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总体规划文本-1102.doc
《江都总体规划文本-110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都总体规划文本-1102.doc(1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第一章第二章 江都总体规划文本-1102.精品文档.第三章 总 则第1条 修编目的为顺应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江都新时期现代化建设需要,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确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格局,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修编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本轮总规)。第2条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紧紧围绕“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充分把握国家推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时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沿江、沿
2、运、沿交通线的城镇和产业,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显著增强江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实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第3条 规划原则1、交通引导根据市域南部和北部不同土地功能和交通需求特征,差异化地制定交通政策和布局交通体系。积极响应外部交通条件的变化,构建完善的区域交通网络,促进江都向交通枢纽型城市转变,并通过交通引导发展,促进土地集约、集聚、合理利用,提升中心城区职能,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2、集聚发展江都地处沿江和沿运河交汇地带,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地区之一,担负着重要的生态保护任务,市域以通扬运河为界,分属里下河地区和沿江平原地区,发展
3、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本轮总规的基本思路是促进功能、产业与人口的合理集聚,进而实现空间的集聚,推进江都的科学发展。3、城乡统筹以中心城区和重点镇、特色镇为重点,进一步发挥集聚和规模效应,提升城市化质量;根据自然、人文、经济等基础条件,按照基本农田保护要求,结合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乡村旅游发展需求,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引导村庄合理适度集中发展。统筹推进市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缩小城乡差距;尊重城乡在产业发展、文化脉络、空间景观、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色差异。4、彰显特色以江都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厚的历史文化为基础,传承“江淮明珠”、“龙川文化”的独特内涵
4、,大力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服务业,积极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改善人居环境,形成独具特色的运河生态文化廊道,构建滨水生态宜居城市景观框架,凸显江都地域文化特色。第4条 规划重点1、加强区域协调,实现联合发展研究江都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江苏沿江城市带发展进程中、与扬州协调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定体现江都特点的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引导、空间组织形式和基础设施建设方式。2、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引导集聚发展发挥市域综合交通优势,引导二、三产业和城镇空间集聚发展;合理划定交通分区,调控交通需求增长,落实公交优先措施,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培育交通枢纽,引导城市中心体系构建。3、优化市域空间组织
5、,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综合评价城乡发展条件,统筹配置城乡空间资源,引导城乡发展要素合理集聚,优化市域城乡建设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港城协调发展。4、提升城市功能,促进转型发展巩固制造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民生事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转型发展步伐。5、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性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江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5条 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3、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
6、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2008)5、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0)6、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10119号)7、江苏省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苏建规200991号)8、关于同意江都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复函(苏建函规2008748号)第6条 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09年,现状数据以2009年底为准。1、近期:2010-2015年;2、中期:2016-2020年;3、远期:2021-2030年;4、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第7条 规划范围1、规划区江都市域,总面积1330.16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域面积
7、为9.51平方公里)。2、中心城区由长江、夹江、西部市界、启扬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新通扬运河、花木大道、沪陕高速公路和东部市界围合的范围,面积约250.18平方公里。3、旧城区主城区:东至新都北路、南至新通扬运河、西至高水河、北至江淮路,面积约4.5平方公里。港区:东至白塔河、南至新城路、西至东园路、北至北华路,面积约0.5平方公里。主城区和港区的城中村、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参考旧城区实施。第四章 发展目标与策略第一节 发展目标第8条 综合目标至2015年,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变、经济质量显著提高、科教发展显著进步、文化实力显著加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至2
8、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至2030年,总体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前发展水平,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活幸福、环境优美的和谐新江都。第9条 现代化发展目标表4-1 江都市现代化发展目标一览表类别指标指标对象现状值2009年目标值备注2015年2020年2030年经济发展1、人均GDP(元/人)市域3992875400114200204000指导性2、R&D经费占GDP比重(%)市域1.381.82.02.5约束性3、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市域34354045指导性4、资本产出率市域0.360.500.650.80指导性人民生活5、居民收入(元/人)城镇1761435700660001150
9、00指导性农村8864166003700068000指导性6、基尼系数市域0.330.300.280.25指导性7、恩格尔系数城镇38353320指导性8、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32.52.12.0指导性9、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市域96.799100100约束性10、人均受教育年限(年)市域11.6121314指导性11、人均期望寿命(岁)市域74.1757880指导性12、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城区5.4101520指导性民主政治13、社会安全指数(%)市域97.899100100指导性14、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市域80859095指导性15、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满意度(%)
10、市域80909395指导性生态文明16、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市域0.760.550.450.31约束性17、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立方米/万元)市域2620168约束性18、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增加值(亿元/平方公里)市域4.0101525约束性19、资源综合利用率(%)市域-305090约束性20、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市域91929598约束性21、森林覆盖率(%)市域16.5232830约束性22、绿化覆盖率(%)城镇41.6424548约束性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城镇8.8121314约束性第二节 区域协调第10条 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强与上海、南京等区域核心城市的接轨,接受
11、核心城市服务职能和发展要素的辐射,借核心城市发展壮大自己;实现交通体系的一体化建设,实现与长三角主要核心城市、主要交通廊道、主要交通设施(港口、机场)的便捷联系。第11条 江苏沿江地区呼应沿江开发,拓展产业空间,扩大区域影响力。积极发展船舶制造、物流、建材等临港产业,注重与沿江地区间的资源整合、协调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加强对沿江地区生态环境的协调保护。第12条 江苏沿海地区紧抓江苏沿海地区开发机遇,加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合作,形成与临港产业区的错位发展和合理分工协作。第13条 与扬州依托扬州、对接扬州、服务扬州,优化资源配置和城市功能结构,有效利用交通等设施的综合效益,实现与扬州
12、的分工互补、统筹协调发展,增强竞争优势,提升区域地位。第14条 与周边城市与周边泰州、姜堰、兴化、高邮等城市强化联系、分工协作;对接交通体系,统筹产业布局,共享基础设施,增强区域互助;共保生态环境,形成合力共同整治水环境和打造里下河地区生态保护区。第三节 发展策略第15条 经济发展策略1、第一产业以载体促发展(1)促进农业生产性载体的形成坚持“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方向,以高效农业科研、生产、加工、流通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体系,拉长增粗产业链,加快形成市域环路沿线农业产业带,推动现代高效农业集聚发展。
13、促进农用地流转,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形成各类农产品基地,作为江都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经营的主要载体。(2)加快农业服务性载体的建设在促进生产性载体形成的同时,加紧建设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农业服务平台等服务性载体,通过链条机制将与农产品生产有关的环节进行链接,提升农产品质量,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3)注重农业发展特色性载体的培育加强农业示范园区、农业观光园等集农业生产与农业旅游、农业示范为一体的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和休闲功能,形成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2、第二产业渐进式和跨越式发展相结合(1)渐进式发展策略升级优势产业对特钢生产
14、加工、车船制造及配套件、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进行升级,以优势产业现有产业链为基础,逐步培育科技研发设计环节,加大研发投入,侧重延伸培育和建设各类研发载体。(2)跨越式发展策略培育新兴产业加强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等新兴主导产业的培育,发挥综合交通优势,进行合理布局,逐步扩大其发展规模,并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延伸上下游产业链。 3、第三产业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生产性服务业(1)优势强化策略提升传统服务业在接受扬州辐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城市商业区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形成功能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巩固和提升大型专业市场既有的优势,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市场集群;以餐饮业等为突破,强化特
15、色,服务扬州。与周边培育共同主题,联合发展旅游,整合开发旅游资源。(2)结构优化策略培育生产性服务业依托江都既有的制造业基础,形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机制。以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要素市场为重点,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高效农业融合互动发展,着力构建大规模、多样化、新业态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一方面,借助制造业产业链的前后延伸,发展科技研发、信息服务、物流、服务外包、创意产业等;另一方面,立足生产经营的需求,提供金融、会计、咨询、法律等服务。第16条 社会发展策略1、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教育优质化、均衡化、现代化、终身化和国际化,全面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满
16、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同时,做好外来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满足江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加大科研投入,促进科技进步强化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主导,支持龙头科技产业的产品研发和相关技术攻关,组织实施一批具有示范影响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特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化研发项目。结合企业建立开发、推广的科技平台,积极吸纳和培养科技实用人才。提高现有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以职教园区和各产业园为载体,构筑人才培训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3、扩大就业,提高
17、人民生活水平把扩大就业、控制失业率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创业环境,鼓励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自我就业。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大力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加强职业培训,技能型人才结构趋向优化;加强劳动关系调处,促进劳动关系稳定发展;增加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积极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扩大就业渠道,扩宽就业空间。4、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速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差距;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面向社会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5、完
18、善公共安全与保障体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公共安全和应急系统建设,健全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完善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健全统筹城乡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扩大社保覆盖面,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医疗保险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第17条 生态环境建设策略1、完善治理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提高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19、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2、建设生态文明,增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节约、环保为原则,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着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建成国家生态市为目标,划定生态功能保护区并加强相应保护,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创造良好的宜居宜业环境。第18条 交通发展策略1、区域差别化构建不同等级的综合交通体系;对市域南北不同发展区域根据其用地布局情况差异化提供交通设施供给;对重要的景区、湿地保护区制定严格的交通设施供给目标和措施,在保障通达的情况下限制该范围内的交通设施供给。2、交通引导改变以需定供、用地派生需求、设施适应需求的传统理念,强调以供定需、统筹设施布局、调控需求增
20、长、引导土地利用。以交通枢纽引导城市中心体系构建,以提高各级中心的交通可达性,增强中心的辐射功能。以客运走廊引导城市有序扩展,中心城区内部通过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与公共设施和居住用地布局相结合,串联城市主要中心和枢纽,引导空间紧凑发展。以货运走廊引导产业空间布局,通过货运走廊与工业和仓储物流用地布局相结合,优化城市交通运行环境。合理组织货流线路,减少对城市客运交通的干扰。以交通分区引导城市用地开发,通过交通分区调控交通流量和方式、调整土地利用性质和强度。3、公交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供多样化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形成由轨道交通、BRT、常规公交、出租汽车等多方式组合的公共交通体系,提升公交系统的
21、运营和服务质量。4、停车调控采用分区、分类、分时相结合的停车调控策略,制定差异化的停车发展政策,统筹停车设施的需求与供给。以停车调控为手段分区域进行交通需求调控。对交通压力较大地区建立停车信息系统,诱导机动车交通出行线路,避免大量机动车进出对城市的干扰。大力推进停车配建标准的实施,优化停车设施供应结构。全面推行停车配建标准,实施公共建筑物配建车位向社会车辆开放政策。5、鼓励慢行交通构建“以人为本”的交通环境,创造安全、舒适的慢行交通空间。提高步行交通服务水平,增加步行交通服务设施,加强商业步行街交通管理,城市沿河、景区建设步行道路。对于非机动车采取“鼓励引导”策略,通过机非分道、完善城市支路网
22、络、优化交通管理等方式,改善交通秩序,方便市民出行。第五章 市域城乡统筹第一节 产业发展引导第19条 发展目标近期(2015年):GDP达到840亿元,年均增长13.0%,人均GDP达到7.54万元;中期(2020年):GDP达到1350亿元,年均增长10.0%,人均GDP达到11.4万元;远期(2030年):GDP达到2650亿元,年均增长7.0%,人均GDP达到20.4万元。第20条 总体定位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着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第21条 产业结构目标近期(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都 总体规划 文本 110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