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原理小抄.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汽车发动机原理小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发动机原理小抄.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汽车发动机原理小抄.精品文档.发动机性能指标:动力性指标(功率、转矩、转速)经济性指标(燃料与润滑油消耗率)发动机的实际循环是燃料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过程,它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等多个过程所组成。工质:把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媒介物质称为工质。假设:1)以空气作为工质,并视其为理想气体,在整个循环中物理及化学性能保持不变,工质的比热容为常数。 Cdq/dt 2)不考虑实际存在的工质更换以及泄漏损失,工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循环是在定量工质下进行的,忽略进、排气流动损失及其影响。3)把气缸内的压缩和膨胀过程看成是完全理想的绝热等熵过
2、程、工质与外界不进行热量交换。4)分别用假想的加热与放热过程来代替实际的燃烧过程与排气过程,并将排气过程即工质的放热视为等容积放热过程。熵是从热力学理论的数学分析中得出来的,定义也是数学式子给出的。 dSdq/T 熵是状态参数,其数值与过程性质无关。对应实际过程:定容加热循环:点燃式发动机(汽油机)混合气燃烧迅速,近似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燃气轮机、高增压和低速大型柴油机 受燃烧最高压力的限制,大部分燃料在上止点以后燃烧,燃烧时气缸压力变化不显著。混合加热循环:高速柴油机(车用柴油机) 其燃烧过程视为定容、定压加热的组合。评价理论循环的指标是用循环热效率t和循环平均压力Pt。二、循环热效
3、率t t是工质所做循环功W(J)与循环加热量Q1(J)之比,用以评定经济性 tW/ Q1(Q1Q2)/ Q11(Q2/ Q1)CdQ/dt-工质的比热 t11/k1 影响t的因素:1压缩比随着压缩比的增大,三种循环的t均提高。提高率随着压缩比的不断增大而逐渐降低。2绝热指数K(等熵指数)绝热指数K增大,循环热效率t提高。3压力升高比在定容加热循环中,随着加热量Q1的增加,值成正比加大。若保持不变,则工质的膨胀比也不变,使得循环放热量Q2相应增加,而Q2/ Q1不变,t亦不变。在混合加热循环中,当循环的总加热量Q1和不变时,增大,则减小,平均膨胀比增加,相应的Q2减少,t提高。注意:压缩比和压力
4、升高比的增加将导致最高温度Tz和最高压力Pz的急剧上升,受到材料的耐热性和强度的限制。4预膨胀比 在等压加热循环中,随着加热量Q1的增加,值加大。若保持不变,则放出的热量Q2增加,t下降。因为这部分热量是在膨胀比不断降低的情况下加入的,总的作功能力下降。在混合加热循环中,当循环的总加热量Q1和不变时,值增大,意味着等压加热部分增大,同样t下降。pt(kpa)是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功,用以评定动力性 ptW/Vs Vs气缸工作容积(L)。注意:是Pt随压缩始点压力Pa、压缩比、压力升高比、预膨胀比、绝热指数K和热效率t的增加而增加。三种理论循环的比较:1)Q1相同,相同 , 提高混合加热循
5、环热效率,应增加定容部分的加热量(即增大值)。2)Q1相同,最高压力pz相同,而不相同. 故对高增压这类受机件强度限制,其循环最高压力不得过大的情况。提高,同时增大定压加热这部分的热量有利。约束和限制:1)结构条件的限制 提高压缩比和压力升高比对提高循环热效率t起着有利的作用,但将导致最高循环压力pz的急剧升高,这势必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可靠性,为此只好增加发动机的质量,结果造成发动机体积与制造成本的增加。2)机械效率的限制 发动机的机械效率m是与气缸中的最高循环压力pz密切相关的,因此该值决定了曲柄连杆机构的质量、惯性力以及主要承压面积的大小等。不加限制地提高以及,将引起m
6、的下降。从有效指标上看,将直接导致由压缩比和压力升高比提高带来的收益得而复失。这一点,对于本来压缩比已经提高的柴油机来说更为明显。3)燃烧方面的限制 若压缩比定得过高,汽油机将会产生爆燃、表面点火等不正常燃烧现象。对于柴油机而言,过高的压缩比将使压缩终了的气缸容积变得很小,对制造工艺的要求极为苛刻,燃烧室设计的难度增加,也不利于燃烧的高效进行。工质受压缩的程度用压缩比表示。 压缩过程的作用是增大工作过程的温差,获得最大限度的膨胀比,提高热功转换的效率,同时也为燃烧过程创造有利的条件。n1称为平均压缩多变指数 影响n1的因素:工质与缸壁的热交换工质本身的泄漏 在使用中,对压缩过程而言,主要应注意
7、气缸的密封。如果密封不良,将使压缩终点的工质温度、压力下降,以致起动困难,功率减少。燃烧过程的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温度升高。放出的热量越多,放热时越靠近上止点,热效率越高。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接近于定容加热:混合气在上止点前由电火花点燃,火焰迅速传遍整个燃烧室,工质的压力、温度剧烈上升。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接近于混合加热:开始,近似于定容加热,接着,是一面喷油,一面燃烧,该过程接近于定压加热。 柴油机的最高爆发压力pz很高,但因相对于燃油的空气量大,所以最高燃烧温度Tz值要比汽油机低。变指数n2是不断变化的。n2称为平均膨胀多变指数补燃:一些燃料不能及时燃烧,在膨胀行程中继续
8、燃烧的现象。 由于柴油机的膨胀比大,转化为有用功的热量多,热效率高,所以膨胀终了的温度和压力均比汽油机小。五、排气过程 如果发现排温偏高,应立即查明原因。第三节 实际循环的评定-指示指标, 指示指标:是用来评定实际循环质量的好坏,它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实际循环的动力性: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 实际循环的经济性:指示热效率、指示燃料消耗率一、指示功Wi和平均指示压力Pmi指示功:指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到的有用功Wi(kJ)。 非增压: Ai 压缩、燃烧、膨胀行程所围面积A1 进排气消耗的面积(泵气损失)Wi(AiA1)ab, 指示功Wi反映了发动机气缸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所获得的
9、有用功的数量,它除了和循环中热功转换的有效程度有关,还和气缸的工作容积的大小有关。平均指示压力pmi:是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指示功。pmiWi /Vs即:pmi是一个假想的平均不变的压力,以这个压力作用在活塞顶上,使活塞移动一个行程S所做的功,即循环的指示功Wi。pmi是从实际循环的角度评价发动机工作容积利用率高低的一个参数,是衡量发动机实际循环动力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二、指示功率Pi. 发动机单位时间所做的指示功,称为指示功率Pi。发动机指示功率(KW):PiWi(n/60)(2i/)(pmi Vsin)/(30)式中 -行程数。四行程4,二行程2。指示热效率i:是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
10、消耗的燃料的热量之比值。 iWi /Q1指示燃料消耗率bi:是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指示燃料消耗率 bi(B/ Pi)103 i(3.6/ bih)106。式中 h-为燃料的低热值(KJ/Kg)。从统计范围:i柴油机i 汽油机 i四冲程i二冲程指示指标只能评定工作循环的好坏, 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性指标是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为基础,代表了整机的性能,通常称它们为有效指标。1有效功率Pe; 发动机的指示功率Pi并不能完全对外输出,功在发动机内部的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有损失,这些损失包括:1)发动机内部零件的摩擦损失。2)驱动附属机构的损失。3)泵气损失,指进、排气过程所消耗的功。机械损失功率Pm:
11、 PePiPm 2 .有效转矩 : 发动机工作时,由功率输出轴输出的转矩称为有效转矩Ttq。PeTtq n/95503平均有效压力pme:平均有效压力pme:指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输出的有效功。Pe(pme Vsin)/(30)pme值大,说明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对外输出的功多,做功能力强。它是评定发动机动力性的重要指标。4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Cm提高发动机转速n,即增加单位时间的做功次数,从而使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和功率大。Cm2S n /60S n /30 Cm已成为表征发动机强化程度的参数。即对于高速发动机,在结构上采用较小的行程缸径比(S/D)值。但S/D值小会造成燃烧室高度减小,其表面
12、积与容积的比A/V值增大,混合气形成条件变差,不利于燃烧。二、发动机经济性能;1有效热效率e 有效热效率e:是发动机的有效功We(J)与所消耗燃料热量Q1之比值 eWe/Q12有效燃料消耗率be ,有效燃料消耗率be:是指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be(B/ Pe)103三、发动机强化指标;升功率PL和比质量me升功率PL(kw/L):是发动机每升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PLPe/Vsi(pme n)/ 30PL愈高,发动机的强化程度愈高,发出一定功率的发动机尺寸愈小。比质量me(kg/kw):是发动机的干质量m与所给出的标定功率之比。它表征质量利用程度和结构紧凑性。mem/Pe,干质量:未加燃油
13、、机油、冷却液的发动机质量。比容积Ve(m3/kw):发动机外廓尺寸与其标定功率之比。2强化系数pme Cm ,平均有效压力Pme与活塞平均速度Cm的乘积称为强化系数。其值愈大,发动机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愈高。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强化程度继续提高。1排出的有害气体:CO、HC、NOx 2排气微粒发动机的机械损失消耗了一部分指示功率,而使对外输出的有效功率减少。机械损失的组成部分:活塞与活塞环的摩擦损失轴承与气门机构的摩擦损失驱动附属机构的功率消耗流体摩擦损失驱动扫气泵及增压器的损失 Pf表示其损耗的功率,扫气泵或增压器所消耗的功率为PB,泵气损失功率Pp, 表示高速发动机中的摩擦损失 PmPfPp
14、PB一、机械效率m平均机械损失压力pmm(Mpa):单位气缸工作容积的机械损失功。 pmmpmipme机械效率m:是有效功率和指示功率的比。 mPe / Pipme / pmi1(Pm / Pi) 1(pmm / pmi) m值愈接近于1,发动机性能好。二、机械损失的测定:倒拖法这种方法在具有电力测功器的试验条件下方可进行。测量结果比实际要大,汽油机用得较多。2灭缸法此法仅适用于多缸发动机。相当准确,其误差在5%以下。3油耗线法(又称负荷特性法)-此方法的基础是,假设转速不变时pmm和i都不随负荷的增减而变化。个方法虽然只是近似方法,但只要在低负荷附近,燃油消耗量曲线为直线就相当可靠,即使没有
15、测功器和示功器也能进行测定。不适用于用节气门调节功率的汽油机。4示功图法-试验结果的正确程度往往决定于示功图测录的正确程度,示功图法一般用于当上止点位置能得到精确校正时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结果。三、影响机械损失的因素:1气缸直径及行程PmK(SDm)1/2/DD-气缸直径;S-活塞行程;Dm-曲轴的平均半径;K-与气缸数和转速有关的常2摩擦损失(1)活塞组件,影响摩擦损失的主要因素:活塞环的结构与组合;活塞裙部的几何形状;缸套的温度及配合间隙。(2)曲轴组件,主要措施:减少运动件的惯性质量,可降低轴承负荷,有助于轴承宽度和轴径减小。(3)配气机构,主要措施:减小配气机构运动件质量,降低弹簧负荷;在
16、摇臂与凸轮接触面处加入滚动轴承。3转速n(或活塞平均速度Cm),转速n上升,Pm增加,m下降。在n相同时,Pm柴油机Pm汽油机:因为柴油机的高、气缸压力高、运动部件质量大。 提高n来强化发动机,m下降是主要障碍。4负荷,当发动机n一定,而负荷减小时,平均指示压力pmi随之下降,pmm的变化很小。5润滑油品质和冷却水温度 粘度:大,分子内摩擦大,流动性差,摩擦损失增加。但承载能力强,易保持液体润滑状态。小,分子内摩擦小,流动性好,摩擦损失减少。但承载能力差,油膜易破裂而失去润滑。粘度比:粘度随温度的变化程度。其值愈大,粘度随温度的变化愈大。希望粘度随温度变化小,以保证发动机在各种热状态下工作良好
17、。 选用润滑油的基本原则:一般情况:粘度大:强化发动机、轴承负荷高。粘度小:转速高,配合间隙小。 减少下述述各项损失,提高实际循环的热效率是发动机性能研究的目的。1实际工质的影响理论循环中比热容C常数。Cdq/dt,相同的放热量,使实际循环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小于理论循环,结果使和p下降。2换气损失其中包括:泵气损失 排气门在下止点前提前开启而产生的损失。3燃烧损失4传热损失 ,汽油机较柴油机要大:汽油机因相对的空气量少,混合气浓,缸内燃烧温度高。汽油机不完全燃烧损失是采用浓混合气,所以汽油机要采用稀混合气燃烧。3)对于柴油机,不完全燃烧主要是混合气形成及燃烧组织不完善。1发动机所耗燃油的热量Q
18、T(kJ/h)QTBhB-每小时的耗油量;h-燃料的低热值2. 转化为有效功的热量QE(kJ/h):QE3.6103 Pe3燃料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B(kJ/h)不完全燃烧:汽油机:采用空气不足的浓混合气;柴油机:空气和燃料混合不均。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是指排气过程和进气过程。判断换气过程是否完善的指标:已燃气体是否排尽新鲜工质是否充分。取决于:与换气过程有关的各种附属系统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汽油机:混合气组成和均匀分配;柴油机:缸内气体流动。发动机的运行状态(高速、低速)影响:汽车的经济性、排放、噪声及乘坐的舒适性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指从排气门或排气口(二行程)开启至进气门或排气口关闭的整个阶段。
19、换气过程的阶段: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和气门迭开四个阶段。1. 自由排气阶段:从排气门开启到气缸压力达到排气背压(排气管内压力)的这个时期。发动机的排气门往往都在膨胀行程达到末期前,即活塞达到下止点前的某一位置提前打开,称为排气提前。排气提前角:从排气门打开到下止点这段曲轴转角. 排气门刚打开时,缸内压力远高于排气管内压力,随着排气过程的进行以及排气门流通截面的逐渐增大,排气管内的压力将逐渐升高,直至在某一时刻达到或接近缸内压力。这一阶段由于正向压力差的存在,排气可以自发地进行。排气流动处于超临界状态,废气以当地声速c(m/s)流过排气门开启截面 c(KRT)1/2,K-绝热指数;R-气体常
20、数Nm(kgK);T-气体的绝对温度(K)。在超临界排气时期,废气流量:与排气管内压力无关只决定于气缸内气体的状态和气门的有效开启面积。排气流动处于亚临界状态,在超临界排气时期,废气流量:缸内与排气管内的压力差;气门的有效开启面积。自由排气阶段中排出的废气量与发动机的转速无关,但在高转速时,同样的排气时间对应的曲轴转角将大为增加。随发动机转速的增加应增大排气提前角2.强制排气阶段:自由排气阶段结束后,气缸内的废气是由上行活塞强制推出,直到排气门关闭的这个时期。 排气门不允许刚好在活塞达到上止点时关闭,而应在上止点后一定角度时关闭,这就是排气迟闭。排气迟闭角:从上止点到排气门完全关闭这段曲轴转角
21、。3进气过程:从进气门开启到关闭的全过程。为了使得在进气过程开始时,进气门有一定的流通截面,以减少进气过程的阻力,增加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进气门一般也在上止点前提前开启,称为进气提前。进气提前角:从进气门打开到上止点这段曲轴转角。为了利用在吸气过程中形成的进气管内气流的流动惯性,实现气缸的过后充气,进气门不在下止点关闭,而是在下止点过后的一定角度时延迟关闭,即进气迟闭。进气迟闭角:从下止点到进气门完全关闭这段曲轴转角。当排气门刚开启,废气涌向排气管时,排气管压力急剧上升,产生正压力波并在管内往复传播和反射。在进气行程初期,由于气门开启面积小,节流很大,活塞又向下运动,因此缸内产生很大的负压,新
22、鲜工质流入气缸,同时在进气管内引起负压力波,在管内往复传播和反射。4气门迭开:进气门提前开启和排气门延迟关闭,从时刻上看都位于上止点前后,这样就会在排气行程上止点附近出现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特殊现象,称为气门迭开。气门迭开角:气门迭开时相应的角度,它等于排气迟闭角和进气提前角之和。非增压:汽油机:迭开角过大时高温废气倒流进气管,造成进气管回火,故其气门迭开角较小。柴油机:可采用较大的迭开角,增加扫气效果。增压:柴油机:增压柴油机采用比非增压柴油机大的气门迭开角.汽油机:其气门迭开角仍较小。转速:转速增加时,气门迭开角也应加大换气损失定义:理论循环换气功与实际循环换气功之差。排气损失: 从排气门
23、提前开启直到进气行程开始,缸内压力达到或接近进气管压力之前,在此阶段所损失的功。排气损失可分为:自由排气损失和强制排气损失。自由排气损失:是因排气门提前开启,排气压力线开始偏离理论循环膨胀线,引起膨胀功的减少。强制排气损失:是活塞将废气推出所消耗的功。影响排气损失的因素:排气提前角:随着排气提前角的增大,自由排气损失增加,而强制排气损失在减少.发动机转速:两者之和在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转速升高时,排气提前角应加大.降低排气损失的主要措施:减小排气系统的阻力;降低排气门处的流动损失;合理确定排气提前角。2进气损失: 由于进气道、进气门等处存在流动阻力损失称为进气损失。降低进气损失的主要措施: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发动机 原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