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茨伯格:管理者的工作——传说与现实.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明茨伯格:管理者的工作——传说与现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茨伯格:管理者的工作——传说与现实.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明茨伯格:管理者的工作传说与现实.精品文档.明茨伯格:管理者的工作传说与现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20世纪或可看成是管理的时代。在20世纪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这个经济更发达的世界,显然对管理方法越来越倾心。大概可以这样说,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 1925),完成了对管理的早期重要思索;而美国,则涌现出无数作家,从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到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和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引发并强化了美国对管理者和管理方法的一往情深。 这就是为什么最近日本人
2、挑战美国工业的权威,掀起如此轩然大波的原因。一个来自全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一场属于美国的比赛管理的比赛里打败了美国,而且这还不是头一遭。率先打败美国佬的是西欧,虽然情形没这么戏剧化(早在丰田之前,大众已经让底特律汽车三巨头 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丢尽了颜面)。就在不久以前的1968年,Jean-Jacques Servan-Schreiber出版了美国的挑战一书,指出美国经济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它的资源或技术,而在于它对管理方法的关注。这下可好,美国的朋友们把这一课学了个扎扎实实,反过来教训起了美国:欧洲的挑战和日本的挑战出版了一次又一次。当然,不一定是叫这些个名字。 在东欧,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3、也显现出来。根据我们的观察,哪里出现了经济发展,哪里就关心管理方法。当然,人们对组织的关注,总是多过对管理的关注。同样,对经济发展的关注,也多过对管理的关注。实际上,传统的管理方法现在是否仍然适用,是否阻碍了(而不是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尚存争议的问题(我在第三部分中将谈到这点)。但是,不注意研究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思考也就不能算完善。所以,让我们首先从讨论管理开始,至少,讨论一下管理的真正实践方式,而不是传统文献给管理者们灌输的那老一套做法。 一提起组织,我们就会想到管理。当然,组织不仅仅意味着管理者和他们创造的管理制度。但与人们随意结成的集体(非正式群体,乌合之众)相比,正式组织存在某种
4、权威和管理体制,并以层级组织中的一个或若干个管理者作为该制度的代表,从而把整个组织紧紧地团结起来。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区别所在。 既然如此,再考虑到美国人一个多世纪以来对管理者的偏爱,从霍雷肖阿尔杰(Horatio Alger)到李艾科卡(Lee Iacocca),人们不能不感到惊讶:有关管理者真正行为的研究,竟然是如此之少。和当时成千上万的学生一样,我读了个工商管理硕士(MBA)。从表面上看,这个学位是为培训管理者而设的,可事实上,从来没有人认真地讨论过管理者真正在干什么。想想看吧,要是一个医学课程竟然从不讨论医生的工作,那算是什么玩意儿呢。 当然,提到管理者“应该”做什么,这一类的资料我们从来
5、不缺(比如说,遵循一整套称之为“时间管理”的简单规定,按照不同技术分支的建议使用计算机,等等)。不幸的是,由于缺乏对管理的真正理解,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很多建议都是错的,是白费劲。管理工作如此复杂,不先深入理解,如何能做出建议呢? 20世纪60年代中期,负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詹姆斯韦伯(James Webb)希望有人来研究自己的组织。为了证明自身存在的合理性,NASA认为有必要把它的创新付诸实践,而韦伯更是认为,NASA的管理方法同样属于这类创新。他把这个想法向我在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谈起,从那时起,我就成了该校唯一研究“管理”的博士生(其他学生研究的是计算机系统、数学模型或
6、员工激励等项目)。教授还希望我研究韦伯,把研究结果写成博士论文。我拒绝了这个看似疯狂的主意。毕竟,这儿可是麻省理工,是科学的圣殿啊。坐在一位管理者的办公室里,写下他日常的一举一动,跟科学好像不太搭调(早前另有一位教授告诉我,麻省理工的博士论文,最重要的是“讲究”。他所指的,并不是结果)。不管怎么说,我要写的论文是:如何为组织建立一套综合战略计划流程。幸运的是,来自外部的力量把我从自己的魔掌里拯救了出来 这可不是人生里最后一回。 这篇计划中的论文没写成,因为没有哪家组织愿意参与这样一场实验(要不就是因为我没有努力去找)。后来,我参加了麻省理工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一群重要人物齐聚一堂,讨论计算机对管
7、理者有什么样的影响。他们什么结果也没讨论出来;整整两天,他们翻过来覆过去地谈了又谈,无非是说,管理者使用电脑可能跟与其工作的“非程序化”(且不说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有点什么联系。这些人缺乏理解管理工作的知识框架,这真叫我吃惊。当然,他们缺乏的并不是对管理过程的内在认识 他们都跟管理者共过事,其中不少人本身就是管理者,他们缺乏的是考虑这一问题的概念性基础。 在这次会上,我了解到两件事情:第一是,明确的知道和模糊的知道是有区别的,而两者都与运作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二是,这个世界迫切需要有人仔细研究管理者真正的作为,即便是在麻省理工这样的地方,写论文最重要的也不是讲究方法论,而是主题的相关性。
8、于是我对“管理工作的本质”做了初次研究,但对象并不是詹姆斯韦伯,因为他现在没空了。我靠着一只秒表(很像多年前弗雷德里克泰勒研究工人工作效率时的做法),观察了五位首席执行官(他们分别来自大型咨询公司、著名大学附属医院、教育系统、高科技公司和日用品制造商)一个星期的繁忙活动。一个星期的时间不算很长,但我更关心的是他们工作的节奏和本质,而非问题的长期演变情况。该论文完成于1968年,1973年结集成书;并在两年之后,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本书中稍做改动)。 这篇文章的方向、基调和部分中心内容,确立了我其后工作的模式。不久,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1976年10月29日)将管理工作称为“适度的混乱”和
9、“克制的无序”。它还用了一个短语,叫“推崇直觉”。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渐渐很喜欢用这个词来概括自己大部分文章的特征。 如果你问管理者工作时都做些什么,他们很可能会告诉你:他们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你再去看看他们到底做什么。要是你发现自己的所见所得跟这四个词根本不搭界,千万别惊讶。 下属打电话告诉管理者,一家工厂遭了火灾,烧了个干净。他们建议对方去看看能不能做一些临时安排,通过海外分公司向客户供货。这是计划、组织、协调,还是控制?管理者向退休员工赠送金表;出席行业研讨会;在会后向某个员工谈起自己萌发了一个关于产品的有趣想法,这些行为,又该算是什么呢? 实际上,虽然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于1916年
10、首次提出的这四个词已经在管理学上成为主流,但并没有告诉我们,管理者真正在干什么,它们至多只说明了管理者在工作时的一些模糊目标。 本章的意图很简单:让读者跳出法约尔概括的这四个词,向他们介绍一些对管理工作更可靠的(也是我认为更有用的)描述。这些描述以我对五位管理者日常工作的研究为基础,并选取了少量其他人对管理者如何使用时间的论述,作为证明材料。 有些研究是对管理者进行彻底观察(研究者使用了“贴身跟踪”这个术语);另一些是让管理者记下详细的活动日志;还有一小部分是分析管理者的记录。研究对象各种各样领班、工厂主管、人事主管、地区销售经理、医院院长、公司总裁、国家领导,甚至还有街头黑帮老大。他们分属不
11、同的国家美国、加拿大、瑞典和英国。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便能得到一幅和法约尔传统观点截然不同的有趣图画。两者差异之大,就好像一幅是立体抽象派的画作,另一幅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油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只要是在管理者办公室待过一天(不管是坐在桌子后面还是前面)的人,都很熟悉这幅画面。但与此同时,它也可以算是关于管理工作的一部革命性作品,因为是它,让我们开始怀疑许多业已为人们所接受的传说。 我首先讨论了一部分传说,并把它们跟系统化研究的发现(也即管理者如何支配时间的事实)进行比较;接着我将这些研究的结果综合起来,用10种角色概括了管理者工作的本质内容;在结论部分,我针对一部分希望提高管理效率的读者,详细解
12、释了藏在研究结果背后的诸多含义。 管理工作的一些传说与现实 关于管理工作,有四种经不起事实检验的传奇说法。 传说之一:管理者是深思熟虑、有系统的计划者。有关这一论题的证据数不胜数,但没有一个证据能证实上述说法。 事实:大量研究显示,管理者的工作强度极大,其活动的特点是短暂、多样化和非连续性。他们长于行动,不喜欢思考。请看以下证据: 我所研究的这5位CEO,他们半数以上的活动,持续时间都不超过9分钟;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的活动,仅占总活动量的10%。曾有一项研究,观察了56位美国工长(foremen),发现他们在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平均要从事583项活动,每项活动的平均持续时间是8秒钟。3 管
13、理者和工长的工作节奏都相当之快。CEO们从早上上班到晚上下班,不停地接到各种电话和邮件。咖啡休息时段和午餐时间也必然会被工作所占据,下属们似乎随时都会冒出来,夺走他们空闲的每一分钟。 一项针对160名英国中高层管理者的日记研究显示,他们每隔两天才可能碰到一次不受打扰、连续工作半个小时以上的机会。 在我所研究的CEO中,93%的谈话是事先安排好的。他们只有1%的时间用于随意的部门走动式沟通(observational tours)。而在总计368次谈话中,只有一次与具体的事情无关(这次谈话或可称为“总体规划”)。 目前的研究,尚未发现管理者安排时间存在什么重要的模式。他们似乎只是从一个问题跳到另
14、一个问题,不断对实时需求做出回应。 这就是传统理论中描述的计划者吗?很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释这种行为呢?管理者只不过是在对工作的压力做出响应。我所研究的CEO们,经常提前结束手头的工作,会议未完就提前离开,暂时放下案头工作而招来下属。一位总裁不仅把自己的办公桌放在能俯视整个大厅的地方,而且每当他单独在办公室时就把大门敞开,方便下属们进来找他。 很明显,这些管理者意在鼓励信息的顺畅交流。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似乎习惯了自己工作的负荷量。他们对自己时间的机会成本有着正确的评价,并且时刻意识到自己当下的职责所在要回复信件、接见访客,等等。看起来,不论管理者实际在做什么,都可能饱受以下问
15、题的困扰:自己到底该做什么,又必须做什么。 当管理者必须制定计划时,他们似乎只是在进行日常活动的同时暗中思索,而不是专门抽出两个星期跑到山里去冥思苦想。拿我所研究的CEO来说,他们的计划好像只存在于自己的脑袋里灵活,但大多明确而具体。不管传统理论怎么说,管理工作实际上并不会造就出深思熟虑的计划者;管理者是对刺激进行及时响应的人,他们习惯于自身的工作,愿意在事发后即刻采取应对行动。 传说之二:有效率的管理者无须履行常规职责。人们不断告诉管理者,要在计划和授权上多花时间,至于会见客户、参加谈判等日常琐事则能免则免,因为后一类事情不是管理者真正的任务。打个流行的比喻,一个好的管理者就像是乐队指挥,事
16、先就精心安排好一切,然后坐下来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偶尔处理一下不可预料的意外事件。 但这种叫人身心愉快的概括说法似乎也站不住脚。 事实:除了处理意外事件,管理工作还涉及一系列常规职责的履行,如出席仪式和典礼、参与谈判、处理把组织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的软性信息。请考虑调查研究提供的证据: 项研究观察了小型公司总裁的工作,发现这些人经常从事常规性工作,因为其公司规模太小,无力支付专业人士的费用,而且业务部门人手不足,一有人缺席,总裁就须自己顶替。 项对现场销售经理的研究以及另一项对CEO的研究都表明,如果管理者想要留住客户,那么会见重要客户就会成为上述两者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 有人曾半开玩笑地形容说
17、,管理者就是专门接见访客的人,只有这样,其他人才能正常开展工作。我在研究中发现,参加某些特定的仪式(会见社会政要、赠送金表、主持特殊宴会)理所当然地属于CEO的分内事。 对管理者信息流的研究发现,管理者在获取外部“软性”信息(因为管理者的地位不同一般,很多信息只有他们才能获得)并将之传递给下属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传说之三:高级管理人员需要由正式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综合性信息。按照传统观点,在正式等级制度中居于金字塔尖的管理者,会依靠一套巨大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从中获取一切重要信息。但管理者实际处理信息的过程与此完全不同。管理者可自由支配五种媒体文件、电话、预先安排和临时召开的会议、考察
18、旅行。 事实:管理者极为欣赏口头媒体,也就是电话和会议。所有对管理工作的研究都提供了相关证据。请看以下数据: 在英国的两项研究中,管理者平均会把66%80%的时间用于口头交流。而在我对5位美国CEO的研究中,这一数字为78%。 这5位CEO都把处理邮件看做负担。有一位管理者在星期六早晨仅仅用了3个小时就处理完了142封邮件,“摆脱了这些垃圾。”他看了看那个星期收到的第一封“棘手”邮件(一份标准的成本报告),立刻把它扔到一旁,并评论说,“我从来不看这种东西。” 在我进行研究的五周时间里,这5位CEO只对40份例行报告中的两份,以及104份定期报告中的4份立刻做出了回复。对于大多数定期报告,他们只
19、例行公事地花几秒钟翻阅一下。这些CEO所在组织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在我对他们进行观察的25天时间里,他们总计只主动回复了25封邮件,其他的都置之不理。 分析管理者所收到的邮件,可看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只有13%的邮件有专门而直接的用途。于是我们又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大多数邮件并未提供生动的最新消息 竞争对手的行动、政府立法人员的心情、昨晚电视节目的收视率等,然而只有这类信息才能打动管理者,他们会中断会议,重新安排日程。 再来看看另一个有趣的发现。管理者们似乎很喜欢“软性”信息,尤其是流言蜚语、道听途说和靠不太住的猜测。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信息切合时机;今天的流言可能会变成明天的事实。要是管理
20、者没及时接到报信的电话,知悉有人看到公司最大的客户正在跟竞争对手共打高尔夫,那他下个季度就可能会看到财务报告上出现销售额的大幅滑坡,但等到那时就太晚了。 理查德纽斯达(Richard Neustadt)对三位美国总统收集信息的习惯做过研究,他曾说过: 帮助总统预见个人风险的并不是综合性信息;不是摘要,不是调查,不是乏味的大杂烩。而是他脑袋里拼凑起的七零八碎的具体细节,为他勾勒出当前事件的潜在核心。身为总统,他必须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人际关系,尽可能广泛地采集各种事实、意见、流言蜚语的边角余料。他必须成为自己这套中央情报系统的首长。8管理者重视口头媒体,突出了以下两个要点:首先,口头信息存储在人的大
21、脑之中。只有当人们把这种信息写下来,它才能存储到组织的档案里(放进金属文件柜,或是录制到磁盘上)。显然,管理者不可能把所有听到的东西都写出来。因此,与其说组织的战略数据库存放在电脑上,还不如说是放在管理者的脑袋里。 其次,管理者广泛使用口头媒体,揭示了他们难以下放工作的原因。既然他们大多数重要信息都是以口头形式获得的,并存储在他们的脑子里,我们当可理解他们的为难情绪。把一份卷宗交给别人,那当然很容易;可管理者必须花时间“整理内存” 把自己对相关主题所知的一切都告诉别人。管理者或许发现,这么做所需时间太长,还不如他亲自出面。因此,在下放工作方面,管理者自身的信息系统把他弄得左右为难 要么,自己该
22、做的事太多,让他疲于奔命;要么,把事情交托给下属,但相关信息却交代得不清不楚。 传说之四:管理是一门科学和专业,至少正在迅速变成一种科学和专业。不管依据对科学和专业的哪一种定义,这种说法都是错误的。只要对管理者的工作稍加观察,你就会放弃“管理实践是科学”这种想法。任何一门科学,都包括由程序或步骤所决定的系统化定义。如果我们根本不知道管理者采取的是什么程序,我们如何能用科学的分析描述它们呢?如果我们根本无法阐明管理者该学习些什么,我们又如何能将管理称为一门专业呢? 事实:管理者的规划(安排时间、处理信息、制定决策等)深深地藏在他们的大脑之中。因此,要描述这些过程,我们只能依赖“判断”或“直觉”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明茨伯格 管理者 工作 传说 现实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