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精品文档.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的正确表象,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圆柱的特征。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重点:建立圆柱的正确表象,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教学难点: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1出示“圆”。还
2、记得圆是什么图形吗?(平面图形)2出示“柱”。老师只要在后面添上一个字,马上就变成立体图形了,同学们猜是什么?(由圆到圆柱,推想发现圆柱是立体图形。)3想圆柱。相信同学们都见过圆柱,想想印象中的圆柱是长什么样子的?(唤起学生对圆柱的已有经验。)4摸圆柱。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袋立体图形(袋子里有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里面就有圆柱,同学们尝试不用眼睛看,就凭双手摸出来。5谈圆柱。在刚才摸的过程中,你是怎样区分圆柱体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看来这圆柱还真是与众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认识它。 独立自主学“圆柱”1认识圆柱的几何图形。(出示实物圆柱)这是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如果从一个角
3、度看它,最多只能看到两个面,所以通常我们把圆柱体画成下面的形状课件演示从实物的圆柱到数学中的圆柱的抽象过程。2自学课本,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同学们拿起圆柱自学课本第31页的内容,看看介绍了圆柱的什么知识。3分享自学成果。4加深理解,学生互相指一指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我们认识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请同学们拿起圆柱指给旁边的同学看看。5、以制作一个圆柱的话题为主线,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特征。如果要做一个这样的圆柱,需要剪出哪些图形来制作呢?除了需要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做圆柱的底面以外,那侧面应该用什么图形做呢?同学们猜一猜,如果把侧面剪开,展开后可能是什么图形?动手剪一剪看。怎样剪才能得到长方
4、形?(通过猜想到动手操作,验证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长方形。)6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和高的关系。为什么剪出来的长方形有长有短、有宽有窄?长方形的长和宽究竟与圆柱的什么有关系呢?同学们讨论讨论。7汇报并总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特征。小结: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配合课件演示)8借助练习巩固特征,并从中渗透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其他情况。 根据圆柱的侧面选择合适的底面。 根据圆柱的底面选择合适的侧面。【设计意图:以制作圆柱为主线,通过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特征,这
5、是从认知几何到实证几何的过程。首先让学生掌握侧面展开的一般情况沿高剪开得到长方形;然后再通过练习题的方式将侧面展开的特殊情况(正方形)及其他情况(平行四边形和不规则图形)加以延伸,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的前提下做到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有益拓展。】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1梳理新知。 师导。同学们看,我们今天学到了关于圆柱的什么知识? 生谈。请同学们当推销员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圆柱2运用新知。 基本练习(以书面的形式出现)。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 )面,它们是( )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 )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圆柱有( )条高,它们的长度都( )。 如果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
6、条( )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 ),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 ),宽等于圆柱的( )。 判断说明。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圆柱,为什么?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在生活中,你看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4页的例l一例3,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2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回答后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
7、宽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 教师出示上节课实验用的罐头盒,引导学生回忆实验过程:沿着罐头盒的一条高剪开商标纸,再打开,展开在黑板上,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教师: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学生: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往的高。 教师:那么,圆柱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1,圆柱的侧面积。 板书课题:圆柱的侧面积。 教师: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教师边叙述边摸着圆柱的侧面演示给学生看,指出侧面的大小就是圆柱的
8、侧面积。 教师:从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因拄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出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例面积。 教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板书上面等式:) 2、教学例1: 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
9、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3、小结。 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4、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教师:请大家把上节课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教师指着圆柱的展开图,“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使大家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十两个底面的面积 教学例2。 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
10、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教颊: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学生: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半径,求表面积。 教师: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应该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使学生明白:要先求圆柱侧面积和底面积,后求表面积。 教师: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这个圆柱。随后教师出示圆柱模型,将数据标在图上。 教师:现在我们把这个圆柱展开。出示展开图。 让学生观察展开图,“在这个图中,长方形的长等于多少?宽等于多少: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应该怎样求?” 指名学生回答,注意要使学生弄清每一步计算运用什么公式(如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等等)。 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
11、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学生计算结果的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做完后,集体订正。 6、教学例3。 ,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学生:己知圆柱形水桶的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求做这个水桶要用多少铁皮。 教师:这个水桶是没有盖的,说明了什么?如果把做这个水桶的铁皮展开,会有哪几部分? 使学生明白:水桶没有盖,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教师:要计算做这个水桶需要多少铁皮,应该分哪几步? 指名学生回答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
12、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 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舍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人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7、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1、做“做一做”的第1题。 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应该怎样求侧
13、面积? 使学生明白可以直接用底面周长乘以高就可以得到侧面积。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教师行间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完成第练习七的第25题。 (1)第2、3题,是分别求圆柱的例面积和表面积,要求学生正确选用公式,认真仔细地计算。 (2)第4题,圆柱形沼气池的形状和特点要向学生说明(特别是城市里的小学生),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要弄清求的是圆柱哪些部分的面积。 (3)第5题,是先实际测量,再计算的题目,可以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每组要量的茶叶筒的大小可以是不一样的。 4、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十的第6、7题。 第6题是已知圆柱的侧面积
14、和底面半径,求圆柱的高。这样就要把求圆柱的侧面积的运算顺序颠倒过来。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7题,是求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的用料:SR十2H63四、回顾整理 内化提高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二余下的练习。教学目标: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回顾再现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
15、侧面积底面积2)3、练习二第14题: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题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对于求侧面积较有利。但在求底面积时,要先应用C2来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二、分层练习 强化提高 1、练习二第13题(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2、练习二第7题(1)用教具辅助,引导学生思考: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的面积是指什么?(通过圆柱教具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2)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3、练习二第9题(1)学生通过
16、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4、练习二第16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尝试独立解题。(2)集体评讲,让学生理解计算“制作中间的轴需要多大的硬纸板”,就是计算硬纸轴的侧面积,卫生纸的宽度就是硬纸板的高度。5、练习二第19题(1)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近似数
17、。三、自主检测 评价完善 练习二第8、10、15、17、18及20题完成在作业本上。四、归纳小结 课外延伸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3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P1920页例5、例6及补充例题,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圆柱 数学 六年级 下册 认识 圆柱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