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桩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桩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精品文档.造配筋。2设计图纸 设计图纸包括以下内容:(1)桩基平面布置图。(2)承台大样图。(3)桩身大样图。(4)设计说明。417参考资料(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赵明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 2 版),武汉理工大
2、学出版社,2003。42桩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桩是将建筑物的荷载全部或部分传递给地基土或岩层,具有一定刚度和抗弯能力的传力杆件。桩的性质随桩身材料、制桩方法和桩的截面大小而异,具有很大的适应性。桩基础通常作为荷载较大的建筑物基础,与其他深基础相比,其适用范围最广,可归纳为以下场合:(1)地基的上层土质太差而下层土质较好,地基软硬不均或荷载不均,不能满足上部 结构对不均匀变形的要求。(2)地基软弱,不适合采用地基加固措施;或地基土性质特殊,例如存在可液化土层、 自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及季节性冻土等。(3)除了存在较大的垂直荷载外,尚有较大的偏心荷载、水平荷载、动力荷载及周期性荷载作用。(4)上部
3、结构对基础的不均匀沉降相当敏感,或建筑物受到相邻建筑物、大面积地面 超载的影响。(5)地下水位很高,采用其他深基础形式施工时排水困难;或位于水中的构筑物基础, 例如桥梁、码头和钻采平台等。(6)需要长期保存、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物。4,21桩基基本设计规定 桩基基本设计规定如下。(1)桩基础应按以下两类极限状态设计: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桩基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桩基达到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规定的变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 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场地地基和建筑物体型的复杂性以及由于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
4、正常使用的程度,将桩基设计分为表 45 所列的三 个设计等级。桩基设计时,应根据表 45 确定设计等级。表 45建筑桩墓设计等级(2)桩基应根据具体条件分别进行以下承载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1)应根据桩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分别进行桩基的竖向承载力计算和水平承载力计 算。2)对于桩身和承台结构,应进行承载力计算;对于桩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 10kPa且长径比大于 50 的桩,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对于混凝土预制桩,应按吊装、运输和锤击 作用进行桩身承载力验算;对于钢管桩,应进行局部压屈验算。3)当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4)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进行整体
5、稳定性验算。5)对于抗浮、抗拔桩基,应进行基桩和群桩的抗拔承载力计算。6)对于抗震设防区的桩基,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3)以下建筑桩基应进行沉降计算: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非嵌岩桩和非深厚坚硬持力层的建筑桩基。2)设计等级为乙级的体型复杂、荷载分布显著不均匀或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 建筑桩基。3)软土地基多层建筑减沉复合疏桩基础。(4)对受水平荷载较大或对水平位移有严格限制的建筑桩基,应计算其水平位移。(5)应根据桩基所处的环境类别和相应的裂缝控制等级,验算桩和承台正截面的抗裂 性和裂缝宽度。(6)桩基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力应符合以下规定:1)确定桩数和布桩时,应采用传至
6、承台底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 基桩或复合基桩承载力特征值。2)计算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沉降和水平位移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水平 地震作用、风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水平位移时,应采用水平地震作用、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3)验算坡地、岸边建筑桩基的整体稳定性时,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抗震设防区,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4)在计算桩基结构承载力及确定尺寸和配筋时,应采用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基本 组合。当进行承台和桩身裂缝控制验算时,应分别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荷载效应准永久 组合。5)桩基结构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重要性系数 g 0 应按现行有关建筑
7、 结构规范的规定采用,除临时性建筑外,重要性系数 g 0 不应小于 1.0。6)当桩基结构进行抗震验算时,其承载力调整系数 YRE 应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采用。422资料的收集 桩基础设计之前必须充分掌握设计原始资料,具体情况如下:(1)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包括工程地质报告和图件,岩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及水文地 质条件资料,抗震设防烈度及场地不良地质现象资料。(2)建筑场地环境条件资料:包括建筑场地的平面图,交通设施、地下管线和地下构 筑物等的分布,相邻建筑物基础型式及埋置深度,周围建筑的防振、防噪声的要求,泥浆排 泄和弃土条件。(3)建筑物的有关资料:建筑物的
8、总平面布置图,安全等级、结构类型、荷重和抗震设防烈度等。(4)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出场及现场运行条件。423拟定设计方案,选择桩型和成桩工艺 根据建筑结构类型、荷载性质、桩的使用功能、穿越土层、桩端持力层土类、地下水位、施工环境和经验以及桩材供应条件等,选择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桩型和成桩工艺(见 表 46)。表 46常用桩型及适用范围一般来说,对于框架结构,当桩端持力层较坚硬且不太深时,宜选择大直径钻孔或人工 挖孔灌注桩设计成一柱一桩基础;对于建筑物同一结构单元,应避免采用不同类型的桩,否 则应考虑基础的变形协调计算;当土中存在预制桩很难穿越的孤石、废金属或残积层中未风 化的岩脉时,不易采用预
9、制桩。当土层分布很不均时,混凝土预制桩的长度较难掌握;当持力层层面坡度较大时,预制桩沉桩时桩身易折断,宜采用灌注桩。在城市建筑密集区,预制 桩和沉管灌注桩的施工可能带来噪声,沉桩挤土可能危及临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采 用钻孔灌注桩或人工挖孔灌注桩更为合适。424桩径与桩长的选择桩径与桩长的设计,应综合考虑荷载的大小、土层性质与桩周土阻力状况、桩基结构特 点、施工设备与技术条件等因素后确定,力争做到既满足使用要求又经济,最有效地利用和 发挥地基土和桩身材料的承载性能。设计时首先拟定尺寸,然后通过基桩计算和验算,视所 拟定的尺寸是否经济合理再进行最后确定。1桩径拟定桩的类型选定后,桩径可根据各
10、类桩的特点与常用尺寸选择确定。通常 10 层以下的建 筑可考虑采用直径 400500mm 左右的灌注桩或边长 250300mm 的预制桩;1020 层的建 筑可采用直径 6001000mm 的灌注桩或边长 300500mm 的预制桩;2030 层的建筑可采 用直径 7001200mm 的钻(冲、挖)孔灌注桩或边长 400600mm 的预制桩;3040 层的 建筑可采用直径 8001500mm 的大直径灌注桩;楼层更高的建筑可采用直径更大的灌注桩。2桩长拟定 确定桩长的关键在于选择桩端持力层,设计时,可先根据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桩端持力层初步确定桩长,并应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如钻孔灌注桩钻机钻进的最
11、大深度等)。 一般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 2d(d 为桩身设计直径);对于砂土,不宜小于 15g;对于碎石土,不宜小于d。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基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 3d。 对于嵌岩桩,嵌岩深度应综合荷载、上覆土层、基岩、桩径和桩长等诸因素确定。嵌入倾斜的完整岩和较完整岩的全断面深度,不宜小于 04g 且不小于 05m。倾斜度大于 30的中风化岩,宜根据倾斜度及岩石的完整性适当加大嵌岩深度。嵌人平整、完整的坚 硬岩和较硬岩的深度,不宜小于 02d 且不应小于 02m。在抗震设防区,桩进入液化层以下稳定土层中的全截面长度除满足上
12、述要求外,对于碎 石土、砾、粗砂、中砂、密实粉土和坚硬黏性土尚不应小于(23)d,对于其他非岩石土 尚不宜小于(45)d。如果在施工条件容许的深度内没有坚硬土层存在,应尽可能选择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的土层作为持力层,要避免使桩底坐落在软土层上或与软弱下卧层的距离太近,以免桩基础 发生过大的沉降。对于摩擦桩,桩底持力层可能有多种选择,此时确定桩长与桩数两者相互牵连,可通过 试算比较,选择较合理的桩长。摩擦桩的桩长不应拟定太短,一般不应小于 4m。此外:为 保证发挥摩擦桩桩底土层支承力,桩端部应尽可能达到该土层的桩端阻力临界深度。3有效桩长的确定初步确定承台底面标高后才能明确有效桩长,以便计算桩基
13、承载力。当作用在桩基础上 的水平力和弯矩较大时,可适当降低承台底面标高。在寒冻地区,承台底面应位于冻结线以 下不少于 025m。同时,桩顶应嵌入承台一定长度,对大直径桩宜不少于 l00mm,对于中 等直径桩宜不少于 50mm。425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1按单桩竖向静载试验确定 根据单桩竖向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方法见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采用该方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数的 1,并不应少于 3 根。工程总桩数在 50 根以内时不应少于 2 根。2按静力触探法确定 采用双桥探头的静力触探可以确定混凝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桩基础 课程设计 指导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