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doc





《新浙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浙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新浙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精品文档.学 期 教 学 计 划学生掌握双基情况分析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有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自觉地或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认真观察身边的人和物,并抓住特征表现出来,或通过回忆、想象来表现记忆中和想象中的画面。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对同伴作品的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技能上学生已掌握基本的绘画表现技法,能基本用油画棒、水粉等方式表现不同内容的画面,对色彩有一定的感觉,能凭感觉用不同的色相、明度、纯度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有一定的空间意识,在画面中能渐渐表现出来。学生学习态度及习
2、惯分析多数学生对美术课有一定兴趣,喜欢绘画及制作手工艺品,课前能准备好绘画工具,上课专心听讲,能大胆提出问题,积极动手动脑,及时完成作业。但有有小部分学生因为兴趣与其它方面的原因存在不认真的现象,如不带作画工具,不及时交作业等。思想品德方面1.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的自由游戏和创造成功的快乐。2.体验生活和自然之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3.感受祖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知识技能方面一、感受文学之美、自然之美和历史传统文化之美,能用绘画的方式加以表现二、感受中华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的特色和魅力
3、,尝试进行工艺造型三、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能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有创意地进行造型练习,提高设计动手能力。四、掌握色彩及纹理的一些基本原理知识,并尝试进行色彩和纹理练习,自由表达体会和联想,体验它们带来的美感。五、进一步掌握水墨画用墨、用笔知识,能用水墨画的形式画动物。学习常规、习惯方面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课前及时做好准备,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动手、动脑、作业认真,每次作业及上交。二、继续培养良好的参与美术活动的常规,如保持地面干净,会主动整理桌面等三、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品质,如爱问,好学,敢于尝试,乐于合作等教材的概貌本教材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4、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五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美术知识和技能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的。色彩:认识自然界色调图案用色染色墨色。造型:线造型对称形拓印对称拓印拼贴拓印染纸印。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1、能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文学、自然、历史传统的感受,表现文学之美、自然之美和历史传统文化之美。2、感受中华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的特色和魅力,尝试进行工艺造型3、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能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造型练习,提高设计动手能力。4、掌握色彩及纹理的一些基本原理知识,并尝试进行练习,体验它们带来的美感。5、掌握水墨画用墨、用笔知识,能用水墨
5、画的形式画动物。难点:1、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文学所要表现的主题、历史传统的本身固有的特点多方面有创意的进行绘画表现。2、能感受中华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的特色,在作品中能体现自己对这种特色的理解。3、能巧妙利用生活中存在的物品的外形、质地、色彩及纹理特征,有创意地设计造型。4、感受调色特点,尝试用色彩来表达体会和联想;能用各种方法尝试创造美的纹理。5、能用水墨画的形式画动物,并赋予一定的画意提高课堂效率措施一、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二、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
6、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针对学生的个性和技能发展情况加强个别指导,多进行纵向比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四、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外出参观写生、多媒体欣赏,游戏体验等,让学生感受美术学习的多样化和乐趣。提优补差措施一、为使班中优等生有更大进步,多鼓励他们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组织参加比赛,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水平和积极性二、对基础差的学生,注意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兴趣,消除学生“我不会”的心理障碍,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回答,并加强指导和鼓励其它措施一、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并在课内外组织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把活动形式和美术学习结合起来,加
7、强与各方面的交流。二、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留心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美三、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对问题多思考,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周次起讫时间教学内容1常规教育2悠悠北山街(二)3安全标识(二)4童谣童话(二)5小盒子大舞台(二)6国庆放假7民间木雕(二)8门的装饰(二)9门的装饰、生动的泥塑人物10生动的泥塑人物、收获的季节11收获的季节(二)12水墨画动物(二)13色彩的世界一(二)14色彩的世界二(二)15创造美的纹理(二)16废弃物造型、古人的梦想-飞天17象形字、千变万化的线18绘画中的黑与白、萝卜19美术万花筒、考核20机动悠悠北
8、山街一、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探访活动:探访时用的速写本或相机,写生铅笔或钢笔,收集北山街相关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料(希望与家长沟通)。课前准备钢笔或铅笔水彩的创作工具。探访传统历史建筑文化记载表:(教师)有关北山街的风光、历史文化、历史建筑的课件,创作工具。二、教学过程1.导课,出示课题。(1)对北山街风光的认识和感受。课件出示北山街风光,如北山街夜景、栖霞岭、宝石流霞等,感受西湖边悠悠北山街的风光。(2)小结:北山街,是一幅绝佳的西湖山水画,是一条风光秀丽的街道。(3)板书课题:悠悠北山街。2.对北山街的文化背景感受。(1)小结出示:北山街文化遗存,如秦始皇缆船石、栖霞岭摩岩题刻、紫云洞诗词题刻
9、、宝石山稚僧担物造像等,教师讲解。(2)小结:北山街,是一座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一条历史悠悠的北山街。3.对北山街的历史文化建筑探访。(1)趣味导入。教师先出示几张北山街历史建筑物的局部,如孤云草舍局部,让学生猜猜是杭州哪里的建筑物?再出示建筑全貌,请学生看一看,说说是什么建筑。(2)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杭城要进行整体改造,这几处建筑是否该拆除?(3)探究活动。先请探访这几处建筑的同学分小组交流探访活动调查表,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进行讨论。再请各组代表说明本组探访活动的情况,按探访记载表分析,对探究问题作出答复。(4)激发写生创作兴趣。现在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在逐渐消失,我们必须积
10、极保护,并给予记录。可讲述有关后人想寻找一些名人曾在北山街居住过的历史建筑,由于文字图片记载缺乏而费尽周折的故事,激发学生除了文字图片的收集探访外,还可进行美术写生创作,以艺术形式描绘、记录自己喜爱的历史建筑物。4.写生创作指导。(1)对比北山街历史文化建筑与现代杭城建筑,区别表现在哪里?让学生看图片对比分析,更清晰地了解历史建筑的特点,帮助启发学生能够抓住历史建筑特点进行描绘。(2)欣赏绘画艺术家用线描、色彩速写描绘建筑物的作品,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构思。(3)欣赏儿童优秀作品,鼓励创作信心,讲究创作的童趣性。结合欣赏,教师可演示如建筑与树木的主次关系,构图的疏密、饱满,以及先线描后色彩的创作方
11、法等。(4)作业设计:用速写与摄影的表现手法,创作题为值得珍藏的建筑的作品,全班可装订成悠悠北山街的图册,并配上文字简述。学生创作用纸可事前打孔以便用线装订。5.学生独立创作,教师设计封面、目录。6.展示作品,创作点安全标识一、课前准备(学生)图案绘制工具(铅画纸、记号笔、水粉颜料),收集一些常用的安全标识,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准备一些常用的安全标识图片、范作及课件等。二、教学过程1.提问导入。(1)教师提问:你见到过哪些安全标识,它们分别有什么含义和作用?(2)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安全标识可以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等,具有禁止、警告、提示的意思。它利用一定的色彩、图案
12、和形式等美术元素刺激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起到警醒的作用。3)引出课题:安全标识。2.分辨标识。(1)课件播放:出示有禁止攀爬、当心触电、小心轻放等安全标识的情景录像片段,学生观察这些标识的色彩、图案及形状,以及张贴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等。(2)分辨安全标识:出示一些常用的和特殊的安全标识,考考学生是否会分辨,如:禁止抛物、禁止触摸、当心滑倒等。(3)提问:为什么好的安全标识能起到提高人们安全意识的作用?3.设计安全标识。(1)提问:校园内外应张贴哪些内容的安全标识?(2)探讨:怎样设计才使安全标识的色彩、图案、形状的含义清楚而醒目?(3)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交流。(4)要求: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
13、识。(5)设计建议:运用合适的视觉语言(色彩、图案及形状等);合适的标识用色,如红色和黑色搭配用作禁止的标识,黄色和黑色用作警告的标识,绿色等其他颜色可以作提示标识;考虑制作材料的多样性,如在露天的地方张贴,材料纸张应当防水、防晒,颜料可以采用丙烯等。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对制作中存在的共同性和个别问题加以指导。5.小结与拓展。(1)小结本节课的内容。(2)课外分小组把安全标识张贴在校园合适的位置。童谣童画一、课前准备(学生)绘画工具材料,选好自己喜欢的童谣等。教师)配有童画的童谣课件,配有童谣的童画范作等。二、教学过程1.新知教学。(1)播放课件荡秋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
14、此童谣的体会。(2)教师为此童谣示范作画。(3)教师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4)小结: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童谣和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在童谣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童画的丰富想象中,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5)揭题:童谣童画。2.欣赏作品。1)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熟悉的民间童谣。(2)欣赏书本中的童谣、童画和教师收集到的作品。(3)学生进一步领悟童谣、童画的相通之美。3.尝试创作。(1)师生共同评价童谣荡秋千(选取的创意角度,艺术特点等)。(2)学生尝试为此童谣创作童画。(3)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
15、现出童谣的意境。(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4.评价作业。(1)交流创作思路。(2)师生共同评价。5.小结与拓展。(1)小结本节课内容。(2)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谣,了解其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及艺术风格等情况,熟读成诵。大盒子小舞台一、课前准备(学生)一个较大的纸盒,裁纸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等。(教师)范作,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录像,裁纸刀,纸盒等。二、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欣赏导入新课。大纸盒怎样才能够变成一个具有特定环境的、富有情趣的、属于自己的小舞台呢?(1)教师出示范作: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这个作品一定让同学们觉得,普通的纸盒通过作者的巧妙构思和制作居然变成一个漂亮的小舞台。它是怎么制作的?我们是
16、不是还可以设计出不同的舞台场景?(2)引出课题:大盒子小舞台。2.制作森林舞台台基。教师:要制作森林舞台,首先要设计一个台基,我们一起来研究台基的制作方法。(1)盒子的选定和切割。长方形的盒子造型。斜切取其中的部分。(图一)平切取其中的部分。(图二)展开其中的边。(图三)其他的特殊形状。(图四)圆形盒子的造型。其他形状的盒子造型。(2)在制作舞台时,你认为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需要注意些什么?(纸盒破了,达不到自己预想的效果)(3)纸盒子切割注意事项。(教师示范)用线画出需切割的部位。将纸盒固定不让其摇晃。由轻到重,先割破外层,再切出形状。3.为森林选择茂密的大树。树多才成林,林多才称森。各种各
17、样的大树是我们舞台的主角之一。树木种类、色彩表现、前后关系等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1)树的种类及大小。教师拿出一些图片或录像,让学生感受森林树木的多、大、壮、茂,观察树的基本形态,概括出其中的几个主要外形。(杉形、松形、香樟树形等以及落叶后的形状)(2)制作树时的注意事项。树的大小与纸盒相配。树枝要留得粗壮些,以便着色,粘贴,竖立。着色用水粉时应采取干画法(水多会使纸板变形,影响直立),色调与整个盒子及场景一致。(3)树的制作步骤。先画好树的轮廓。着色。剪下。固定(下一节课再研究)。4.学生制作森林场景的台基及大树,教师个别辅导。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台基的制作技巧。5.评价小结。(1)教师及时
18、将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反馈。(2)教师:本节课主要让我们同学展开想象,运用准备的材料通过看、想、摆、割、画进行场景台基和树的制作。同学们积极主动,也体会到制作的乐趣和辛劳,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有好作品的产生。6.课后延伸。(1)收拾自己的材料和工具,保管好半成品。(2)想一想森林里的聚会的内容怎样编排。民间木雕一、课前准备(学生)雕刻工具,并制作好石膏模版,收集木雕作品及资料等。(教师)雕刻工具,雕刻作品及资料,雕刻制作程序的课件等。二、教学过程1.录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播放录像:木雕艺术作品的欣赏。(2)让学生谈谈对作品初步的印象。(3)引出课题:民间木雕。2.介绍木雕,了解相关知识
19、。(1)木雕的历史: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2)木雕的特点:实用而精美。可作装饰材料,也可独立成工艺品。(3)木雕的分类:按材料分有黄杨木雕、紫檀木雕等;按地域分有东阳木雕、潮洲木雕、闽中木雕等。(4)雕刻的方法:圆雕、浮雕、半圆雕、镂空雕、贴雕等。3.欣赏作品,感受艺术特点。(1)欣赏教材中的木雕作品,让学生说说木雕的艺术特点。(2)教师小结:东阳木雕的特点是雕刻细腻华美,人物形象饱满;黄杨木雕的特点是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如象牙,年久色渐深,古朴美观,硬度适中。4.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摩。(1)课件播放雕刻程序。(2)教师示范用石膏模版制作(见教科书第13页制作步骤2
20、-5)。将凝成固体的石膏板,用细砂纸将表面磨匀。先用铅笔在石膏上画草稿。用雕刻刀依线条雕刻出凹凸的效果,做出模版。在模版上涂色后进行拓印。5.学生制作,体验雕刻魅力。(1)学生制作,教师现场指导。(2)提示:在使用刻刀时要注意安全,别伤到手;雕刻时拿刀要稳,刻出“刀”味来;尝试用不同纸材印刷,画面效果不同;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合适的名字。6.讲评小结,升华本课主题。(1)讲评作业,师生共同交流。(2)把民间木雕艺术讲给家长、同伴听,大家一起欣赏、感受。门的装饰一、课前准备(学生)绘画或剪纸的工具材料,收集门饰的图片资料等。(教师)范作和中外门的图片。二、教学过程1.介绍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门
21、饰的知识:传统的门饰;门饰的雕刻技法、民族特点;中外门饰的区别等。(2)引入课题门的装饰。2.欣赏相关作品。(1)欣赏范作,提问:你觉得这些传统门饰美在哪里?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表现在门饰上面的几何图案、树木花卉、翎毛走兽等。)(2)欣赏中外门的图片,提问:与我国传统的门饰相比,欧洲建筑的门饰有哪些不同的特点?(传统的门饰精致、华美,欧洲的门饰简洁、厚重等。)3.学生构思创作。提示: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或剪纸形式表现,注意表现出门饰的风格。4.教师巡视指导。对创作中普遍的问题作集体和个别的指导。5.小结本课内容。泥塑教学过程1.设问式趣味导课,激发学习兴趣。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题的糖塑作品图片
22、,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猜猜是什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出吹糖人。2.赏析民间传统泥塑作品的动态,体会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1)用动作模仿表演,感受观察,体味人物运动特点、动态特征。让学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时的动作,并进行观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体动态特征,探讨归纳出:五官特征为鼓出的腮帮子,全神贯注的眼神等;饱满的身体,紧张用力的四肢等等。(2)欣赏艺术家的泥塑作品造型特征,初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动态的造型方法。多媒体先出示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吹糖人作品,对比学生的动作模仿表演,对比观察动态特征结果,进一步赏析、观察半蹲吹糖人的动态造型特征:整体如一充满气的圆球;重点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浙美版 小学 年级 上册 美术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