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资料之四.doc
《文学批评资料之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批评资料之四.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文学批评资料之四.精品文档.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原型批评(archetypal criticism)又称“神话批评”(myth criticism)。雷纳.韦勒克说:“这种批评来源于文化人类学和荣格把无意识当作人类的原型和原始意象的集体贮存库的看法。荣格本人在把他的哲学应用到文学上去的时候态度十分慎重,但是在英国和美国这种慎重却被抛到九霄云外,成批的批评家都想在全部文学后面发现人类的原始神话:天文、堕入地狱、献身上帝的精神。”(20世纪文学批评主要趋势)也被称为神话仪式批评(myth and ritual criticism)。在前苏联学者
2、A.A.苏尔科夫主编的简明文学百科全书中说它是:“西方(主要是英美)文艺学和文化学的一种方法,认为口头创作、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与神话、仪式的关系极其密切。这种方法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古代文化研究中的仪式神话思潮(乔治.弗雷泽及其追随者剑桥小组的哈里逊、库克、康福德)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综合的产物。”通常称为原型批评或神话原型批评。在诺思洛普.弗莱看来,原型批评学派是“随着太阳神话的流行而在19世纪复兴的”(批评的解剖);叶.莫.梅列金斯基则认为它“始于20世纪的10和20年代”,“在50年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神话的诗学)代表人物除了卡尔.荣格、弗莱、剑桥学派批评家之外,还有简.赫丽生
3、、菲利普.威尔赖尔、M.鲍特金、勒斯利.费德莱尔等人。这派批评的理论来源如弗莱所说:“在弗雷泽的金枝中对原始戏剧仪式基础的研究和在荣格及荣格学派那里对原始传奇的梦幻基础的研究中,原型批评家会找到最直接的教益。”A.布洛克概括其理论要旨是:“文学(或任何艺术)当作孤立的表现形式来看,是无法了解和正确评价的。必须把它当作整个人类经验的一部分来考虑才行。”“文学是社会情况的一部分,文学作品必须首先当作集体的信仰和行为的形式来探讨。神话和仪式便成为文学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作品中的任何一个成分或这些成分的安排可以看作人类经验中一再出现的基本象征的表露。因此人类经验使原始文化和现代文化具有共同性质。”(文
4、化人类学与当代文学批评)威尔弗雷德.L.古尔灵等人说:“神话批评家旨在挖掘那些使文学作品充满活力并以近乎神奇的力量诱使人类对此作出戏剧性反应的神秘因素。”他们认为,这一学派“与心理学批评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二者都涉及了构成人类行为基础的动机问题。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体现在程度和亲和关系上,心理学批评具有实验性和诊断性,与生物学关系密切;神话批评则具有思辨性和哲学性,与宗教、人类学以及文化史密切相关。”(文学批评方法手册)弗莱在原型批评的经典著作批评的解剖及其他著作中,对这派批评的原则、方法、目的作了如下说明:一、“原型批评首先考虑的是一种作为社会性的事实和实际模式的文学。通过对传统和文体的研究,原
5、型批评试图将单篇诗作放回到整体的诗歌系统中去。”所以,“在原型批评中,诗人意识中的知识仅仅被视为他对其他诗人(渊源)的借用或模仿,也就是他对传统的自觉利用。超过这个范围之外,诗人对他的作品主宰权无非是终止他的作品。只有原型批评才考虑到作品与其他文学的关系。”“并且,在高度传统化的关系中,原型最容易研究。所谓高度传统化的文学在大多数场合是指那些质朴的、简单的和大众化的文学。我提出原型批评的可能性,也就是提出将民间故事和民歌研究中的比较方法和形态学方法扩大到其他文学中去。既然人们现在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把大众的、简单的文学同一般文学截然分开了,上述方法的扩大也就更易于理解了。”二、“在原型批评中,意义
6、内容是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以梦的活动为基础。这样,仪式和梦,就分别成了文学在原型方面的叙述和意义了。”弗莱认为,对一部作品中某一情节的原型分析方法应该是“把这一情节当作某种一般的、重复发生的或显示出与仪式相类似的传统的行为:婚礼、葬礼、智力方面或社会方面的加入仪式、死刑或模拟死刑、对替罪羊或恶人的驱逐等等”。与此相对应,对于一部作品的原型批评方法则是“将意义视为某种由语气及变化所表示出来的一般的重复出现的传统形式”。“由于原型批评家关注仪式和梦,所以很可能他会对当代人类学的仪式研究和当代心理学的梦之研究感到很大兴趣。”三、原型批评的目的是“对西方文学的某些结构作合理的说明”,并使文学
7、批评成为“艺术形式原因的系统研究”。在1963年出版的同一的寓言:诗歌和语言研究中,弗莱进一步概括了原型批评的若干原则:“一个是利用传统,把诗的素材改造加工,使之适合于主题表现。另一个是文体,选择恰当的形式。第三个是原型,运用合适的、因而是被反复使用过的意象和象征。第四个尚无名可称,那是这样一种事实:文学的形式是自发性的,就是说它们不存在于文学之外。”关于这派批评的特点,美国的魏伯.司各特在文艺批评的五种模式中说:“在各种批评模式中,它占有奇特的地位:像形式主义批评一样,它要求字斟句酌地阅读作品,但并不满足于作品的内在美感价值;在分析作品对读者的感染力方面,它似乎类同于心理批评(在某种程度上,
8、延伸了瑞恰兹对诗歌与读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但在关注引起那种感染力的基本文化形态方面,又类似于社会批评;在考察某种文化的渊源或社会由来时,它是历史的批评,但在显示文学超越时间、独立于任何时代的价值时,它又是非历史的。为了避免进一步在定义上兜圈子,我们可以说这种批评在于揭示文艺作品中对人类具有巨大意义和感染力的一些基本文化形态。这种批评模式反映了当代对神话的强烈兴趣”,对于原型批评的质疑和非议也是多方面的。韦勒克站在“内在批评”的立场上说:“这种方法的危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混淆了艺术与神话,甚至艺术与宗教之间的界限。一种反理性的神秘主义把全部诗歌都改变为少数神话的表达方式:再生和净化。每个艺术作品
9、经过这些名词的解释之后,人们所能得到的不过是徒劳和单调的感觉。”梅列金斯基站在社会历史批评的立场上说:这派批评的“美学观念存在着一系列无法接受或争议之处:对现实主义文学认识不足,潜在的反历史主义,对创作的个体性未予以关注,对亚里士多德用语作别出心裁的解释、对理论文学的分析并非一贯适当。”古尔灵等人指出:“正如弗洛伊德派批评家有时因沉迷于性象征而忽视一部伟大作品的审美价值一样,神话批评家也容易忘记文学并不仅仅是原型和仪式的传播工具,换句话说,他们是在冒无视作品本身的审美经验之险。他们忘记了文学应当首先是艺术。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的,谨慎的批评家在运用诸如神话批评和心理学批评之类外在的观察角度时
10、总是掌握一定的分寸,也就是说,只有当这些观察角度能够增强对艺术形式的体验,只有当作品的结构和潜在意义能够自始至终支持这些方法时,他们才会去有效地利用这样的批评工具。”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神话批评(myth criticism)见“原型批评”条。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神话原型批评:巫术(magic)又译“法术”。詹姆斯.乔治.弗雷泽认为:“巫术是一种被歪曲了的自然规律的体系,也是一套谬误的指导行为的准则;它是一种伪科学,也是一种没有成效的记忆。”在金枝中,弗雷泽指出,巫术的思想基础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同类相生或果必同因;第二是物体一经接触,在中断实体接触后还会继续远距离地相互作用。”这就是“
11、相似律”与“接触律”或称“染触律”。巫师根据相似律引申出“他能够仅仅通过模仿来实现任何他想做的事”;从接触律引申出“他能通过一个物体来对另一个施加影响,只要该物体曾被那个人接触过,而不论该物体是否为该人身体之一部分”。弗雷泽认为,相似律与接触律“纯粹是联想的两种不同的错误运用而已”,它们的信条是“仅仅通过模仿便可以产生出任何期望的结构”。根据相似律与接触律,古代人在巫术中“要做许多事情来精细地模拟他们所要寻求的结果,而另一方面有许多事情他们又要小心地加以避免,因为这些事情或多或少被想象为与那些可能真正招致危害的事情相似”。所以,在古代巫师们看来,“这种相似和接触的规律不限于人类的活动,而是可以
12、普遍适用的”。在诸多的巫术中,“基于相似律的巫术叫做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基于接触律或染触律的巫术叫做接触巫术。”另外,巫术又有“理论巫术”与“应用巫术”之分。英国人类学家B.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巫术是“想要发生一种具有实用目的的特殊仪式活动”。它的功能表现在:“在个人方面,巫术可以增加自信,发展道德习惯,并且使人对于难题抱着积极应付的乐观信心与态度”;“在社会方面,它是一种组织的力量,供给着自然的领袖,把社会生活引入规律与秩序之中”。他认为:“标准的和传统的巫术并非他物,乃是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将人心加以安排,加以组织,并使它得到一种积极的解决办法,以对付知识及技能所不能解决的难题。”而且,“对于
13、巫术功效的信仰,是一种真正全民的、全世界的信仰”。因而马林诺夫斯基不同意弗雷泽关于“巫术是假科学”的结论,故强调指出:“巫术不是科学,也不是假科学。”(文化论)列维-布留尔则把“巫术分成所谓官方或公开的巫术、民间的和合法的巫术与秘密的和犯法的巫术”,不论属于哪一种,“从占卜到巫术的过渡差不多是不知不觉地实现的。二者都建立在关于神秘关系同一些集体表象的基础之上:占卜主要在于发现这些关系,而巫术则是利用这些关系。”原始人“关于狩猎、捕鱼、战争、疾病、死亡等等的风俗以及一般说来与原始民族的集体表象相符合的许多风俗,都具有巫术的性质”。他还指出:“当具有礼拜仪式的形式和有组织的僧侣制度的真正宗教确立时
14、,公开的和秘密的宗教仪式与那些或多或少是秘密的和恶意的巫术之间则更有理由形成日益尖锐的对立。”他坚持巫术“以前逻辑的和神秘的思维为基础”的观点,认为“正是这种来源的共同性才能解释巫术所具有的如此易变的多义性”。他还认为:“如果用巫术的意义来理解一切必须有神秘关系、秘密力量发生作用的行为,那么,即使在比较发达的民族中,也几乎不会有一个行动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巫术的性质。”(原始思维)叶.莫.梅列金斯基对弗雷泽的观点评述道:“他对泰勒的万物有灵论提出了重大修正,将巫术置于与之对应的地位,认为巫术并非仰赖于人格化之灵,而是仰赖于无人格之力。”然而“将巫术作为确有效能的本原进行探讨,把弗雷泽推向了仪式论
15、;而这导致了对神话具有认识作用和内涵丰富这一侧面估计不足”。(神话的诗学)雷纳.韦勒克则认为:“巫术是科学的前身,它研究事物所具有的威力的法则:咒语、护符、魔棒和魔杖、图像和古物等。”“巫术是通过制造意象而影响艺术的。”例如“原始社会的诗人可以造出符咒,而现代诗人如叶芝等则能在诗中使用巫术的意象,即把文学意象用作一种巫术的象征的意象”。(文学理论)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神话原型批评:原型(archetype)“原型一词最早是在犹太人斐洛谈到人身上的上帝的形象时使用的。它也曾在伊里奈乌的著作中出现,如:世界的创造者并没有按照自身来直接造物,而是按自身以外的原型仿造的。在炼金术大全中把上帝称为原型
16、之光,这个词多次在狄奥尼修法官的著作中出现。”(卡尔.荣格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原型是人类学、神话学、分析心理学和原型批评的基本概念,“它指出了精神中各种确定形式的存在,这些形式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普遍地存在着。在神话研究中它们被称为母题;在原始人类心理学中,它们与列维-布留尔的集体表象相契合;在比较宗教学的领域里,休伯特与毛斯又将它们称为想象范畴;阿道夫.巴斯蒂安在很早以前则称它们为原素或原始思维。”(荣格集体无意识的概念)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在分析原始人与现代人的感知差异时,较早地把“原型”一词作为专门的术语使用。他说,原始人“不像我们那样感知肖像,那是因为他们不像我们那样感知原型”;他们在原
17、型中抓住的是神秘力量与神秘属性,而“我们在原型里面抓住的是一些客观实在的特征”。(原始思维)在荣格建立的分析心理学中,原型作为核心术语被详细地加以说明。一、原型是集体无意识。荣格说:“原型从根本上是一种无意识的内容,当它逐渐成为意识及可以觉察时便发生改变,并且从其出现的个体意识中获得色彩”;换言之,“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是所谓的原型。”相对于个人无意识,它作为“第二个精神系统存在于所有的个人之中,它是集体的、普遍的、非个人的。它不是从个人那里发展而来,而是通过继承与遗传而来,是由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所构成的。原型只有通过后天的途径才能被意识所知,它赋予一定的精神内容以明确的形式”。二、原型是本能的
18、表现。荣格认为:“本能是生理上的冲动,并且被感官所感知,但同时,它们也在幻想中表现自己,时常是仅仅通过象征意象表现它们的存在。这些表现便是我所说的原型。”(探索无意识)他还说:“原型实际上就是本能的无意识形象,如果换句话说,也就是本能行为的模式。”三、“原型是经验的集结”。“生活中有多少种典型环境,就有多少个原型。无穷无尽的重复已经把这些经验刻进了我们的精神构造中,它们在我们的精神中并不是以充满着意义的形式出现的,而首先是没有意义的形式,仅仅代表着某种类型的知觉和行动的可能性。当符合某种特定原型的情景出现时,那个原型就复活过来,产生出一种强制性,并像一种本能驱动一样,与一切理性和意志相对抗,或
19、者创造出一种病理性的冲突,也就是说,制造出一种神经病。”四、原型是“形式”、“模式”或“形象”。荣格说:“原型这个词就是柏拉图哲学中的形式。为了我们的目的,这个词既适宜又有益,因为它向我们指出了这些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并关系到古代的或者可以说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形式,即关系到那些自亘古时代就存在的宇宙形象。”“原型不是由内容而是仅由形式决定的原型本身是空洞的、纯形式的,只不过是一种先天的能力,一种被认为是先验的表达的可能性。”他又说:“我们在无意识中发现了那些不是个人后天获得而是经由遗传具有的性质。发现了一些先天的固有的直觉形式,亦即领悟与知觉的原型。它们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必不可少的先天要素。正如
20、一个人的本能迫使他进入一种特定的存在模式一样,原型也迫使知觉与领悟进入某些特定的人类范型”;“原型是领悟的典型模式。每当我们面对着普遍一致和反复发生的领悟模式,我们就是在与原型打交道”。(心理结构与动力)五、原型具有特殊的活力。荣格说:“一旦原型情景发生,我们会突然获得一种不寻常的轻松感,仿佛被一种强大的力量运载或超度。在这一瞬间,我们不再是个人,而是整个族类,全人类的声音一起在我们心中回响。个体的人不可能充分发挥他的力量,除非他从我们称之为理想的集体表象中得到援助。这些理想释放出所有深藏的、不为自觉意志接纳的本能力量。最有影响的理想永远是原型的十分明显的变体,正如它们显然来自把自己租赁给譬喻
21、这一事实一样。举例来说,故乡(mother country)显然是母亲的譬喻,正如祖国(fatherland)显然是父亲(father)的譬喻一样。那种激动我们的力量并不来自譬喻,而是来自我们故乡土地的象征性价值。在这里,原型是原始人及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在这土壤中容纳着他祖先的幽灵)的神秘参与。原型的影响激动着我们(无论它采取直接经验的形式,还是通过所说的那个词表现),因为它唤起一种比我们自己的声音更强的声音。”荣格认为:“这就是伟大艺术的奥秘,也正是它对于我们的影响的奥秘。”(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反过来说,原型也能“创造出能够影响整个民族和时代,并且赋予其特征的神话、宗教和哲学”。荣格
22、在自己的著述中列举了多种原型,如上帝、母亲、智慧老人、人格面具、曼荼罗等等,它们构成了“集体无意识结构中的内容”。诺思洛普.弗莱也从不同的方面对原型作了界说。一、神话就是原型。“神话是一种核心性的传播力量,它使仪式具有原型意义,使神谕成为原型叙述。因此,神话就是原型;虽然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在提到叙述时说神话,在提到意义时说原型。”(文学的原型)二、原型是“一种象征,通常是一个形象,它在文学中经常出现,可以看作是人们整个文学经验的一个基本因素”。“象征是可交际的单位,我把它称作原型,即那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我用原型一词表示把一首诗同其他的诗联系起来并因此有助于整合统一我们的文学经验的象征。”
23、(批评的解剖)他又说:“我用原型这个术语指一种在文学中反复运用并因此成为约定俗成的文学象征或象征群。”“这种约定性的历史起源可以上溯到古代仪式中去,但其更为深远的源头则永远是潜在的,不仅存在于文学,而且也存在于生活中。”(同一的寓言)三、原型是已知的联想物。“原型是一些联想群,与符号不同,它们是复杂可变的。在既定的语境中,它们常常有大量特别的已知联想物,这些联想物都是可交际的,因为特定文化中的大多数人都很熟悉它们。”四、原型是结构单位。“关于文学,我首先注意的东西之一是其结构单位的稳定性。比如说在喜剧中,某些主题、情景和人物类型从阿里斯托芬时代直到我们今天都几乎没有多大变化地保持下来。我曾用原
24、型这个术语来表现这些结构单位。”(伟大的编码)原型成为弗莱的文学批评关注的中心。在批评的解剖中他说:“一个原型,应当不仅是在批评中起统一作用的范畴,而且本身就是整个(文学)形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直接把我们引向这样的问题:文学批评所能看到的这整个形式属于文学的哪一个类型。”还有许多批评家从各自的角度来解说原型。美国学者菲利普.威尔赖尔受恩斯特.卡西尔象征理论的影响,认为:“原型是由那种对人类的广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都具有同样的或非常近似的意义的象征所组成的。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事实:某些象征,诸如天父、地母、光、血、上下、轮轴等等,反反复复地重现在许多彼此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相隔得非常遥远的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批评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