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精品文档.本田宗一郎目录简介 大事记 日本的福特 生平 1. 草根学徒 2. 第一次创业 3. 第二次创业 4. 一路凯歌 5. 本田car时代 6. 扬名国际成长记录 1. 荣誉 2. 在贫寒中成长 3. 发明家的诞生 4. 开辟一片新天地 5. 成功秘诀本田宗一郎和本田 1. 一、充分尊重个人,公平合理授权 2. 二、一人一事,自由竞争 3. 三、造就独创型人才 4. 四、顾客满意第一的原则本田宗一郎经营语录 众人评价本田宗一郎简介 大事记 日本的福特 生平 1. 草根学徒 2. 第一次创业 3. 第二次创业 4.
2、一路凯歌 5. 本田car时代 6. 扬名国际成长记录 1. 荣誉 2. 在贫寒中成长 3. 发明家的诞生 4. 开辟一片新天地 5. 成功秘诀本田宗一郎和本田 1. 一、充分尊重个人,公平合理授权 2. 二、一人一事,自由竞争 3. 三、造就独创型人才 4. 四、顾客满意第一的原则本田宗一郎经营语录 众人评价本田宗一郎展开本田宗一郎1编辑本段简介本田宗一郎( 1906年11月17日-1991年8月5日),出生于日本静冈县磐田郡光明村(后改为天龙市,现为滨松市天龙地区)。本田宗一郎与索尼公司的井深大作为日本战后技术型企业家而享誉全球。 编辑本段大事记1906年出生于静冈县磐田郡光明村打铁匠本田
3、仪平家中,为家中长子。 本田宗一郎21913年进入光明村立东寻常小学校。次年首次看到汽车的模样。 1917年滨松市和地山连兵场观看飞行表演。生平首次看到飞机。 1919年入读二俣町立寻常高等小学校。 1922年高等小学校毕业后,进入东京本乡区汤岛(现在的文京区)的汽车修理厂“商会”工作(当时称为学徒,日语为“丁稚奉公”)。 1928年在商会工作6年后,在滨松市设立分厂,独立经营。该工厂唯独授权给本田宗一郎一人以经营权。 1934年,宗一郎创建了“东海精机公司”。“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经济上同样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本田公司处境艰难,于是,宗一郎在1945年将自己拥有的股分以45万日元价
4、格转让给丰田,自己彻底撤出了“东海精机公司”。 1935年与小学教师矶部结婚。 1937年不断扩展汽车修理厂的业务。担任“东海精机工业株式会社”的总经理。在滨松市山下町设立“研究所”,研究开发活塞装置。当时他感觉到知识的匮乏,便在同年进入滨松高等工业机械科(现在的静冈大学工学部)听讲,用3年时间学习金属学。 1939年将商会滨松分厂转让给工人,独立发展制造活塞的“东海精机重工业株式会社”,开始提供汽车零配件。 1942年长子本田博俊出生。东海精机重工业接受丰田汽车注资,并将总经理职务让给有“丰田中兴之功臣”之称的石田退三,自己担任董事。 1944年当时研制成功螺旋桨自动切削机,将工作效率从以前
5、的一星期切削1件(手工切削)提高到30分钟切削2件,因此受到日本军方的表彰。当时已取得超过40项的专利。 1945年三河地震导致东海精机重工业滨松工厂破产。本田将所持有的东海精机重工业股票全部转让给丰田自动纺织机公司,宣布离开该公司,开始了1年时间的休养。 1946年10月,39岁的本田宗一郎在滨松市成立“本田技术研究所”。 主要生产纺织机械,这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947年,当旧通讯机用尽以后,本田宗一郎又亲自动手研制了50毫升双缸“a型自行车马达”,这就是最早的“本田摩托发动机”也是本田a型摩托批量生产的开始。他的成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许多人都在仿制本田式的“机器脚踏车”。为
6、在摩托车领域站稳脚跟,本田宗一郎决定生产真正意义上的摩托车。 1948年次子胜久出生。在滨松设立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担任该会社社长(董事长)。资本金达到100万日元,员工人数20人。开始研制开发摩托车。 1949年结识日后成为本田副总经理的藤泽武夫,两人将本田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大企业。 1973年辞去本田技研工业社长的职务,担任董事最高顾问。1983年辞去社长职务,担任终身最高顾问。 1981年获得勋一等瑞宝章。 1989年成为首个进入美国汽车名人堂的日本人。 1991年8月5日,因肝功能不全,在东京顺天堂医院去世,享年84岁8个月。获赠正三位勋一等旭日大绶章。 编辑本段日本的福特美国机械工程
7、师学会设有一种荷利奖,专门用于奖励那些在机械工程领 本田宗一郎3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迄今为止,该奖项一共颁发过两次-1936年奖励了有“汽车大王”之美称的美国人亨利福特;1980年奖励了日本人本田宗一郎。据此,人称本田宗一郎为“日本的福特”。 编辑本段生平草根学徒本田宗一郎于1906年11月17日出生在日本静冈县的一个穷苦家庭,他自幼便对机械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偏好。高小毕业后,16岁的他不顾父亲坚决反对,毅然来到东京一家汽车修理厂当学徒。6年学徒生涯结束后,他回到家乡在滨松市开设了一家汽车修理厂-“技术商会滨松支店”。由于他技艺高超,待人诚恳,生意非常兴隆。然而,目光远大的他在修车店生意十分
8、兴旺的时刻毅然关闭了自己的修理厂,因为他觉得修理汽车不会有太大出息,自己应该从事更富创造性的制造业。 第一次创业1934年,宗一郎创建了“东海精机公司”,虽然初出茅庐,但在他的惨淡经营下,公司总算生存了下来。“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经济上同样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本田公司处境艰难,加之在此以前丰田公司已持“东海”较多股分,个性较强的宗一郎不甘受制于人,于是,他在1945年将自己拥有的股分以45万日元价格转让给丰田,自己彻底撤出了“东海精机公司”。 第二次创业1946年10月,宗一郎在滨松设立了“本田技术研究所”,主要生产纺织机械,这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当时,战争刚刚结束,各种
9、物品十分匮乏,城镇居民只能依靠明显不够的定量粮食生活,许多家庭不得不到黑市甚至农村支购高价粮食。由于交通不够发达,频繁流动的人口使汽车、火车等各种交通工具均超员运行,而日本崎岖不平的山路又使骑自行车收粮十分费力。本田宗一郎看到这一点后,马上想到了陆军在战争期间留下的许多无线电通讯机,它们不正是可以安装到自行车上去的动力机吗?于是,他以低价购到一批通讯机,拆下其上的小汽油机,并用水壶作油箱,改制成一架小汽油机后安装到自行车上,做成一种新型的“机器脚踏车”。由于产品适销对路,马上成为抢手货。1947年,当旧通讯机用尽以后,本田宗一郎又亲自动手研制了50毫升双缸“A型自行车马达”,这就是最早的“本田
10、摩托发动机”也是本田A型摩托批量生产的开始。他的成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许多人都在仿制本田式的“机器脚踏车”。为在摩托车领域站稳脚跟,本田宗一郎决定生产真正意义上的摩托车。1948年9月,他正式组建了“本田技术研究工业总公司”并自任社长,从此揭开了本田大发展的序幕。 一路凯歌作为一个技术员出身的实业家,本田宗一郎不仅有着极其旺盛的创造热情和能力,而且还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超凡预见能力及冒险精神。他明白只有使发动机有力、耐用、廉价,才能使所产摩托销量增加,于是,他于1948年9月亲自主持研制了双缸98毫升、1.7千瓦(2.3马力)的“D型”发动机,并以此为基础推出了“本田-梦幻D型”摩托车。1951年
11、又主持研制了性能更好的四冲程“E型”发动机及“本田-梦幻E型”摩托车。这两种摩托的销售都获得了成功,为公司赢得了利润。他懂得自己在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两个方面相比更擅长于前者,于是,他主动出击联系到了一个负责销售和公司管理的合股人-藤泽武夫,当对方于1949年10月以常务董事的身份加入本田后,他就将公司的全部经营实权放心地交给了藤泽,自己则只埋头于技术开发,不断拿出技术先进而又适销对路的产品。两人几十年合作的结果地发展壮大了本田公司,使其成为名震全球的跨国集团。他清楚只有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保证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得住脚。除了开发性能先进产品及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以外,他还积极引进先进加工设备。
12、当其他公司看到本田成功以后,纷纷学着他的样子搞起了摩托车生产,全国一下子冒出了100多家摩托车生产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1952年,虽然本田的资金比创业时增加了10倍-1500万日元,但他却从美国、德国、瑞士等地麻风了价值4.5亿日元的设备投入生产,惊得他人目瞪口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这一步险棋没有走错,由于加工设备先进,加之其他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本田产品一直保持着优质畅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日本的摩托车生产厂家在50年代后期就只剩下了50多家,1960年剩下30家,1965年剩下8家,而到1970年则只剩下了4家-本田、雅马哈、铃木、川崎。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本田始终保持着赢
13、家的本色。 本田car时代他知道必须走多元化产品战略路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经营摩托车获得成功以后,本田于1962年开始涉足汽车生产。他们利用在摩托车开发、经营中获得的丰富经验及大量资金,不顾一切地投入汽车开发,结果获得极大成功:先后推出过“T360”型卡车、“S500”型轿车、“N360”型轿车等汽车产品,其中“N360”型轿车成为过全球畅销车;设计开发的CVCC发动机以及安装此种发动机的汽车,因其控制排污效果好而于1975年在世界汽车界引起极大轰动,为公司赢得了不可计数的利润及崇高商业声誉。 扬名国际本田宗一郎充分利用有效机会宣传企业和产品,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车辆竞
14、赛活动。1961年,他凭在英国举行的比赛中击败长期居于垄断地位的英国摩托以及在以后的比赛中经常获胜而确定了在国际摩托车市场的地位。后来,他又通过在标志着世界汽车最高水平的一级方程式汽车大赛中获胜的方式,奠定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地位。1991年8月5日,为世界汽车业留下了光辉一笔的本田宗一郎去世了。但他“三个喜悦”(购买的喜悦、销售的喜悦、制造的喜悦)的企业口号和“三个尊重”(尊重理论、尊重创造、尊重时间)的经营经验还会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编辑本段成长记录荣誉虽然出身贫寒,却成为天才发明家,拥有470项发明和150多项专利。创立了“HONDA(本田”品牌,今天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家
15、。他是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创造者之一。被现代工业界誉为“亨利福特以来唯一的最杰出最成功的机械工程企业家”。 现在,不知道“本田”的人恐怕不多,从本田摩托到本田汽车,它们奔跑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去了速度、激情和快乐。本田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家,汽车产量和规模也名列世界十大汽车厂家之列。而本田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成就,必须感谢本田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正是在这个天才发明家的带领下,本田才不断地前进,一直走在世界领先地位,有了今日的光荣。而本田宗一郎则成为了整个日本的传奇人物,被称为“日本的福特”。 在贫寒中成长1906年11月7日,本田宗一郎出生在日本滨松市磐田郡光明村
16、,父亲是个铁匠,宗一郎有8个弟妹,大家庭尽管很辛苦,但却充满了欢乐。 从小,宗一郎这个做大哥的,就得看护弟弟妹妹,但是他偏偏特别贪玩,因此没少挨骂。父亲是个铁匠,因此很看重时间,所谓“趁热打铁”就是抓住最好时机下锤,这样打出的铁才是好铁。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之下,宗一郎虽然调皮爱玩,但却逐渐养成了严守时间的习惯。 同时,在耳濡目染中,他对机车事业产生了兴趣,小时候,当他第一次看到汽车时,简直入了迷,他的传记里记载了这件事:我忘了一切地追着那部汽车,我深深地受到震动,虽然我只是个孩子,我想就在那个时候,有一天我要自己制造一部汽车的念头已经启动了 宗一郎并不想在农村呆一辈子,他早就下了决心,小学毕业后
17、就到东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刚好这时他在父亲订的一份自行车世界杂志上,看到了一则招工广告,于是说服了双亲,去信应聘,通知书很快就寄来了。毕业典礼一结束,宗一郎马上随父亲到东京去了。 繁华的东京大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早在8年前宗一郎就见过汽车,但8年后,他对汽车的向往仍不减当年。作为乡下人第一次来到大都市东京,白天车水马龙、晚上灯红酒绿的热闹情景,使他惊叹不已。 宗一郎应聘的是一家名叫技术商会的汽车修理厂。厂里拥有15名职工,生意相当兴隆。父亲向主人神原侑三问候并把儿子托付给他之后,就匆匆赶回去了。就这样,宗一郎住进了修理厂。 在技术商会长达6年的时间里,宗一郎注意学习,很快掌握了汽车的全部修
18、理技术,也懂得了,在工作认真负责的同时,必须对待客人热情,才会有生意的来源。这时的他,已经不满足于当一个雇工,于是在老板的支持下,他返回故乡,用老板给的200日元作为启动资金,挂起了“技术商会滨松支店”的招牌,虽然只有一名职工,但也算开始了自己独立的创业生涯。 发明家的诞生开业后,宗一郎凭一手精湛的修车技术很快赢得了顾客好评。生意越做越大,修理工也增加到6个人。他这时充分发挥了小时的聪明劲。一有时间,就钻到屋子里,进行发明创造,经过废寝忘食的研究,他研制出取代木制车轮辐条的铁制车轮辐条,在博览会上获得专家好评。并向国家专利局申请获得了专利权。 宗一郎30岁不到,就很阔绰了。修车的事都交给雇员去
19、干,他仍然喜欢摆弄机器。他制造出摩托艇,带上年轻职工在湖上兜风。他还驾驶一辆由他改良的福特汽车,参加全日本汽车速度大赛,生活紧张又刺激。事业上的春天也给他带来了爱情的春天。1933年,他和小学教师佐智结婚了。 但是发明家的新婚生活没有任何浪漫之处。既无婚假,也无蜜月,他一头钻进了实验室继续发明。而妻子却无怨无悔,当了宗一郎的贤内助,后来,宗一郎用“校长先生”来称呼自己的太太,他说,因为有了她,自己这个磨人的孩子头才得到了教育,才能够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取得那样的成就。 1934年,宗一郎突然向职工提出:放弃汽修业务,转行生产汽车零配件。之所以有这个转变,是因为经过仔细的市场调查,宗一郎发现:汽修
20、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但零配件供应却日益紧缺。目光敏锐的他大胆地在这个时刻提出调整方向,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7年,宗一郎成功地制造出了汽车的关键零配件活塞环。这一年,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成立,以生产卡车为主。宗一郎给自己的公司起名为“东海精密机械公司”,简称“东海精机”。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成为东海精机活塞环的主要买主。 这时正是“二战”时期,虽然宗一郎对战争一点都不赞同,但在战争经济的刺激下,“东海精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过,由于在资金和原料方面一直受大客户丰田的制约,这使得宗一郎不是很满足,他决定终有一天,他要自立门户。 开辟一片新天地战后的日本满目疮痍,由于美军的轰炸和关东大地
21、震,军需工厂“东海精机 本田标志”已经不复往日荣光。于是,宗一郎将自己拥有的股份全部卖给了丰田。钱到手后,他想干一番大事业,但当时社会一片混乱,几乎所有物资都受美国占领军控制,如果贸然从事必然失败。 宗一郎又从零开始,准备搞纺织机器。他盖了座160平方米的房子,并挂起了“本田技研所”的牌子,着手改良织布机。但是,很快就陷入了僵局。由于投资太大,卖股份所得的一笔资金已所剩无几了,而新织布机还没试制出来。他于是想到了汽车,但汽车比织布机更费资金。这时,他又想到了摩托车。 当时,陆军通信设备上的微型发动机已经派不上用场了,都堆在仓库里。宗一郎得知这一消息后,廉价把它买来,作为动力安装到自行车上。这种
22、被称为“吧嗒吧嗒”的机动自行车博得好评。因为在当时,交通混乱,车辆拥挤,城里人渴望有属于自己的便捷交通工具。汽车买不起,这种机动车自然受到青睐。而农村里的人也想有好的工具把米、菜从农村运到城里贩卖。所以“吧嗒吧嗒”一问世,周围的人们闻讯蜂拥而至,第一批产品被抢购一空。 本田技研所的工人们加班工作,“吧嗒吧嗒”的产量不断增加,最初月产300辆,后来500辆、700辆,大批购进的微型发动机已经不够用了。本田宗一郎终于决定自己生产发动机了。他卖掉祖传的家产,筹措资金。经过努力,终于和朋友河岛一起生产出A型发动机。虽然只是50cc的微型发动机,但它是宗一郎亲手制造的第一台发动机。这就是最早的“本田摩托
23、发动机”,也是本田A型摩托批量生产的开始。 他的成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许多人都在仿制本田式的“机器脚踏车”。为在摩托车领域站稳脚跟,本田宗一郎决定生产真正意义上的摩托车。1948年9月,他正式组建了“本田技术研究工业总公司”并自任社长,从此揭开了本田大发展的序幕。 发明家永远不知道满足,在A型车的基础上,宗一郎又以更大功率的发动机为目标,相继研制出性能更好的B型、C型发动机。装有C型发动机的自行车参加了东京日美对抗赛,还获得了胜利。宗一郎又向自己的纪录挑战,研制出D型一种98CC、23匹马力的发动机。他认为挑战和改良相结合,就会产生出不可估量的动力。功率太大了,宗一郎又改进车身,终于试制出第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田 创始人 宗一郎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