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动机及控制策略综述.doc





《永磁同步电动机及控制策略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磁同步电动机及控制策略综述.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及控制策略综述点击数: 401 王毅兰, 徐艳平 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 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综述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发展,阐释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策略,提出了最新进展与研究热点,展望了永磁同步电机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策略;综述 Overviews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and Its Control StrategiesWANG Yilan, XU Yanping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2、Shaanxi 710048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is overviewed,the control strategies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is introduced,the applied foreground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is prospected. Keywords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control strategies;ov
3、erviews 0 引言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稀土永磁材料,磁性复合材料的出现,加之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能量密度永磁材料(钕铁硼)的储量,使得永磁电机活跃在各个工业生产中。永磁同步电机(PMSM)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电机,具有转子转动惯量小、效率高、功率密度大、可靠性高的优点,因此十分适合应用于高性能伺服系统中,例如在数控机床等场合,永磁同步电动机正在逐步取代直流电机和感应电机。同时由于永磁同步电机无需激磁绕组,明显地减小了体积,减轻了重量,降低了损耗,避免了电机发热,从而提高了效率和功率因数,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尤其在现代的PMSM 运动控制系统中,它比异步电动机更便于
4、实现磁场定向控制,可以获得与直流电动机一样优良的转矩控制特性,使控制系统具有十分优良的动、静态特性。1 永磁同步电机的种类和基本结构就转子结构看,永磁同步电机分凸装式、嵌入式和内埋式三种基本形式,如图1 所示,前两种又统称为外装式结构。凸装式直轴磁阻与交轴磁阻相等,因此交、直轴电感相等,即Ld=Lq,表现为隐极性质;另外两种结构,直轴磁阻大于交轴磁阻,因此LdLq,表现为凸极电机的性质。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改变除凸装式以外结构的永磁体磁化方向长度、极弧系数等结构尺寸,可以得到较大的直交轴电感比,从而提高电动机的转矩输出及弱磁扩速能力。凸装式结构简单便宜,应用较多。这种结构中电机转子直径变得较小,
5、从而导致电机的小惯量,故适用于伺服系统。然而在PMSM中小电感不总是有利,因为小电感将导致弱磁控制。在弱磁控制期间虽然电压已经达到逆变器所能提供的最大值,但速度依然需要不断上升。弱磁控制是通过增加反相直轴定子电流分量实现的,若电感很小,就只能通过很大的去磁电流和低负载实现弱磁。嵌入式结构可增大漏磁链,因增大的交轴电感使电枢的反应增大,致使极角增大和转矩降低。内埋式电机虽然结构复杂、昂贵,但它具有高气隙磁通密度,因此它产生的转矩比凸装式电机产生的转矩大,且气隙磁通易于正弦分布,从而降低齿槽转矩效应。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特点与传统异步电机相比,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以下特点。1)高效率、高功率因数、节能
6、用永磁体代替电励磁,不需要无功励磁电流,可以显著提高功率因数。定、转子同步,转子铁心没有铁耗,PMSM 的效率较电励磁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要高。而且,PMSM 在25%耀120%额定负载范围内均可以保持较高的功率因数和效率,使电机在轻载运行时的节能效果更为显著,这样,在长期的使用中可以大幅度地节省电能。2)动态响应快速、转速平稳PMSM 与异步电动机相比,具有较低的惯性,对于一定的电动机转矩具有较快的响应,即转矩/惯性比高。3)体积小、重量轻随着高性能永磁材料的不断应用,PMSM 的功率密度大大提高,与同容量异步电机相比,其体积和重量有较大的减少。4)应用范围广、可靠性高在医疗器械、化工、轻纺、
7、仪器仪表等领域均获得应用。与直流电动机和电励磁同步电动机相比,永磁同步电动机没有电刷,简化了结构,提高了可靠性。3 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策略永磁同步电机的调速主要通过改变供电电源的频率来实现。目前常用的变频调速方式有转速闭环恒压频比控制(v/f)、转差频率控制、基于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Vector Control)以及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3.1 转速闭环恒压频比控制转速闭环恒压频比控制是一种最常用的变频调速控制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控制V/f恒定,使磁通保持不变,并以控制转差频率来控制电机的转矩和转速。这种控制方法低速带载能力不强,须对定子压降实行补偿,因该控
8、制方法只控制了电机的气隙磁通,不能调节转矩,故性能不高。但该方法由于实现简单、稳定可靠,调速方便,所以在一些对动态性能要求不太高的场合,如对通风机、水泵等的控制,仍是首选的方法。3.2 转差频率控制转差频率控制的突出优点就在于频率控制环节的输入是转差信号,而频率信号是由转差信号与实际转速信号相加后得到的,这样,在转速变化过程中,实际频率随着实际转速同步地上升或者下降。尽管转差频率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电机转矩,但它依据的只是稳态模型,并不能真正控制动态过程中的转矩,从而得不到很理想的动态控制性能。3.3 矢量控制矢量控制框图如图2 所示。1971 年,西门子工程师Balschke 首次提出矢
9、量控制理论,使交流电机控制理论获得了一次质的飞跃。其基本思想为:以转子磁链旋转空间矢量为参考坐标,将定子电流分解为相互正交的两个分量,一个与磁链同方向,代表定子电流励磁分量,另一个与磁链方向正交,代表定子电流转矩分量,分别对它们进行控制,获得像直流电动机一样良好的动态特性。因其控制结构简单,控制软件实现较容易,已被广泛应用到调速系统中。但矢量控制方法在实现时要进行复杂的坐标变换,并需准确观测转子磁链,而且对电机的参数依赖性很大,难以保证完全解耦,使控制效果大打折扣。采用矢量控制理论进行控制时,具有和直流电动机类似的特性。矢量控制的优点在于调速范围宽,动态性能较好。不足之处是按转子磁链定向会受电
10、动机参数变化的影响而失真,从而降低了系统的调速性能。解决方法是采用智能化调节器可以提高系统的调速性能和鲁棒性。文献20和文献21采用PI 控制,文献20中电流环、速度环均采用PI 调节,由仿真结果得出:PI 控制器的参数对系统的性能有极大的影响,永磁同步电机是一个具有强耦合的非线性对象,很难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描述,而PI 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鲁棒性不够强,所以,在调速系统中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调速性能,尤其是在对系统性能和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这就需要对PI 算法进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性能。文献21通过多次仿真,在速度调节中只单纯采用PI 调节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提出了采用分段PI 速度
11、调节的方法,即根据误差量的大小分段确定参数Kp,Ki。在初期,可加大比例调节成分,随着误差减小适当加大积分系数,这样系统能较好地实现永磁同步电机的调速及其正反转控制。文献1对PMSM的电压空间矢量的弱磁控制方面所做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矢量PWM(SVPWM)的PMSM 定子磁链弱磁控制方法,在电机转速达到基本转速之前采用最大转矩/电流策略控制,超过基本转速之后采用弱磁扩速的电流控制策略,使电机具有更大的调速空间,该策略可实现电压矢量近似连续调节,同传统的有限的离散空间矢量相比,有效减小了PMSM的转矩脉动,提高了系统的性能。3.4 直接转矩控制直接转矩控制(DTC)框图如图3 所示。198
12、5 年,Depenbrock 教授提出的高性能交流电机控制策略,摒弃了矢量控制的解耦思想,不需要将交流电动机与直流电动机作等效与转化,省去了复杂的坐标变换;采用定子磁场定向,实现了在定子坐标系内对电动机磁链、转矩的直接观察、控制,定子磁链的估计仅涉及定子电阻,减弱了对电机参数的依赖性,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矢量控制的缺点。且控制简单,转矩响应快,动态性能好。开始时是使用于异步电机控制中,后来逐步引用于同步电机中。1997 年,L.zhong,M.F.Rahman 和Y.W.Hu 等人把直接转矩控制与永磁同步电机结合起来,提出了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理论,实现了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案,并
13、且成功地拓展到了弱磁恒功率范围,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直接转矩控制技术是继矢量控制后发展起来的,最早应用在感应电机中,随后应用到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中。永磁同步电动机不能像异步电机那样用零电压矢量降低转矩,而采用反向电压减小转矩,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转矩波动。文献2分析了零电压矢量在异步电机和同步电机中的不同作用,构造了一种应用零电压矢量来减小转矩的新型电压矢量开关表,如表1 所列,可以改善转矩脉动和系统性能。文献11也构造了一种新型的含零电压矢量的控制开关表,改变了传统的控制系统。并通过仿真结果表明,正确地使用零电压矢量能够有效减少转矩脉动,改善系统性能。直接转矩控制的系统能以较大的转矩启动,并且
14、含零电压矢量的系统的转矩平稳性较好,转矩波动比较小,并且在扰动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稳定。传统DTC 采用的是按一定规则从预制的开关表中选取近似合适的电压空间矢量对电机转矩和磁链进行控制,由于所选的空间电压矢量有限,不同程度地导致DTC 系统出现较大的磁链和转矩脉动。文献3介绍分析了SVM(空间矢量调制)是在一个控制周期内,通过相邻基本电压矢量和零矢量合成,得到所需的任意电压矢量,实现电压矢量的线性连续可调。SVM DTC 控制可在不改变系统硬件结构的条件下,获得更多的连续变化的电压空间矢量,进而实现对电机磁链和转矩更精确的控制,从而降低转矩脉动。在改进PMSM 控制方法和性能上,文献4和文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永磁 同步电动机 控制 策略 综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