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考点第2版.doc
《必修1考点第2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考点第2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必修1考点第2版.精品文档.灌南华侨双语生物必修一考点第一讲 水无机盐糖脂质一、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2)形式:结合水、自由水l 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 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l 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 l 作用有良好的溶剂;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物质运输;维持细胞的形态(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2、无机盐(1)存在形式:离子 (2)作用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
2、复杂的化合物。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PO43-是合成核苷酸原料、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动物Ca2+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二、糖类1功能: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2、元素组成:由C、H、O 3种元素组成。3、分类概 念种 类分 布主 要 功 能单糖不能水解的糖五碳糖核糖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动植物细胞都有组成核酸的物质脱氧核糖六碳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重要能源物质二糖水解后能够生成二分子单糖的糖蔗糖植物细胞麦芽糖乳糖动物细胞多
3、糖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个单糖分子的糖淀粉植物细胞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糖原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三、脂质的种类和作用1、元素组成:主要由C、H、O组成,有些还含N、P2、共同特征: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和糖类相比,含H多3、分类:脂肪:主要的储能物质,还有保温、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的作用脂质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胆固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固醇 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发育、生殖细胞的形成 维生素D:促进小肠对Ca、P的吸收第二讲 蛋白质与核酸 一、蛋白质(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1、元素组成:除C、H、O、N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2、基本组成
4、单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 (1)氨基酸 结构通式: 特点 同时有氨基和羧基 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区别:R基的不同)(2). 氨基酸的结合方式: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相连而成肽链,多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注:H2O的来源:羧基上的OH, 氨基上的H)(3)计算: 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H2O)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3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空间结构不同4蛋白质的功能: 结构蛋
5、白:羽毛,肌肉,头发等 功能蛋白:催化作用,如酶 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 调节作用,如胰岛素 免疫作用,如抗体 二、核酸1、元素组成:由C、H、O、N、P 5种元素构成2、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 核糖核酸(RNA)种类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存在场所脱氧核糖核酸DNA脱氧核苷酸(4种)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核糖核酸RNA核糖核苷酸(4种)主要存在细胞质中3、基本单位: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1分子磷酸脱氧核苷酸 1分子脱氧核糖(4种) 1分子含氮碱基(A、T、G、C)1分子磷酸核糖核苷酸 1分子核糖(4种) 1分子含氮碱基(A、U、G、
6、C)4观察DNA和RNA的分布 DNA+甲基绿绿色 RNA+吡罗红红色结论: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在细胞核,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RNA主要在细胞质中。5、核酸的功能: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原核、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6生物 细胞结构:核酸(DNA和RNA都有) 病毒:核酸(DNA或RNA)例题:核酸五碳糖碱基核苷酸洋葱细胞洋葱细胞遗传物质SARS病毒 第三讲 细胞机构功能(一)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l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l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l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
7、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l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例1判断:一切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 ( )例2细胞学说;说明了生物界具有 二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细胞膜 制备 材料: 方法: 组成:主要有脂质(磷脂)和蛋白质,少量的糖类。 (注:细胞膜功能的体现:蛋白质) 功能: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割开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2.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有支持和保护功能。三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内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蛋白
8、质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2图形:3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四生物膜系统1结构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2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是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第四讲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 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 视野变暗,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物象模糊不清,调节细转焦螺旋。
9、(注: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转焦螺旋)二、细胞的类型 概念: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拟核原核细胞 代表生物:细菌: 大肠杆菌,乳酸菌 蓝藻: 蓝球藻,发菜等 注:细菌和蓝藻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真核细胞 概念: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代表生物 植物 动物 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例1:乳酸菌和酵母菌的主要区别 三细胞质 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 线粒体: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量主要来源。双层膜 叶绿体: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单层膜 高尔基体: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l 液泡: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
10、渗透吸水。 溶酶体:是“消化车间” 无膜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中心体: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小结: 含有少量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特有中心体;高等植物特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注意:分泌蛋白的合成: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外,线粒体提供能量。四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二)细胞核的结构 注: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同一种物质在
11、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否具有核膜)(四)细胞的完整性:细胞只有保持以上结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第五讲 细胞代谢(一)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半透膜1渗透 浓度差2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3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方式浓度载体能量举例意义被动运输自由扩散高低O2、CO2、水、乙醇、甘油、脂肪酸只能从高到低被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协助扩散高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高各种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12、。2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例:蛋白质,病毒,细菌等),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酶的本质和作用:1、概念:酶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2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也有少数是RNA。3酶的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使催化效率提高 酶的特性: 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1)PH: 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PH过高或过低,酶活性
13、丧失)(2)温度: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温度过高,酶活性丧失)另外:还受酶的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的影响。四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功能: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注:生命活动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葡萄糖);生命活动的储备能源物质是脂肪。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能。2ATP 中文名称:三磷酸腺苷 结构简式:A P P P (含有三个磷酸基团和两个高能磷酸键)(A 腺苷; T 3; P 磷酸基团; 高能磷酸键)3 ATP分子中最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易水解,释放能量4、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酶ATP ADPPi
14、能量 ( 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注:(1)向右:表示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向左:表示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在人和动物体内,来自细胞呼吸;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2)ATP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ATP与ADP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第六讲 细胞代谢(二)一能量之源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785年,由于空气组成的发现,人们明
15、确了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经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给植物提供H218O,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 O和C18O
16、,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二)光合作用1、概念: 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过程:(1)光反应 条件:有光 、色素、酶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过程: 水的光解: ATP的合成:(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2)暗反应条件:有光和无光 、酶 场所:叶绿体基质过程:CO2的固定: C3的还原:(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3、总反应式: 光能CO2 + H2O (CH2O)+ O2 叶绿体4、实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四)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CO2
17、浓度、温度等(1)光照强度: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 加而加快。(2)CO2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快。(3)温度:光合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在最适温度时,光合作 用速率最快,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五)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延长光照时间 如:补充人工光照、多季种植(轮作) 增加光照面积 如:合理密植、套种(间作) 光照强弱的控制:阳生植物(强光),阴生植物(弱光)增强光合作用效率 适当提高CO2浓度:施农家肥适当提高白天温度(降低夜间温度) 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
18、间、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二 细胞呼吸(一)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主要是指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活细胞内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或分解为一些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且伴随着能量释放的过程。(二)细胞呼吸的类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1、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活细胞在有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2、过程:三个阶段 C6H12O6 酶 2丙酮酸 + H(少)+ 能量(少) 细胞质基质 丙酮酸 + H2O 酶 CO2 + H + 能量(少) 线粒体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考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