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手册.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水产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手册.doc(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水产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手册.精品文档. 农业部兽药GMP认证企业 水产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手册武汉武四生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WUSIBIOCHEMTECH-NOLOGICO.,LTDOFWUHAN公司简介武汉武四生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从事兽药、渔药研发、生产、经营、科技服务的现代化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科技后盾,先进的生产设备,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公司以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科技服务跻身行业前列。 武汉武四生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医药产业园,占地面积25亩,其中厂房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仓库1800平方
2、米,化验室、办公室1500平方米,建成的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片剂、颗粒剂、粉剂、预混剂、口服液剂、液体消毒剂、液体杀虫剂、固体杀虫剂9种剂型,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公司交通便利、位置优越,是理想的制药生产基地。 武汉武四生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利用武汉生化技术全国领先的优势,走校企联合之路。公司依靠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的科研力量,聘请两所高校的资深专家和教授进行制剂工艺改进、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推出的产品低成本高疗效,用户满意、经销商乐意。 武汉武四生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诚信为本,共同发展”为企业理念。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公司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3、以加倍的努力与药界同仁一起开拓广阔的空间。目 录一、 产品目录二、 鱼病防治的基本常识1、 鱼病发生的原因(1) 引起鱼类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2) 引起鱼类疾病的病原体因素(3) 鱼群的易感性和抗病力2、 鱼类病害的诊断(1) 现场调查(2) 鱼体检查3、 鱼病的预防措施(1) 清整鱼池(2) 加强养殖管理(3) 药物防治二、 水质管理技术1、 水质管理的意义2、 怎样判断水质的好坏3、 水质变坏的标志4、 调节水质的主要措施三、 水产养殖常见鱼病的防治1、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2、 烂鳃病3、 肠炎病4、 赤皮病5、 细菌病白血病(暴发性出血病)6、 白头白嘴病7、 打印病8、 鳃霉病9、 竖鳞
4、病10、 疥疮病11、 水霉病12、 斜管虫病13、 三代虫病14、 鳃隐鞭虫病15、 车轮虫病16、 小瓜虫病17、 指环虫病18、 锚头蚤病19、 中华蚤病20、 碘孢虫病四、虾、蟹、鳝、鳗的养殖防病害知识1、虾类的病害防治(1)虾病的诊断(2)虾病的预防措施彻底清塘放苗前先肥好池水科学放养虾苗加强养殖管理饲料的投喂药物防治(3) 对虾类常见病害防治技术对虾桃拉病毒病对虾肌肉白浊病对虾烂鳃病(4)青虾及罗氏沼虾常见病害防治技术青虾及罗氏沼虾黑斑病青虾及罗氏沼虾红体病青虾及罗氏沼虾累枝虫病青虾及罗氏沼虾烂鳃病2、 蟹类的病害防治(1) 河蟹发生病害的原因(2) 河蟹病害的诊断(3) 河蟹病害
5、的预防措施(4) 河蟹常见病害防治技术河蟹上岸不下水症河蟹烂鳃病河蟹肠炎病河蟹肝坏死病河蟹颤抖病3、 黄鳝养殖及病害防治黄鳝发狂病黄鳝出血病黄鳝肠炎病黄鳝打印、腐皮、烂头烂尾病黄鳝大头病黄鳝肠道寄生虫病4、 名优养殖鱼类常见病害防治技术鳜鱼(桂花)暴发性传染病鳜鱼(桂花)出血病鳜鱼(桂花)烂鳃病乌鳢烂身病斑点叉尾鮰溃疡病斑点叉尾鮰烂鳃病鳗鱼车轮虫病鳗鱼指环虫病五、常见鱼病的发病季节及肉眼鉴别六、渔业水质标准七、禁用渔药列表八、渔用药物使用基本原则及用药禁忌九、附表1、附表一 “出血病”的防治方法及事项2、附表二 “清塘剂”使用方法第一章 产品目录通 用 名商 品 名包装规格含 量 规 格杀虫类
6、泼洒乳剂氯氰菊酯溶液鱼虫杀100ml/瓶4.5%精制马拉硫磷溶液鱼虫雷100ml/瓶20%甲苯咪唑溶液新奥特100ml/瓶10%阿维菌素溶液混杀灵100ml/瓶0.5200ml/瓶0.5伊维菌素溶液虫菌双灭灵100ml/瓶0.5%溴氰菊酯溶液100ml/瓶1%氰戊菊酯溶液见虫杀100ml/瓶8%苦参碱车轮虫克星500ml/瓶45%车轮杀200ml/瓶复配剂内外虫杀100ml/瓶硫酸锌溶液纤虫净200ml/瓶敌百虫溶液鱼安达200ml/瓶复配剂鳝鳗内外杀100ml/瓶复方甲苯咪唑指环杀200ml/瓶内服粉剂阿苯达唑粉肠虫净200g/包盐酸左旋咪唑粉孢虫杀200g/包地克珠利粉孢虫克星200g/包
7、0.5%多虫杀驱虫散200g/包杀菌类泼洒水剂苯扎溴铵溶液止血烂鳃宁100ml/瓶倍腈松溶液渔瘟灵100ml/瓶40%辛硫磷溶液抗暴灵100ml/瓶40%戊二醛溶液水菌净500ml/瓶10%聚维酮碘溶液菌毒双效灵500ml/瓶10%次氯酸钠溶液高效菌毒灵2500ml/瓶有效氯5%季铵盐络合碘溶液菌毒双杀500 ml/瓶季铵盐络合碘20倍腈松乳剂鳝鳗止血灵100ml/瓶泼洒粉剂菌毒净CLO2片剂500g/袋菌毒绝杀二溴海因500g/袋三氯异腈脲酸虾蟹康500g/瓶内服粉剂氟苯尼考粉暴血停100g/包10%200g/包10%恩诺沙星粉武四止血宁200g/包5%恩诺沙星菌必治200g/瓶5%诺氟沙星
8、粉鱼虾康泰200g/包5%盐酸沙拉沙星可溶性粉多菌灵200g/包5%大蒜素粉整肠舒200g/包营养类粉剂葡醛内酯粉消食保肝宁200g/包维生素水产多维200g/包维生素K3粉200g/包酵母、三桂、橙皮消食鱼虾乐200g/包应激王100g/包鳝鳗电解多维200g/包中药类粉剂扑草净粉 水霉净200g/包露水草、龙胆、泽泻、沸石、夏枯草、酵母虾蟹脱壳促长素200g/包茵陈、大黄、连翘、柴胡肝胆舒200g/包龙胆、肉桂、干酵母、碳酸氢钠鱼胃乐200g/包百部、绵马贯众、樟脑、苦参、食盐菌虫杀200g/包槟榔、雷丸、木香、贯众灭孢灵200g/包大黄、黄芩、黄柏三黄散300g/包水质改良类粉剂硫代硫酸
9、钠粉活水爽500g/包90%硫酸铝粉恶水底毒净500g/包10%过碳酸钠富氧宝500g/包10%活性炭螯合剂水质解毒保护剂500g/包聚合氯化铝解毒改水宝500g/包腐植酸钠降氨灵500g/包臭氧片亚硝净500g/包清塘类粉剂氯硝柳胺粉灭螺精500g/包25%乳剂酮毒精溶液清塘剂号100ml/瓶6%酮毒精溶液清塘剂号100ml/瓶5%鱼肥粉剂珠蚌专用肥40kg/包虾蟹专用肥20kg/包鲢鳙专用肥40kg/包水剂EM菌优藻素增氧剂+沸石粉+冰片增氧底改1000g/包第二章 鱼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一、 鱼病发生的原因在水产养殖生产实践中,鱼类疾病通常被简单认为只是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对鱼类侵害的
10、结果。但是水体中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的存在并不都会造成鱼类疾病的发生,可见造成鱼类疾病发生的原因不仅仅是病原体的侵害,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鱼病的类型主要有非病原性疾病及病原性疾病两种。非病原性疾病在目前的养殖鱼类中呈上升趋势,其大体上是营养性疾病和环境性疾病两大类。前者是因为养殖过程中饲料配比的不确当,微量元素的缺少或各养殖阶段中对食性转换欠考虑等原因,造成鱼类生理疾病,如脂肪肝病、僵瘪病等;后者是由于养殖水体中理化因子急剧改变或因高密度等胁迫因子,使鱼类产生应激性生理反应所致,如窒息、中毒、弯体病等。我们知道,现今大多数养殖鱼类大都是野生种类直接进入人工养殖,并未经过科学的驯化,在人
11、工养殖条件下,强制其适应人为养殖环境的营养。当养殖对象不能适应人为环境时,就会产生生理反应,甚至死亡。通常非病原性疾病是不传染的,只要改善养殖环境和营养,疾病就可缓解,鱼类可逐渐康复。病原性疾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侵袭引起的,目前养殖鱼类的疾病大多数属于此类疾病。由于该类疾病时可以传染的,如果不及时防治,发病率就会上升,因此危害较大。养殖鱼类中的寄生生物种类很多,但并不是每种寄生生物都可使养殖鱼类致病,只有那些能使养殖鱼类发病的寄生生物才被称作病原体。但是寄生生物与病原体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一些平时并不致病的寄生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可转化为致病的病原体。即使是常见的病原体,在不同地区
12、、不同季节、不同水体中所造成的病情也有轻重不同甚至完全不发病。如果水体环境良好,鱼类机体健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病原体就难以繁衍、侵袭、发育和传播,鱼类也不会发生疾病。由此可见,鱼类病原性疾病的发生是由水体环境变化产生的应激因素、病原体的侵袭及鱼类内在生理因素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了解了这些原理,我们才能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一) 引起鱼类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1、 自然因素水质的变化:影响水质的因素主要为生物的活动、水源、底质及气候的变化等,鱼类对池水的PH值虽有较大的适应范围,但以7-8.5为好,如低于5或超过9.5,就会引起鱼类的疾病甚至死亡。另外,底质污泥中含大量的营
13、养物质,通过细菌分解,不断向水中释放,对水质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养殖业者必须重视水质和底质的改良。水温的变化:鱼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水温的突然升降,鱼体会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而发生病理变化。鱼类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温变化的要求也不同。鱼苗阶段水温突然变化不超过2,鱼种阶段不超过4,成鱼阶段不超过5,温差过大,会导致鱼类的死亡。2、 人为因素放养密度:一般来说,养殖密度越高,环境的不稳定性越大。随着放养密度的加大,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地投饵和施肥使水体环境越来越差,易发生流行疾病。管理不当:人工投饵不科学,使鱼类饥饱不匀,鱼类也易发病。在是非培育天然饵料的过程中,如施肥不当也会产
14、生不同的效果,甚至引起水质的恶化,导致鱼类疾病的发生。机械性损伤:在网捕、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极易损伤鱼体。受伤的鱼体若未经消毒,下塘后极易被细菌和霉菌感染。3、 生物因素一般的鱼病,多为水体环境差,鱼体抗病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各种致病生物侵袭鱼体而致。此外,有些生物能直接吞食或危害鱼类,如老鼠、水鸟、水蛇、凶猛鱼类、水生昆虫、亲泥苔等,统称为鱼类的敌害生物。(二) 引起鱼类疾病的病原体因素侵袭鱼类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霉菌、寄生虫及藻类等。病原体的来源池塘养鱼过程中鱼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源。通常在一次进水后,众多的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病原体进入池塘,病原体在池塘中遇到合适的环境,即会侵袭鱼体
15、引发鱼病。病原体的传染力传染力是病原体可在一个宿主体内定居、繁殖后引起疾病的感染能力。病原体只有在一个宿主体内繁殖后及时排出宿主体外,并转移到另外的宿主体内才能继续存活,这种能力的大小即为病原体的传染力,传染力越强,危害性越大。病原体的致病力致病力是某种病原体入侵鱼体后能够引发鱼类疾病的能力。控制病原体进入养殖水体的途径对病原体的传染力与致病力的特点进行防治,是控制鱼病发生,减少鱼病所造成损失的重要手段。(三) 鱼群的易感性和抗病力尽管养殖水体本身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但也很难避免病原体的进入。若养殖对象不是易感鱼群,则不会发生疾病,水体中易感鱼群或体质差的鱼体的存在时鱼病发生的首要条件。
16、影响鱼体抗病力的因素主要是鱼体的生理和身体结构。因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或因敌害进攻后,病原体会从伤口侵入。池塘中某些化学物质促使鱼体分泌粘液,一旦粘液耗尽,病原菌也会乘机而入。因此造成鱼类病原性疾病的原因分为环境、病原体、鱼体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控制养殖水体环境,是预防鱼病发生的关键。二、鱼类病害的诊断(一) 现场调查1、 全面了解鱼池中病鱼的各种现象鱼病的发生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鱼病,病鱼在外表与正常鱼区别不大,但一旦出现死亡,死亡率就会急剧上升,常在短期内出现死亡高峰。慢性型鱼病,病鱼体色变黑,游动缓慢,死亡率缓慢上升。还有一种情况,病鱼外表变化不大,但鱼体在水中躁动不安,上蹿
17、下跳,有时急剧狂游,出现此情况要么是寄生虫侵袭,要么是水中含有毒物质。若是前者原因,鱼会慢慢死亡,损失不太大;若后者原因,则往往突然出现大批死亡,各种家鱼及野杂鱼都不例外。2、 调查鱼类饲料管理情况养殖鱼类发病,与管理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如:放苗种前不清塘,放养品种规格大小相差过大,放养密度不当,投喂饲料不当,施肥不当等因素都会引发鱼病。3、 调查有关环境因素鱼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大有关系的。如水源中有无污染源,水体本身理化因子有无变化,水温变化及周围有无施放农药情况,池底质情况的好坏,鱼池大小及水深情况等。鱼池往年的发病史,每年何时开始发病;在同一鱼池中是某一种鱼发病,还是几种鱼同时发
18、病;每天死鱼的数量等,对于准确诊断鱼病也十分重要。(二) 鱼体检查鱼体的检查是鱼病诊断最主要最直接的方法。检查方法是由表及里,先检查鱼体体表,再检查鱼体的内脏。检查鱼体的某一部位,先用肉眼检查,再用显微镜检查。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才回更全面完整。1、 目检一般来讲,病毒性鱼病是鳃盖、眼眶以及肌肉和肠道充血;细菌性鱼病则表现为局部充血、发炎、脓肿、腐烂、鳍条基部充血、蛀鳍、竖鳞等症状;寄生虫鱼病常见症状是体表黏液过多,出血、有点状或块状浓囊等症状。一些大型的寄生虫,用肉眼可以识别出来。目检鱼体包括体表、鳃、内脏三个部分。顺序和方法如下:体表:将病鱼置于白色解剖盘中,按顺序从头部、嘴、眼、鳃盖、鳞
19、片、鳍条等部位仔细观察。鳃:检查的重点是鳃丝,首先应注意鳃盖是否张开,鳃盖表皮有没有腐烂或变成透明,然后用剪刀剪去鳃盖,观察鳃丝的颜色是否正常,有无黏液,鳃丝末端是否肿胀或腐烂变白。内脏:以检查肠道为主。剪掉一侧的腹壁,观察有无腹水或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其次观察内脏的外观是否正常。然后剪断靠咽喉部位的前肠和靠肛门部位的后肠,取出内脏,把肝、胆等器官逐步分开。把肠道分为前、中、后三段,去掉肠道中粪便和实物,用剪刀剖开观察。2、 镜检镜检一般是根据目检时所确定下来的病变部位进行检查。从病灶部位取少量组织或粘液置于载玻片上,若是体表组织和鳃组织或体表粘液,用滴管加一滴清水;若是内脏组织,需滴加0.7%
20、的生理盐水,然后盖上盖玻片,稍用力压平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对每个病灶部位,至少取三个不同点进行观察。在整个诊断过程中,应结合各种鱼病的流行季节,各阶段的发病规律,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三、鱼病的预防措施(一) 清整鱼池修整鱼池:鱼池在养殖一段时间后,要清除池底淤泥,清整后的鱼池要经日光曝晒池底,一次杀灭部分病原。药物清塘:在鱼塘中有些生物本身就是病原体,有的则是病原的携带者。因此,必须要用药物清塘,常用药物有:“乐安清塘净”、“清塘剂”生石灰、茶籽饼等。(二) 加强养殖管理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混养: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混养是提高单产较好的措施。放养 密度越高的池塘,发生鱼病的机率越大,根据
21、不同的鱼类之间有着不同的食性和栖息特点,合理混养,对预防鱼病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合理的投饵施肥:施肥应掌握“及时、少施、勤施”的原则。常用肥水剂有严格管理制度:定时巡塘,每天分早、中、晚三次,尤以早晨巡塘最为重要。要经常性的改善鱼塘卫生环境,勤除杂草、残饵和死鱼,定期消毒,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三) 药物治疗1、 鱼体消毒即使是健壮的鱼种,也难免有病原体寄生,所以在鱼种放养前,最好进行鱼体消毒。通常采用洗浴法,将鱼放在浓度较高的药液里,经短时间药浴,杀死鱼体上的病原体。药物有食盐、“水菌净”、“菌毒双效灵”、“菌毒双杀”、“菌毒净”、“敌百虫”。2、 食场消毒食场是鱼群最密集的地方,也是
22、寄生虫和病原菌密集之处,故经常性地食场消毒,是有效地防病措施之一。常用的方法有悬挂法和泼洒法两种。常用药物有:“水菌净”、“菌毒双效灵”、“菌毒双杀”、“菌毒净”、“高效菌毒灵”。3、 水体消毒在鱼病流行季节,应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以杀死水体中或鱼体上的病原体。常用的水体消毒药是:“水菌净”、“菌毒双效灵”、“菌毒双杀”、“菌毒净”、“高效菌毒灵”。4、 定期投喂药饵一些内脏器官的疾病,需要应用内服法来防治,将药物拌入饲料中投喂。目前常用的内服药物有:“菌必治”、“暴血停”、“武四止血宁”、“整肠舒”、“鱼虾康泰”、“阿苯达唑粉”、“三黄散”、等。在日常的饲料投喂中,定期内服“消食保肝宁”、“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产 养殖 技术 病害 防治 手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