激动
7、;4尽量少参加社交活动和长途旅行;5不饮酒;6少吃多脂肪、高糖膳食;7每餐不宜过饱;8节制性生活;9认真治疗心绞痛、高血压;10。如频繁发作心绞痛,要及时卧床休息,必要时赴医院进一步治疗。 根据北京某医院资料,在气候变化过于急剧的日子里,冠心病人又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易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所以,气候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应引起注意,采取预防性措施 急性心肌梗塞时化验检查 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除了作心电图等客观检查之外,还要作各种化验。有些化验结果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所以,当发生心肌梗塞后,一般都要进行以下几方面检查: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白细胞总数多超过10,000立方毫米,中性颗粒细
8、胞增高,常在7590,嗜酸性颗粒细胞减少。 血沉:血沉增快,如果病情好转,23个星期之后可恢复正常。 血清心肌酶谱:心肌梗塞时由于心肌的损害可以释放出许多酶,使血中酶的含量升高。有的酶在梗塞后几小时就升高,所以对早期诊断有很大价值。主要酶有: 谷草转氨酶(GOT):心肌梗塞后612小时升高,24一48小时达正常值的215倍,47日恢复正常; 乳酸脱氢酶(LDH):在心肌梗塞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34天后最高,8一14天恢复正常。 (-丁酮酸脱氢酶:心肌梗塞时酶升高,2天达高峰,近2周时恢复正常。 肌酸激酶:心肌梗塞后1248小时升高,并达高峰24天降至正常。 肌酸磷酸激酶(CPK):发生心肌
9、梗塞68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 此外,检查尿中肌红蛋白含量,对早期诊断比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酶更有意义,因为在心肌梗塞后仅4小时尿中肌红蛋白就可升高达5毫克以上 急性心肌梗塞严重性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过适当地治疗和休息,多数可得到恢复,但是尚有1020的病人,由于栓塞面积较大、范围广、组织损害严重等原因而产生严重的并发症,为治疗带来许多困难。一般来说,急性心脏梗塞发病后的3天之内,而又以第一个24小时为最危险期,许多并发症,将会在此期间内出现,常见的有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近些年来,由于冠心病监护病房的建立,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采取密切观察,且通过特殊的监测系统
10、可以及早发现既往对病人构成最大威胁的心律失常,因此使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大大减少。但是,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仍是目前较严重的两大合并症。除此之外,在心肌梗塞的急性期还可能发生心脏破裂和室间隔穿孔,病人因此发生突然心功能下降,引起顽固的心力衰竭,这种并发症大都出现在病后的一周之内,且常常不及救治。有人认为这些严重的并发症多与心肌梗塞未能早期做出诊断,以致病人往返奔波有关,另外发病后的第12周,安静卧床休息,也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心肌梗塞后,坏死的心肌硬结,失去了正常心肌的弹性,在心腔压力的影响下,向外膨胀,形成所谓室壁瘤,这部分膨胀的心室肌不仅不能正常地收缩与舒张,而且尚起相反作用,不同程度地影
11、响着心脏的排血功能,还可因瘤体内血液滞留,产生血凝块,一旦脱落,即将造成脏器栓塞。有较大室壁瘤的病人,往往表现气短、胸闷、也易产生心律失常。 通过上述介绍,不言而喻,急性心肌梗塞是种极为严重的心脏疾病,因此应该加强预防,积极治疗心绞痛、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糖尿病,尽量避免发生急性心肌梗塞。40岁以上的人,还要熟识急性心肌梗塞的各种表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有利于减少心肌梗塞并发症的发生。 最易诱发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原因 老年人的急性心肌梗塞是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老年人高血压及冠心病患病率增高,因此,除了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外,找出一些诱发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因素,并尽量避免或消除这些因素
12、,就能使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和复发减低。 根据有代表性的资料指出,在可以查到的发病诱因,劳累往往是最为主要的。在一组统计资料中,因劳累发病占28.7;情绪激动也常常诱发患病,占7.3;饱餐也是值得注意的,占5.2;因感染而诱发的占3。其他各种诱因占5.4。诱因不明占3。无诱因占47.4。 应该特别值得提出的,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认为感染因素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往往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肺炎成为死亡原因,而忽略了感染诱发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专家们指出,有时因感染而诱发急性心肌梗塞者的比例很高,在一组统计资料中可达15.8。 老年人发生感染者,不仅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夏秋季痢疾,以及泌尿道感染,都有可能波
13、及到冠状动脉已有严重病变的心脏,而导致急性心肌梗塞。国内从事老年医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医疗单位,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强调了这个问题:要特别警惕上感、肺炎、痢疾、泌尿道感染有诱发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病人和病人家属除了要着眼这些感染的本身,还要注意有无其他情况,不要忘了与冠心病的关系;至于医生更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作出全面的检查、诊断。 心肌梗塞的监护 由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脏骤然丧失了血氧供应,因而引起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生化代谢及心肌组织发生病理变化,极易诱发危及生命的心室纤颤和心跳骤停。此情形尤其多见于发病后的最初72小时内 (医学上称之为“高度危险期”),往往来不及抢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性 心肌梗塞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