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加固与改造新技术.doc
《抗震、加固与改造新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震、加固与改造新技术.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抗震、加固与改造新技术.精品文档.抗震、加固与改造新技术一、消能减震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消能减震技术是将结构的某些构件设计成消能构件,或在结构的某些部位装设消能装置。在风或小震作用时,这些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具有足够的初始刚度,处于弹性状态,结构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当出现大风或大震作用时,随着结构侧向变形的增大,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率先进入非弹性状态,产生较大阻尼,大量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或风振能量,使主体结构避免出现明显的非弹性状态,且迅速衰减结构的地震或风振反应(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保护主体结构及构件在强地震或大风中免遭
2、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抗震的目的。消能部件(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及其连接件)按照不同“构件型式”分为消能支撑、消能剪力墙、消能支承或悬吊构件、消能节点、消能连接等。消能部件中的消能器(又称阻尼器)分为速度相关型如黏滞流体阻尼器、黏弹性阻尼器、黏滞阻尼墙、黏弹性阻尼墙;位移相关型如金属屈服型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等,和其它类型如调频质量阻尼器(TMD)、调频液体阻尼器(TLD)等。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的结构体系与传统抗震结构体系相比,具有大震安全性、经济性和技术合理性。2.技术指标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结构方案和建筑使用要求,与采用抗震设计的设计方案进
3、行技术、经济可行性的对比分析后确定。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结构体系的计算分析应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进行,设计安装做法应遵循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振)设计09SG610-2,其产品应符合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的规定。3.适用范围消能减震技术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高耸塔架,大跨度桥梁,柔性管道、管线(生命线工程),既有建筑的抗震(或抗风)性能的改善等。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江苏省宿迁市建设大厦、北京威盛大厦等新建工程,以及北京火车站、北京展览馆、西安长乐苑招商局广场4号楼等加固改造工程。二、建筑隔震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基础隔震系统是通过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一个专门
4、的橡胶隔震支座和耗能元件(如铅阻尼器、油阻尼器、钢棒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和滑板支座等),形成高度很低的柔性底层,称为隔震层。通过隔震层的隔震和耗能元件,使基础和上部结构断开,将建筑物分为上部结构、隔震层和下部结构三部分,延长上部结构的基本周期,从而避开地震的主频带范围,使上部结构与水平地面运动在相当程度上解除了耦连关系,同时利用隔震层的高阻尼特性,消耗输入地震动的能量,使传递到隔震结构上的地震作用进一步减小,提高隔震建筑的安全性。目前除基础隔震外,人们对层间隔震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多。隔震技术已经系统化、实用化,它包括摩擦滑移系统、叠层橡胶支座系统、摩擦摆系统等,其中目前工程界最常用的是叠层橡
5、胶支座隔震系统。这种隔震系统,性能稳定可靠,采用专门的叠层橡胶支座作为隔震元件,是由一层层的薄钢板和橡胶相互叠置,经过专门的硫化工艺粘合而成,其结构、配方、工艺需要特殊的设计,属于一种橡胶厚制品。目前常用的橡胶隔震支座有:天然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等。2.技术指标采用隔震技术后的上部结构地震作用一般可减小36倍,地震时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反应以第一振型为主,类似于刚体平动,其地震反应很小,结构构件和内部设备都不会发生破坏或丧失正常的使用功能,在内部工作和生活的人员不仅不会遭受伤害,也不会感受到强烈的摇晃,强震发生后人员无需疏散,房屋无需修理或仅需一般修理。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甚至避
6、免非结构构件如设备、装修破坏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建筑隔震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结构方案和建筑使用要求,与采用抗震设计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的对比分析后确定。采用隔震技术结构体系的计算分析应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进行,设计安装做法应遵循建筑结构隔震构造详图03SG610-1,其产品应符合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118的规定。3.适用范围建筑隔震技术主要应用于重要的建筑,一般指甲、乙类等特别重要的建筑;有特殊性使用要求的建筑;传统抗震技术难以达到抗震要求的或有更高抗震要求的某些建筑;也可用于抗震性能不满足要求的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4.已应用的典
7、型工程北京三里河七部委联合办公楼、北京地铁复八线、福建省防震减灾中心大楼、昆明新机场等。三、混凝土构件粘贴碳纤维、粘钢和外包钢加固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混凝土结构粘贴碳纤维和粘钢加固技术是采用专门配置的改性环氧胶粘剂将碳纤维片材或钢板粘贴在结构构件表面(多为构件受拉区),形成复合受力体系,使两者协同工作,以提高结构构件的抗弯、抗剪、抗拉承载能力,达到对构件进行加固补强的目的。外包钢加固法是在钢筋混凝土梁、柱四周包型钢的一种加固方法,可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湿式外包钢加固法,是在外包型钢与构件之间采用改性环氧树脂化学灌浆等方法进行粘结,以使型钢与原构件能整体共同工作。干式外包钢加固法的型钢与原构件
8、之间无粘结(有时填以水泥砂浆),不传递结合面剪力,与湿式相比,干式外包钢法施工更方便,但承载力的提高不如湿式外包钢法有效。2.技术指标粘贴碳纤维、粘钢和外包钢加固的设计计算和结构胶的要求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和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的规定,关于钢材、焊缝设计及其施工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3.适用范围粘贴碳纤维加固技术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轴心受压、大偏心受压及受拉构件,粘钢加固技术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大偏心受压和受拉构件的加固,二者均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筋配筋率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
9、的最小配筋率的构件的加固。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混凝土表面正拉粘结强度不得低于1.5MPa,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外包钢加固技术适用于需要提高截面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的加固。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粘贴碳纤维、粘钢和外包钢加固技术在北京火车站、北京工人体育场、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加固改造工程均有应用。四、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粘钢和外包钢加固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钢铰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是一项新型加固技术,它是在被加固构件进行界面处理后,将钢铰线网片敷设于被加固构件的受拉部位,再在其上涂抹聚合物砂浆。其中钢铰线是受力的主
10、体,在加固后的结构中发挥其高于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聚合物砂浆有良好的渗透性、对氯化物和一般化工品的阻抗性好,粘结强度和密实程度高,它一方面起保护钢铰线网片的作用,另一方面将其粘结在原结构上形成整体,使钢铰线网片与原结构构件变形协调、共同工作,以有效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刚度。钢铰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除加固效果优异外,与传统加固技术相比,具有良好的环保、耐久、耐高温、防腐、防火性能,施工快捷方便,现场环境污染小,且由于加固层厚度薄,加固后不显著增加结构自重,对建筑物的外观风貌和使用空间及功能没有影响。2.技术指标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的材料和设计计算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
11、和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的要求。其中配制聚合物砂浆用的聚合物乳液环保检验参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进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应200g/L;游离甲醛应0.5g/kg。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施工可参考北京市地方标准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DB11/T645进行。3.适用范围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适用于砌体结构砖墙、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板、柱和节点的加固。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该技术应用的主要项目有北京工人体育馆改扩建工程、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加固工程、厦门特区纪念馆加固工程等。五、结构无损拆除技术 1.主要技
12、术内容无损性拆除是通过金刚石切割工具在高速运转下对钢筋混凝土磨削,并依靠冷却水带走产生的粉屑,最终形成切割面,来实现构件分离的一种拆除方式。可以根据结构特点和周边场地状况,选用高空吊拆、分块切割、整体转运的施工方法。无损性拆除不存在振动,对保留结构无冲击,不会产生微裂纹破坏,不影响结构受力和使用寿命,同时它具有低噪音、无污染、无振动、效率高的特点。(1)无损性拆除静态切割施工方案的设计考虑到待拆除构件的类型较多,单一的拆除方式不仅效率低、成本高,也不可能完成多样的拆除工作。因此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需结合几种金刚石切割工具的优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1)针对板厚薄且切割距离不长的楼板或楼梯可以选用金
13、刚石手持锯对其进行分离,它可进行单人操作,不需要电源,可多台同时作业,方便快捷,施工效率高。2)针对截面宽度较小的如密肋梁可以选用金刚石薄壁钻进行分离,它使用简单灵活、施工速度快,虽受钻头直径的影响,切割面积小,但针对截面宽度小的梁效率特别高。3)针对厚度薄、切割距离长且要求精度高的楼板及墙体可以选用大型长导轨金刚石圆盘锯进行分离,它受轨道的控制,切割位置十分准确,精度较高,虽安装较繁琐,并受锯片直径限制切割深度不大,但在进行薄板长距离切割时优势十分明显。4)针对梁柱及截面厚度较大的墙板等大型构件选用金刚石绳锯进行分离,金刚石绳锯具有切割速度快、功率大等特点,不受混凝土形状和位置的限制,但安装
14、较为复杂,在进行大截面的构件切割时具有优势。(2)无损性拆除吊运方案的设计在确定了拆除方法后,吊运方案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可以根据场地情况选择履带吊或其他起重机械作为转运工具,根据起重机械的回转半径和吊装能力来确定构件的分块大小。梁一般以一跨为一个吊运单元,个别跨度较大的梁以半跨为一个吊运单元,采用双索双圈吊篮式拴系法;柱以一层高为一个吊运单元,采用单索双股穿孔拴系法;板通过计算自身受力状况确定不同面积为一个吊运单元,采用四点起吊法。(3)无损性拆除施工工艺流程分析原结构图纸确定拆除顺序放线确定拆除范围搭设临时支撑钻吊装孔起重机械就位切割吊运转运清理2.技术指标(1)金刚石绳锯绳索的变向是通过导
15、向轮的组合安装来实现的,施工过程中导向轮的安装与主动驱动轮中的位置关系应巧妙的设计,以满足切割要求。绳索切割线速度不低于18m/s。金刚石绳索的质量标准应满足切割过程中最大张拉强度的要求。(2)金刚石圆盘锯切割锯片与切割深度的关系见表9.5表9.5 切割锯片与切割深度的关系 锯片直径mm4006007001200切割深度mm150250300500轨道安装偏差控制在3mm以内,锯片固定完成后检查调整锯片与切割面的垂直度。平行于墙体切割楼板时,距离墙边最小切割距离为30mm。(3)金刚石薄壁钻孔位偏差:采用十字画线法确定钻孔中心,孔位偏差不超过3mm。利用连续钻孔进行切割时,钻孔采用89mm或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震 加固 改造 新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