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工作的亲身体会.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工作的亲身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工作的亲身体会.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工作的亲身体会.精品文档. 建筑设计信息化建设的历史回顾及发展 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技术质量处处长 杨福平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工作的亲身体会,描述了三十年来,CAD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中、小企业的设计单位在信息化建设初期,选择平台软件的重要性。对建筑设计行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强调了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中国的落地,对建筑设计行业来说又是一次革命性的飞跃,它将改变设计师的思维方式,以直观的三维立体图型及艺术效果而搏得
2、更多人的喜爱,可以说谁先掌握了BIM技术,谁就可以把握住未来。 关键词CAD 信息化 BIM技术 1、历史的回顾 三十年前,记得刚参加工作时,首先从单位领到的设计工具是一块绘图板、一把丁字尺、一个三角板、一个计算器、一支鸭嘴笔。后来有了0.5 、 0.7 、 0.9MM的墨线笔及专用绘图墨水等。本人是从事结构设计工作,因为所有的结构计算完全是利用手册靠手工计算,以静力荷载计算为主。由于当时动力荷载计算手段还跟不上,地震力等动力荷载的计算也完全靠手工完成,计算工作量非常大,如果是遇到框架结构,那计算工作会更加辛苦。刚开始使用的计算软件很简单,只能计算单榀框架,平面都无法协同计算,由设计人员画好简
3、图,根据建筑设计做法,将框架梁的均布线荷载和集中荷载用计算器手工计算好数据,填入荷载简图上,同时标注出梁、柱断面和跨度的的几何尺寸,输入计算机后,靠软件程序算出最大弯矩和剪力值,再人工查手册进行配筋。有了钢筋的直径、根数、间距后,才能进入画图阶段,计算过程十分繁琐。不过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很落后,几乎大部分的设计仅是六层以下的砖混结构,个别是框架结构。在画施工图时,首先是用铅笔在底图上根据建筑结构布置一条线一条线画好楼板图轮廓,然后用鸭嘴笔调好线条的粗细程度后,再进行描图。完成一张二号结构设计图从计算到成图,快点也得一个工作日,这样的工作效率在今天看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
4、是1982年二维CAD绘图软件AutoCAD在美国Autodesk公司诞生。CAD技术引入我国建筑领域,随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在AutoCAD为操作平台的基础上,研发出了PKPM系列专业软件,同时大量的国外软件进入中国,如MIDAS、ABAQUS、REVIT、PDS、PDMS、BENTLEY等专业软件,给我国的建筑设计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从手工计算,到利用计算机辅助计算,结构分析计算更加快捷和准确,从单榀框架计算到空间协同计算,从静力荷载计算到动力荷载分析计算、时程分析计算、非线性设计、超高层建筑和大跨结构设计的已不是计算问题,全国超百米建筑层出不穷,各种复杂的综合体建筑四面开花。中国
5、的高层结构计算水平已赶上了世界先进国家的技术。利用计算机CAD辅助绘图的软件也基本成熟。1994年,建设部提出了“甩掉图板”的口号,要求在2000年全行业实现计算机辅助绘图,从手工画图逐步走向微机出图。很多设计单位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开始加大投入,从几台到几十台计算机的使用,从PC机286、386、486、586的微机发展到功能强大的单核、双核计算机时代。我们单位经过几年的过渡至1998年全部设计人员都甩掉了设计图板,人手一台计算机,实现了全院网络联网 资源共享,完全靠计算机辅助绘图,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到2006年局域网升级速率达到百兆,目前已达到千兆,实现了从单机作业、一个专业CAD设计向多专
6、业的网络化设计出图的大飞跃,可以说这对建筑设计行来说是一次革命性的进步。它彻底告别了传统的手工画图时代。 2、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体会 21、选择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纠结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各种设计、绘图、计算软件也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现在市场平台软件及专业软件有AutoCAD、CAXA、浩辰、PKPM、中望、天正、美国奔特力Bentley软件、MIDAS、ABAQUS、REVIT、MAGICAD 、盈建科、鲁班、探索者、广联达等软件。面对这么多软件,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百强设计企业来讲,肯定首选AutoCAD,因为它的功能强大,特别是它的平台软件可以向任何专业软件开放,从1982年问世以来
7、已成为世界的龙头老大,技术力量及经济实力是全球第一。国内的软件商与Autodesk公司相比悬殊太大,但是它的价格昂贵,一般的中小设计企业难以接受。刚开始若干年内,国外CAD软件通过放任盗版等非常规手段取得了在中国的事实垄断地位,大部分学生和设计人员都习惯使用盗版AutoCAD。但随着中国入世,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尤其是2006年, 国家版权局开始推行软件正版化,同时打击中国市场中存在的软件盗版现象,中国政府重拳出击打击盗版软件。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设计企业开始选购正版软件。如何选,怎么选,面对五花八门的软件市场,对于中、小型设计单位来说,在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的情况下,为了配合政府部门推广
8、使用正版软件,支持民族产业而选择了价格低廉的国产软件。 22.1、使用国产软件存在的问题 由于国内莫些软件商CAD技术采取封闭开发,互不开放,各自独立,结果导致个别方面擅长而综合方面太弱,貌视使用功能齐全,但是稳定性、安全性、兼容性太差。软件之间相互不能融合,研发人员的综合设计能力差,对各专业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流程理解不到位,造成了软件的精细化深度不够,往往给这些最早使用国产软件的设计单位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最先购买使用莫些国产软件的的设计企业成了软件商研发过程的试验场所。由于软件的不稳定,使许多设计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文件丢失,运行过程出现“死机”现象,出错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由于软件开发
9、的局限性,使设计人员做很多重复性的工作,对图形的编辑、修改带来不便,特别是二维协同设计软件问题更多。由于专业之间相互融合性差,图层设置不合理,建筑专业给下行专业传递条件图的速率非常慢,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尤其是结构专业不参与协同工作,机电专业竖向系统图不能协同,与实际的要求偏离太远,事实上我们经常发现的是管道与梁、柱的碰撞,管道竖向之间的交叉和碰撞。电气桥架和通风管道的碰撞时有发生的,而我们目前的协同软件还是做不到的,紧紧停留在建筑平面和机电专业平面位置上的比对、协同,所以二维协同软件还是一种概念性炒做,只能是部分协同,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协同。使许多设计单位为提高图纸质量,投入大量的资金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摘要 本文 通过 笔者 工作 亲身 体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