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基坑第三方监测方案.doc
《某基坑第三方监测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基坑第三方监测方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某基坑第三方监测方案.精品文档.目 录1.监测依据12.工程概况12.1基坑支护方案概况12.1基坑周边环境13.监测目的、项目及测点布置23.1监测目的23.2监测项目23.3测点布置23.4基坑巡查34. 监测方法及精度34.1监测方法34.2监测精度55. 监测组织架构及采用的仪器设备55.1监测组织架构55.2监测工作流程65.3仪器设备66. 监测控制值及报警值77. 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78. 监测质量的保证措施和应急措施88.1监测质量保证措施88.2监测应急措施89. 监测信息反馈制度910.图件及表格91.监测依据1、 国家标
2、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1-2009)2、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 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 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程(GB12897-2006)5、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6、 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7、 国家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8、 广东省标准广东省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范(DBJ/T15-20-97)9、 本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及勘察报告10、 基坑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工程概况2.1基坑支
3、护方案概况场地位于某某市寮步镇,拟建物设有一层地下室。地面相对平坦,场地标高介于14.9015.60。基坑开挖深度为1.35.6m,基坑面积约为13500平方米,周长约760米。拟建基坑设计使用年限为一年。根据设计文件,各支护段支护方式,基坑开挖深度如下表:各支护段设计参数支护剖面1-1剖面2-2剖面3-3剖面4-4、5-5和6-6剖面安全等级二级二级二级一级支护方式复合土钉墙土钉墙土钉墙排桩支护开挖深度5.25.4m5.05.5m5.05.3m0.92.3m2.1基坑周边环境(1) 地下室外墙边线东侧距离用地红线8米,距离工地围墙约14米,围墙外8米为城东大道的人行道外边线;(2) 地下室外
4、墙边线东南侧距离用地红线16.6米,红线外为城市道路的人行道外边线;(3) 地下室外墙边线西南侧为某某城一区项目的已建别墅区,基础形式为柱下独立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其地下室外墙边线与拟建基坑项目的外墙边线距离较近,约为0.51.2米,已建别墅的基础底标高为+10.812.1,本基坑项目的坑底标高为+10.39.9;(4) 地下室外墙边线西侧距离用地红线大于37米,红线外为莞深高速公路,该侧地下室外墙距离已建的临时工棚距离为6米,该工棚为砖混结构;(5)地下室外墙边线外812米处的市政道路人行道下存在有电力,通信等重要管线。3.监测目的、项目及测点布置3.1监测目的对基坑施工过程进行监测的目的如
5、下:1、根据现场监测数据,与设计(或预测值)进行比较,如超过某个限值,就采取工程措施,防止支护结构破坏和环境事故的发生。保证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2、在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对基坑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预警并防范过大位移、变形与工程事故的发生,对基坑周边管线和建筑物变形进行监测,并通过监测,指导施工,实现整个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3、验证支护结构设计,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4、总结工程经验,为完善设计分析提供依据。3.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基坑开挖期间底板浇注后7天7天1-1、2-2及3-3区段坑顶位移、沉降1次/2天1次/3天1次/7天4-4、5-5及6-6区段坑顶位移、沉降1次/1天1次
6、/3天1次/7天已有建筑物柱基沉降差1次/3天1次/7天1次/7天道路及管线沉降1次/3天1次/7天1次/7天3.3测点布置(1)基准点:本场地共设4个基准点,编号为J1J4,布点位置详见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并设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外。监测期间应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在整个施工期内,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确保其在整个施工期间正常使用。基准点埋设采用钻机成孔后埋入18螺纹钢并浇灌混凝土,并用混凝土在周围作保护,施工完成后采用红油漆进行编号。埋设示意位置见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具体位置要根据现场情况选定)、基准点标石构造大样图见附图。(2)坑顶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点:在基坑顶部间隔3040m左右布置水平
7、位移与沉降观测点,共计18个,编号为SJ1SJ18。布点位置详见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观测点的埋设位置应能有效的反映基坑变形情况,点位的布设在均匀分布整个基坑的前提下根据基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基坑设计要求调整。基坑顶部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布置在基坑边坡顶部边线,以有效反映坑顶变形情况。监测点埋设时先人工打入25钢筋,离地面10cm位置用混凝土固结,钢筋端头磨成半球状,必须严加保护,不得碰撞。(3)已有建筑物监测点的布置:本项目的西南侧紧邻已建别墅群,监测点布置在每幢建筑物四角,共计32个,编号为JZ1JZ32。具体布设方法请详附图“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置图”。(4)管线监测点的布置:布置在管线的节
8、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延伸至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管线,共计15个,编号为GX1GX15。具体布设方法请详附图“管线监测点布置图”。3.4基坑巡查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应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巡视检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支护结构成型质量;坑顶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巡查基坑周边环境地下管道有无破损、泄露情况;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邻近基坑及建(构)
9、筑物的施工情况。检查监测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巡视检查的检查方法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应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巡视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 4. 监测方法及精度4.1监测方法1、水平位移观测(A)在场地外围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固处,采用钻孔置入法埋设四个控制点JZ1、JZ2、JZ3及JZ4,以JZ1、JZ2、JZ3、JZ4作为测量控制基准点。点JZ1、JZ2、JZ3组成一个边
10、角控制网,另外选取JZ4作为定向及检查。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中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其观测技术要求如标准:等 级最弱边边长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边长相对误差二 级3.02001.51:10000(B)观测方法:坐标系统:采用磁北定向的独立坐标系统,坐标轴与基坑边线方向一致。观测方法:分别在基准点JZ1、JZ2及JZ3上设站,按极坐标法进行观测。仪器设备:采用TOPCON生产的GTS-332N型全站仪,仪器检定为为II级合格。位移量计算公式:坐标增量Xn=Xn-Xn-1,Yn=Yn-Yn-1,选取与基坑边线垂直方向的坐标增量作为观测点的本次位移量,各次
11、位移量之和即为该点的累计位移量。测量精度: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中二级变形测量的精度要求施测,水平位移观测的精度(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为3.0mm。2、沉降观测基准点埋设:以基准点JZ1、JZ2及JZ3作为沉降观测的基准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基坑坡顶沉降观测与基坑水平位移采用一体化观测点; 精密水准测量:(1)每次沉降观测前均应对基准点进行联测检校,确定其点位稳定可靠后,才对沉降点进行观测。基准点联测及沉降点观测均应组结成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2)采用仪器:用SOUTH生产的精密自动安平电子水准仪DL-2007配合铟钢尺进行观测。仪器检定结论为DSZ1级合格。(3)技术要求:按
12、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程(GB12897-2006)中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各项限差规定如下表所示。测站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重复测量次数按下表规定执行 单位为米等级仪器类别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二等DSZ1501.562.80且0.552次注:所有数字水准仪在地面震动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测站水准观测的限差不超过下表规定 单位为毫米等级基辅分划读数的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检测间歇点高差的差二等0.40.61.0往返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和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不超过下表规定 单位为毫米等级测段、区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附和路线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坑 第三 监测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