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doc
《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精品文档.第六章茎的形态与结构 种子萌发后,上胚轴和胚芽向上生长产生茎和叶。茎端和叶腋内的芽(bud)活动生长,形成分枝(twig)。继而新芽不断产生与生长,最后形成了繁茂的植株地上系统。第一节 茎的形态特征一、茎的发生茎是植物进化过程中早于根发展起来的营养器官,是植物适应陆生生活、向空中发展的标志性结构之一。在植物(尤其是种子植物)的个体发育中,茎由胚芽和胚轴发育而来。在漫长的系统演化进程中,植物的茎沿着从草本到木本、从木本到草木本共荣的方向发展。最初植物的茎是多细胞束状聚集的、无组织分化、由外而内不能分清结构层次的“假
2、茎”;随着生存质量的改善和环境的选择作用,组织进化和发展起来;于是,不同组织间的分工协作,使真正意义上的茎得以进化形成,植物便能更好地利用环境、适应环境、保护和繁衍自身。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相应地应运而生、进化出现。由于木本植物的茎可塑性小,适应力差,生活周期长,结实率相对较低,所以,古生代的鳞木(Lepidodendron)、封印木(Sigillaria)等高大的乔木,到二叠纪全部灭亡。现存的木本植物的数量远少于草本植物的数量。草本植物的进化,从多年生到一年生。因为,草本植物的茎生活周期短,生殖阶段发生早,仅用极少限量的物质消耗在营养器官的构建上,而种子的繁殖却达到了最大限
3、度。种子繁衍代数多,变异几率大,在地质年代的气候变迁和冰川袭击中,草本植物则适应而生,显示了更强的适应性。因此,茎的出现是植物进化、繁荣过程中的又一个大事件。茎的发育,使植株上的芽、叶等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茎中形成的维管组织可以长距离地输送水分和养分,更加促进了茎的生长和发育,形成发达的茎枝系统,于是更多的芽、叶甚至被子植物的花等器官孕育产生。多样性生存环境的长期作用和影响,使植物的茎更是千姿百态。植株上数目繁多的叶在一定的空间呈镶嵌分布,充分地接受光照和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同时,茎枝系统又支持着大量的花和果实,使它们更适合发育生长,更有利于传粉及果实和种子的生长、传播,繁殖后代。这是植物
4、对陆生环境的有效适应。二、茎的生理功能和应用(一)茎的生理功能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其生理功能主要是支持和输导作用。有些植物的茎还由于其部分或全部地特化为变态器官,从而具有繁殖、攀援、保护等特殊功能。1支持作用大多数被子植物的主茎直立生长于地面,分生出许多大小不同的枝条,并着生数目繁多的叶,主茎和枝统称为茎。茎支持植株上分布的叶、花和果实,使它们彼此镶嵌分布,更利于光合作用和果实、种子的发育与传播。2输导作用茎连接着植株的根和叶,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矿质元素以及在根中合成或储藏的有机营养物质,要通过茎输送到地上各部;叶进行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也要通过茎输送到体内各部被利用或储藏。
5、因此,茎是植物体内物质输导的主要通道。3储藏、繁殖和光合作用茎还有储藏、繁殖和光合作用等功能。有些植物可以形成鳞茎、块茎、球茎、根状茎等变态茎,储藏大量养分,并可以进行营养繁殖。还可利用某些植物的茎易产生不定根和不定芽的特性,采用枝条扦插、压条和嫁接等方法繁殖植物。此外,一些植物的叶却退化或早落,茎呈绿色扁平状,可终生进行光合作用,如假叶树(Ruscus aculeatus)、竹节蓼(Homalocladium platycladum)、昙花(Epiphyllum oxypetalum)、仙人掌(Coryphantha elephantidens)等的绿色肉质茎。有的茎中还有大量的大型薄壁组织
6、,富含水分,而发展成为储水组织。还有一些植物,如石榴、山楂、皂荚,茎的分枝变为刺,具保护作用。葡萄、南瓜等植物的茎的分枝还会变为卷须,成为重要的攀援器官而具有攀援作用(详见第八章)。)(二)茎的利用 (植物的茎常因特殊的结构组成、积累储藏某些特定的代谢物质等,被人们广泛利用。茎的利用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原料(1)材用:各类木本植物的茎因其木质化程度很高,作为木材被广泛用于建筑、桥梁、家具、工艺雕刻等多种行业领域。如松、杉、柏、楠木、榆树等,以及软木、竹材等。(2)编织:有些植物的茎较为柔韧,可作编织的原料,如省藤Daemonorops margritae(Hance)Becc、框柳(Sa
7、lix horiganagi kimura)等。(3)纤维:有些植物茎的韧皮部中含有发达的纤维,可以用作纺织、麻绳、麻袋等的原料。如苎麻、黄麻、亚麻等。(4)化工原料:有些植物的茎中含有特殊物质,而可通过多种方法,加以提取利用。如橡胶、生漆、树胶、糖料、淀粉等均可从植物体忠提取获得。2食用、药用有些植物的茎主要由含大量营养物质的薄壁细胞组成,可以食用,如莴苣(Lactuce indica L.)的肉质茎、马铃薯的块茎等。有些植物的茎中积累的代谢产物因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用作药材,如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等。
8、3观赏、艺术品有些植物的茎由于其形态奇异、色彩斑斓、或经雕琢作为观赏。如方竹(Chimonobambusa qundrangularis)、紫竹(黑竹)(Phyllostachys nigra)、各种树桩盆景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茎的利用,特别是综合利用,将会更加广泛。)三、茎的形态与组成(一)茎的形态植物的茎是在复杂的地理、气候环境中进化形成的。植物的茎一般包括主茎(干)和各级分枝两部分。不同植物,其茎的形态特征不同。多数植物的茎呈辐射对称的圆柱体;有些植物的茎呈三棱形,如莎草科植物;或四棱形,如唇形科植物薄荷、留兰香等;或多棱形,如芹菜等。多数植物的茎实心,如棉花、玉米等;也有一些植物
9、的茎有髓腔因而空心,如禾本科的毛竹、小麦等。茎的大小因种和环境而异。有的矮小、幼嫩、可直立生长;有的高大、挺立、不断增粗并高度木质化;有的柔弱不能直立,或攀援或缠绕、或贴附于其他物体,蔓延生长(有关茎的性质,详细参见第三篇第十四章)。有的茎秆高于100m,如澳大利亚的桉树(Eucalyptus globulus);而有的植株瘦小,高不过几厘米如牛毛毡,Eleocharis yokoscensis(Franch .etSavat.)Tang et wang;有的树冠庞大,占地面积可达1500m2以上,如生长于缅甸热带雨林中的榕树(Ficus microcarpa L.)等。茎的不同形态都是自身遗
10、传特性决定的,是对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二)茎的组成尽管茎的形态大小和习性千差万变,但其组成基本相似。一般植物的茎都具有节和节间,节上长叶,茎的顶端或叶腋中有芽。因此,茎就是枝条上除去叶和芽所留下的轴状部分。不同植物的节和节间的形状不同,节间的长短亦不同(图6-1)。不同植物产生的枝条长短不一,同一植株也可以有长枝和短枝之分。短枝节间短,长枝节间长。一般长枝是营养生长的枝条(裸子植物例外,如雪松等植物的长、短枝都是营养枝),短枝是开花结实的枝条,又称花枝或果枝。植株的长、短枝发育是物种的遗传特性决定的。 枝条或节间的长短与植物的种类、枝条发生的位置、年龄、生育期、植株自身的营养状况和环境因素的
11、影响有关。例如玉米、甘蔗等植株中部的节间较长,茎端的节间较短;水稻、小麦等在幼苗期,各节密集于基部,节间极短,抽穗或抽薹后的节间较长。有些植物的枝条具有长短枝之分,在果树栽培上,常采取整枝或促控结合的方法来调节长短枝的数量和分布,以获得高产和稳产。在木本植物的枝条上,其叶片脱落后留下的疤痕称为叶痕(leaf scar)。叶痕中的点状突起是枝条与叶柄间的维管束断离后留下的痕迹,称为维管束迹或称叶迹(folial trace)。有的枝条上还有芽鳞痕(bud scale scar)存在,这是密集的芽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环状痕迹。根据芽鳞痕的特征,可以判断枝条的生长年龄和生长速度(图6-1)。枝条外表往往
12、可以看见一些小型白色或褐色的斑点称为皮孔(lenticel),这是枝条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通道。有些植物的枝条上生长有表皮毛、腺毛等多种类型的毛状附属物,它们或具分泌作用、或具有保护作用。皮孔、表皮附属物的形态大小、色泽因种而异,是区分物种的参考依据之一。第二节芽和茎的分枝方式一、芽的类型和结构(一)芽(bud)的类型芽分布于枝条的顶端或叶腋内,是未发育的枝条或花和花序的原始体。按照芽生长的位置、性质、结构和生理状态等不同,可将芽分为若干类型。1.定芽与不定芽(高位芽一般位于地面25cm以上,产生高位芽的植物可分为大高位芽植物(高度超过30米)、中高位芽植物(830米乔木)、小高位芽植物(28米高
13、的乔木和灌木)、矮高位芽植物(低于2米的灌木),包括乔木、灌木、藤本、高大的草本和附生植物等。其中每类植物又可分为常绿裸芽、常绿鳞芽和落叶裸芽、落叶鳞芽等次一级类型。地上芽一般高度为25cm以下,如小灌木、半灌木和小的草本植物。地上芽贴近地面,生长不利时,地上部分全部或大部分死去,地上部分呈匍匐状或莲座状。地下芽或隐芽分布于地下或水中,如某些多年生草本、水生或沼生植物等。研究表明,在温带地区,地下芽和中高位芽对于温度梯度的反应比较灵敏,其次是小高位芽和一年生植物;对于水分梯度的变化,则以地上芽和矮高位芽植物的反应比较强烈和敏感。了解芽的生活习性,对研究植物的生长与分布、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14、,以及立体种植、人工造林或人造生态群落等均有重要意义。)按芽在枝上发生位置是否确定,芽分为定芽(normal bud)和不定芽(adventitious bud)两类。定芽在枝上的发生位置固定,顶芽(terminal bud)包括胚芽,只发生于枝的顶端,腋芽(axillary bud)或侧芽(lateral bud)则只发生于叶腋(叶的近轴面与茎的夹角处),顶芽和腋芽都是定芽。多数植物的一个叶腋中只有一个腋芽,称为单芽(single bud);有些植物的叶腋可发生2个或几个芽,其中除一个为正芽外,其余均称副芽(accessory bud)(如桃为并生副芽、桂花为叠生副芽)。法国梧桐等植物的腋芽
15、被包藏于鞘状膨大的叶柄基部内侧,叶柄脱落后腋芽露出,这样的芽称叶柄下芽(infrapetiolar bud)。不定芽只发生于植株的老茎、根、叶及创伤部位,其发生位置比较广泛,且没有确定性。如柳的老茎、甘薯的块根、秋海棠的叶上发生的芽都是不定芽。按芽离地面的高低,芽可分为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和地下芽或隐芽等类型。2.叶芽、花芽与混合芽按结构和性质,芽可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叶芽(leaf bud)是将来发育成营养枝的芽,如水稻的分蘖(侧芽)芽;花芽(flower bud)是将来发育为花或花序的芽,如广玉兰和小麦的顶芽;混合芽(mixed bud)则为将来同时发育为枝叶和花或花序的芽。如梨、苹
16、果等植物的顶芽。叶芽相对瘦小,而花芽和混合芽通常比较肥大,易与叶芽区别。植物的顶芽和侧芽既可能是叶芽,也可能是花芽或混合芽。如禾本科植物的顶芽在营养生长期是叶芽,到幼穗分化时则转变成花芽。植物的副芽则通常可能是花芽,如桃、桂花等的副芽。3.鳞芽与裸芽按芽鳞的有无,芽可分为鳞芽和裸芽。鳞芽(scaly bud)是一些生长或起源在冬寒地带的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芽,有芽鳞片包被,又称被芽。芽鳞片是叶的变态,其外层细胞角化或栓化、坚硬,外表常被以茸毛、蜡质,或可分泌黏液或树脂,因而可以有效地起到保护作用。裸芽(naked bud)是无芽鳞片的仅被幼叶包围着生长锥的芽。所有一年生、二年生草本和一些多年生木本
17、植物的芽均属于裸芽。4.活动芽与休眠芽按芽的生理活动状态,可将芽分为活动芽和休眠芽。能在当年生长季节中萌发的芽称活动芽(active bud)。一年生草本植物的芽多数是活动芽。温带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其枝条上近下部的腋芽在生长季节里往往是不活动的,暂时保持休眠状态,这种芽称为休眠芽(dormant bud)。休眠芽仍具有生长活动的潜势。在不同的条件下活动芽与休眠芽可以互相转变。5.珠芽(bulbil)珠芽是一种未发育的球茎,呈球状、卵圆形等,通常生于叶腋,属于营养繁殖的器官。如二年生或三年生的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叶柄的基部及百合(Lilium. sp
18、eciosum Thunb.)花茎的每一叶柄下部或叶子基部生出的珠芽等。此外,山药(Dioscorea spp.)、泽泻科(Alismataceae)、水麦冬科(Juncaginaceae)、天南星科(Ar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部分种类都可在叶柄的基部形成珠芽。此外,按芽形成的季节分,则生长季中形成并发育的芽称为夏芽,多见于草本和热带常绿植物;在生长季末形成,来年生长季才活动的芽称为冬芽或越冬芽,如多年生植物某些芽。一个具体的芽,由于分类依据的不同,可给予不同的名称。如梨的鳞芽可以是顶芽或侧芽,也可以是休眠芽,可以是叶芽,也可以是混合芽。种子萌发时,胚芽生长,逐渐发育为具
19、叶的枝条。枝条的顶端和叶腋中生长幼芽。芽有多种类型,芽在茎或枝条上的位置因植物而不同,芽的位置和活动决定了植物地上部枝条分布的格局。(二)芽的结构1.叶芽叶芽是在植物营养生长的早期陆续出现的芽。其基本结构包括生长锥(growing tip;growth cone)(芽轴、茎尖分生区)、自内而外体积和发育程度递增的叶原基(leaf primordium)和幼叶(图6-2,图6-3A,B)。有的植物,芽外方还有一至几片芽鳞,以及从第二、三个(自顶向基)叶原基内侧开始出现的腋芽原基(axillary bud primordium)。腋芽原基位于每个叶原基或幼叶的叶腋。2.花芽当植株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
20、生长时,开始形成花芽。花芽是花或花序的原始体,外观较叶芽肥大,内含花或花序各部分(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的原基(详见第九章)。花芽中无叶原基和腋芽原基,茎尖分生组织在花芽分化完成后消失(图6-3C)。3.混合芽(芽的组成体现了对分生组织主体的保护与对环境的适应。如密集生长的幼叶或苞片、芽鳞等,它们紧紧地包被着芽轴,使其免遭风吹、雨淋、日晒及一些生物的侵害。在生长条件不利,或因植物自身发育的需要进入休眠时,芽更是一种绝好的休眠结构内部细胞进入休眠状态的变化,外部的重重包被和外层栓化的鳞片,限制了氧气注入和水分散失,降低了内部的呼吸与代谢活动。)混合芽有完整的叶芽结构,叶原基或幼叶的叶腋内还有花
21、芽原基的分化,混合芽的外围常包被有芽鳞片(图6-3D)。(三)芽的发生与分枝植物的分枝源于芽的活动。因此,了解芽的形成规律是了解植物分枝特征的关键。关于侧芽的形成有两种观点:一是侧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即主茎的顶端分生组织(合点起源)由形成叶原基时保留在叶腋处的分生细胞所组成,一是侧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在叶腋内(处)由已分化的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根据拟南芥显性突变体phabulosa(phb)研究表明:在该类突变体的叶的远轴面出现了侧芽,这就说明侧芽发生于叶的近轴面细胞,而非来自茎端分生组织保留的细胞。进一步研究表明,只有拟南芥莲座叶的侧芽才可能形成莲座叶,同样,茎生的侧芽只能形成茎生叶;通常拟南芥
22、的萼片内不形成侧芽,但在AP1突变体中,萼片内侧基部出现了侧芽,且该侧芽只形成不同类型的花器官。二、茎的分枝方式及其意义植物的顶芽和侧芽存在着一定的生长相关性。当顶芽活跃地生长,侧芽的生长则受到一定的抑制。如果顶芽因某些原因而停止生长时,侧芽就会迅速生长,由于上述原因及植物的遗传特性,不同植物有不同的分枝方式(图6-4)。(一)单轴分枝(monopodial branching)(总状分枝)单轴分枝是指从幼苗开始,主茎的顶芽活动始终占优势,形成一个直立的主轴,而侧枝则较不发达,其侧枝也以同样的方式形成次级分枝的分枝方式。单轴分枝方式的植株呈塔形。如红麻、黄麻等便是单轴分枝(图6-4)。所以,栽
23、培这类植物时要注意保顶芽,以提高其品质。杨、松、杉等木本植物的树干高大挺直,是很有价值的木材。(二)合轴分枝(sympodial branching)(在栽培上,常采用整枝方法来调整果枝和营养枝(foliage shoot)的比例,在保证一定的营养面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果枝的增产作用,提高品质。例如在棉花栽培中,当棉苗开始出现一、二个果枝时,把第一果枝以下的营养枝摘除,可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促使果枝生长和花蕾发育。当果枝上的花蕾达到一定数量时,把主茎和果枝的顶芽摘掉,留下一定数量的果枝和花蕾,以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增加有效蕾数和铃重,有利稳产高产。)合轴分枝是指植株的顶芽活动到一定时间后死亡
24、、或分化为花芽、或发生变态,而靠近顶芽的一个腋芽迅速发展为新枝,代替主茎生长一定时间后,其顶芽又同样被其下方的侧芽替代生长的分枝方式。合轴分枝的主轴除了很短的主茎外,其余均为各级侧枝分段连接而成,因此,茎干弯曲、节间很短,而花芽较多。合轴分枝在农作物和果树中普遍存在,如棉(图6-5)、番茄、马铃薯、柑橘类、葡萄、枣、李等的果枝(fruit shoot),茶树等在幼年期为单轴分枝,成长后则出现合轴分枝。(三)假二叉分枝(false dichotomous branching)假二叉分枝是指某些具有对生叶序的植物,如丁香、石竹、檞寄生等,其主茎和分枝的顶芽生长形成一段枝条后停止发育,由顶端下方对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形态 结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