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病害防治技术.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果树病害防治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树病害防治技术.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果树病害防治技术.精品文档.果树病害防治技术果树病害的概念果树病害:果树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忍耐的程度,使果树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并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这种偏离了正常状态的果树就是发生了病害。 果树病害的病原一、果树病害的病原和类型 引起果树生病的直接原因称病原。 果树病害的病原可分两大类:1.生物性病原。2.非生物性病原。生物性病原指以果树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这是常见的五大类,统称为病原生物,简称病原物。其中病原真菌
2、、病原细菌简称病原菌。它们都是寄生物,被寄生的果树叫寄主。也可惯称为寄主植物。凡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果树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所以称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也称寄生性病害。常见的传染性病害叶片病害:褐斑病、霜霉病、灰斑病、圆斑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花叶病等。 果实病害:炭疽病、轮纹病、黑星病、白腐病、褐腐病、霉心病、锈果病等。枝干病害:干腐病、腐烂病等。根部病害:根朽病、圆斑根腐病、紫纹羽病、白绢病等。非生物性病原是指一切不利于果树正常生长发育的气候、土壤、营养、有害物等因素。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果树病害是不能相互传染的,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也称为生理病害。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果实病害:
3、霜环病、水心病、苦痘病、虎皮病、缩果病、果锈、日烧等。叶部病害:小叶病、黄叶病、叶枯等。枝梢病害:抽条、枝枯、裂纹等。根部病害:肥害、冻害、水分过多引起的沤根、根枯、死根等。二、果树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 果树发生病害是植物与病原在特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相互斗争,最后导致果树生病的过程。所以,影响果树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条件)是:病原、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1、病原 即引起果树发病的直接原因。其中病原物大都是寄生物,被寄生的果树称寄主。病原物的存在及其大量繁殖和传播是果树病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消灭或控制病原物的传播蔓延是防治果树病害的重要措施。 2、寄主植物(果树) 果树发生病害的第二个条件是
4、必须有寄主植物的存在。当病原物侵染时,果树本身并不是完全的被动状态。相反它要对病原物进行积极的抵抗。一旦病原物的力量强大,就可能发病,相反则不一定发病。也就是说,当果树本身的抗病性强时,虽然有病原物的存在,但它有自身的防御能力,导致不发病或发病很轻。因此,在防治果树病害时,常采用栽培抗病耐病品种和提高果树的抗病性,作为防治果树病害的主要途径之一。 3、环境条件病原物与果树斗争的过程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它们离不开自然环境,如一定的气候,土壤,地理环境等。环境条件一方面可以直接影响病原物促进或抑制其发育;另一方面,也可以影响寄主植物(果树)的生活状态,增加其感病性或抗病性。因此,当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
5、物而不利于寄主植物(果树)时,病害才能发生和发展;相反,当环境条件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时,病害就不会发生或受到抑制。 三、果树病害的症状和类型病害的症状 果树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称为植物病害的症状。症状又可分为病状和病症。 病状是指果树得病后其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如变色、畸形、腐烂和枯萎等。 病症是指引起果树发病的病原物在病部的表现。如霉层、小黑点、粉状物等。果树发生病害迟早都表现有病状,但不一定表现病症。病状的类型1、变色:(1)花叶(2)褪色(3)黄化(4)条纹、条斑、条点(5)白化苗2、斑点(坏死):(1)叶斑(2)叶枯(3)叶烧(4)猝倒、立枯(5)溃疡3、腐烂:(1)干腐(2)
6、湿腐(3)软腐4萎蔫:枯萎、黄萎、青枯5畸形: (1)增生型:肿瘤或癌肿、丛枝、发根(2)增大型:根结、徒长恶苗(3)减生型:矮化、小叶、小果、卷叶(4)变态(变形):花变叶、叶变花病症的类型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果树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1、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霜霉、灰霉、青霉、绿霉、赤霉、黑霉等颜色。2、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白粉病、黑粉病、锈病。 3、小黑点: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座、闭囊壳、子囊壳等。 4、菌核:真菌病害中丝核菌和核盘菌常见特征。较大、深色、越冬结构。5、菌脓:细菌病害常见特征。菌脓失水干燥后变成菌痂。* 注意:由于植物病毒是细
7、胞内寄生物,因此只有病状,而不产生病症。症状的变化1、典型症状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2、综合症状有的病害在一种果树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这种情况称谓综合症。3、并发症状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果树上混发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的类型的症状,这种现象称为并发症。有时会发生彼此干扰的拮抗现象,也可能出现加重症状的协生作用。4、隐症现象 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隐症的果树体内仍有病原物存在,是个带菌植物,一旦环境恢复或农药作用
8、消失,隐症的植物还会重新显症。果树非侵染性病害 果树的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果树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果树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果树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1、环境中的不适宜因素(1)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2)化学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 2、果树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虽然不属于环境因子,但由于没有侵染性,也属于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1、诊断的目的:查明
9、和鉴别果树发病的原因,进而采取响应的防治措施。2 、诊断方法:现场调查、排除侵染性病害、治疗诊断。3、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1)没有病症。(2)成片发生。(3)没有传染性。(4)可以恢复。 4 、生理性病害与病毒病因为均无病症,容易混淆,区别是一般病毒病的田间分布是分散的,且病株周围可以发现完全健康的植株,生理病害常常成片发生。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非侵染性病害使果树抗病性降低,利于侵染性病原的侵入和发病;如冻害不仅可以使细胞组织死亡,还往往导致果树的生长势衰弱,使许多病原物更易于侵入。 侵染性病害有时也削弱果树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如落叶病害不仅引起果树提早落叶,也使果树更容
10、易受冻害和霜害。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果树的生长条件,及时处理病害,可以减轻两类病害的恶性互作。果树病害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植物检疫、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法、化学防治。 防治植物病害的策略1、消灭或抑制病原物; 2、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性;3、控制环境条件,使之不利于病原物而利于植物。 综合防治是从农业生产的全局或农业生态的总体观点出发,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为害。而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和有益生物存在繁殖的条件,因地制宜,全理应用植物检疫,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经济、安全、有效地把病害控制在不能造成危害的程度,同时把整个农业
11、生态系内的有害副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 化学防治原理杀菌剂保护作用在病原物侵入寄主之前,使用杀菌剂阻止病原物的侵入,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作用。 治疗作用当病原物已经侵入或寄主开始发病时,使用化学药剂处理植物,使寄主体内的病原物被破坏或抑制,或增强寄主的抗病力,使寄主植物恢复健康的作用。 免疫作用是将化学药剂引入寄主体内,以增强植物对病原物抵抗能力,从而达到限制或消除病原物侵染的作用。 钝化作用氨基酸、维生素、植物生长素、抗生素等物质进入寄主植物体后,能影响病毒的生物学活性,起到钝化病毒的作用。 严格寄生菌所致病害 由严格寄生菌引起的果树病害主要有:梨黑星病、葡萄霜霉病、桃缩叶病、苹果白粉病以及苹
12、果、梨的锈病等。腐生菌所致病害 由腐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有:苹果、梨、桃等的枝干腐烂病和葡萄白腐病、套袋果实黑点病以及桃、苹果、梨褐腐病等。兼性寄生菌所致病害 由兼性寄生菌所致病害主要有: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褐斑病、梨黑斑病、柿圆斑病、柿角斑病以及桃、杏果实疮痂病和桃、樱桃枝干流胶病等。果树根部病害果树的根部病害主要是樱桃根癌病、立枯病、根腐病、猝倒病、白绢病、根朽病和紫纹羽病、白纹羽病。病毒类病害 果树的病毒病主要有:苹果树衰退病、苹果锈果病、苹果树花叶病、梨石痘病、梨树衰退病、桃红叶病、樱桃病毒病、葡萄病毒病、枣疯病、柿疯病以及草莓病毒病等。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主要是桃细菌性叶片穿孔病、猕
13、猴桃溃疡病和软腐病以及枣缩果病。线虫病害 苹果根结线虫和苹果的根腐烂线虫主要危害果树的根系。草莓的芽线虫主要危害芽和匍匐茎,轻者新叶发育不良,皱缩畸形,重者整株萎蔫。常见果树病害的防治技术苹果白粉病: 发病规律:病菌在病芽内越冬,来年春季果树发芽后,随着病芽萌发病菌就近传播危害,所以新梢抽生即可发现病芽病叶。春梢和秋梢旺盛生长期是白粉病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凡是春季温暖干旱的年份,有利于病害的前期流行。夏季多雨凉爽,秋季晴朗,则有利于后期发病。 防治策略:清除菌源。结合冬剪,认真剪去病芽、病枝和病叶,病情严重的果园应避免轻剪,适当重剪,消灭越冬菌源。根据白粉病病菌在病芽内越冬的特性,萌芽前后对叶芽
14、实施破顶修剪,这样不但有效消灭了菌源,而且发挥了抑顶促萌,提高了中短枝量,有利于花芽分化。发病果园在花序分离期,掌握芽鳞片脱落后到花前,全园细致喷布金力士7500倍柔水通4000倍液,间隔710天,连喷两次。花期,结合疏花疏果,摘除病芽病叶,并带出园外烧毁或深埋。春梢封顶期,为防止病菌侵入新芽,应再喷两次金力士60007500倍液,这样可有效控制病芽的再次侵染和秋季发病。秋季发病的果园,还应全园细致喷布喷布一次金力士7500倍柔水通4000倍液,间隔10天左右,连喷两次。防治叶部病害,一定要注意每次喷药要加喷优质叶面肥,这样可有效提高叶片的抗病能力,发挥药肥双效的效果。苹果褐斑病:发病规律:
15、越冬:病菌以菌丝、菌索、分生孢子盘或子囊盘在落地的病叶上越冬,次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进行初次侵染。传播: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入:多从叶片的气孔侵入,也可以经过伤口或直接侵入。再侵染:发病后从病斑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4-5月份,苹果落花后到收麦前,每遇一次降雨,病残叶上越冬的病菌分生孢子就向新生叶片上传播一次,病菌侵入后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7-8月份开始表现症状、落叶,落叶上的病菌可以反复侵染。一般于5-6月初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发病严重时7月上中旬开始落叶,9月叶片大部脱落。 流行条件:雨水是病菌传播和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4-5月份多雨时,能促进病残叶产生大量
16、分生孢子,凡春季多雨,夏秋多雨高温、高湿的年份,病害就会流行。 气候条件:病害的发生与降雨和温度关系密切。冬季温暖潮湿,春雨早、雨量大,夏季阴雨连绵以及秋雨较多的年份,发病早且重;反之病害发生晚而轻。温度主要影响病害的潜育期,在较高温度下,潜育期短,病害扩展迅速。 栽培条件:管理不善,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造成苹果树势衰弱,发病重。 叶龄与叶位:发病与叶龄有一定关系。叶龄35天之内的叶片容易感染发病,11-25天叶龄的叶片最易染病,36天以上的叶片基本不再被侵染。同一株树上当年结果枝上的叶片发病率较歇果枝上的高,树冠内膛下部叶片比外围上部叶片发病早而且多。 品种抗病性:不同苹果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果树 病害 防治 技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