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doc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doc(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精品文档.高中一年级化学全册说课材料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1. 本节地位及作用本节安排在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二章,从学科内容方面讲是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化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是高考的热点,同时对化学反应中能量观点的建立十分重要。因此,本节是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化合价和电子
2、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理解。2.2 过程与方法从狭义的定义入手上升到广义的定义,由简单到复杂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以“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2)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透过现象看本质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2.4 教学重、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二. 说学情学生知识状况:初中已学习电子得失、化合价等知识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但不系统。学生能力情况:学生通过初中一年的化学学习
3、,已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不能主动参与到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三、说教法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任务或问题的提出开始的,即“不憤不启,不悱不发”。本节课我以“问题教学法”为主导,综合各种教学方法,完成任务。通过设“障”立“疑”,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时时有疑难问题可思,有各种矛盾待解决的境地,促使他们参与到教学中,运用所学知识去探求和解决遇到的各种新问题,使学生处于“愤”与“悱”的状态。四、说学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生长,是由同化和顺应构成的平衡过程”。学生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基础上,在老师提出问题的指引下,积极思考
4、,自主探究,从狭义的认识上升到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广义角度。五、说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投影:切开的苹果表面颜色的变化;铁钉生锈;干电池使小灯泡发光问题 知道它们的原理吗?由情景问题引出新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探究意识。复习旧知问题 在C+2CuO=CO2+2Cu反应中,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物质发生的反应?设问氧化还原反应中是否一定有氧元素参加呢?问题下面呈现氧化还原反应的正反例证,请同学们归纳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投影例证1:H2+CuO=Cu+H2O (氧化还原反应)例证2:Fe+CuSO4=Cu+FeSO4 (氧化还原反应)点燃例证3:2Na+Cl2 2NaCl (氧化还原反应)例证4
5、:H2+Cl2 2HCl (氧化还原反应)例证5:2HCl+CaCO3=CaCl2+CO2 +H2O(非氧化还原反应)例证6:2NaOH+CuSO4=Cu(OH)2+Na2SO4(非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学生分析归纳,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追问能否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C+2CuO=CO2+Cu反应得到启发,归纳化合价的升降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问题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为何发生变化?实验探究实验1:将锌片插入CuSO4溶液中实验2:将锌片和碳棒中间连接一个电流计插入CuSO4溶液中问题1. 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反应方程式。2. 实验2中电流产生的原因?为何有源源不断的电子?2. 通过以上
6、实验,你认为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虽然没学原电池知识,但由现象能认识到本质是相同的,再在初中电流和电子得失知识上,体会到反应中有电子转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展示动画展示该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直观教学,让微观世界形象化。过渡接下来从原子结构微观角度认识电子转移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理解电子转移两种形式得失和偏移。以钠与氯气、氢气与氯气反应为例投影并讲解教学到此,分三个层次强化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问题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巩固练习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例证1、2、3、4中物质发生的反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按概念的学习过程来完成
7、的。设计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的相关理论。通过一连串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对初中所学知识深入和拓宽,重建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和网络。氧化还原反应说课(整节)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是研究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课题。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学好元素化合物、电化学和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在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属于C级要求。由于其内容多、涉及面广,思维抽象,它也是中学
8、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也很广泛,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与氧化还原反应打交道。氧化还原反应像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内容一样,历来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应发生必然有还原反应发生,它们绝对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统一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学中的对立统一现象到处可见,通过认真引导,就可以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里的体现。反过来,这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二.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复习巩固初中化
9、学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有关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方法;学会根据化合价变化分析、判断、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学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2、能力方法目标: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为能够辨证、全面的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提供科学的方法。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10、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学会讨论式学习方法。四 教学方法学生在一年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从知识储备上来讲,他们的化学知识是非常有限的;从能力方面来看,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来看,初中化学相对简单,高一一上来的氧化还原反应对学生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由浅入深的教学。因此我使用
11、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复习引导式、问题讨论式五. 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应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方法。六 教材分析及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本节教材主要讨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两部分内容。分三课时学习:课时1:化学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课时2:氧化剂和还原剂,“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课时3:课堂小结、训练及作业评析。教材首先复习初中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以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得氧、失氧)的概念,这部分知识我打算让学生自己举例复习,用时约5分钟。通过对两个反应(H2+CuO=Cu+H2O,Fe2O3+3CO=2Fe+3CO2)的讨论,说明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的分类知识不够全面
12、,也不完善,从而转入到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的角度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在第一部分内容中,首先以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为例,从得失氧的角度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升降之间的关系,并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进而将氧化还原反应扩大到虽然没有得氧失氧,但是有化合价升降的范围。教材在复习初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关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讨论了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的关系,并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给氧化还原反应下了一个更为本质的定义。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打算引导学生从钠和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分析电子得失,从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方程式分析电子对偏移的情
13、况,从而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同时利用穿插多媒体演示并抓住课本中的漫画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扮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如慷慨解囊、互不相让来形容电子得失和电子偏移),从而更好的突破难点。从第一部分的最后,还通过讨论,分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第一课时)第二部分主要讨论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材只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给氧化剂和还原剂下定义,并简单介绍了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这里,我将引导学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记忆口诀:“失高氧得低还”。引导学生讨论已学过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加以补充。并补充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内容。再花
14、相当的时间进行“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书写的规范(如箭头的表示,得失电子的数目等)。并进行相应的练习。本节最后简介了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也辩证的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防治方法等。七. 教学程序第一课时复习:从复习初中四大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入手,进入新课。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H2+CuO=Cu+H2O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定义。 讨论:完成课本讨论(投影片打出)产生疑问:从讨论结果中学生自然产生疑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究竟属于那种类型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到底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引出
15、课题:今天的主要任务: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讨论:仍从反应H2+CuO=Cu+H2O中化合价升降分析(前后四人一组,分析讨论,由同学展示讨论结果)。 追问:若没有氧的得失呢?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提问: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的关系?(讨论、回答)分析: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讨论: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第二课时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并举例说明。讨论: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方面的体现,并得出氧化剂、还原剂的定义。讨论并小结:记忆口诀举例:初中所学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补充: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阅读:课本最后两节内容,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和危害。八
16、. 板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1概念:从得失氧分析H2 + CuO = Cu + H2O得氧:H2 氧化反应 化合价升高 失电子失氧:CuO 还原反应 化合价降低 得电子2特征:从化合价的变化分析 3本质:从电子转移分析 4.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第二节 离子反应 强、弱电解质(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和学生情况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
17、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本节的知识顺序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本节重点: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定义的引出。2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实验现象的分析、本质的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难点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3.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
18、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美国布垆坶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含义;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技能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练习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思想情感目标: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二、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
19、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教学序: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实验研究 引导分析 引导归纳 巩固练习学习序: 明确问题 实验研究 分析现象 形成概念 理解应用三、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可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同时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既而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
20、概念。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相同吗? 演示:同浓度的NaOH溶液、 HCl溶液、 NaCl溶液、 CH3COOH溶液、 NH3H2O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借助多媒体进一步阐明原因,从而导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演示:NaCl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的实验现象,观察分析,利用电脑动画从微观本质得出离子反应,为下一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作好铺垫。2. 归纳总结,形成概念让学生归纳本节所研究的内容,同时利用软件作以小结。3. 巩固练习,理解内化用计算机出示6道辨析选择题,通过学生应答给以成功或失败的乐曲,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4. 布置作业,
21、应用迁移结合本节知识,课后讨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说课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本章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在高考中,其重现率达100。教材涉及: 初中化学第八章第一节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知识。 高一化学第五章第五、六节有关物质结构知识。 高三化学第一章化学平衡原理知识。 高二化学第二章第三节Al(OH)3的两性知识。同时它又是学习电离度知识、弱电解质在离子反应中的表现、离子共存、水的离子积、盐类水解、电解等知识的关键。因此,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教材主要包括四部分:通过对初中已有的酸、碱、盐电离知识,导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
22、概念。实验感性认识: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同浓度、同体积的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同,并据此导出不同的电解质在溶液里电离程度不相同、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利用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结构知识,分析电解质的电离情况,加深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的理解,得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据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说明这是一个动态平衡;化学平衡原理适用于该平衡体系,并依据该原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说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认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认识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掌握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化学平衡原理适用于该
23、体系,并能将知识应用于实际。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3德育目标运用教材(如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但电解质的强弱不以溶液导电能力大小划分;导电能力弱的溶液不一定是弱电解质溶液)对学生适时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教育。三、说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理解及有关概念、理论和应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不是物质本质上的分类。决定电解质强弱的因素复杂,教材仅仅是从电离程度不同加以区分。因此,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掌握是本节的难点。为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有:充分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氧化 还原 反应 第一 课时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