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调研文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调研文章.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扶贫调研文章.精品文档.做好结合文章 提升扶贫开发水平新乐乡位于石柱乡东南部,是一个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的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辖4个村18个组,2009年户籍人口1326户,4635人,耕地面积6445亩,森林面积54105.9亩,森林覆盖率达65%,平均海拔900米。境内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达达4万千瓦,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雅,森林资源丰富,空气新鲜,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天然氧吧。近年来,新乐乡抢抓国家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文明新村这一总体目标,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扶贫方针,
2、以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为基础和抓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水平,积极探索贫困地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和谐文明新村建设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贫困人口持续减少。截止2008年底,全乡共启动重点贫困村建设102个,其中已通过省、市政府考核验收65个;全乡贫困人口已从2004年的18.16万人减少到2008年的10.99万人,减幅39.4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1789元增加到2740元,净增951元,年均递增10%。二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大力推进通村水泥路建设,全乡通村水泥路总里程突破1500公里,通水泥路行政村达到219个,有
3、10个乡镇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大力实施人饮安全工程,新建了宝丰、溢水、得胜、秦古、双台等中心集镇水厂和43处小型人饮工程,累计解决了17万人的饮水困难和7.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65%以上的农户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全乡新建砖混结构住房8340户,实施安居工程18025户,实施扶贫搬迁6835户2.1万人,新建“三改一建”(建沼气池、改厨、改栏、改厕)23000户,重点贫困村沼气入户率达到90%以上。行政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9%,程控电话、移动通信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民行路难、饮水难、通信难、看电视难等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三是农村致富产业蓬勃发展。到2
4、008年底,全乡以茶叶、烟叶、林特、蔬菜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63万亩,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6.77亿元,特色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60%以上;以郧巴黄牛、马头山羊、竹山大鸡为主的特色畜牧业规模养殖快速发展,畜牧业完成产值3.5亿元。据统计,全乡农民人均从特色产业发展中获得纯收入730元,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27%,特色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近3年实施的54个重点贫困村中,每个村至少有1个骨干产业,共建成茶叶专业村13个、烟叶专业村6个、肚倍专业村3个、干鲜果专业村11个、养殖专业村10个、良种培育专业村3个,农民收入结构明显优化,实现了以粮油为主向以茶、果、烟、畜等多种经营为
5、主的转变。四是农村文明新风日趋浓厚。通过实施“雨露计划”,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植农村科技示范户、经济示范户、乡土拔尖人才,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实施扶贫、信用、生态、文化、平安、健康“六大工程”,深化“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激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热情,提高了群众的整体文明素质,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截止2008年,全乡累计新建乡村科技文化活动室72个,村级图书室129个,村级卫生室237个,新建和改造福利院98所,2920名农村五保老人得到集中供养,“十星级文明农户”占全乡乡村总户数的70%以上。五是党群、干群关系更趋和谐。
6、始终把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增加更多收入作为扶贫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作为整村推进的切入点,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广大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党的扶贫开发政策恩惠,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和谐。1、坚持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着力提升扶贫开发整体水平。按照开发式、瞄准式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新乐乡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奠基工程全力推进,确立了以和谐文明新村建设为目标,以实施扶贫、信用、生态、文化、平安、健康六大工程和“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重点,努力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绿色产业发展、居住条件改善、人际关系和谐、群众生活富裕”的和谐文明新村
7、工作思路,实现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对接。在具体工作推进中,我们坚持突出“四个重点”,实施“四个结合”。“四个重点”,就是新农村建设以扶贫开发为重点,扶贫开发以整村推进为重点,整村推进以培植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以通村水泥路、水利设施和生态家园建设为重点。“四个结合”,就是坚持把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与乡域经济发展、“绿色小康村”建设、片区开发、三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近年来,通过实施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打基础、新农村建设抓提升,全乡涌现出了基础设施综合配套示范村宝丰镇喻家塔村,科技扶贫示范村麻家渡镇罗家坡村,生态家园示范村楼台乡三台村,茶叶产业带动
8、示范村得胜镇圣水村和烟叶产业带动示范村柳林乡洪坪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样板村,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2、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民群众急盼解决的生产生活困难和问题突出。全乡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总体思路,把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切入点,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强力推进。一是狠抓乡村公路建设。抢抓国家扶持通村水泥路建设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快推进通村水泥路建设步伐,极大提高了村级公路的通达能力。目前,全乡已有219个村开通了通村
9、公交车,潘口乡潘口河村,溢水镇下腰店、华家湾村,宝丰镇龙井、上坝、曹家湾村,擂鼓镇护驾村,大庙乡黄兴村,竹坪乡宽坪村,双台乡田沟村等一批重点贫困村,还将水泥路修到老百姓家门口。二是狠抓人饮安全工程建设。抢抓省政府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机遇,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合力攻坚,积极探索“市场运作、以钱养事”新机制,全乡80%以上的农户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三是狠抓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结合农村“一事一议”,适当集中劳力,组织群众累计新修山塘、水库、堰渠、水窖等水利设施18764处。抢抓国家土地整理政策机遇,实施了一大批土地整理项目,10多万亩农田实现了晴能灌、雨能排目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
10、显增强。四是狠抓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大力实施以“三改一建”、“三清一化”(户院清垃圾、道路清障碍、柴草清乱堆、绿化村庄庭院)为主的生态家园建设,不仅保护了生态,美化了家园,节约了能源,还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大发展。老百姓感慨地说:“三改一建的实施,解放了男人(不砍柴,劳动强度减轻了),漂亮了女人(不烟熏火燎了),美化了环境”。大庙乡大营盘村是全乡2008年度省定重点贫困村,为确保“三改一建”工程质量,该村采取统一规划、统一采购、专业施工、集中整治的办法,当年完成新建“三改一建”生态家园建设40多户。五是狠抓扶贫搬迁。坚持把扶贫搬迁与整村推进、生态移民和倒房户重建有机结合,探索出了梯级搬迁、插
11、花安置、基地安置、集镇安置和投亲靠友外迁安置等系列搬迁扶贫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扶贫搬迁“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怎么稳得住,如何能致富”的问题。2008年,全乡完成扶贫搬迁635户2540人,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任务。3、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培植富民产业相结合,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新乐乡始终坚持把产业富民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综合性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培植主导产业,壮大基地规模。全乡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思路,在基地规模上一年一个大扩张;在配套上实行水、电、路、林集中集成,综合治理,一年一个大变化;在品质上强化科技支撑和服务管理,一年一个大提升。
12、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建设和培植大产业,全乡已建成以茶叶、烟叶、蔬菜、林特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63万亩,形成了一批以郧巴黄牛、马头山羊、竹山大鸡为主的特色畜禽养殖示范基地。二是培植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贴息、小额信贷等措施,在壮大基地规模的同时,着力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主体,拉长产业链条。2008年,全乡扶持新建了圣水茶场九里岗加工中心、宝丰泡菜加工项目,全乡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1家。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加快技术引进和吸收,在特色品牌上做文章,大力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特色食品,着力打响农业品牌,
13、先后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茶叶品牌4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个,无公害基地面积10万亩,圣水牌茶叶荣获“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随着圣水茶场、天新医药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对产业的拉动效应明显增强。以肚倍系列产品加工为主的天新公司带动倍农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以“圣水公司”为龙头的茶叶产业带动茶农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烤烟产业带动烟农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三是培植市场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坚持抓点带面,把鼓励全民创业、培植农村经济示范户作为农村战略性、方向性工作,充分发挥能人、大户的带动、辐射作用,用“能人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新增农村经济示范户2305户,累计达到1
14、.3万户。依靠外派劳务基地品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劳务收入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68个,培植农村超市、农资放心店、农产品经纪人196个,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4、坚持把扶贫开发与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全力服务潘口水电站建设。潘口水电站建设是全乡人民盼望了近半个世纪的梦想,也是十堰市乃至湖北省最大的产业化扶贫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潘口电站库区31242人移民涉及竹山、竹溪两乡,范围广、人数多、任务艰巨,特别是贫困人口占移民的60%以上,符合扶贫搬迁条件的有14400人,其中竹山2408户9630人
15、。能否按期完成移民搬迁任务是潘口水电站建设成败的关键,乡委、政府坚持把扶贫开发与移民安置有机结合,把扶贫开发规划与移民安置规划有效对接,扶贫项目优先向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倾斜,扶贫资金增量集中向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投放,支持移民搬迁,促进移民安居乐业。同时,充分整合扶贫、交通、农业、林业、水务、国土、民政、移民等专项资金,捆绑使用,全力推进移民新村建设,形成了潘口乡潘口河村、龙王沟村,溢水镇下腰店村,麻家渡镇营盘河村、双堰村、柿树坪村等一批移民新村,使移民群众从根本上告别了住土坯房、危房等生存环境恶劣地区,搬进了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等生产生活便利的新集镇,不仅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而且使移民群众直接从事
16、相关产业,迅速步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以潘口水电站为龙头的重点扶贫项目进展顺利,不仅充分发挥了扶贫资金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水平,也直接拉动和带动了建材、地产、商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推动乡域经济大发展的强大动力。5、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不断增强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农民是扶贫开发的主体,只有抓住了农民这个根本,扶贫开发才会有生机和活力。一是狠抓基层组织建设。以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重点,狠抓村级班子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得到增强。二是狠抓科技培训和推广。一方面,通过整合教育资源,
17、捆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雨露计划”、“阳光工程”、“春风行动”、“星火科技富民工程”等政策,不断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已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万人次。另一方面,以农村经济示范户、女能人、乡土人才等为重点,常年聘请华中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山东沾化冬枣研究所科研员、罗田板栗协会技术人员,到我乡特色产业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累计接受技术培训人数达7万余人次。通过短期培训、现场培训、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农民学科技、用科学的能力有了明显增强。三是深化“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相结合,把涉及三大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分解量化到“十星
18、”创建内容之中。对获得“十星”的农户,在安排入户道路硬化、沼气建设、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小额贴息等到户项目时,给予优先扶持,以此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扶贫开发和“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的积极性,让农民在评星、创星活动中得实惠、受教育、强素质。四是推进民主管理。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先后涌现出了135个理事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群众性组织,农民群众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6、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创优体制机制相结合,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顺利推进。一是强化领导责任机制。乡委、乡政府建立健全了扶贫开发工作例会制度,乡委常委会、乡“四大家”领导联席会议坚持定期听取和研究扶贫开发工作,连
19、续6年在新春伊始的第一个工作日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并召开全乡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工作。乡委书记亲自与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乡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签订年度扶贫开发目标责任书。在工作推进中,全面落实“每个重点村有一名乡级领导联系、有一至二个乡直部门帮扶、有一个乡镇干部常驻、有一套严密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四个一”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乡四大家领导每人负责联系一个乡镇,包抓一个重点贫困村,从项目的规划、筛选,到项目的组织实施、检查验收,自始至终亲自参与督办,有力保障了全乡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和谐文明新村建设的顺利推进。二是落实部门帮扶机制。从2004年开始,乡委、乡政府每年从乡直各单位抽调得力干部,组
20、建76支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工作队队长兼任驻点村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建。乡委、乡政府把驻村帮扶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核。截止目前,累计已落实帮扶资金及物资达2000多万元。与此同时,不断加强汇报争取、协调衔接,近年来,全乡先后争取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省军区、省水利厅等26个对口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资金(物资)累计近4000万元,为全乡扶贫开发及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三是营造社会参与氛围。通过宣传政策、创优环境,吸引社会各界能人和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献技出力,累计捐赠460余万元,营造了“政府主导、部门帮扶、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合力推进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四是完善项目资
21、金管理机制。全乡先后制订出台了新乐乡关于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新乐乡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新乐乡以工代赈资金管理办法、新乐乡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关于规范扶贫项目运行程序的通知等一系列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的重要文件,明确了扶贫资金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的职责,规范了扶贫资金使用行为。在资金拔付和使用过程中,按照“规划跟着政策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制、资金预拨制、提款报账制和竣工验收审计制,对资金使用效果和贫困户脱贫情况及时统计、准确把握,不断扩大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全乡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的主要经验和作法得到了省、市扶贫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五是建立奖惩兑现机制。乡委、乡政府将扶贫开发纳入全乡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了“月报告、季督查、半年通报、年终考核”的考评机制,对完成任务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重惩,促进了全乡扶贫开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