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污染预测与应急措施.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水源污染预测与应急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源污染预测与应急措施.doc(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水源污染预测与应急措施.精品文档.南京长江水源突发性污染应急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报告(初稿)(二)水源地污染预测及应对措施研究河海大学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二OO六年八月目 录1概述11.1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21.3国内外关于水源地保护和预警应急方面的研究动态31.3.1国外研究动态31.3.1.1美国41.3.1.2德国51.3.1.3日本61.3.1.4多瑙河突发事件应急系统61.3.2国内研究动态71.3.2.1国内的一些典型水质污染事件和应急措施71.3.2.2国内水污染事件分析81.3.3总结91.4研究范围及研究依据91.5研究内
2、容102南京上游长江污染源调查112.1长江国控监测断面水质情况112.2船舶航运对长江水域安全的影响122.2.1油类污染122.2.2化学品污染132.2.3 船舶垃圾污染152.3沿线企业对长江水域安全的影响152.4长江南京段上游污染事故总结212.5长江南京段上游突发性水污染预测283长江南京段的污染源调查303.1南京长江段监测断面303.2长江南京段航运状况303.3水源地现有污染源调查313.3.1水源地保护区的保护条例313.3.2城南水厂水源地调研323.3.3北河口水厂水源地调研363.3.6城北水厂水源地463.4城市内河排污企业493.5长江南京段污染事故总结503.
3、6南京长江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预测524突发性水污染预警及应急系统建设534.1预警机制534.2预警系统建设534.3应急机制544.4应急分级544.5应急预案554.6应急技术组织555水源地保护及应急处理措施56575.1严格执行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政策法规56575.2水源应急处理56575.3备用水源(取水调度)57585.4水质监测系统建设58591概述1.1研究背景近年来水源地的水污染事件屡见不鲜,如2005年松花江流域发生的苯污染事件和广州发生的镉污染事件,对饮用水的安全保障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水源突发事件往往具有以下特点:一、不确定性(1)发生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性:突发性水污染事
4、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水上交通事故、企业违规操作或污水排放、公路交通事故和管道破裂等。这些事故发生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突发性水污染的不确定性。(2)事故水域性质的不确定性:水域可以分为河流、水库、湖泊和河口等类型。(3)污染源的不确定性:事故释放的污染物类型、数量、危害方式和环境破坏能力的不确定性,而这些数据对于应急救援而言极为重要,也是水污染事故处理的基本参数。(4)危害的不确定性:同等规模和程度的水污染事故,造成的污染危害是千差万别的,如污染事故发生地点距离城市水源地近,城市供水就可能中断,其后果是灾难性的。二、流域性水体具有流域属性决定了水污染事故同样具有流域性。水体被污染后呈条
5、带状,线路长,危害容易被放大。一切与该流域水体发生联系的环境因素都可能受到水体污染的影响,如河流两侧的植被、饮用河水的动物、从河流引水的工农业用户、流域内地下水与地表水交换导致地下水污染等。三、处理的艰巨性和影响的长期性突发性水污染处理涉及因素较多,且事发突然,危害强度大,必须快速、及时、有效地处理,这对应急监测、应急措施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污染事故得到控制后,对当地的环境和自然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的影响,需要长期的整治和恢复。四、应急主体的不明确性由于污染物随流输移,造成事故现场的不断变化,在输移扩散过程中还可能因为各种水力因素产生脱离,出现多个污染区域。这直接造成应急
6、主体不明确,例如污染事故发生在两个地区交界处,按照快速响应的原则,就近的基层组织或企业应迅速组织起来处理事故,但由于协调权力在上一级组织,经过若干次的通报、请示、指示程序,可能已经错过最佳的处理时间。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且以长江水为主要水源。近年来,长江上游、中游的水污染问题屡见报端,如四川的岷江和沱江污染等,上游来水水质问题使城市供水安全面临的巨大挑战。鉴于突发性水污染的不确定性、应急主体不明确性以及流域性等特点,可以看出突发性水污染的污染物预测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供水应急净化技术必须具有针对性,才能有效地起到保障水质安全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各个城市的供水系统中尚没有完备的水质应急技术措施,尤其
7、缺少针对当地水源可能遭受突发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发生突发水污染时如何保障城市饮用水水质、水量安全,成为供水行业所面临的新课题,也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予以考虑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尤其在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江苏省,将直接关系到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南京市的供水系统必须建立针对性的突发性水污染预测与应急体系,才能保证减少污染事故的发生和水污染发生时实施及时的应对措施,从而保证供水水质安全。本研究着重从南京水源污染分析入手,针对可能的突发性水污染进行预测,为水污染应急技术对策和水源地安全保护措施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1.2研究意义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一方面
8、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水环境和水资源也不例外。本报告紧紧围绕以长江下游为水源地城市供水的突发性水污染预测研究,结合南京水司安全供水水质系统的实际情况,通过长江南京段上游水污染事故的总结和分析,长江南京段水源地周围的污染源现状调研和水污染事故分析,对南京水源地可能遭受的突发性水污染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水源地保护措施及建议。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平原,位居长江三角洲的顶点,东望黄海,西达荆楚,南壤皖浙,北接江淮,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历史文化悠久,是长江中下游重要中心城市。长江在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丰富的长江水资源为城市工业
9、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但近年来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长江水质污染日趋严重,严重威胁到了南京市民的用水安全,同时也制约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长江南京段的水质除江段中心区能达到类水外,其余江段基本稳定在类。水源地的水质安全问题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南京主城区范围内分布着五大集中式水源保护区:城南水厂取水口保护区、北河口水厂取水口保护区、上元门水厂取水口保护区、城北水厂取水口保护区和浦口水厂取水口保护区,五大水厂承担着全市六城区的主要供水任务。除长江上游污染可能对南京供水安全造成影响外,目前南京水源地的生活污染特征明显,大量生活污水通过沿江排水口直接排入长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总磷和粪大肠菌群超标;特别值得重视的
10、是,秦淮河整治的截留污水在南京市供水水源地上游排放,致使水源水质发生较大变化,直接威胁城市供水水质安全。沿岸工业企业众多,工业废水肆意排放,其中以化工企业排污最为典型,且安全生产存在隐患;江苏长江段拥有万吨级码头139座,水源保护区内河运船只较多,航运安全对水源地的影响值得关注。这些问题均存在可能导致突发性水污染的隐患,将直接对南京市供水水质安全带来影响。国内外尚无可借鉴的有关水源地保护与预警的研究成果,为保障南京的城市供水安全,有必要对水源地可能遭受的突发性水污染进行预测与分析,为水源地的保护和水污染的应急技术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1.3国内外关于水源地保护和预警应急方面的研究动态1.3.1国
11、外研究动态由于饮用水质量标准日趋严格,国际上对水源地的保护工作也越发重视,一些与水源地相关的课题(如供水水质、集水区规划等)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第六阶段予以重点关注的项目,涉及水源地的研究工作逐渐展开。当前,国外水源地研究已经超越对水源水质简单描述的阶段,微观上研究水源地开发与水源水质关系的内在机理,宏观上研究水源地规划管理。在地表水源规划管理技术研究方面,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响应的初步研究结果,国际上水源保护已呈现向土地利用调控转变的趋势,将水源保护纳入水资源集成管理范畴。以部分发达国家为例,法国政府自国家层面将全国按水系分成六大流域,各自流域委员会和流域管理局管理本流域内水
12、资源,而后由地方层面进行详细规划。新西兰30个自来水公司与国家农业与环境中心合作重新规划水水源地,调整自然保护区。加拿大有关水源地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用地、林地等私人土地收购归国有,能更加有效地对水源地进行利用和控制。美国逐步将水源保护关键区域的私人土地购归国有,更加有效地对水源地进行土地利用调控和缓冲区建设。国外的长期实践经验表明,全流域管理是水源地保护的关键。因此,国际上对跨地区水源地多采用两级管理,首先由国家统一规划、设定框架,而后由地方详细规划,形成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集中管理优势、协调不同地区利益分配,另一方面将具体管理工作落实到地方,使得具体操作易于根据各
13、自情况进行调整。发达国家的地表饮用水源管理强调流域管理,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和净水处理三者的有机结合。比较成功的典型是美国“美国流域计划管理机构”由供水企业工作人员,地方规划部门,政府咨询机构人员和顾问共同组成。该机构对流域数据进行统一汇集,鉴别污染物及其来源,制定管理目标和流域管理条例,选定管理总量控制和污水处理。同时定期监测水质变化,反馈流域管理效果,美国的达喜斯土地利用卫星为14820km2土地的9个流域的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信息。国家环保局设专款支持州和地方政府提出水源保护项目,企业、财团也提供经济支持。为了配合流域饮用水源的管理,国家环保局还设置了土地利用与水源水质监测参考项目表,用于与非点
14、源管理有关的水质检测。1.3.1.1美国9.11以来,国际上在水源安全保护和预报预警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其中,美国为保护水源地所做的工作:a.美国国家环保局完成了基本威胁报告,该报告描述了类似恐怖事件侵袭模式,评价了水系统单元的脆弱性和各种相关因子,这是一份非常敏感的信息,只能为供水部门所使用。b.向供水管理部门提供危险评价的方法,用来评估本部门供水安全隐患,脆弱性评价已被反恐法明确规定。c.在几千个供水系统内开展脆弱性评价的培训,通过培训,供水管理部门可以准确并详细地评估其脆弱性。d.拟订安全协议,保证脆弱性评价报告能够安全送达国家环保局脆弱性评价报告必须送交国家环保局的要求也在反恐法中规定。
15、e.向供水管理部门提供修改应急对策规划的导则和技术支持,这些也都在反恐法中进行了规定。f.开发了关于最佳实践的信息和技术支持系统,比如有关计算机安全硬件技术。g.向供水管理系统提供以往安全隐患的目录,使其能够从中吸取教训。h.分析水系统的脆弱性评价结果及其评价过程中的教训。i.向供水管理部门提供保护和反恐以及排除隐患的技术导则,这一部分的内容与国家安全有关法规要求一致。j.建立水信息共享和分析中心(Water Information shareing and Analysis Centers),这个中心能够提供一个安全信息通道,使供水管理部门交流危及供水安全的各种信息。另外,水源地的保护体现了
16、政策法规是确保水源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清洁水法(Clean Water Act,简称CWA)和生活饮用水安全法(Safe Drinking Water Act,简称SDWA)均为可用于水源地管理的联邦法案。尽管CWA和SDWA相当全面详尽,但并未就水源地保护提供详细规定,仅指出各州水环境应达到的最低要求。实际管理中,各州分别针对各自水源地情况制订水源保护法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纽约水源地备忘录”(New York City Watershed Memo-randum of Agreement ),它是纽约水源地保护的里程碑,目前纽约水源地的实际管理和保护工作正基于此。采用防护区(Setba
17、ck)和缓冲区(Buffer zone)将水源与潜在污染源隔离,是“纽约水源地备忘录”的一个重要举措。防护区作用是控制污染源与水体的距离,而缓冲区则主要用于控制面源对临近水源的污染。1.3.1.2德国水源保护区的建设在德国始于18世纪末期,第一个水源保护区划定于科隆地区(Koeln)。随后各地政府立法划定水源保护区,颁布保护措施,标准不一。50年代,西德联邦水法颁布,西德德意志水与气专业协会整理出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条例供各地方政府参考使用,随后相继推出水库水水源保护区条例及湖水水源保护区条例。经过多年试用与反复修改,西德各州政府采用了上述三种水源保护区条例。东德西德统一后,东部各州政府参照西部水
18、法,颁布了自己的水法,同样采用了上述三种水源保护区条例。德国现行水源保护区条例中没有河流水水源保护区条例。为确保饮用水水质,西德饮用水水源多数为地下水、水库水及湖水,河流水水质一般较差,且不稳定,因此不推荐河流水为饮用水直接水源。在多瑙河(Donau)沿岸有个别水厂直接将河水处理成饮用水,但技术与资金投入巨大。原东德国家水源保护区条例TGL4385006曾作为河流水水源保护区条例适用于东德。德国统一后,东德国家水源保护区条例TGL失效。不推荐建立河流水水源保护区的另一个原因是,河流水水源保护区面积大,管理困难、可操作性差。水厂通过沿岸渗透井抽取河水,并建立渗透井水源保护区,相当于地下水水源保护
19、区。按照德国水法要求,所有饮用水取水口都要通过建立水源保护区进行保护。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总原则是:争取将取水口所在流域区全区划定为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至少要包括流域区内取水口上游区;水源保护区内部分级划出2到3个分区,分级保护。分区一般呈环带状或半环带状,以取水口为中心向外展开。水源保护区的面积一方面要足够多,至少满足保护水质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尽量小,以便减少水源保护区对当地生产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因为水源保护区内保护措施通常要限制生产。保护级别越高,保护措施就越强,区内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就越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取水口中心区保护级别最高,从中心区向外缘远区延展保护级别逐渐降低
20、。设立不同保护级别的分区和子区,是为了在水源保护区内减少生产与经济方面的损失。原则是根据保护区内地质地理特征对水体的自然保护条件设计保护措施,即因地制宜。饮用水是人民生活中第一物质材料,饮用水水源保护优先于发展经济。争取将取水口所在流域区全区划定为水源保护区,是德国几十年来在水源保护区方面积累的经验。因为流域区内水体循环系统(特别是地下水系统)是一个整体,这个循环系统可以把流域区内其它位置水体内的污染物带到取水口处。1.3.1.3日本日本采用集中协调与分部门行政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国土厅统一协调水管理的法律基础是河川法,相当于我国呼之欲出的流域法,统一协调的技术基础是“流域水资源基本规划”。日本
21、民族号称和族,其文化传统的精髓是“和”。上述集中协调下的水资源分部门管理体制,深深植根于日本的文化传统之中,使得国土厅对水资源问题的协调,从未遇到重大挑战。1.3.1.4多瑙河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在过去几十年里,多瑙河发生了很多突发水污染事件,其中很大一部分有国际影响。多瑙河边的重要用水户(首先是饮用水)不断要求能够得到此类事件的预警。多瑙河突发事件预警系统作为多瑙河环境项目短期优先项目,于1997年4月实施。多瑙河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提供水质突变时的即时信息来帮助政府当局和下游用水户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参与这个系统的国家有(以河流流经排序):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
22、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每一个合作国家的国家中心叫做国际预警中心本部,它和国家污染控制机构保持紧密联系。为了满足信息快速交流的需求,系统装备了和当地计算机网络相连接的卫星通信装置,而这些网络有信息处理系统,危险物质资料库,模拟污染效果的警报模型。国际操作指南为每个国家提供标准操作技巧。本系统的操作实例是1998年5月在匈牙利发生的化学物质泄漏事件处理。1.3.2国内研究动态近年来,由于水源保护的紧迫性不断加强,水源地的研究工作在国内逐渐展开。国内湖泊水库型水源地现状水质状况尚可,约有60%能够满足类水质标准;河流型水源地则不如人意,北京的密云水库、厦门的江东水域、洛阳的地下水源保护区、天津的引滦水
23、源保护区、广州的饮用水源保护区、深圳的铁岗石岩水库、昆明的云龙水库、福州的敖江流域等水源地的保护虽大多也采取了划分各级保护区、局部污染源控制以及建设水源保护林等措施,但仍未能有效缓解水源地所承受的环境压力。作为缓冲外界污染负荷的有效措施,国内一些水源地进行了各级水源保护区的划定,但这种划定多是地理空间的划分,较少基于对内在机理充分研究的基础之上,常常导致水源保护区设置有效性的降低。1.3.2.1国内的一些典型水质污染事件和应急措施(1)哈尔滨停水事件2005年11月13日14时,中石油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发生爆炸,大约有100吨化学品泄漏入松花江,造成松花江流域重大水污染事件。污染团到达哈尔滨市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源 污染 预测 应急 措施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