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我国房地产市场预测与分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未来五年我国房地产市场预测与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来五年我国房地产市场预测与分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未来五年我国房地产市场预测与分析.精品文档.未经允许 请勿引用经济预测分析第 49 期国家信息中心 2010年10月27日未来五年我国房地产市场预测与分析内容摘要:自1998年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商品房供求两旺。但是,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已经成为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制约。未来五年,我国居民的住房需求仍有巨大空间,全国平均房价将在波动和调整中呈小幅上涨态势,但一线城市房价将有所回落。应将房地产市场短期调控和长期制度建设相结合,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拓宽投资渠道,弱化住房的投资属性;加快推进物业
2、税(房产税)试点工作,促进住房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房改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回顾1、房地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但保障性住房比重过低自1998年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投资规模逐年扩大。1998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3614.2亿元,到2009年已增至36231.7亿元,年均增速23.3%,其中2003年和2007年的投资增速更是超过了30%。1998-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平均为16.8%。图1:房地产投资情况(亿元,%)图2: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从投资结构来看,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向商品住宅倾斜的特征比较明显。从1998年开始,
3、我国房地产业投资结构逐渐向住宅转移,住宅投资占房地产业的投资比重逐年上升,办公楼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商业用房占比相对稳定。2009年,住宅投资比重为70.7%,较1998年增加13.1个百分点;办公楼投资比重为3.8%,较1998年减少8.2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的变化基本符合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但是,从住宅内部来看,受预期高利润的吸引,开发商热衷于开发销售别墅、高档公寓等高价位住房,对国家鼓励的保障性住房则缺乏投资积极性。2003年前,我国经济适用房投资占住宅投资的比重明显高于别墅及高档公寓的占比,这一格局在2004年开始出现逆转,此后的6年里,由于经济适用房投资增速下滑,其占住宅投资的比重明
4、显低于同期别墅、高档公寓的占比,截至2009年,该比重已连续三年低于5%。经济适用房比重偏低不仅弱化了对商品房价格的抑制作用,而且加重了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的购房负担。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供给不足,经济适用房成为稀缺资源,甚至成为寻租的对象,相当一部分本应以中低收入群体为需求对象的经济适用房反而成为富裕阶层的投资工具,严重偏离了政策初衷。同时,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警示我们,如果低收入人群也寻求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大量的次级贷款将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图3:住宅内部投资结构(%)2、商品房需求旺盛,宏观调控难抑房价上涨步伐房改以来,长期被压抑的住房需求开始爆发,房屋销售面积连续10年保持两
5、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繁荣和发展。2000年以来,我国房屋销售面积增速连续8年快于竣工面积的增长速度,从绝对量看,2005-2007年,房屋销售面积连续3年超过同期竣工面积,市场供求紧张的矛盾尤为突出。2008年,受次贷危机引发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逐渐发挥作用的双重影响,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期,销售量大幅萎缩,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出现了自199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当年房屋销售面积降至6.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4.7%,销售额降至25068.2亿元,同比下降16.1%,成交量萎缩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进入20
6、09年,由于政府加大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力度、开发商打折促销、上一年度被压抑的需求集中释放,加之货币流动性过多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快速回暖并呈报复性增长态势。全年房屋销售面积达到9.37亿平方米,增速高达42.1%,超过同期竣工房屋面积2.35亿平方米,房地产供求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旺盛的住房需求引发了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1998-2008年,我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年均上升4.6%,价格增长最快的年份(2004年)接近10%。针对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中央自2003年以来一直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2005年明确提出将稳定房价作为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主要目标,此后,包括税收政策、金融政策
7、等在内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宏观调控不断加强,但是,在刚性需求不断释放、投资和投机需求纷纷涌入的推动下,房价依然坚挺。即使在成交量严重萎缩的2008年,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仍然高达6.5%。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房价过高导致居民购房负担过重,严重抑制了居民的其它消费,削弱了我国刺激内需的政策效果,成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障碍。另外,房价上涨不可能长期持续,一旦下跌,必将威胁金融系统的安全,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表1:房地产供求变化情况(单位:亿平方米,%,百分点)年 份竣工房屋面积竣工面积增速房屋销售面积销售面积增速销售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面积
8、增速-竣工面积增速19981.76 11.01.22 35.2-0.5424.219992.14 21.91.46 19.5-0.68-2.420002.51 17.31.86 28.0-0.6510.820012.99 19.02.24 20.3-0.751.320023.50 17.12.68 19.6-0.822.520034.15 18.63.37 25.8-0.787.220044.25 2.43.82 13.4-0.4311.020055.34 25.85.55 45.10.2119.320065.58 4.56.19 11.50.617.020076.06 8.6 7.74 25
9、.1 1.6816.520086.659.8 6.60-14.7 -0.05-24.520097.025.5 9.3742.1 2.3536.6图4: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变化情况3、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积极成效,土地开发率有所提高我国土地资源极度缺乏而需求十分巨大,但在房地产领域却存在土地大量闲置和巨大浪费的现象,对比土地开发面积与土地购置面积指标可以发现,1998-2004年,土地开发面积与土地购置面积的比例(即土地开发率)持续降低,差额逐年增大,2004年该比值降到49.6%的历史最低水平。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04年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闲置、空闲和批而未供的土地395.61万亩,相当于城镇建设
10、用地总量的7.8%;其中房地产商闲置土地达10万公顷。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力度,已供土地的开发建设速度有所加快,土地开发面积占土地购置面积的比重逐年提高,2006-2009年土地开发率平均达到71.9%,对于促进房源增加、缓解市场供求紧张的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图5:土地购置及开发情况(万平方米,%)4、企业家信心指数波动剧烈,行业发展受政策影响大政府调控对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到目前为止,房地产市场大幅波动的状况并然存在。特别是2007年以来,企业家信心指数呈现出大起大落的特征。2007年以前,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相对平稳,企业家对市场充满
11、信心,信心指数连续6年多超过120,最大波动幅度为25.7。此后,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不断加强和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开发商信心于2008年底达到了81.9的历史最低值。2009年,随着国家刺激政策相继出台,市场迅速回暖,开发商信心大幅回升,一度接近140。而始于今年4月份的严厉宏观调控又改变了开发商的市场预期,企业家信心指数再度掉头向下。可以看出,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家的信心指数波动十分剧烈,波动幅度超过60个点。由于开发商的信心直接影响行业的投资速度和新开工情况,因此,房地产企业家信心指数的剧烈波动不利于市场的长期稳定供给。图6:2001年以来房地产企业家信心指数变化情况二、未来
12、五年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预测1、居民住房需求预测从国际经验看,未来五年我国居民的住房消费仍有很大空间,住宅产业仍处于较快发展时期。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住宅需求与人均GDP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在1000-4000美元时,房地产进入高速发展期;当人均GDP进入4000-8000美元时,房地产进入稳定快速增长期。2009年,我国人均GDP约为3678美元,正好处于高速发展转向稳定快速增长时期。从国际上住宅水平和恩格尔系数的关系看,当恩格尔系数在40%时,其住房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在15%-20%之间。1990-2009年的19年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从54.2%下降
13、到36.5%,而住房消费比重刚刚超过10%,比国际平均水平要低5到10个百分点,因此城镇居民用于住房消费的支出有较大增长空间。从住宅水平和住宅需求的关系看,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人均住房达到30-35平方米之前,会保持比较旺盛的住房需求,之后需求趋于减慢。近20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年均增长3.94%,2007年已经达到28平方米,2010年预计已达30平米左右,预计未来5年内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的增长将有所减慢。(1)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预测从历史数据看,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是不断增加的,除个别年份的增长速度呈现突增和突降变化外,大多数年份的变化相对比较稳定。剔除2002年人
14、均住房面积的异常值,1998-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平均增长速度为4.12%。从长期来看,住房消费水平的发展不可能长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达到一定水平后会逐步放慢。导致城镇居民购房增速逐步下降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住房属于价值较大的耐用消费品,一旦购买将处于一个较长的使用期,短期内不会再次购买;另一方面,住宅价格的大幅上涨增加了购房者的压力,大大延长了潜在购房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时间。我们预测,未来五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速逐步下降,但仍维持在2%以上,居民对住房的需求逐渐转向提高住房质量(包括内部装修、家用电器的配置等),预计到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
15、筑面积将达到33.7平方米。表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情况年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增速(%)199818.664.95199919.424.07200020.254.27200120.82.72200222.799.57200323.73.992004255.49200526.14.4200627.13.832007283.32预测:2011312.3 201231.72.3 201332.42.2 201433.22.2 201533.82.1数据来源:2007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参见2008年第7期城市规划通讯,其它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城镇人口发展预测根据国内外相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未来 我国 房地产市场 预测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