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校本教材123.doc
《植物组织培养校本教材1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组织培养校本教材123.doc(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植物组织培养校本教材123.精品文档.植物组织培养与实训校本教材王 利 楼男楠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临江学院2011年1月前 言经过40多年的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渗透到生物学科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工业和医药业,成为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研究手段。尤其是在植物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脱毒苗木生产、新品种培育、种质资源保存、药用植物工厂化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生物科学中最有生命力的学科之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在生产上起作用,也是细胞学、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促进了生
2、物学基础学科的发展。因此无论是在生产应用上还是基础理论研究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学院“工学结合”、“项目化”课程的要求,使高职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实用的技能,本教材在编写上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高职教学目标为切入点,本着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工厂化结合、做中学、做中教的原则,力图通过一些贴近企业实际操作的实例,阐明植物组培培养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本教材分基础应用和技能训练两部分。基础应用主要介绍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及应用,组培实训室的设计与设备使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技术及一般培养方法、植物脱毒技术等。重点突出培养基的制备、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材料培养、炼苗移
3、栽和植物脱毒等实用技术。技能训练部分选取了实用性较强的11个实训项目(其中项目二、四为两个项目合并)为学生实训提供指导。教材编写过程中也得到了企业专家的大力支持,其中传化大地生物公司的楼男楠工程师更是参与了教材的编写工作,企业专家的大量意见和建议,使项目在内容设置和技能的培养方面能更好的接近企业的操作,使学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企业化操作的各种要求。目 录第一章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41.1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现状41.2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5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设计与设备使用72.1植物组培实训室设计82.2 实训室的组成及相关设备8第三章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技术103.1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作
4、流程103.2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及配制113.3 灭菌技术173.4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183.5材料的培养21第四章 实训项目30实训项目一 组培室设备参观及器皿的洗涤和灭菌30实训项目二 母液的制备及培养基的配制、灭菌32实训项目三 植物组织培养整体方案设计操作36实训项目四 常见花卉植物的初代培养37实训项目五 试管苗的继代培养与转接39实训项目六 植物的生根培养41实训项目七 药用植物铁皮石斛的组织培养42实训项目八 药用植物的花药培养44实训项目九 试管苗的驯化移栽45附录一植物生长调节剂47附录二相关设备48附录三植物组织培养流程图49参考文献 50第一章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1.1 植
5、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现状 植物组织培养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它是指在无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茎尖、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等) 、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 、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等) 、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 、原生质体(如脱壁后仍具有生活力的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潜伏芽等,进而培育成完整的植株,统称为植物组织培养。由于是在试管内培养,而且培养的是脱离植株母体的培养物,因此也称之为离体培养或试管培养。根据外植体来源和培养对象的不同,又分为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原生质体
6、培养等。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植物组织培养创始人之一罗士韦教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开展了组织培养的研究以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近10多年来其发展更为迅速,全国各地许多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都开展了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工作,对农作物、观赏植物、园艺作物、经济林木等上千种植物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并取得了成功,同时在实践中总结出很多有益的经验,如郑文静等较好地总结了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和具体解决方法;吴毅明等在植物组织培养的环境微生态的研究中,用通透性好的化学纤维、纸卷、蛭石、沙子等代替琼脂作培养基,可有效地改善根际环境,促进小植物生根;刘思九采用的暴露培养法,即在敞口培养器中
7、用特制的粉沫状灭菌材料覆盖培养基和外殖体,使其不受污染,通过特制装置补水,让组培苗暴露在室内空气中生长,其长势优良,不炼苗即可移栽。肖玉兰等研究的无糖箱式培养法(培养基不放糖,在培养瓶内用特殊装置注入CO2 ,然后加强光照35倍,小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给养分) ,使植株生长量成倍增长,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植物组培快繁的国内现状与趋势表明该项技术已由试验阶段进入了生产阶段,花卉、蔬菜、果树、中草药等已有100多个品种能工厂化生产,花卉年出口创汇能力已达8 000多万美元。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农业的国际贸易出现更加自由宽松的环境,要抓住机遇,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的组培经验和成果,根
8、据我国现在的经济和农业发展情况,积极发展组培业,适当创建半自动化、专业化的组培快繁工厂,有选择地生产一些名贵、珍稀及国内外紧俏的植物品种,或在植物脱毒、转基因上进行商业化生产,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出一批组培产业的生产技术及经营管理人才,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生产格局,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和在组培苗品种、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流通等方面逐步缩小与组培业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从而为发展我国现代农业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1.2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1.2.1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
9、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狭义是指组培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1.2.2 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1.2.2.1 按外植体的来源,植物组织培养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植株培养 植株培养是指对具有完整植株形态的幼苗或较大的植株进行离体培养的方法。2)胚胎培养 指以从胚珠中分离出来的成熟或未成熟胚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3)器官培养 指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器官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如根的根尖和切段,茎的茎尖、茎节和切段,叶的
10、叶原基、叶片、叶柄、叶鞘和子叶,花器的花瓣、雄蕊(花药、花丝)、胚珠、子房、果实等的离体无菌培养。4)组织培养 指以分离出植物各部位的组织(如分生组织、形成层、木质部、韧皮部、表皮、皮层、胚乳组织、薄壁组织、髓部等),或已诱导的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这是狭义的植物组织培养。5)细胞培养 指以单个游离细胞(如用果酸酶从组织中分离的体细胞,或花粉细胞,卵细胞)为接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6)原生质体培养 指以除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1.2.2.2 按培养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初代培养 将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外植体进行最初几代培养的过程。目的是建立无菌培养物,诱导腋芽
11、或顶芽萌发,或产生不定芽、逾伤组织、原球茎。2)继代培养 将初代培养诱导产生的培养物重新分割,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的过程。目的是使培养物得到大量繁殖,也称增殖培养。3)生根培养 诱导无根祖培苗产生根,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目的是提高组培苗移栽后的成活率。1.1.3 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1)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 组织培养采用的植物材料完全是在人为提供的培养基和小气候环境条件下进行生长,摆脱了大自然中四季、昼夜的变化以及灾害性气候的不利影响,且条件均一,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便于稳定地进行周年培养生产。 2)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 植物组织培养是由于人为控制培养条件,根据不同植物不同部位的不同要求
12、而提供不同的培养条件,因此生长较快。另外,植株也比较小,往往20-30天为一个周期。所以,虽然植物组织培养需要一定设备及能源消耗,但由于植物材料能按几何级数繁殖生产,故总体来说成本低廉,且能及时提供规格一致的优质种苗或脱病毒种苗。3)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一定的场所和环境下,人为提供一定的温度、光照、湿度、营养、激素等条件,极利于高度集约化和高密度工厂化生产,也利于自动化控制生产。它是未来农业工厂化育苗的发展方向。它与盆栽、田间栽培等相比省去了中耕除草、浇水施肥、防治病虫等一系列繁杂劳动,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及田间种植所需要的土地。4)培养材料来源广泛由于植物细胞
13、具有全能性,单个细胞、小块组织、茎尖或茎段等经离体培养均可再生完整植株。殊的培养方法和操作技术。第二章 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设计及设备使用2.1 植物组培实训室设计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工作中需要哪些最基本的设备条件有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房屋,或新建、改建实验室。实验室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的目的和规模。以工厂化生产为目的,实验室规模太小,则会限制生产,影响效率。在设计组织培养实验室时,应按组织培养程序来没计,避免某些环节倒排,引起日后工作混乱。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要做到无菌的条件,需要一定的设备、器材和用具,同时还需要人工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培养条
14、件。设计原则:环境适宜、操作方便、满足“5S”管理要求、能保证无菌操作及避免污染 1)实训室选址组培实训室最好选择在空气清新、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环境清洁、水电齐备的地方,避开各种污染源,以利于组织培养的顺利进行,降低培养过程的污染率,培育出优质试管苗。2)实训室设计大型的组培实训室可设置洗涤室、培养基制备室、灭菌室、接种室、培养室、观察记录室、贮藏室,此外室外还配有一定面积的移苗温室。这种设置一般为企业车间操作的设计形式,可满足流水式生产。学校考虑场地原因可设计小型实训室,把同类操作加以合并,如洗涤室、培养基制备室、灭菌室、药品室、称量室合并为一个准备室,但接种室、培养室、移苗室需单独设置。
15、实训室布局要合理,通常按组培的工作程序,设计成一条连续的生产线,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设计时要做到工作方便、降低污染、节省能源,同时应设有消防设施,安全使用。2.2 实验室的组成及相关设备按照小型实训室的设计原则,实训室设计如下:2.2.1 准备室包括洗涤室、称量室、灭菌室、药品室、培养基制备室2.2.1.1洗涤室:主要用于玻璃器皿、实验用具的清洗和干燥,培养材料的清洗、预处理,设备组成如下:1)器皿柜:2-3个 ,主要用于放置各种玻璃器皿。2)恒温干燥箱:1台,主要用于接种瓶、培养皿等的干燥。3)水槽:1-2个,主要用于器皿的洗涤和培养材料的清洗。4)搁架:2-3个,主要用于玻璃器皿的放置、晾
16、干等5)玻璃器皿:烧杯(500ml、100ml)、容量瓶(1000ml、500ml、100ml)、试剂瓶、锥形瓶、培养皿、接种瓶、移液管。2.2.1.2 称量室:用于试剂和药品的称量,要求:干燥、密闭、无直射光源,设备组成如下:1)电子天平:读数精度0.1mg 1台2)普通天平:2台读数精度0.1g2.2.1.3 药品室:主要用于各种药品试剂的存放,要求:干燥、通风、避光,设备组成如下:1)药品柜:用于存放可室温下存放的药品和试剂2)冰 箱:用于存放各种配制好的母液和有机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对温度敏感的药品和试剂。2.2.1.4 培养基制备室:主要用于母液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原液的配制,培养基
17、的配制、分装、包扎和灭菌的暂时存放。设备组成如下:1)酸度计:1台, 主要用于调节培养基的PH值2)微量可调移液器:1-1000um ,用于培养基的分装2) 磁力搅拌器:1台, 用于搅拌混匀3)中央实验台:1个 4)电 炉:2个 ,主要用于试剂和琼脂的溶解5)锥形瓶、容量瓶、接种瓶、大烧杯(500或1000ml)、移液管、玻璃棒。2.2.1.5 灭菌室:用于培养基和器皿的灭菌以及蒸馏水的制备。设备组成如下:1)蒸汽压力灭菌锅:1台 主要用于高压蒸汽灭菌2)干热灭菌箱:1台 主要用于干热灭菌3)橱柜:1台 主要用于器皿和培养基的放置2.2.2 接种室:进行无菌操作的场所,培养材料的消毒、接种、无
18、菌材料的继代、丛生苗的繁殖、切割、嫩芽扦插生根等在此完成。需安装紫外灯照射杀菌,同时应留有缓冲间,以更换服装。1)超净工作台:双人 2台 主要用于培养材料的接种操作2)接种器具杀菌器:4台 主要用于接种和接种过程中的消毒灭菌3)组培用推车:1台 用于放置培养基和接种好的试管苗4)剪刀、镊子、手术刀、记号笔、酒精灯、无菌培养瓶若干5)传递窗:2台 在设置风淋室情况下,传递所需要的材料6)紫外灯:1台 主要用于室内的消毒2.2.3 培养室:接种好的材料应放入培养室培养。培养温度25左右。安装紫外灯进行定期杀菌。1)高效节能培养架:2-6个 主要用于试管苗的培养2)调频多用振荡器:1台 3)微电脑光
19、照培养箱:2台 主要用于小型试验研究和材料保存。有调温、定时和光照装置,可根据需要选择培养温度和光照时间。4)温湿度计:2个 主要用于监控房间内温度5)空调:1台 主要用于调节室内温度6)除湿机:1台 主要用于降低培养室内的湿度,防止湿度过高引起污染7)摇床:1台 主要用于培养物的液体培养,通过摇床的振动来改善液体培养基中的细胞或组织的营养及氧气供应,加快细胞或组织的生长速度。附:设备图见附录第三章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技术植物组织培养除需要有设计合理、配备必需的仪器设备、器皿用具外,还必须熟练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技术,这是培养成功的前提条件。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通常包括器皿的洗涤、
20、灭菌,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外植体的选择、消毒,无菌操作技术,材料的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等。3.1 植物组织培养的一半工作流程一个完整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阶段 该阶段需要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已成功培养的相近植物资料,结合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放方案。然后根据实验方案配制适当的化学消毒剂以及不同培养阶段所需的培养基,并经高压灭菌或过滤除菌后备用。2)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 选择合适的部位作为外植体,采回后经过适当的预处理,然后进行消毒处理。将消毒后的外植体在无菌条件下切割成一定大小的小块,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上。3)初代培养 接种后的材料置于培养室或光照培养箱
21、中培养,促使外植体中已分化的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或顶芽、腋芽直接萌发形成芽。然后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中分化成不同的器官原基或形成胚芽体,然后发育成再生植株。4)继代培养 分化形成的芽、原球茎数量有限,采用适当的继代培养基经反复切割转接。当芽苗繁殖到一定数量后,再将一部分用于壮苗生根,另一部分保存或继续扩繁。进行脱毒苗培养的需提前进行病毒检测。5)生根培养 刚形成的芽苗通常比较弱小,多数无根,此时可降低细胞分裂素浓度或不加,提高生长素浓度,促进小苗生根,提高其健壮度。6)炼苗移栽选择生长健壮的生根苗进行室外炼苗,待苗适应外部环境后,再移栽到疏松透气的基质中,注意保温、保湿、遮阴、防止病
22、虫为害。当组培苗完全成活并生长一定大小后即可移向大田用于生产。3.2 培养基3.2.1 培养基的成分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物质基础,也是组织培养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对植物组织培养起调控作用的生长调节物质以及碳源、维生素、有机添加物等。3.2.1.1 水分培养基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在组织培养中水分既是培养物生命活动必需的成分,也是各种成分溶解所必需的介质,同时提供O、H两种元素。3.2.1.2 无机盐类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为培养物提供除O、H之外的一切必需元素。1)大量元素:包括氮、磷、钾、钙、镁、硫、氯等,它们与植物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的
23、构成、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的调控密切相关。2)微量元素:包括铁、锰、锌、硼、铜、钴、钼。微量元素大多是生物酶的辅酶或辅助因子,对调节物质代谢以及叶绿素的生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微量元素浓度一般在10-7-10-10mol/L,添加过多会产生毒害。3.2.1.3 有机营养成分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培养物不同于完整的植株,没有系统的物质合成等自养功能。因此为了使离体的培养物能正常发育和生长,需添加碳源、维生素、氨基酸等有机成分。1)碳源:包括糖类、醇类和有机酸,其中糖类最重要。蔗糖是目前所用的最好碳源,它加热后会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和利用。糖类的使用浓度一般在2%-5%。2)维生素:维生素在植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组织培养 校本 教材 1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