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竞赛中的数论问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数学竞赛中的数论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竞赛中的数论问题.doc(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数学竞赛中的数论问题.精品文档.数学竞赛中的数论问题 罗增儒引言数论的认识:数论是关于数的学问,主要研究整数,重点对象是正整数,对中学生可以说,数论是研究正整数的一个数学分支什么是正整数呢?人们借助于“集合”和“后继”关系给正整数(当时也即自然数)作过本质的描述,正整数1,2,3,是这样一个集合:(1)有一个最小的数1 (2)每一个数的后面都有且只有一个后继数;除1之外,每一个数的都是且只是一个数的后继数这个结构很像数学归纳法,事实上,有这样的归纳公理:(3)对的子集,若,且当时,有后继数,则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数集,里面却有无穷无尽的奥秘,有
2、的奥秘甚至使得人们怀疑:人类的智慧还没有成熟到解决它的程度比如,哥德巴赫猜想:1742年6月7日,普鲁士派往俄国的一位公使哥德巴赫写信给欧拉,提出“任何偶数,由4开始,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和的形式,任何奇数,由7开始,都可以表示为三个素数的和后者是前者的推论,也可独立证明(已解决)“表示为两个素数和的形式”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简称1+1欧拉认为这是对的,但证不出来1900年希尔伯特将其归入23个问题中的第8个问题1966年陈景润证得:一个素数+素数素数(1+2),至今仍无人超越陈景润的数学教师沈元很重视利用名人、名言、名事去激励学生,他曾多次在开讲时,说过这样的话:“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
3、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陈景润就是由此而受到了启示和激励,展开了艰苦卓绝的终生奋斗和灿烂辉煌的奋斗终生,离摘取“皇冠上的明珠”仅一步之遥数论题涉及的知识不是很多,但用不多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往往就需要较强的能力和精明多的技巧,有人说:用以发现数学人才,在初等数学中再也没有比数论教材更好的课程了任何学生如能把当今一本数论教材中的练习做出,就应当受到鼓励,劝他(她)将来去从事数学方面的工作(UDudley数论基础前言)下面,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当代最高产的数学家厄尔多斯听说一个叫波萨(匈牙利,1948)的小男孩很聪明,就问了他一个问题加以考察(1959):如果你手头上有个正整数,这
4、些正整数小于或等于,那么你一定有一对整数是互素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不到12岁的波萨只用了1分半钟,就给出了问题的解答他将1分成(1,2),(3,4),()共个抽屉,手头的个正整数一定有两个属于同一抽屉,这两个数是相邻的正整数,必定互素通过这个问题,厄尔多斯认定波萨是个难得的英才,就精心加以培养,不到两年,14岁的波萨就发表了图论中“波萨定理”重视数学能力的数学竞赛,已经广泛采用数论题目,是数学竞赛四大支柱之一,四大支柱是:代数,几何,初等数论,组合初步(俗称代数题、几何题、算术题和智力题)高中竞赛加试四道题正好是四大模块各一题,分别是几何题、代数题、数论题、组合题,一试中也会有数论题数论
5、受到数学竞赛的青睐可能还有一个技术上的原因,就是它能方便地提供从小学到大学各个层面的、新鲜而有趣的题目数论题的主要类型:在初中竞赛大纲中,数论的内容列有:十进制整数及表示方法;整除性,被2、3、4、5、8、9、11等数整除的判定;素数和合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奇数和偶数,奇偶性分析;带余除法和利用余数分类;完全平方数;因数分解的表示法,约数个数的计算; 简单的一次不定方程 在高中竞赛大纲中,数论的内容列有:同余,欧几里得除法,裴蜀定理,完全剩余类,二次剩余,不定方程和方程组,高斯函数,费马小定理,格点及其性质,无穷递降法,欧拉定理,孙子定理根据已出现的试题统计,中学数学竞赛中的数论问题的
6、主要有8个重点类型:(1)奇数与偶数(奇偶分析法、01法);(2)约数与倍数、素数与合数;(3)平方数;(4)整除;(5)同余;(6)不定方程;(7)数论函数、高斯函数、欧拉函数;(8)进位制(十进制、二进制)下面,我们首先介绍数论题的基本内容(10个定义、18条定理),然后,对数学竞赛中的数论问题作分类讲解第一讲 数论题的基本内容中学数学竞赛中的数论问题涉及的数论内容主要有10个定义、18条定理首先约定,本文中的字母均表示整数定义1 (带余除法)给定整数如果有整数满足则和分别称为除以的商和余数特别的,时,则称被整除,记作,或者说是的倍数,而是的约数(的存在性由定理1证明)定义2 (最大公约数
7、)设整数中至少有一个不等于零,这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能整除其中每一个整数的最大正整数,记作 中的没有顺序,最大公约数也称最大公因数简单性质:一个功能:可以把对整数的研究转化为对非负整数的研究定义3 (最小公倍数)非零整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能被其中每一个所整除的最小正整数,记作简单性质:如果是正整数的公倍数,则存在正整数使证明若不然,有(),由都是的公倍数得也是的公倍数,但,与的最小性矛盾故定义4 如果整数 满足,则称与是互素的(也称互质)定义5 大于1且除1及其自身外没有别的正整数因子的正整数,称为素数(也称质数)其余大于1的正整数称为合数;数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定理1 若是两个整数,则存在两个实
8、数,使,并且是唯一性证明1 先证存在性作序列则必在上述序列的某两项之间,从而存在一个整数,使即 ,取 , ,得 ,即存在两个实数,使 再证唯一性假设不唯一,则同时存在与,使相减 ,但为整数,故,得,从而注:如果取消,当或,不保证唯一经典方法:紧扣定义,构造法证存在性,反证法证唯一性证明2 只证存在性,用高斯记号,由有 ,记,故存在使证明3 只证存在性,作集合这是一个有下界的非空整数集,其中必有最小的,设时,有最小值再证,若不然,记,有即有比更小,这与为最小值矛盾故存在两个实数,使定理2 设是三个不全为0的整数,满足,其中也为整数,则证明 设的公约数, 的公约数任取,任取,得 有中元素的最大值中
9、元素的最大值,即注:这是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理论基础经典方法:要证明,只需证且定理3 对任意的正整数,有证明 因为是的公倍数,所以的最小公倍数也是的约数,存在使有 且为整数,故是的约数同理是的约数,即是的公约数下面证明,是的最大公约数若不然,有设,可见是的倍数,同样,是的倍数,即是的公倍数,则存在正整数使,有得 与矛盾,所以,得证注 也可以由,得,与矛盾两步可以交换吗?定理4 是两个不同时为0的整数,若是形如(是任意整数)的数中的最小正数,则(1)|;(2)证明 (1)由带余除法有得 ,知也是形如的非负数,但是形如的数中的最小正数,故,即 (2)由(1)有得是的公约数另一方面,的每一个公约
10、数都可以整除,所以是的最大公约数,推论若,则存在整数,使(很有用)定理5 互素的简单性质: (1)(2)(3)(4)若是一个素数,是任意一个整数,且不能被整除,则证明 因为,所以,素数的约数只有两种可能:但不能被整除,得推论 若是一个素数,是任意一个整数,则或(5)若,则存在整数,使(定理4推论)(6)若,则证明 由知存在整数,使有 ,得 (7)若,则, 证明 ,由(6)(8)若,则,其中为正整数证明 据(6),由可得 同样,由可得定理6 设是大于1的整数,则的除1之外的最小的正约数必是素数,且当是合数时,证明 用反证法,假设不是素数,则存在正整数数,使,但,故有,这与是的除1之外的最小正约数
11、矛盾,故是素数当是合数时,设,则也是的一个正约数,由的最小性得,从而,开方得定理7 素数有无穷多个,2是唯一的偶素数证明 假设素数只有有限多个,记为,作一个新数若为素数,则与素数只有 个矛盾若为合数,则必有,使,从而,又与矛盾综上所述,素数不能只有有限多个,所以素数有无穷多个2是素数,而大于2的偶数都是合数,所以2是唯一的偶素数注:这个证明中,包含着数学归纳法的早期因素:若假设有个素数,便有个素数(构造法、反证法)秒定理8(整除的性质)整数通常指非零整数(1),;当时, (2)若,则;若,则;若,且,则证明 由,有,得逆反命题成立“若,则”;由且得,又,得(3)若,且,则(4)若,则证明 (定
12、义法)由,有得 ,即 (5)若,则(6)若,则对任意整数,有证明 (定义法)由,有得 ,即 (7)若,且,则证明 由知存在整数,使,有 因为,所以整除等式的左边,进而整除等式的右边,即注意 不能由且得出如,但且(8)若,且,则证明 由知存在整数,使,有 又由有代入得所以 注意 不能由且得出如不能由且得出(9)若为素数,且,则或证明 若不然,则且,由为素数得,由互素的性质(6)得,再由为素数得,与矛盾注意 没有为素数,不能由推出或如,但且定义6 对于整数,且,若,则称关于模同余,记作;若,则称关于模不同余,记作 定理9(同余的性质)设为整数,(1)若且,则;证明 由且,有得(2)若且,则且证明
13、由且,有对直接相加 ,有得 .对分别乘以后相加,有得 (3)若,则对任意的正整数有且.(4)若,且对非零整数有,则证明 由、,有又,有均为整数,且得 定理10 设为整数,为正整数,(1)若,则(2)若,则(3)若,则定义7 设为正整数,为大于2的正整数, 是小于的非负整数,且若则称数为的进制表示定理11 给定整数,对任意的正整数,都有唯一的进制表示如,(10进制)(进制)定理12 (算术基本定理)每个大于1的正整数都可分解为素数的乘积,而且不计因数的顺序时,这种表示是唯一的其中为素数,为正整数 (分解唯一性)证明1 先证明,正整数可分解为素数的乘积 如果大于1的正整数为素数,命题已成立当正整数
14、为合数时,的正约数中必有一个最小的,记为,则为素数,有如果为素数,命题已成立当为合数时,的最小正约数为必为素数,有这个过程继续进行下去,由于为有限数,而每进行一步就要变小一次,于是,经过有限次后,比如次,就变为素数的乘积下面证明分解式是唯一的假设还有另一个分解式则有 因为等式的右边能被整除,所以左边也能被整除,于是整除中的某一个,但为素数,所以与相等,不妨设为,有把等式两边约去,得再重复上述步骤,又可得,直到等式某一边的因数被全部约完,这时,如果另一边的因数没有约完,比如右边没有被约完(),则有但均为素数,素数都大于1,有,这表明等式不可能成立,两个分解式的因数必然被同时约完,即分解式是唯一的
15、 将分解式按的递增排列,并将相同的合并成指数形式,即得其中为素数,为正整数 证明2 用第二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因为2为素数,命题成立(2)假设命题对一切大于1而小于的正整数已成立这时,若为素数,命题成立;若不为素数,必存在,使由归纳假设,小于的可分解为素数的乘积得 ,适当调整的顺序,可得命题对于正整数成立由数学归纳法,命题对一切大于1的正整数成立下面证明分解式是唯一的假设的分解式不唯一,则至少有两个分解式得 有 且,这就存在,使且,但均为为素数,所以 又 ,所以 把等式两边约去,得再重复上述步骤,又可得,直到等式某一边的因数被全部约完,这时,如果另一边的因数没有约完,比如右边没有被约完()
16、,则有但均为素数,素数都大于1,有,这表明上述等式不可能成立,两个分解式的因数必然被同时约完,即分解式是唯一的将分解式按的递增排列,并将相同的合并成指数形式,即得其中为素数,为正整数 定理13 若正整数的素数分解式为 则的正约数的个数为,的一切正约数之和为证明 对于正整数,它的任意一个正约数可以表示为由于有共种取值,据乘法原理得的约数的个数为考虑乘积展开式的每一项都是的某一个约数(参见),反之,的每一个约数都是展开式的某一项,于是,的一切约数之和为注 构造法定义8 (高斯函数)对任意实数,是不超过的最大整数亦称为的整数部分,定理14 在正整数的素因子分解式中,素数作为因子出现的次数是证明 由于
17、为素数,故在中的次方数是各数中的次方数的总和(注意,若不为素数,这句话不成立)在中,有个的倍数;在个的倍数的因式中,有个的倍数;在个的倍数的因式中,有个的倍数;,如此下去,在正整数的素因子分解式中,素数作为因子出现的次数就为注 省略号其实是有限项之和画线示意中2的指数定理15 (费玛小定理)如果素数不能整除整数,则证明1 考察下面的个等式:由于素数不能整除整数,所以,不能整除每个等式的左边,得均不为0,只能取下面证明各不相等若不然,存在,使相减 应有素数整除,但素数不能整除,所以素数整除,然而由可得要素数整除是不可能的,得各不相等有再把上述个等式相乘,有即 ,其中是一个整数亦即 由于是素数,不
18、能整除,所以素数整除,得证证明2 改证等价命题:如果素数不能整除整数,则只需对证明成立,用数学归纳法(1),命题显然成立(2)假设命题对成立,则当时,由于,故有 (用了归纳假设)这表明,命题对是成立 由数学归纳法得又素数不能整除整数,有,得定义9 (欧拉函数)用表示不大于且与互素的正整数个数定理16 设正整数,则证明 用容斥原理设,记为中能被整除的数所组成的集合(),用表示中元素的个数,有易知,中与互素的正整数个数为由容斥原理得注 示意的容斥原理推论 对素数有定理17 整系数不定方程()存在整数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证明 记(1)必要性(方程有解必须满足的条件)若方程存在整数解,记为,则由, 有,
19、得证(2)充分性(条件能使方程有解)若,可设由于形如的数中有最小正数满足两边乘以,得这表明方程有解定理18 若,,且是整系数不定方程的一个整数解,则方程的一切整数解可以表示为证明 直接代入知是方程的整数解,下面证明任意一个整数解都有的形式.由是方程的一个解,有又方程的任意一个解满足相减 但,故有有 得方程的任意一个整数解可以表示为定义10 (平面整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纵横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整点(也称格点)类似地可以定义空间整点第二讲 数论题的范例讲解主要讲几个重要类型:奇数与偶数,约数与倍数(素数与合数),平方数,整除,同余,不定方程,数论函数等重点是通过典型范例来分析解题思路、提炼解题
20、方法和巩固基本内容一、奇数与偶数整数按照能否被2整除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余数为0,称为偶数,一类余数为1,称为奇数偶数可以表示为,奇数可以表示为或一般地,整数被正整数去除,按照余数可以分为类,称为模的剩余类,从每类中各取出一个元素,可得模的完全剩余系(剩余类派出的一个代表团),称为模的非负最小完全剩余系.通过数字奇偶性质的分析而获得解题重大进展的技巧,常称作奇偶分析,这种技巧与分类、染色、数字化都有联系,在数学竞赛中有广泛的应用 关于奇数和偶数,有下面的简单性质: (1)奇数偶数(2)偶数的个位上是0、2、4、6、8;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3)奇数与偶数是相间排列的;两个连续整数中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竞赛 中的 数论 问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