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地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四A卷.doc
《新课标地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四A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地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四A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新课标地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四A卷.精品文档.试卷类型:A2014届高三原创月考试题四语文适用地区:新课标地区 建议使用时间:2013年11月上旬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乡土本色费孝通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
2、,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
3、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
4、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
5、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
6、归的去处了。1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1A解析 B项中的“孤立与隔膜”是就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而并非指乡民个体之间。C项,“分工合作”是“法理
7、”的社会的特点。D项,“固守乡土,终老于斯”是地方性的限制造成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B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2C解析 A项,原文内容是“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现代社会的
8、自由是法律保证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的自由比现代社会的自由容易获得。B项,因为“得到了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所以才说“从俗即是从心”。D项,“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C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
9、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3B解析 原文说,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2013吉林省实验中学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王 温 舒 传王温舒,阳陵人也。少时椎埋为奸。为吏,以治狱至廷尉史。督盗贼,杀伤甚多。稍迁至广平都尉。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快其意所欲得。此人虽有百罪,弗法,即有避,因其事夷之,亦灭宗。以其故齐赵之郊盗贼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拾遗。上闻,迁为河内
10、太守。素居广平时,皆知河内豪奸之家,及往,九月而至。令郡具私马五十匹,为驿自河内至长安,部吏如居广平时方略,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奏行不过二三日,得可事。论报,至流血十余里。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其颇不得,失之旁郡,追求。会春,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其治复效河内,徒请召猜祸吏与从事。义纵为内史,惮之,未敢恣治。及纵死,徙为廷尉。而尹齐为中尉坐法抵罪,复为中尉。为人少文,居廷惛惛不辨,至于中尉则心开。督盗贼,豪恶吏尽复为用。温舒为人谄,善事有势者,即无势者,视之如
11、奴。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舞文巧诋下户之猾,以焄大豪。奸猾穷治,大抵尽靡烂狱中,行论无出者。于是中尉部中中猾以下皆伏,有势者为游声誉,称治。治数岁,其吏多以权富。温舒击东越还,议有不中意者,坐小法抵罪免。是时天子方欲作通天台而未有人,温舒请覆中尉脱卒,得数万人作。上说,拜为少府。徙右内史,治如其故,奸邪少禁。坐法失官。复为右辅,行中尉,如故操。岁余,会宛军发,诏征豪吏,温舒匿其吏华成。及人有变告温舒受员骑钱,它奸利事,罪至族,自杀。温舒死,家累千金。(节选自汉书王温舒传)注:椎埋:盗墓。焄:同“熏”,以火烟熏炙。此指胁迫。宛军:指讨伐大宛的军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12、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论报,至流血十余里 论:商议 B. 舞文巧诋下户之猾 舞:玩弄 C. 有势者为游声誉 游:宣扬 D. 温舒请覆中尉脱卒 覆:审察4.A 论:批决,定罪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温舒阴险狠辣的一组是(3分)少时椎埋为奸 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 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 即无势者,视之如奴 舞文巧诋下户之猾,以焄大豪 奸猾穷治,大抵尽靡烂狱中,行论无出者 A. B. C. D.5.C 只是说王温舒少时做过盗墓的坏事,看不出阴险狠辣 文中明确说“温舒为人谄,善事有势者,即无势者,视之如奴。”主要表现他的势利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13、项是(3分) A.王温舒所治郡县少有偷盗之事,显出安定之态。盗贼不敢出入他所管辖的地区,他的做法强化了当地的治安,这也成为了他不断晋升的一个原因。 B.王温舒为人心思缜密,治政有独特的方法。其对豪奸之家以及自己手下的情况了如指掌,以暴制暴,威逼加以杀伐,既聚敛了大量钱财,又使自己获得了好名声。 C.王温舒为官心狠手辣,但也忠于职守。当一些奸豪之人逃到他郡,他都尽力追捕归案。在自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时,他深怀憾恨。 D.王温舒善于谄上欺下,舞文弄墨。其惩处奸豪标准不一,歪曲法律条文诋毁奸猾的平民,以达到威迫大的豪强的目的。6.C 此处主要是表现王温舒“好杀伐行威不爱人”,他因不能在春天前把犯人都杀
14、尽而遗憾,非忠于职守。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快其意所欲得。(5分)答: (2)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5分)答: 7.(1)(王温舒)全都掌握他们每个人的隐秘的重大罪行,而驱使他们去督捕盗贼,满足他们的欲求。(把 阴 纵使 快 各1分,句意通顺1分)(2)有权势的人家,即使奸邪之事堆积如山,他也不去触犯。无权势的,(就是)皇亲,他也一定要欺侮。(犯 必 侵辱 各1分 写出省略的主语“他/王温舒”1分,句意通顺1分)参考译文:王温舒是阳陵人。年轻时做盗墓等坏事。后来当了小官,因善于处理案件升为廷尉史。他督捕盗贼,
15、杀伤的人很多,逐渐升为广平都尉。他选择郡中豪放勇敢的十余人做得力帮手,掌握他们每个人的隐秘的重大罪行,而放手让他们去督捕盗贼,满足他们的欲求。(如果谁捕获盗贼使王温舒很满意,)此人即使有百种罪恶也不加惩治;若是有所回避,就依据他过去所犯的罪行杀死他,甚至灭其家族。因为这个原因,齐地和赵地乡间的盗贼不敢接近广平郡,广平郡有了道不拾遗的好名声。汉武帝听说后,升任王温舒为河内太守。王温舒以前居住在广平时,完全熟悉河内的豪强奸猾的人家,待他前往广平,九月份才到任。他下令郡府准备私马五十匹,从河内到长安设置了驿站,部署手下的官吏就象在广平时所用的办法一样,逮捕郡中豪强奸猾之人,郡中豪强奸猾相连坐犯罪的有
16、一千余家。上书请示皇上,罪大者灭族,罪小者处死。奏书送走不过两三日,就得到皇上的可以执行的答复。案子判决上报,竟至于流血十余里。十二月结束了,郡里没有人敢说话,也无人敢夜晚行走,郊野没有因盗贼引起狗叫的现象。那少数没抓到的罪犯,逃到附近的郡县去了,王温舒(继续)追捕,正赶上春天了(不能斩决罪犯),王温舒跺脚叹道:“唉!如果能让冬季再延长一个月,我的事情就办完了。”他喜欢杀伐、施展威武及不爱民就是这个样子。武帝听了,以为他有才能,升为中尉。(负责京城长安的治安。)王温舒按照治理河内郡的方式来治理京城,只任用那些猜疑心重、行事严酷的属吏做随从人员。那时,义纵担任内史。(全面负责京城长安的事务。)王
17、温舒害怕他,不敢恣意酷暴。等到义纵死去,王温舒改任廷尉。而继任中尉尹齐犯法受到处理,王温舒又重新担任中尉。王温舒没有读过多少书,担任廷尉时神昏意滞,不辨是非,到他当中尉以后,则心情开朗,神思顿开。(王温舒此人酷暴少文,嗜杀成性,至于国家法律常被置于不顾。对一些大案、疑案更是昏昏不辨。显然这种人是不适宜担任最高司法官的。所以时隔不久,当接替王温舒为中尉的尹齐被免官后,汉武帝乃将王温舒廷尉一职免去,让他仍担任中尉,负责京师治安。而这正符合王温舒的心意。)他督捕盗贼,豪强和凶恶官吏都愿意为他出力。王温舒为人谄媚,善于巴结有权势的人,若是没有权势的人,他对待他们就象对待奴仆一样。有权势的人家,即使奸邪
18、之事堆积如山,他也不去触犯。无权势的,就是皇亲,他也一定要欺侮。他玩弄法令条文巧言诋毁奸猾的平民,而威迫大的豪强。对于奸猾之民,必定穷究其罪,大多都被打得皮开肉绽,烂死狱中,判决有罪的,没有一个人走出狱中。于是在中尉管辖范围的中等以下的奸猾之人,都隐伏不敢出来,有权势的都替他宣扬名声,称赞他的治绩。他治理了几年,他的属官多因此而富有。王温舒攻打东越回来后,议事不合天子的旨意,犯了小法被判罪免官。这时,天子正想修建通天台,还没人主持这事,王温舒请求考核中尉部下逃避兵役的人,查出几万人可去参加劳动。皇上很高兴,任命他为少府,又改任右内吏,处理政事同从前一样,奸邪之事稍被禁止。后来犯法丢掉官职,不久
19、又被任命为右辅,代理中尉的职务,处理政事同原来的做法一样。一年多以后,正赶上征讨大宛的军队出发,朝廷下令征召豪强官吏,王温舒把他的属官华成隐藏起来。待到有人告发王温舒接受在额骑兵的赃款和其他的坏事,罪行之重应当灭族,他就自杀了。王温舒死后,他的家财累计有千金。附:内史:西汉诸侯王国掌民政之官称内史。廷尉: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中尉:掌京师的治安警卫。(二)【2013郑州一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赠卖松人 于武陵注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注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
20、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8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5分)答:_ _ 9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_ _ 8【答案】对比,“寒涧”与“翠楼”,一个荒寒一个繁华形成鲜明对比(3分,如果只答手法,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说适当,也可给3分);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及“松”与“翠楼人”之间地位、境遇的巨大差别,暗示卖松人向翠楼人卖松求利不合时宜,为规劝卖松人做铺垫。(作用2分;四个要点,答出一个给1分,答出任意两个、意思对即可)或:比喻(象征、托物言志)、借代,以寒涧树比喻(象征)贫寒之士,以“翠
21、楼人”代权贵之人;3分,如果只答手法(“比喻”、“借代”各占1分),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说适当,也可给3分把贫寒之士比喻为“寒涧树”,形象地表现了其地位的卑微、境遇的凄凉;而想把“寒涧树”卖给“翠楼人”,委婉地表达了贫寒之士希望得到权贵赏识重用之意。(作用2分;两个要点,答出一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诗意为“你想把耐寒的松树,卖给京城里的富贵人家。”这里就将松树生长的“寒涧”与富贵人的“翠楼”形成对比。这里的寒涧松是一种象征,指地位卑下境遇坎坷的寒士,卖松给富贵人象征得到权贵们的赏识。9【答案】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
22、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对像松树那样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直人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以及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6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解析】这是一首讽喻诗歌,托物言志表达了当下权贵们趋炎附势、不识人才的讽刺,也表达对像松树一样风格高洁寒士之人的同情,同时也传递出了要洁身自好、不媚流俗的高尚节操。(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2013四川省成都七中)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_,百年多病独登台。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_,与山间之明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地区 2014 届高三 上学 语文 月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