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doc
《推行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行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推行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精品文档.镇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推行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建立维权服务新机制蒋 建 中1995年劳动法颁布实施后,我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先后建立了劳动监察执法机构,市成立了劳动监察支队,各辖市区成立了劳动监察大队。十几年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通过组织开展日常巡查、举报专查、专项执法、书面审查等形式多样的执法维权活动,及时查处和纠正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有力促进了各项劳动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为我市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的安定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2、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劳动保障领域经历了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等三项制度改革的全面落实、私营企业雨后春笋般建立、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破产等多种新事物的考验,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凸现,劳动关系显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态势,劳动监察作为劳动法的“保护神”,作为劳动关系的“调节器”和“减压器”,肩负着面广量大的维权任务。尤其是在当前新的重要发展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有效发挥劳动监察在劳动关系领域内“调节器”和“减压器”的作用,维护好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成为劳动监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首要新课题。为适应形势的要求,2008年上半年,我局就“推行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建立
3、维权服务新机制课题”进行了调研,下半年在辖市区进行了初步实践。今年,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又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和分析,现根据调研结果,将我市推行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的必要性、两网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两网化建设的目标构想、有效推行两网化维权新机制的主要办法以及建议等五个方面作一报告。一、劳动监察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劳动监察执法维权工作既要与时俱进,善于创新,又要围绕大局,勇担责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劳动监察机构要深刻认识国家以人为本的大政方针政策,要认真剖析新形势下所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在秉承原有的执法维权方式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研究,主动
4、肩负新形势赋予的新任务。1、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和重要指示,对创新劳动监察执法维权机制提出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五有建设目标,劳动保障部门涉及到其中的“四有”目标建设,为加快实现这一目标进程,作为劳动保障部门的执法机构,劳动监察将随之承担更大的任务和责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统筹城乡就业社保维权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指出要发挥劳动监察功能作用,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市委五届七次全会进一步提出“着力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
5、化建设”的目标要求,要求在做好城镇劳动保障工作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农村,提出了城乡统筹维权的要求。此外,去年以来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就业促进法等一批劳动保障法规的密集颁布实施,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杆。这些都要求劳动监察维权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树立新理念,实行新举措,勇于创新实践,争取更大的作为。2、面广量大的执法维权任务,对建立和推行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提出了客观要求。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劳动关系不可避免地呈现诸多新情况新矛盾,尤其是国家一系列以人为本的政策措施出台,人民群众自我保护维权意识不断觉醒和增强,纷纷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全市劳
6、动监察机构近五年受理的投诉举报案件和立案查处违法案件为例,五年来,全市劳动监察机构受理来信来访来电举报投诉10192起,涉及职工群众187770人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4947件,案件的年增幅在20%左右,2008年的立案查处案件数是2004年的2.3倍。具体情况见下表:20042005200620072008举报投诉件数17111757189220222810增 幅(%)103103108107140立案查处件数579601114412821341增 幅(%)119104190112105可以预计,随着职工法制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投诉举报案件和立案案件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间仍将呈上升趋势,劳动监察
7、维权任务将越来越繁重。当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社会各层面影响的不断深入,劳动关系运行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一些企业因经营困难引发的劳资纠纷持续上升,多点联动群体性突发事件增加,单纯依靠原有的执法维权方式方法及时有效解决矛盾的难度加大,执法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维权的客观形势要求劳动监察机构在继续发挥好原先执法维权方式的同时,要大胆创新,建立新的执法机制,提升执法维权的效能和质量。3、执法力量与维权需求的矛盾,对建立和推行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提出了必然要求。当前,劳动监察执法维权由原先的以城镇企业和职工为主转变为城乡一体化统筹维权,维权覆盖面扩大,面对全市11万户用人单位和96万职工劳动关系的
8、协调压力,维权任务随之倍增,此外,党委和政府、用人单位和职工要求劳动监察及时介入突发集访事件,及时查处平息劳资纠纷,及时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的需求日益增强,与当前执法队伍力量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目前,我市及各辖市区劳动保障部门的劳动监察机构还是1995年、1996年两年内成立的,建立时全部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后逐步改为差额拨款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润州区劳动监察大队直至2008年才解决了机构性质,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全市劳动监察机构人员编制与1995年成立时编制数基本相同,市支队仅核编为10人,辖市区大队仅为5-6人,全市现有专职劳动监察员仅49人,与国务院和省规定的劳动监察员和职工的配置比
9、例1:8000的要求(应达到120人)相差很远,这与新形势下的维权任务和要求不相适应。为此,要实现城乡统筹,扩大维权覆盖面,提升维权效能,必须建立和推行符合形势发展要求的劳动监察新机制。4、部、省劳动保障部门对建立和推行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近两年,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部省劳动保障部门对劳动监察维权工作提出三个转变的任务要求,即劳动保障执法的监管范围从过去的城镇为主向城乡一体化维权的转变,监管模式从被动执法向主动预防、主动调处转变,监管内容从劳动标准为主向劳动关系运行全过程的转变。针对维权工作三个转变的新任务新要求,去年,省劳动保障厅明确要求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行劳动监察两网化管
10、理(即执法区域网格化、运转方式网络化),并明确省辖市主城区年内两网化监察覆盖率必须达100%,辖市覆盖率必须达60%。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选择60个城市开展两网化试点工作,准备用2-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机制,我省南京、苏州、泰州三市已列入全国两网化试点城市。省劳动保障厅已将两网化建设工作列为推动劳动保障机制创新重要举措,列入全年劳动监察工作重中之重,要求全省在2010年之前两网化覆盖率必须达到100%,为此将每年采取以奖代补办法,予以强力推动,确保两网化管理的加速推进。二、我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周边城市的借鉴启示1、我市劳动监察两网化
11、建设的基本情况。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克服种种困难,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两网化建设工作取得积极的成效,目前与苏州市、泰州市同处于全省第一方阵,获得全省两网化建设推进工作先进单位。我市两网化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果。一是网格划分基本到位。目前我市所有街道(乡镇)成立了一级监察网格64个,社区(村)建立了二级监察网格816个。二是网格工作人员基本明确。全市招聘和聘任兼职劳动监察员和劳动监察协理员972名,其中市区招聘监察协理员18名。三是网格执法服务活动已经展开。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设立了劳动监察中队,聘任劳动保障所长兼任劳动监察中队长,负
12、责辖区内用人单位和职工的执法维权工作,网格内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基本信息的采集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目前已经采集9799户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四是全市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基本形成。目前执法监察网络贯通联接到六个辖市区(除丹阳)及其一二级网格。劳动监察办案等基本业务已全面网上运行。通过一年的实践,我市两网化管理的作用初步显现,一方面扩大了维权覆盖面也缓解了劳动监察维权工作压力,特别是弥补了因专职监察员人手不足而造成的基层劳资纠纷不能及时处理现象。另一方面,通过采集网格内用人单位用工情况、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工资发放等劳动保障信息数据,为劳动保障工作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基础性资料。2、我市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行 劳动 保障 监察 两网化 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