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区域曝光法实用教程.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数码摄影区域曝光法实用教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码摄影区域曝光法实用教程.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数码摄影区域曝光法实用教程.精品文档.数码摄影区域曝光法实用教程区域曝光法在20世纪30年代由安塞尔亚当斯和佛列德亚契提出。这一理论为摄影曝光建立了标准流程,以保证能在任何环境下包括逆光、极大光比之类能完全欺骗相机测光系统的场景得到准确曝光。本文就向大家介绍这种方法,并说明如何在你自己的摄影中运用它。现代相机内置测光表的设计思路是向用户提供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的曝光读数。但当你面对非常规环境时比如一个同时有着明亮区域和黑暗区域的场景,相机测光表就无法有效工作了。此时就是区域曝光法大展身手的时候,它能帮你得到不仅正确而且迷人的曝光结果。尽管
2、区域曝光法最初是基于黑白胶片摄影建立起来的,不过这种方法同样适用黑白或彩色胶卷、负片或反转片,以及数码摄影。区域曝光法的优势1. 即使面对极端复杂的场景,也能轻松得到准确的曝光2. 在拍摄前就能准确评估场景的影调和动态范围3. 明白何时需要使用中灰滤镜4. 明白如何选择包围曝光范围拍摄5. 明白如何使用填充光来得到正确的曝光中性灰相机内置测光表的作用是向用户提供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的曝光读数。也就是说,相机会把所有场景都当作具有中性反射率(18%反射率)的东西看待,并以此作为产生图像的依据,这就是中性灰(其读数位于纯白和纯黑之间)。因此,如果一个场景中有较多的明亮部分,经相机自动曝光还原出
3、来的图像就会比实际更暗,也就是欠曝。相反,一个以黑暗区域为主的场景,则会被相机还原得偏亮,即过曝。人类的眼睛能够看到色彩。大部分颜色的反射率位于平均值左右,也就是与中性灰反射的光线相当,即中间调。理解中间调是学习区域曝光法的基础。区域曝光法的基本概念区域曝光法将一个场景按照影调从黑到白分为10个部分,有时也说成9或11个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即为一区。每一区与前后一区相差1级曝光。所有区用罗马数字标注,中间区(中性灰)位于第五区,即Zone V。对数码摄影师来说,我们一般只关注Zone III到Zone VII(3区到7区)之间。场景中最暗的部分会落入Zone III,最亮的部分则进入Zone V
4、II。超出这个范围的部分会被当作纯黑或纯白处理,不保留任何细节。当用相机对准一处拥有平均反射率的场景并准确测光,就能得到按照平均反射率还原的图像。如果你增加1级光圈或降低1级快门,图像就会过曝1级。想法若缩小1级光圈或提高1级快门,图像就会欠曝1级。首先,我们要认为中间调就位于Zone V。若过曝1级,即为Zone VI。若欠曝1级,即为Zone IV。不同区域中的颜色在上图中能够看到,把具有平均反射率的颜色放到Zone V,就能准确还原这种颜色。准确还原是指在照片上的颜色与实际中看到的相符。这些颜色包括绿色的草地或树叶、大红色的花、干净的蓝天、18%灰位于Zone VI的颜色比Zone V的
5、颜色更浅,包括纯黄、亮粉、婴儿蓝、婴儿粉比Zone VI颜色更浅的颜色位于Zong VII,包括白雪、白云、白雾、白烟、白霜、白沙比中间调颜色稍暗的颜色位于Zone IV,包括树干、深蓝的天空位于Zone III中的颜色则更暗,包括黑色的小狗、黑色的鞋子、浓重的阴影、煤在数码摄影中,通常意义上的准确曝光(技术上的)是指对中间调曝光,且高光区没有过曝。之所以强调高光区没有过曝,是因为高光区过曝对细节的损害,比暗部欠曝更加严重。所以,如果一个场景的光比超出了一张照片的动态范围,你需要选择是保留高光区还是暗部。而且除非高光区非常小,没有任何值得注意的东西,否则应该尽量保留高光区。高光过曝通常会让人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码 摄影 区域 曝光 实用教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