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高产栽培技术.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高产栽培技术.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精品文档.陕西省农技服务“大荔模式”实用技术丛书大荔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指定培训教材陕西荔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科技扶贫培训教材棉花优质安全栽培技术(图解版)安师禄 张立功 周亚军 编写棉花优质安全栽培技术(图解版)目录第一节 概述一、发展棉花生产的意义二、我国棉花栽培技术的发展第二节 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棉花的生育时期二、棉花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三、棉花的蕾铃脱落四、棉花的产量结构第三节 棉花的高产栽培技术一、棉花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与土壤耕作二、棉花的需肥规律与施肥三、棉花的需水规律与灌溉排水四、棉田群体结构与种植密度五、
2、棉花全苗壮苗技术六、棉花整枝七、 综合管理技术第四节 棉花主要病虫害症状识别一、棉花主要病害症状识别二、棉花主要虫害症状识别第一节 概述 一、发展棉花生产的意义 棉花的主产品是皮棉,是纺织工业以及轻工、化工、医药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 棉花每1OOkg生物产量的主、副产品量为:棉干秆64kg,子棉36kg;其子棉可产皮棉1114kg,棉籽2124kg;其棉籽可产短绒23kg,棉仁1217kg,棉籽壳45kg;其棉仁可产油脂34kg,蛋白质3.55kg。这些副产物均具有重要的综合开发价值。其中棉籽油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与大豆油相近,其亚油酸含量占52.2%,除用作食用油外,还是
3、涂料、洗涤剂、增塑剂、粘合剂、农用化学剂、纤维软化剂、合成润滑油等精细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二、我国棉花栽培技术的发展 (一)棉田种植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南方棉区90%地区实现棉花与其他作物的一年两熟种植,从一熟直播棉发展到麦套直播棉-套移栽棉-麦(油)后移栽棉。近年来推广了各种形式的高效立体种植熟制。北方棉区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麦棉两熟种植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棉花栽培技术的完善与改进1三大技术,指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化学调控。2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的发展。3矮、密、早栽培技术结合化学调控和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4同步栽培理论与实践。5简化栽培思路。6计算机的应用。第二节 棉花栽培的
4、生物学基础一、棉花的生育时期棉花从播种至大田收花结束的总日数称为大田生长期,或称全生育期,大约为210天左右。出苗到第一个棉铃成熟吐絮,称为生育期,大约为120天左右。棉花一生要经历出苗、现蕾、开花、结铃,吐絮等五个生育时期。播种至50%棉苗出土、子叶平展称为播种出苗期;出苗期至50%棉株出现第一个幼蕾称为苗期,约需4050天;现蕾期至50%棉株开第一朵花称为蕾期,约需2530天;开花期至50%棉株第一个棉铃吐絮称为花铃期,约需5070天。吐絮期至收花结束叫做吐絮期或成熟期。 1播种出苗期 播种到子叶平展称为出苗期。当棉花胚根长度达到种子长度的1/2时称为发芽。棉花下胚轴拱出土面后,两片子叶平
5、展,即为出苗。 种子萌发出苗时,需吸收种子风干重61%74%以上的水分,并要求土壤中空气含氧量在10%以上才能正常发芽出苗。 棉花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1015,最适温度2532,最高温度为3840。棉籽萌芽后下胚轴伸长发育形成导管需要16以上的温度,棉花出苗比发芽要求的温度高,在确定播种期时必须考虑出苗温度。2苗期的生育特点苗期所积累的干物质约占一生干物质总量的1.5%2%左右,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是决定单位面积株数的关键时期。苗期是以扎根、长茎、生叶,即以营养生长为主,并开始花芽分化。当棉花第23片真叶展开时,主茎上已分化出810个叶原基(包括展开叶),在第57节幼叶的腋芽分化发育成果枝原基,顶
6、芽发育成花原基。苗期地上部生长缓慢,根的生长较快,是这一时期的生长中心,主根伸长比株高增长快45倍。3片真叶前,对不良环境因素抵抗力弱,易导致弱苗迟发、病苗、僵苗或死苗。苗期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不多,但要求充足的光照,较高的温度和良好的土壤通气条件。3.蕾期的生育特点蕾期积累干物质量通常占总干物质重量的15%左右,是增果枝,增蕾数,搭丰产架子的时期。此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仍以营养生长为主,生殖生长由小变大,体内有机养料的分配、运输仍以生长点和幼叶为中心。根系逐渐扩大,至始花期根系基本建成。此期地上部生长加速,绿叶面积迅速扩大,叶面积系数比苗期增加约2.53倍以上。现蕾后,氮代谢十分旺盛
7、,碳代谢也逐渐增强。氮素养分供应适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棉花稳长增蕾。如氮素供应过多,易导致疯长;如氮素供应不足,棉花稳而不发,搭不起丰产架子。4花铃期的生育特点花铃期积累的干物质占一生总干物质量约60%65%以上,是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时期。初花期指棉株开始开花到第五果枝第一果节开花,约需15天。盛花期一般在7月中下旬至8月初,通常有50%棉株每天开花2朵以上。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的时期。初花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主茎的增长量、现蕾数均达全生育期生长量的三分之一。以营养生长占优势,有机养料80%90%都运往主茎生长点和果枝尖端。盛花期棉株营养生长逐渐转慢,生殖生长
8、开始占优势,开花量常占开花总量的60%70%。有机物质约60%80%运向蕾、花、铃。花铃期是棉花需要肥水最多的时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个体和群体、棉花正常生长与不良环境条件等矛盾表现最集中的时期。棉株根系生长速度落后于地上部,但吸收能力进入最旺盛时期。5.吐絮期的生育特点 吐絮期干物质量约占一生积累的总干物量的20%30%,争结秋桃,决定铃重和纤维品质的关键时期。此时营养生长进一步减弱趋于停止,生殖生长逐渐转慢而进入老熟阶段。代谢中心转为碳素代谢。棉株吐絮后,光合能力下降,根系活力减弱,对肥水要求减少。棉株体内90%以上的有机营养分配棉铃发育。由于营养生长停止,叶面积系数下降,故个体与群体
9、的矛盾逐渐缓和。 二、棉花对生态条件的要求 棉花是喜温作物,生育期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在这一温度范围内,棉株生理代谢随温度升高而加强。温度低,则现蕾开花延迟,铃重降低,纤维品质差。棉子萌发要求的最低温度为1012,现蕾要求在l920以上,花铃期的适温为2530,开花结铃期的月平均温度要求在24以上,纤维素的积累要求2l以上。在15积温为26003100的地方,可种早熟陆地棉;超过3200的地方,可种中熟陆地棉,4000以上的地方,可种早熟或中熟海岛棉,低于2600的地方,则不能种棉花。 棉花好光,是短日照作物,一般以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的地方种棉较好,如少于1500小时,特别是生长
10、期间日照不足,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的限制作用。 棉花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水分和矿质营养,才能获得一定水平的产量。如亩产5Okg皮棉,要求生长期降水量为450一600mm,0一25cm土壤全氮含量达到0.05%以上。 棉花是深根作物,要求深厚疏松的土壤;一般以排水良好的微碱性冲积土为宜。 三、棉花的蕾铃脱落 (一)蕾铃脱落的一般规律 1.落蕾与落铃的比例。陆地棉落铃率高于落蕾率,海岛棉落蕾率高于落铃率。 2.蕾铃脱落的日龄。一般现蕾后1020天内的蕾脱落较多。棉铃一般在开花后28天脱落,以35天的幼铃脱落最多,10天以上的棉铃脱落少。 3.蕾铃脱落的部位。下部果枝脱落少,上部果枝脱落多;靠近
11、主茎的节位脱落少,远离主茎的节位脱落多。 4.蕾铃脱落的时期。盛花期为脱落高峰。棉花蕾铃脱落高峰,常年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约20天时间,脱落量约占总量的一半。 5.棉种和品种间蕾铃脱落的差异。陆地棉脱落率最高,亚洲棉次之,海岛棉最低。 (二)蕾铃脱落的原因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可归纳为两类:一是环境因素导致生理失调而引起的生理脱落;二是由病虫害和机械损伤造成的非生理性脱落。生理性脱落,一般占总脱落数的80%左右。国内外所作的大量研究都说明:同化产物供应不足或分配不当,是造成脱落的主要原因。 1环境因素对蕾铃脱落的影响(1)水分 土壤水分不足,叶细胞浓度加大,叶片的吸水力增强,就从蕾铃中夺取水
12、分,减少了养料向蕾铃的输送,致使蕾铃基部形成离层而脱落,其中尤以蕾、花、幼铃脱落最为严重。水分亏缺还有降低光合强度,同化产物运输分配受到限制,降低生长素的向基输出,刺激乙烯和脱落酸的合成等间接作用促进脱落。土壤水分过多和温度较高时,常会使肥效发挥过猛,引起棉株徒长和蕾铃营养不足。棉田积水会使土壤通气不良,根系的呼吸受阻,同时也诱导乙烯和脱落酸的形成。降雨影响受精,尤其是上午降雨和持续降雨影响最大,可造成当日开花的子房90%脱落。 (2)肥料 土壤肥力不足,施肥量少,棉株生长瘦弱,根系生长不良,叶面积小,蕾铃因营养不足而脱落较多。棉田肥沃,密度过大,施肥不当,常引起棉株徒长,棉田郁闭,光照不足,
13、光合产物输送到结实器官的少,也会导致蕾铃大量脱落。氮、磷、钾三要素配合不当,也会引起蕾铃的脱落。某些微量元素(硼、锌、锰、钙等)的缺乏也会影响棉花生殖器官的发育,而导致蕾铃脱落。 (3)光照。在徒长阴蔽的棉田,棉株中、下部受光量弱,蕾铃往往大量脱落。光照不足可以从多方面引起蕾铃脱落,主要是使棉叶的光合速率下降,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花粉发育不良,妨碍授粉和受精作用。 (4)温度。高温妨碍棉叶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并提高了呼吸强度,有机养料消耗过多。高温高湿可使50%左右花粉失去生活力,使子房获得的同化产物显著减少。高温缺水导致花药不能正常开裂,甚至出现不育花粉。过低的温度也会抑制棉株的代谢作用和引
14、起花粉发育不良而引起脱落。 2蕾铃脱落的影响 (1)吲哚乙酸 正常受精发育的幼铃胚中含有吲哚乙酸,铃壳则含有抑制生长物质,在开花后的27天内吲哚乙酸呈缓慢上升趋势。 (2)乙烯(ETH) 脱落幼铃的乙烯释放量常常数倍于正常幼铃。 (3)脱落酸(ABA) 脱落幼铃比正常幼铃的ABA含量高24倍。在干旱条件下幼铃和离层中吲哚乙酸含量降低,脱落酸含量提高1.33.5倍。体外施用ABA会强烈促进脱落。 棉花各种内源激素,在脱落过程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又是相互影响的。如吲哚乙酸含量或运输能力的降低相伴着脱落酸和乙烯含量成倍增长,说明激素间的平衡状态影响蕾铃脱落。 3.受精与幼铃脱落 正常受精可以促进
15、吲哚乙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合成,调动有机养分大量输入,因而幼铃能正常发育。不受精则使吲哚乙酸等激素合成受阻,而乙烯和脱落酸的合成与释放却增加,促进幼铃的脱落。因此,受精是控制激素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 4.营养供应与蕾铃脱落 徒长棉株同化产物大量消耗在营养生长上,运向生殖器官的量较少,故而中部大量脱落。郑泽荣等 (1980)研究指出: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殖器官之间存在对有机养料的争夺现象,其竞争能力是大铃大蕾花小蕾。因此,开花后的幼铃(28日)吸收养分的能力较弱,常因养分供应不足而脱落。 (三) 减少蕾铃脱落的途径 单位面积所结铃数是决定棉花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减少蕾铃脱落,必须在增加蕾铃,
16、增加单位面积总铃数的前提下提高成铃率才有意义,不然,即使脱落率降低了,单位面积总铃数没有增加,也不会获得高产。 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类型棉田减少蕾铃脱落的途径也不尽相同。在选用结铃性强、抗病虫、丰产优质品种的基础上,首先要改善肥水条件,合理调节肥水供应,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其次是合理密植,建立合理群体结构,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 四、棉花的产量结构 (一)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 生产上通常将单位面积的总铃数、平均单铃重、衣分称为构成产量的因素。三因素中,除衣分主要受遗传特性支配而变化较小外,总铃数、铃重都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变化较大。 1单位面积总铃数 单位面积总铃数是株数和单株成铃
17、数的乘积,为构成棉花产量的主导因素。然而,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当单位面积株数的增加已不能补偿单株铃数降低的损失时,总铃数不但不能增加,反而减少;若种植密度过稀,即使单株成铃多,也不能增加单位面积总铃数。故争取最高总铃数必须使两者协调,即必须合理密植,安排好行株距。在采用良种的前提下,首先是地力和施肥量影响单位面积总铃数。其次是水分。第三是种植密度和行株距配置。此外,还有品种、季节、打顶时间、病虫防治和棉株长势等。一般中、晚熟品种单株的结铃潜力比早熟品种大。所以无霜期长的地区,都采用中、晚熟品种,以充分利用较长的有效结铃期;无霜期短的地区,有效结铃期也短,应采用早熟品种,密植,密、
18、早、矮配套技术,增结总铃数。在打顶时间上,适时打顶的比过早、过迟打顶的总铃数多。在病虫防治上,防治准确、及时的总铃数多。在棉株长势上,以生长正常的比旺长、早衰的单位面积总铃数多。 2铃重铃重一般根据实测的单铃或百铃籽棉重的克数为标准,陆地棉的单铃重一般为46g,大铃品种为79g,小铃品种为34g。铃重除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外,在同一品种同一棉株的不同部位,棉铃大小亦有差别。不同成熟时期的铃重差异也很大,在正常情况下,中熟陆地棉的铃重可达5g以上,但在早衰或霜后迟熟的棉铃,其铃重可减少到3g左右,甚至只有1.5g左右。铃重是由棉籽重以及其上纤维重量的和所组成,温度高低不仅影响衣指而且也影响籽指。
19、合理施肥和灌水都有提高铃重的作用,肥、水条件差或施肥不当,导致棉株迟发、早衰、旺长,不仅单位面积总铃数少,而且铃重也轻。为害棉株根、茎、枝、叶、铃的各种病虫都直接影响铃重。 3衣分 衣分是皮棉重占原来籽棉重量的百分数。衣分的高低与种子表面单位面积的纤维根数,纤维长度,纤维粗细成正比,与种子重量成反比。它主要受品种遗传特性所影响。高衣分品种,可达45%左右,一些退化品种30%左右,甚至更低,推广良种衣分一般为37%40%。 衣分也受纤维发育期间的温、光、水、肥等条件和棉铃着生部位的影响,但变化的幅度较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在肥、水条件较适宜的前提下,外界条件对衣分的影响仍以温度为主。 提高单产的
20、主攻目标是在增加单位面积总铃数的前提下,主攻铃重,提高衣指和籽指。 (二)丰产优质棉花的产量结构 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前提。 当皮棉产量提高到中高产水平时,各产量构成因素互补余地就小多了,密度呈下降趋势。比较理想的产量结构是6.57万个铃/亩、铃重3.94.3g,衣分36%37%。高产水平的铃重和衣分必须分别达到4g和37%以上,每亩铃数8万个左右。 (三)棉花的合理生育进程与产量形成 根据季节的变化,通常将7月15日前结的成铃称为伏前桃;7月16日至8月10日期间结的成铃称为伏桃;8月11日至9月15日期间结的成铃称为秋桃。其中8月11日8月31日所结成铃称
21、早秋桃,9月1日以后所结有效成铃称晚秋桃。伏前桃为早期铃,比例不大,但可作为棉株早发稳长的标志。从高产优质角度出发,伏前桃比例不宜过大,春棉以占总铃数的10%左右为宜。伏桃是构成产量的主体桃,由于所处的外界温光水条件适宜,体内有机养料多,伏桃单铃重高,品质好。高产棉田伏桃一般要占总铃数的60%左右,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070%。早秋桃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较好,只要肥水充足,早秋桃的成铃率高,铃重较大,品质也较好,从优化成铃和高产优质的角度出发,它仅次于伏桃,也是构成棉花高产优质的主体桃。一般高产棉田,早秋桃应占20%左右。晚秋桃着生在棉株的上部和果枝的外围果节上,此时气温下降,棉株长势衰退,铃重和
22、品质都较差。但晚秋桃的多少可反映棉株生育后期的长势,若过多,表明棉株贪青晚熟,比例过低,表明棉株衰退过早,一般晚秋桃以10%左右为宜。三桃的合理比例和结铃的最佳时空环境依棉区气候生态特点而异。黄河流域棉区南部和长江中游棉区,三桃比例以1:6:3为宜。长江上游地区,三桃比例为2:6:2为宜。长江下游地区,三桃比例宜在0:6:4。西北内陆棉区的南疆和吐鲁番地区,三桃比例2:6:2为宜。北疆、甘肃和特早熟棉区,三桃比例1:7:2为宜。黄河流域棉区的华北平原亚区,三桃比例以1:7:2为宜。第三节 棉花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棉花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与土壤耕作 (一)棉花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种植棉花以土层深厚,肥
23、力较高,富含氮、磷、钾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硼、锌、钼、铜等,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1.5m以下)土质砂粘适中的土壤为最理想。但棉花对于土壤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其它各类土壤只要注意改良均可用于植棉。砂质土壤植棉应注意增施有机肥料作基肥,重视中、后期施肥。粘质土壤应注意中耕松土促早发,在施肥量较大时,应预防后期贪青晚熟。 棉花是较耐盐碱的作物。一般氯化物盐类超过0.4%;花碱地pH值超过9.0,含盐量超过0.02%0.08%不宜植棉。 (二)整地 棉田整地包括施底肥、深翻、耙耱保墒、灌溉造墒等作业。基肥最好在冬前结合翻耕施入。北方有灌溉条件的棉田,要进行冬灌或早春灌溉。春灌不应迟于播前20天,以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棉花 高产 栽培技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