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电子讲义.doc
《植物保护学电子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学电子讲义.doc(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植物保护学电子讲义一、昆虫纲的特征: 所有的昆虫组成节肢动物门下的一个纲昆虫纲(Isecta)。所以,昆虫既具有节肢动物所共有的特征,而又具有不同于节肢动物门下其它纲的特征。节肢动物门的特征:体躯分节,即由一系列的体节所组成;整个体躯被有含几丁质的外骨骼;有些体节上具有成对的分节附肢,“节肢动物”的名称即由此而来;体腔就是血腔;心脏在消化道的背面;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一个位于头内消化道背面的脑,以及一条位于消化道腹面的、由一系列成对神经节组成的腹神经索。昆虫纲的特征:1.体躯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三个体段:2.头部为感觉器官和取食的中心,
2、具有3对口器附肢和一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复眼一对,单眼三个);3.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3对足,2对翅;4.腹部是生殖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动用的附肢(指成虫),但多数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5.从卵中孵出来的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 节肢动物门中其它六个较重要的纲: 有爪纲、蛛形纲(蜘蛛、螨)、甲壳纲(虾、蟹)、唇足纲、重足纲、综合纲。 有爪纲(Onychophora)蛛形纲(Arachnoidea)甲壳纲(Crustacea)唇足纲(Chilopoda)重足纲(Dipl
3、opoda)综合纲(Symphyla)二、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纲不但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也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全世界已知动物已超过150多万种,其中昆虫就有100万种以上。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如一个蚂蚁群体可多达150万个。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它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几乎遍及整个地球。从赤道两极,从海洋、河流到沙漠,高至世界的屋脊珠穆郎玛峰,下至几米深的土壤里,都有昆虫的存在。这样广泛的分布,说明昆虫有惊人的适应能力, 这也是昆虫种类繁多的生态基础。昆虫个体数之所以这样多,分布之所以这样广,主要是由于其特殊的繁殖能力。一个雌虫所产的卵超过100个的并不
4、罕见,有的多达1000个。昆虫不但数量极多,而其各种类之间的大小也有着极大的明显差别。现存昆虫中最大的个体有:鞘翅目独角仙科的象独角仙,其长可达12cm ;竹节虫目一种巨型竹节虫,长可超过26cm。但最小的昆虫如鞘翅目缨甲科的某些种类的长度不超过0.25mm。最小某些昆虫可比最小的脊椎动物还大。昆虫在地球上的历史至少已有三亿伍千万年,而人类的出现距今只不过100万年。为什么昆虫纲能在地球上如此繁荣地发展?1、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飞行给昆虫在觅食、求偶、避敌和扩大分布等都带来莫大的好处。2、昆虫身体一般较小,只需少量食物即可维持生长发育。如一张白菜叶可给几千头蚜虫生活。3、昆虫口器
5、类型的分化,特别是从吃固体食物变成吃液体食物,大大扩大了食物范围。4、昆虫有惊人的生殖能力。因而在环境多变,天敌众多的自然情况下,即使自然死亡率达到90%以上,也能保持它一定的种群数量水平。 昆虫与人类生活有极密切的关系,是使昆虫学成为一门专门学科的重要原因。对人类健康和国民经济直接影响的重要害虫共计10000种。尽管人们以最大的努力进行防治,全世界每年仍有20%的农产品为害虫所毁掉。在热带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 疾、睡眠病以及其它由昆虫传带的疾病。但也有些有益的昆虫,如可用以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或人工繁殖以清除杂草的益虫。在土壤内生活的昆虫能促进腐殖质的形成与土壤的通气,提高土地的肥力。水
6、栖昆虫能作为鱼类的食物,可增进渔业的产量。昆虫本身的产物,如蜂蜜、蜡和丝,早已为人类所利用至今仍有相当的经济意义。三、昆虫学的内容和任务: 农业昆虫学所研究的对象,一方面是害虫,研究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种群数量动态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作物本身,研究它对于损害的反应,从而找出足以提高其抗害性的环境条件,培育抗害的品种,或找出足以减轻甚至避免受害的方法。因此,农业昆虫学的任务是:根据农业害虫的发生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安全、经济、简易、有效地将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从而更好地完成提高作物产量和保证农产品质量的要求。 现代昆虫学已从动物学中独立出来
7、,并且发展成为多分支的学科,以其研究的范畴可分为两大类,即理论昆虫学(或称普通昆虫学)与应用昆虫学(或经济昆虫学)。前者是以研究昆虫学中基础理论为目的,而后者是从与人类有无利害关系方面研究昆虫,对人类有害的加以防治,有益的加以繁殖利用。当然这两大类学科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完全截然划分。分为多学科: 理论:昆虫形态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生理学、昆虫生物学、昆虫生态学 应用:农业昆虫学、昆虫毒理学、昆虫病理学、昆虫技术学、等。第一章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的外部形态讨论昆虫体躯的外部结构和功能。昆虫种类繁殖,着本身就说明昆虫形态的多样性。由于对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适应。在演化的过程中经长期自然选择
8、,昆虫体躯结构发生了种种变异,不同的类群,形态构造差异很大,尽管如此,但起基本结构却是一致的,种种不的变异类型,只不过是某种基本形式长期演变的结果。因此,了界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掌握起基本结构对于辨认昆虫,从而利用昆虫,消灭害虫都是十分必要的。第一节 昆虫体躯的分节和分段 体节和体段昆虫属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连续的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体节,根据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表明,昆虫体躯是有个原始体节所组成。相邻的两个体节由节间膜相连,使昆虫的身体自由活动,这些体节分别集后组成三个体段。分别成为头、胸、腹部头部具有:口器,一对触角,通常有个单眼。胸部:对足,对翅,前、中、后胸三段。此三体节虽不
9、愈合,但彼此紧密相连,不能自由活动。腹部:都段着生有生殖器,有的还有一对尾须,通常由节组成。二、体面和骨化区 昆虫的体躯和各体节可按附肢着生的位置氛围四个体面,两侧翅基着生的部分称为侧面或侧区。足内侧的腹面部分称为或腹区,翅基上方的部分称背面或背区。体节的各体面常大部分骨化成骨板,通常按所在体面称为侧板、腹板和背板。三、 体形 昆虫的成虫的身体一般呈圆筒形。有的为椭圆形或圆形,有的扁平,有的较肥大,有的较细长。昆虫的身体和翅等具有各种色泽。多数为棕,褐或黑色.也有一些具有红 、黄、蓝、绿等颜色,或由这些色泽混合组成鲜艳美丽的斑纹,甚至闪烁着金属光泽。一般隐蔽生活的体色较浅,裸露生活的体色较暗。
10、生活于植物上的多呈绿色,等等。昆虫体色的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昆虫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之更好的隐蔽,不受天敌为害。第二节 昆虫的头部及其附器 头部是昆虫的第一体段的最前端。着生有一对复眼,一对触角,有的还有23个单眼等感觉器官和取食的口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实物图)(模式图)东亚飞蝗头部正面观(实物图)(模式图)一、头部的构造:昆虫孵化后,组成头部的各体节愈合成不分节的 ,外观上看不出分节的痕迹。所以头部的各体节组成,一直成为形态学上争论不休的问题。目前,一般认为头部是由6个体节组成。昆虫头部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在昆虫形态研究中,常根据头部的蜕裂线或头颅缝。将头壳分成几个小区。这
11、些小区都有一定的位置和名称。头壳上面为头顶,正面称颜面或额,两侧称为颊区,后面称后头区。有些昆虫,特别是鳞翅目幼虫,额上方还有明显的“人”字形缝,称蜕裂线或头颅缝。二、头部的形成:昆虫由于食性的不同,取食器官的构造和在头上着生的位置也不相同,头部因之有三种不同的形式。1、下口式:口器位于头的下部,头的纵轴和体躯纵轴垂直。为植食性昆虫所具有。如蝗虫、蝶、蛾类幼虫。2、前口式:口器位于头的前部,头的纵轴和体躯纵轴方向一致。多见于捕食性和钻蛀性昆虫。如步行虫、前叶蛾幼虫、天牛幼虫等。3、后口式:口器在头的下后方伸出,头的纵轴和体躯纵轴成一锐角,见于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如蝉、蝽、蚜虫等。三、头部的附器:
12、1、触角:昆虫中,除原尾目无触角和高等的膜翅目、双翅目幼虫的触角多退化后,一般都有一对触角。触角一般着生于额区,有的位于复眼之前,有的位于复眼之间。触角的类型:触角是分节的构造,有3节组成。基部的一节称柄节,通常较粗短,连接在头壳的膜质小窝称触角窝。第二节称梗节,较细小,有的昆虫其上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器(如雄蚊)。第三节称鞭节,分为几个到几十个亚节。触角是昆虫的感觉器官,主要功能是嗅觉和触觉,可以帮助昆虫找到食物和异性,并帮助寻找产卵场所,是传递信息的主要器官。触角的类型昆虫的触角,鞭节多变化成种种不同的形状,可分为下列类型:a丝状或线状:细长如丝线,鞭节的粗细大致相同,渐向端部变细,如蝗虫、椿
13、象、天牛等。b.刚毛状:短小,基部1-2节较粗,鞭节纤细似刚毛。如蝉、蜻蜓等。c.念珠状:鞭节各节大小相近,状如圆球,全体好象一串珠子,如白蚁。d.锯齿状:鞭节各节向一侧突出成三角形,全形似一张锯片。如叩头虫、芜箐等。e.栉齿状:鞭节各节向一侧或两侧突出成梳齿状,全形如梳子。如一些甲虫、蛾类雌虫。f.羽毛状:鞭节各节向两侧突出,形如禽类羽毛,如许多蛾类雄虫。g.球杆状:鞭节基部若干节细长如丝状,顶端数节渐膨大,全形如一根棒球杆。如蝶类。h.锤状:类似球杆状,但端部数节骤然膨大成锤状。如小蠹虫、露尾虫等。i.具芒状:一般仅三节,短而粗末端一节特别膨大,其上有一根刚毛状构造,称触角芒,芒上有时还有
14、很多细毛。如蝇类。k.环毛状:鞭节各节有一圈细毛,愈接近基部的细毛愈长如雄蚊。.了解触角类型和功能在实践上的意义:触角的形状,分节数目或着生位置等随昆虫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因此触角常作为昆虫分类的重要特征。如直翅目的触角为丝状,蝗科的触角不及体长一半,而螽蜥科的触角则比身体长。同翅目叶蝉科触角为刚毛状、蜥总科则为丝状等等。另外还可鉴别昆虫的雌雄,多种昆虫雄虫的触角常较雌虫发达,在触角的形状上表现出明显的性二型现象。如马尾松毛虫、小地老虎等。雄蛾触角为羽毛状,雌蛾则为丝状;天牛科雄虫触角往往较雌虫的长得多。等。2、复眼和单眼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栖息、取食、繁殖、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方面起着很重要
15、的作用。复眼:昆虫的成虫和不全变态的若虫一般具有复眼一对,着生于头部的侧上方,大多为卵圆形,也有圆形或肾形,由许多小眼集合而成,外形较大,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小眼与单眼的基本构造相同,小眼数目越多,复目造像越清晰复眼中的小眼一般呈六角形,在眼天牛属和鼓虫科中,每侧的复眼各分为两个;在双翅目昆虫中,雄虫的复眼常比雌虫的大,并且两个复眼在头部背面相接,称为接眼,雌虫的复眼则相分离,称为离眼。雄虫的复眼较发达,与其生活习性及找寻雌虫有关,这种差别常可以用来区别性别。单眼:昆虫的单眼可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一般成虫和不全变态的若虫具有23个背单眼,少数种类只有一个。侧单眼是一些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具
16、有的,位于头部的下侧缘,其数目为17对不等。如膜翅目叶蜂类幼虫仅有一对。鞘翅目幼虫一般有26对等。昆虫单眼只能分辨光的强弱和方向,不能看清物体本身的形状。昆虫对物体的分辨能力,一般只是近距离的物体。3、昆虫的口器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口器在构造上有种种不同的类型;取食固体食物的为咀嚼式,取食液体食物的为吸收式,兼食液体食物和固体食物两种食物的为嚼吸式.吸收式口器按其取食方式又可分为刺吸式、锉吸式和吸食暴露在物体表面的液体物质的虹吸式、舐吸式。这类型均由最基本的最原始的构造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唇、下颚、舌五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形状、所在在实验课上详细说明。)
17、取食时,上唇和下唇形成上下口盖,与上颚和下颚一起围成一空腔称口前腔,上唇和舌之间的空隙称为食窦,是上、下额活动的地方,食物在这里被切碎和咀嚼,然后借舌和内唇的作用,将嚼碎的食物送入肠内,下颚须和下唇须不断活动以感触食物。具咀嚼式口器的昆虫有直翅目、鞘翅目的成、幼虫,脉翅目成虫、鳞翅目幼虫、膜翅目成虫和叶蜂类幼虫。具有咀嚼式口器的害虫,食量大,对林木所造成的机械损伤明显。有的能把植物的叶片咬成缺刻、穿孔或啃叶肉留叶脉,甚至把叶全部吃光,如金龟子和一些鳞翅目的幼虫;有的在果实或枝干内部钻蛀隧道,取食为害,如各种果实的食心虫,为害枝干的天牛、吉丁虫等等。刺吸式口器:为取食植物汁液和动物液的昆虫所具有
18、,能刺入寄主组织吸取营养液。它和咀嚼式口器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上、下额特化成针状的口针,下唇延长成喙,前肠前端形成强有力的抽吸结构咽喉唧筒。其口针包在喙里,两个口针相互衔接组成食物道和唾液道,取食时主要靠肌肉的作用使两上颚口针接替刺入组织内吸取汁液。上颚针端有倒刺,以防止肌肉收缩时口针倒退。取食时循着唾液道将唾液注入植物组织内,经初步消化,再由食物道吸取植物的 营养物质进入体内。虹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是蝶蛾类成虫所特有的一类口器。上颚完全缺掉,下颚的外颚极度延长,变成螺旋状卷曲的喙 。内部(两外颚叶)形成一个细长的食物管道,用以吸食液体的食料。取食时, 喙借血淋巴结的压力而伸长,伸进花里吸收花蜜或
19、吸食外露的果汁及其它液体,取食完毕后, 喙借肌肉的作用卷曲于头下似钟表的发条状。蛾蝶类成虫一般不会造成为害,幼虫则常为重要害虫,但吸果夜蛾喙管末端锋利,能刺破成熟果实的果皮,吮吸汁液,造成对苹果、梨、桃、柑橘等果实的为害。锉吸式口器:为蓟马类昆虫所特有。舐吸式口器:为蝇类所具有。刮吸式口器:为双翅目若干短角类如牛虻等吸血昆虫所特有。嚼吸式口器:为一些蜂类所具有。如蜜蜂。了解昆虫口器类型的构造,在识别害虫和防治害虫上均有重要意义。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口器,判断不同的被害症状,同时也可根据不同的被害症状,来确定是哪一类害虫。各类不同的口器决定了不同的取食方法。咀嚼式口器昆虫必须将固体食物加以切碎后才
20、能进入肠道。在防治中就应用胃毒剂,但胃毒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则无效,因之只吸食植物内部的汁液,因而应用触杀剂。等等。防治问题在后面的害虫防治中将详细说明。第三节 昆虫的胸部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体段,由三个体节组成,依次称为前、中、后胸。绝大多数昆虫每一胸节有一对附肢一胸足;多数有翅亚纲成虫在中胸和后胸个有一对翅,称前翅、后翅。足和翅都是昆虫主要的行动器官,所以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中、后胸特称为具翅胸节。一、胸部的构造:昆虫胸部的每一个胸节均由千块骨板组成。背面为背板,两侧为侧板,腹面为腹板。其中前胸背板的后方常有一块小形的骨片称小盾片,因其属于中胸又称为中胸小盾片,其形状、大小、色泽常作为昆虫分
21、类的依据。二、胸足:昆虫的胸足,着生于侧板与腹板之间,基部由膜与体壁相连,形成一个膜质的窝,称基节窝。其是足基部可以活动的部分。成虫的胸足一般分为6节,由基部向端部依次称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基节:胸足第一节,常较粗短,多呈圆锥形。转节:胸足第二节,也是最短的一节。转节一般为一节,但在寄生蜂中,腿节基部由内划分出一小段,故转节似为两节。蜻蜓类的转节则由两节组成。腿节:胸足第三节。通常是最大的一节。在善跳的昆虫中、后足腿节特别发达,如蝗虫。胫节:通常比较细长,与腿节呈膝状弯曲。两侧常着生有成列的刺,端部则常有能活动的距。距和刺的大小、数目和排列在各类昆虫中有许多变化,常用于分类
22、。螽蜥、蟋蟀等类昆虫胫节上还具有听器。跗节:这是末端的几个小节,常由1-5个小节组成。端部常有一对爪和一个中垫.用以握持和附着物体。跗节的形状和功能有时发生变异,如蝼蛄前足跗节特化成齿状,适于掘土。昆虫胸足的原始功能为行动的器官。但在各类昆虫中,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结果,特化成许多不同功能的构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步行足:各节均较细长,宜于行走。如步行虫,蝽蟓,叶甲。开掘足:一般由前足特化而成,胫节宽扁。外缘具坚硬的齿,状似钉钯,宜于掘土,如蝼蛄金龟子。跳跃足:一般由后足特化而成,腿节特别膨大,胫节细长。如蝗虫、蟋蟀、螳螂(前足)。捕捉足:为前足特化而成。基节延长,腿节的腹面有槽
23、,胫节可以折嵌其内,形似一把折刀,用以捕捉猎物。如螳螂、仰蝽、猎蝽。携粉足:为后足特化而来。是蜜蜂类用以采集和携带花粉的构造。游泳足:生活在水中的鞘翅目和半翅目的昆虫,后足常特化成桨状的构造,一般各节延长,变扁平,边缘缀有长毛,当足向前划动时,缘毛张开有助于向前运动.如龙虱、仰蝽。了解昆虫足的构造和类型,对于识别害虫,明了它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在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都有很大的意义。昆虫的步行运动:昆虫步行时,一般不是六足同时直线前进,而是将三对足分成两组交替活动。身体左侧的前、后足及右侧的中足为一组,右侧的前、后足及左侧的中足为一组,当一组的足提起时,另一组的三只足成三角架似地原地不动,支撑虫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保护 电子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