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疫学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检疫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疫学教案.doc(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检疫学教案.精品文档.动物检疫学教案教学课题(章、节或主题)绪 论计划课时2周次1教学方法采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具多媒体教学目的1、掌握检疫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在兽医学中的重要地位。2、熟悉检疫学的研究方法及学习方法。3、了解检疫学发展简史。重点难点检疫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在兽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情况介绍1 教研室情况介绍2 课程学习介绍 (1)内容、学时安排 (2)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3)几点要求 引入新课家畜检疫学概论讲授新课绪 论一、动物防疫与检疫的概念、作用、分类1、动物疫病、动物防疫、动物检疫的概念1)动
2、物疫病的概念动物疫病是指动物传染病和动物寄生虫病.由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疫病称传染病.由寄生虫引起的疫病称寄生虫病.2)动物防疫的概念动物防疫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将疫病排除于未受感染的畜群之外.动物防疫包括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3)动物检疫的概念 动物检疫是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检疫 人员按照国家标准,农业部行业标准和有关规定,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的是否感染特定疫病或是否有传播这些疫病危险的检查定性后的处理.2、动物检疫的作用监督作用. 防止染病动物和染疫动物产品进入流通环节.控制某些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维护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对外贸易.3、动物检疫的基本特性和特点
3、强制性法定性(由法定的机构和人员实施,有法定的检疫项目和检疫对象,有法定的检疫标准和方法,有法定的处理方法,出具法定的检疫证明)权威性科学性公正性4、动物检疫的分类国内检疫(内检)国境检疫又称进出境检疫或口岸检疫(外检):二、动物检疫发展简史(一)动物检疫世界发展简史(二)我国动物检疫发展简史三、动物防疫与检疫的意义四、动物防疫与检疫的目的和任务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保护畜牧业生产,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五、动检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任务课后小结作业兽医检疫学有哪些内容?在兽医学科中的地位如何?课后反思教学课题(章、节或主题)第一章 动物防疫的基本知识(第一节1)计划课时2周次1教
4、学方法采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具多媒体教学目的1、熟悉动物防疫的基本概念2、掌握影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发生与流行的因素重点难点影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发生与流行的因素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兽医检疫学的意义是什么?引入新课动物疾病的发生与流行讲授新课第一节 动物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一)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一、动物疫病的概念感染: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动物机体与侵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相互斗争所表现的不同程度的感受过程。A带菌现象:机体与病原微生物斗争处于相对平衡状态B隐形感染:只引起机体轻微变化,而不呈现临床症状C显性感染:动物呈现一定的临床症状二、动物疫病的发生条件病原体:要具备一定数量和足够毒力易感动物:
5、对该传染病有感受性的动物外界环境因素:具有可促使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内的外界条件三、动物疫病流行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1)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经卵传播、道传播2)水平传播:指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3、动物易感性:动物对某种病原微生物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特性称为易感性。易感性是可逆的。四、传病的发展阶段1、潜伏期 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2、前驱期 是疾病的征兆阶段,其特点是临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但该病的特征性症状仍不明显。3、明显(发病)期
6、 前驱期之后,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步明显地表现出来,是疾病发展到高峰的阶段。 4、转归期(恢复期) 病原体和动物体这一对矛盾,在传染过程中依据一定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五、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某些规律1、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2、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某些禽传染病经常发生于一定的季节,或在一定的季节出现发病率显著上升现象,称为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出现3、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 主要包括气候和地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即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文化与科学技术水平、兽医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贯彻执行情况等。 课后小结作业1、简述动物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条件。2、简述动物传染病的特征
7、。课后反思教学课题(章、节或主题)第一章 动物防疫的基本知识(第一节2)计划课时2周次2教学方法采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具多媒体教学目的1、熟悉动物防疫的基本概念2、掌握影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发生与流行的因素重点难点影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发生与流行的因素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具有什么特点?引入新课寄生虫的发生与流行讲授新课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一、寄生虫和寄生虫病的概念寄生虫:过着寄生生活的生物。寄生生活:在两种生物之间,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体为居住条件,夺取其营养,并造成其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现象称为寄生生活。寄生虫病: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二、寄生虫和宿主的类型1.寄生虫的类
8、型1)暂时性寄生虫 凡只在需求营养物质时才与其宿主接触,营短暂的寄生生活,而其他发育阶段营自立生活的寄生虫。2)永久性寄生虫 长期的、往往是终生居留在宿主体上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3)外寄生虫 主要指一些昆虫,如蚊、白蛉、虱、蚤、蜱等4)内寄生虫 系指寄生于宿主体内器官,如消化道、肝脏、肺脏和膀胱等,或组织细胞内的寄生虫。2、宿主的类型 (1)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2)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3)储蓄宿主,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4)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
9、宿主、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此幼虫期有机会再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后,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三、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形式1.机械性损伤2.夺取营养3.毒性物质的作用 4.免疫病理损伤 四、寄生虫的生活史和感染宿主的途径1.寄生虫的生活史 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2.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途径经口感染。通过吸血的媒介昆虫传播。经皮肤感染。经胎盘感染。经呼吸道感染。其他方式。五、影响畜禽寄生虫病的因素六、宿主因素对畜禽寄生虫病的影响七、环境因素对畜禽寄生虫病的影响八、社会因素对畜禽寄生虫病的影响课后小结作业1、什么是寄生虫与寄生虫病2、简述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型课后
10、反思教学课题(章、节或主题)第一章 动物防疫的基本知识(第二节1)计划课时2周次2教学方法采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具多媒体教学目的1、了解兽医流行病学在动物防疫中的作用2、掌握兽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步骤和内容重点难点1、掌握兽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步骤和内容2、学会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常用的度量计算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影响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因素有哪些?引入新课兽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讲授新课第二节 兽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一、兽医流行病学的概念二、兽医流行病学在动物防疫中的作用(一)确定已知病因的疾病来源 很多已知病因的疾病可以根据受害动物表现的症状和病变,适当的实验室试验和其他临床方法做出诊
11、断。对这类已知病因的疾病作流行病学研究,要回答的问题往往是:为什么会爆发?为什么病例数会增加?(二)研究未知病因的疾病防控对策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在致病因子搞清楚之前就把疾病控制住,这在历史上有很多例子。根据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接触传染性质,在其病原体丝状支原体分离出来之前十多年,美国就已消灭了这种一度严重流行的疫病。(三)获取有关疾病自然史的资料 所谓疾病的自然史,是指疾病的分布、感染的传播和维持的生态学机理,以及宿主、致病因子和环境病因因素。生态系统的气候条件是影响疾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因为它通过限制节肢动物的分布,进而限制虫媒传染性病原体的地理分布。(四)制定疾病监测和防控规划 制定在
12、一动物群体中控制或消灭某种疾病的规划,必须以群体中疾病的数量、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控制疾病所需的设施以及涉及的成本和效益为依据。(五)估计疾病防控的经济影响 控制畜禽疾病的费用必须与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平衡,隐藏,经济分析是大多数现代畜禽保健规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三、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常用的度量1.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动物群体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时期内该群动物平均数 100%2.感染率=感染某传染病的动物数/被检查的动物总数 100%3.患病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动物群体中患病动物数占该群动物总数的百分比。病例数包括在该时间内的新老病例。患病率=在某一定时间内动物群中存在的病例数/在同一时间内该群动物总
13、数 100%4.死亡率是指因某病死亡的动物数占该群动物总数的百分比。它能较好地表示该病在动物群体中发生的频率,但不能说明传染病的发展特性。死亡率高当然对动物养殖影响很大,但死亡率低的疫病影响并不一定就小。死亡率=某动物群在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的动物数/同时期内该群动物总数 100%5.致死率是指因某病死亡的动物数占该群动物中患该病动物数的百分比。它能反映疫病在临床上的严重程度,但并不能提示疫病的根本。致死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的动物数/同时期内患该病的动物数 100%6、带菌率是指携带某疾病病原体的动物数占被调查动物总数的比率,它能发映出畜禽中的疫病病原感染的程度。课后小结作业简述流行病学调查
14、分析中常用的频率指标。课后反思本章内容繁杂,名词概念多,学起来较枯燥。多举例子结合实际帮助记忆。教学课题(章、节或主题)第一章 动物防疫的基本知识(第二节2)计划课时2周次3教学方法采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具多媒体教学目的1、了解兽医流行病学在动物防疫中的作用2、掌握兽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步骤和内容重点难点1、掌握兽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步骤和内容2、学会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常用的度量计算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名词解释:发病率、感染率、死亡率、病死率、带菌率引入新课兽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步骤和内容讲授新课四、兽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步骤和内容(一) 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方法流行病
15、学调查应有明确的目标,根据目标决定调查种类。调查种类可分个例调查、爆发调查、现况调查、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调查等。个例调查和现况调查是动物发生疫情时最常用、最基本的调查。对疫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询问调查 这是流行病学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询问座谈,对畜主、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查明传染源、传播方式及传播媒介等。2.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重点调查疫区的兽医卫生、地理地形、气候条件等,同时疫区的动物存在状况、动物的饲养管理情况等也应重点观察。在现场观察时应根据传染病的不同,选择观察的重点。如发生消化道传染病时,应特别注意宠物的食品来源和质量,水源卫生情况,粪便处理情
16、况等;如发生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时,应注意调查当地节肢动物的种类、分布、生态习性和感染情况等。3.实验室检查 为了在调查中进一步落实致病因子,常常对疫区的各类动物进行实验室检查。检查的内容常有病原检查、抗体检查、毒物检查、寄生虫及虫卵检查等。另外,也可检查动物的排泄物、呕吐物,饲料、饮水等。4.统计分析 把各项调查得到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各种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归纳分析,以此进一步了解疫情。(二) 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内容1.本次疫病的流行情况(1)时间参数:动物最初发病的时间,最早出现动物死亡的时间,疫病处于高峰的时间以及高峰的持续时间,患病动物最早康复的时间,一般患病动物的病程等。(2)分布
17、情况:最早发病的地点及以后的蔓延状况,当前的疫情分布及发展趋势等。(3)动物群体状况:疫区内各种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发病动物的种类、数量、年龄、性别等。(4)各种频率指标:发病动物的感染率、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死率等。2.疫情来源 本地过去是否发生过类似疾病。如果有发生,要进一步了解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流行情况及确诊结果或未确诊的原因,当时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效果等。如果没有发生过,要了解周边地区的发生状况。同时要调查本地动物的引进状况,动物产品的引进情况,动物及产品输出地的疫情等。3.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 主要调查本地各类动物的饲养方式,动物流动及防疫情况,患病动物及死亡动物的处理状况,排
18、泄物的处理情况,饲料来源等。4.饲养环境 主要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状况,居民的生活方式等。课后小结作业试述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课后反思本章内容繁杂,名词概念多,学起来较枯燥。多举例子结合实际帮助记忆。教学课题(章、节或主题)第一章 动物防疫的基本知识(第三节)计划课时2周次3教学方法采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目的1、了解动物防疫工作的方针和基本原则和意义2、学会区域性动物防疫计划的编制重点难点学会区域性动物防疫计划的编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中常用的频率指标有哪些?引入新课动物防疫计划讲授新课一、动物防疫措施的概念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中,养殖场或养殖专业户
19、平时经常性进行的、以预防畜禽疫病发生为目的的一系列措施统称为防疫措施。二、动物防疫工作的方针和基本原则(一)动物防疫工作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二)动物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1、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2、坚持专业防疫队伍与群众性防疫队伍相结合3、严格执法,依法办事(三)制定动物防疫计划的意义防疫工作能否正确、及时和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防疫计划的拟定是否有预见性并切合实际。(四)区域性动物防疫计划的编制1.区域性动物防疫计划的内容和范围A.基本情况 自然概况和社会、经济因素;饲养条件、兽医工作条件等B.预防接种计划 C.诊断性检疫计划D.兽医
20、监督和兽医卫生措施计划E.生物制品和抗生素使用计划F.经费预算2、区域性防疫计划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A.编好基本情况B.在拟定防疫措施的计划时,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到现有兽医人员的力量及其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应估计到在开展防疫工作过程中培养基层技术力量的可能性。C.拟定防疫措施计划时还要考虑应用新的科学成果,但推广新成果前应经过试点D.计划初稿拟定后首先应在本单位讨论,修订通过后,再征求有关单位和农牧场的意见,最后报请上级审批。3、大型畜禽养殖场的免疫计划课后小结作业1.谈谈制定畜禽疫病防疫计划的意义。2.试编制一个畜禽疫病区域性防疫计划。课后反思本章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应多举
21、多与实践相联系。教学课题(章、节或主题)第一章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第四节1)计划课时2周次4教学方法采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目的1、了解动物环境卫生的要求和污染源2、掌握改善畜禽环境卫生的措施重点难点防止饮水与饲料污染的措施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谈谈制定畜禽疫病防疫计划的意义。引入新课动物环境卫生讲授新课一、动物环境卫生的概念动物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发生的影响称为动物环境卫生。二、畜禽饮水与饲料的卫生要求(一)畜禽饮水的卫生要求水是维持动物生命的基础物质。饮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不洁饮水会引起动物腹泻、营养吸收障碍和其他多种疾病。在目前养殖
22、业中,人们对饲养卫生比较重视、而往往对饮水卫生状况注意不够,造成多种疾病发生,而导致畜禽生产能力下降。动物饮水怎样算合格,总的说来,动物饮水卫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感官性状。合格饮水要求达到无色、透明、无异味。二是化学性状。合格饮水:pH值在6.58.5之间,可溶性固化物在1000毫克/升以内;硬度:碳酸钙含量低于75毫克/升,硫酸钙含量低于250毫克/升,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小于100毫克/升;微量元素:铁小于0.3毫克/升,铜小于0.5毫克/升,锰小于0.5毫克/升,锌小于5毫克/升。三是细菌指标。合格饮水,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毫升,大肠菌群小于3个/毫升。为了保证动物饮水卫生,建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检疫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