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泥沙动力学研究进展.doc
《河流泥沙动力学研究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泥沙动力学研究进展.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河流泥沙动力学研究进展.精品文档.河流泥沙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李义天 孙昭华(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072)摘要:河流泥沙研究包括泥沙运动力学、河床演变学及以此为基础的河流模拟,是水利、地学及生态环境等学科的重要基础之一。近些年来各大流域中出现的多种泥沙相关问题,使泥沙研究扩展到区域及流域泥沙及工程及环境泥沙问题等方面。由于河流泥沙研究的许多理论还有待完善,而江河治理开发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异常复杂,现有理论和方法还难以使所有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因而,今后在继续深入研究泥沙基本理论的同时,应加强水沙变异条件
2、下河床演变规律的研究,并从流域整体的角度,扩展研究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分析泥沙输移的规律及其造成的环境影响,探索水沙调控的理论与技术。关键词:河流泥沙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Review and perspective of river sediment researchYitian Li Zhaohua Su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resource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scienc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Abstract: As the foundmantal t
3、heory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geomorphology science and hydro-environment,river sediment research is developed to reveal the rule of sediment transport and to understand or predict fluvial processes. The goals of river sediment research have been broadened in recent years due to sediment related p
4、roblems appeared in river management of large basins, which includes sediment problem of region or basin scale, interactions between hydraulic projects and environment. Since the basic theories underlying sediment movement and fluvial process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sediment problem arose in
5、engineering practice of river exploitation cannot be solved perfectly with current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Consequently, it is argued that mor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in some key problems besides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es, such as channel responses to changes of flow and sediment regime, rules
6、on large scale sediment transportation and regulations on discharge and sediment processes.Keyword: river sediment research; review1引言河流泥沙研究包括泥沙运动力学和河床演变学1-4。前者主要研究泥沙在水流中的输运过程和挟沙水流的运动规律,后者则主要研究水流和泥沙共同作用下冲积河流形态的变化规律。无论是在自然条件下,还是受人工干扰明显的河流,水流是挟带泥沙的基本动力条件,而泥沙又通过改变河床边界作用于水力要素。在高含沙水流中,泥沙颗粒还直接影响水流的各种特性。因此
7、,水流和河床以泥沙为纽带形成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是河流地貌中最活跃的动力因子。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一方面要避免河流所造成的各种灾害,诸如洪水泛滥、崩岸改道,另一方面又要对河流进行治理开发,诸如修建水库、整治航道,这些都与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息息相关。除此之外,在已开发的河流上,各种水利工程造成的河道萎缩、灾害加重、湿地退化等负效应也都与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密切联系。因此,河流泥沙是水利、地学及生态环境等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近期以来,随着江河水资源利用和水能开发力度的加大,江河治理实践中面临着与泥沙输移相关的新现象、新问题,不断推动着河流泥沙研究的发展。本文对河流泥沙研究的进展与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综述
8、。2河流泥沙研究范畴2.1河流泥沙基本理论研究泥沙运动涉及侵蚀、输运、沉积等地貌过程,各种过程涉及的时空尺度变化范围极大。在一些情况下必须考虑地质构造的上升、下降等大尺度、长时期的过程,有时又必须考虑泥沙起动、悬移等微尺度和瞬时的过程。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河流泥沙研究包含了从宏观到微观多方面的物理现象,依据对象尺度的不同,以及由此引起的研究思路、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可将泥沙基本理论分为泥沙运动力学和河床演变学。河流泥沙动力学的研究范畴包括:泥沙颗粒的基本性质、泥沙起动与沉降、河道水流特性以及泥沙对水流的影响、床面形态及阻力、水流与泥沙输移机理及其定量描述等1,5。河床演变学的研究范畴则包括:河床调
9、整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河型分类、河流几何形态与水力泥沙条件之间关系、人类作用下河床再调整作用等2,3。人们对河床演变过程的认识,通常是从野外实际查勘及观测开始的,对资料的综合分析使人们逐步形成了对具体河段和整个河流以至不同河流之间河床演变现象的规律性认识,但这种规律性认识大部分只具有定性性质,许多情况下难以满足工程实践的要求,由此就出现对河床演变的定量预测,也就是所谓的河流模拟技术6。河流模拟是在对微观水流、泥沙运动深入认识基础上,建立描述水沙运动及河床变形的控制方程,从而模拟出宏观河床变形随时间的发展。2.2河流泥沙研究内容的扩展长期以来,河流泥沙研究致力于泥沙冲刷、搬运和沉积规律,围绕着这个
10、中心取得了大量成果。但必须同时看到,随着生产力发展,人类对河流的依赖越来越强,对河流的干扰也日益增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人口密度增加,生态环境破坏,水体污染加剧,特别是流域内各种大型工程的兴建,使流域环境发生了不同于自然条件下的剧烈变化,与此同时,人们对流域内洪水等灾害的防治、生态系统的维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调配成为必然的趋势,这些挑战使得江河治理只能向建立全流域的水沙调控体系发展。与此相应,需要针对流域开发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需求,从理论上改进水利工程的规划原则,从机理上分析各种现象的出现原因、发展趋势,从技术上发展
11、和改进已有的模拟方法、调控措施,从而为水沙调控提供科技支撑。在此背景下,河流泥沙研究必须扩大其研究范畴,才能适应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际上,近些年来各大流域中出现的多种泥沙相关的问题,已经超出了传统泥沙基本理论研究的范畴,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及流域泥沙问题泥沙既是水流主要挟带物质又是地表塑造者,泥沙冲淤与河道、湖泊形态的变化息息相关,因而影响着防洪、航运、生态栖息地等条件的变化。在宏观尺度上,由于泥沙作为间接因子,大范围内河流边界的改变,引发的洪灾、环境恶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期以来,我国各流域洪灾最显著的特征主要有:普遍出现流量小,水位高,危害重,损失大的现象,
12、并成逐年加重趋势。1996年黄河花园口洪峰流量仅相当于1958年的1/3,而水位却超过了1958年约1m,堤坝处处出险,沿岸防洪非常紧张;1996年湖南沅江和资水的流量都比1969年小,水位却分别比1969年高1.5m和0.8m;1996年长江城陵矶和螺山两水文站的洪峰流量都小于1954年,汉口水位又低于1954年,而城陵矶和螺山两水文站的水位比1954年分别高1.05m和1.00m;1998年长江洪水,汉口水位比1954年低,螺山流量比1954年小约14000m3/s的情况下,螺山洪水位却超过1954年近1.8m。年复一年,江河灾害频发,灾害范围越来越广,灾害损失越来越大。以往大洪水引发大灾
13、,而今大小洪水都致大灾。事实说明,除人类活动影响及防洪意识、防洪管理和防洪工程建设方面尚存欠缺外,自然因素中加剧江河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是泥沙淤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洪水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但泥沙的影响常常被掩盖和忽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泥沙输移是引起河道行洪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除了对洪水的影响,大范围内的泥沙冲淤促成水体面积的变化、地下潜水位的升降,对航运、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甚至区域气候均产生影响。泥沙冲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具有累积性,当前的变化可能与长时期内的泥沙输移存在关联,甚至与地质构造活动存在联系。长期以来,人们多关注于短时期、局部范围的泥沙冲淤,对流域内泥沙的来源、去向不够了解,对
14、区域内冲淤发展的趋势及其后果缺乏估计,因此无法调控流域内的泥沙输移以避免其危害。甚至在很长时间内,以上问题还未被人们所意识到,例如长江中下游大量湖泊淤积的同时,人类的盲目围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黄河下游断流、泥沙淤积加剧的事实,与上游梯级开发和沿岸大量引水造成下游输沙水量不足有关。大量事实表明,泥沙研究在充当解决生产实践中泥沙问题的技术工具的同时,也应当是指导流域规划和宏观管理的技术基础。对于黄河治理,需要上、中、下游统一治理,逐步形成“拦、排、放、调、挖”处理和利用泥沙的方略。对于长江中游的洪水灾害,需要处理好江湖之间的泥沙冲淤分配。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已经初步展开,泥沙研究范围和研究尺度的
15、扩展实际上已是一种必然趋势。(2)工程及环境泥沙问题我国的水能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3.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目前已开发的仅14%左右。同时,我国水资源存在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利用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进行调节十分必要。大量水利工程修建将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这些工程对水沙过程的调节及流域环境的影响值得关注。水库对泥沙的拦截不可避免,但库区和变动回水区的淤积会不会影响当地的防洪和航运?如何制订科学的运行规则以延长水库寿命?在大量水库形成工程群体之后,又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水、沙量调节?在变化的流域环境下,水沙过程是否稳定,会不会威胁水利工程安全和效益?天然径
16、流过程被改变、大量泥沙被拦截在水库中后,中下游河道将发生长时期的严重冲刷,防洪大堤是否安全?河道是否萎缩或摆动?湖泊是否会消亡?河口海岸是否因入海沙量减少而侵蚀退缩?生态系统是否因河床冲刷和径流过程改变而失去生存条件?这些都是关系到水利工程成败及流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世界范围内的大量事实表明,由于以上问题未引起充分重视,大河流域的开发中留下不少教训。许多流域,如密西西比河、科罗拉多河、尼罗河、莱茵河等虽然以水资源开发为中心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水文活力消退、生态环境失衡等不良响应。欧洲莱茵河采取渠化工程,主支流上修建的一系列堰坝截断了泥沙供应,洪水期河道冲刷造成两岸地
17、下水位下降和航道恶化,德国工程师只好人工喂沙,每年花费大量钱财7。非洲尼罗河修建了世界著名的阿斯旺(Aswan)大坝,建坝后虽然改善了灌溉、防洪条件,但对下游径流和输沙过程的改变,造成下游河床冲刷、河道蜿蜒摆动、河道断流、尼罗河三角洲后退、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随之带来河口湿地退化、生态环境破坏。为减免不利影响,不得不实施海岸防护工程及其它补救措施8。美国密西西比河,修建了大量水坝及整治工程,枯水径流的不足带来河口环境的恶化,如海岸侵蚀、湿地丧失等,每年丧失土地约4047hm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密西西比河下游不得不实施调水工程:将浑水调到三角洲,以便提供泥沙和营养物质,维持淡水草本沼泽和减少
18、咸水入侵9。造成以上各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对河流系统中水、沙、河床、生态环境之间的整体联系和互相影响的机理认识不足,导致河流系统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和负面效应。世界各国河流开发历史和经验教训表明,当人们意识到各种工程对河流环境的影响时,往往河流功能已受到明显损伤,对河流系统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重建是十分困难甚至不可能的,防患与未然胜于任何补救措施10,而保持工程与环境相协调的关键,仍在于泥沙问题的合理解决。其中一些是泥沙基本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如水库淤积问题、下游的再造床作用等,然而更多的是要在传统基本理论研究基础上有所扩充,如水库减淤问题,需要在水库淤积规律和水资源调度的基础上,考虑水沙的
19、综合调度和发电、减淤、航运等多目标优化;下游的河型转化和河势调整问题,考虑的是长河段的长期变形,以及不同类型河段河势调整的一般性规律,而不是针对具体某一河段的短期变化;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对河流环境的影响,不仅要考虑沙量及其颗粒特征在水体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还要重视水沙过程调节引起的河湖洲滩面积、形态变化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多样性的影响。这一方面要将研究的尺度扩大,更加重视流域的整体性,另一方面要将泥沙研究与相近的水问题和环境问题研究相结合,致力于新问题的解决。泥沙运动在流域环境变化中的纽带作用使得泥沙研究成为流域水问题和环境问题研究的中心环节之一。当前,水资源开发和调节已成为一种趋势,
20、人类活动干扰下流域环境的变化也不可避免,河流泥沙研究在继续探索天然情况下各种规律和机理的同时,应考虑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将研究重心适当倾向于工程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保持人水和谐。3河流泥沙研究进展3.1河流泥沙基本理论研究进展3.1.1泥沙运动基本理论研究进展泥沙运动基本理论研究一直是河流泥沙研究较为活跃的分支,也一直处于国际领先的水平。近年来围绕三峡等大型工程组织了重大科技攻关,大大推进了泥沙动力学研究发展11。一般泥沙运动规律、水流挟沙力的研究,已由均匀沙或混合沙的水流挟沙力发展到非均匀沙的分组水流挟沙力;起动流速的研究,已由散粒体的均匀沙起动流速发展到非均匀沙、含粘性细颗粒和级配范围宽的
21、粗颗粒起动流速;推移质输沙率在检验及发展前人已有公式方面取得了进展,对宽级配推移质输沙特性及输沙率也开展了深入研究;沙波运动对阻力的影响也已获得可资用的成果。将泥沙运动看成一种随机现象,利用概率论及力学分析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研究,已逐步发展成为研究泥沙运动力学的重要分支12。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虽然一些新理论、新概念被引入,但基本理论的研究基本上仍处于对已有模式的修正阶段。例如关于泥沙起动规律,考虑了沙粒形状因素、起动概率和起动力矩概率分布、床面粗化及隐暴作用,以及粘性细颗粒成团起动等方面因素。在宽级配推移质运动参数和输沙率公式建立方面,讨论了暴露度、粗化程度影响参数、有关切应力、交换概率和隐
22、蔽参数。这些修正考虑因素更加全面,但缺乏实测资料检验,距离真正实践应用尚有距离。正因为如此,工程实践中多数情况下参数的率定仍主要依靠经验。例如对于水库下游的河床冲刷,多位学者开展了有关含沙量恢复过程与机理的研究,涉及水流挟沙力、床沙交换、泥沙恢复饱和系数等基本概念13,14,这些研究对于机理认识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问题本身复杂性,其中存在不少假定或经验系数,有待于天然资料的检验。3.1.2河床演变规律研究进展河床演变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应当是从工程技术的角度,考虑河流在较长期内但又不是历史时期的调整过程。因为在具体研究中分工过细,所承担的任务往往只涉及一个河段或者一个地区,工程技术人员容易注意局
23、部河段而忽略流域整体,容易看到眼前而忽略较长期的变化。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实际中关于河床演变的研究成果往往是关于某个具体河段的资料分析,而针对某一类型普遍现象的讨论及规律总结不多。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关于普遍规律的总结主要体现在河流自调整机理、河型分类、各类河型演变特性、河相关系、水库下游再造床作用等方面15-25。冲积河流自调整作用是河床演变各种现象的基础,尽管人们早已认识到河床具有某种平衡倾向性,但对如何描述河床调整所遵循的内在机理却十分困难,现阶段仍只能限于最小能耗率、河床最小活动性、随机理论等各种假说2,3。河床演变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作用机制,同时河床演变现象在宏观上也表现出一定的规
24、律性。从当前的研究来看,对河床演变的研究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内在的动力机制出发,试图说明河流上发生某种演变现象的内在原因,偏重于对内在动力机理的诠释;另一类是从宏观的现象中分析规律性的东西,试图从原因和对应的结果中总结规律,说明某种现象出现所伴随的外部条件或必要条件。在机理研究存在困难的时候,利用大量资料总结河床演变规律的工作取得了进展。几十年来的治河实践一方面受到各种河型演变的理论的指导,同时也利用所积累的资料不断检验了各种河型演变的一般规律。但是,原理上认识的不足限制了对河床演变规律的探索:描述河床水力几何形态的河相关系方程组不封闭,使得水沙变化后河床形态调整难以预测;河型存在和维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流 泥沙 动力学 研究进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