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掘机电精细化管理标准.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煤矿采掘机电精细化管理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采掘机电精细化管理标准.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煤矿采掘机电精细化管理标准.精品文档. 轨道运输安全设施安装使用管理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采掘轨道运输及安全设施的安装使用管理。二、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铺设标准1.1 60万吨及以上矿井井下运输大巷铺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铺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60万吨以下矿井主要运输大巷及采区斜巷应使用22kg/m及以上轨道;综采工作面轨道不低于22kg/m;炮采工作面或掘进工作面的轨道不低于18kg/m。1.2 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轨道接头必须使
2、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4根螺栓固定,井下铺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1.3 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1.4 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1.5 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1.6 接头采用悬接时,30km/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
3、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1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外2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30km/m轨道)、220mm(22kg/m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1.7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可偏差设计值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1.8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
4、不超过50mm。1.9 井下轨道轨距为600mm,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允许偏差为;曲线段加宽后允许偏差为 ,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一般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允许偏差为;曲线段加宽后允许偏差为。1.10 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不得使用杂拌道【同一条运输线路或区段范围内有两种不同型号的轨道(分支除外)或轨道长度低于2.5m的成为杂拌道】。所用道岔的钢轨型号不得低于线路的钢轨型号。1.11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两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误差不大于5mm;曲线段加高后误差不大于5mm。一般运输线路轨道水平允许偏差不大于10mm,消灭阴阳道。1.12 轨道轨枕质量合格,铺设符合设计要求,接头处轨枕
5、无失效,无两根以上轨枕连续失效(腐朽、损坏、断裂、悬浮、不起作用者为失效),轨枕与轨道垂直。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枕间距为700mm,偏差不超过50mm;一般运输线路轨道轨枕间距为800mm,偏差不超过50mm。主要运输线路轨枕采用水泥轨枕;一般轨道运输线路采用木轨轨枕规格(宽高)不小于120mm150mm。1.13 轨道道钉规格应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混凝土轨枕螺栓、压板紧固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每月应对轨道及轨枕各部螺栓滴油1次。1.14 斜巷轨道地辊要齐全、灵活可靠。地辊架要具有防脱闭锁功能,地辊之间一般间距为15m,最大距离不超过25m,以轨枕、道木无明显磨痕为准,巷道
6、内变坡点处应增加地辊,变坡坡度在15。以上的,在此变坡点处应装置直径不小于300mm的地辊,地辊坑内应清洁,无杂物积水。1.15 轨道路基必须无严重塌坡、低鼓、沉降现象。主要运输线路轨道道砟厚度不小于100mm,个别底板突出处不小于50mm,道砟应埋没轨枕2/3,轨枕必须露出1/3,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一般运输线路轨道道砟不超过枕面,不低于枕面1/3。轨道道砟的粒度应符合标准要求,必须捣固坚实,无空板、吊板现象。1.16 有架线电机车通过的主要运输轨道两平行钢轨之间,每隔50m应连接1根断面不小于50mm2的铜线或其他具有等效电阻的导线。线路上所有钢轨接缝处,必须用导线
7、或采用轨缝焊接工艺加以连接。连接后每个接缝处的电阻,22kg/m钢轨不得大于0.00021,30kg/m钢轨不得大于0.00019。不回电的轨道与架线电机车回电轨道之间,必须加以绝缘。第一绝缘点设在两轨道的连接处;第二绝缘点设在不回电的轨道上,其与第一绝缘点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1列车的长度。对绝缘点必须经常检查维护,保持可靠绝缘。在与架线电机车线路相联通的轨道上有钢丝绳跨越时,钢丝绳不得与轨道相接触。1.17 轨道严禁用气割进行截割,如需截割的必须使用切轨机,运输大巷轨道不允许进行截割分段(较短距离修整除外)。轨道截割头平面应与轨面垂直,锯切面不得歪斜。轨道截割头进行重新加工道夹板螺栓孔时,必须
8、用钻床进行加工,严禁使用气割割眼。螺栓孔直径为22mm,孔水平中心线离轨面距离:30kg/m型号轨道为51.9mm,22kg/m型号轨道为59.7mm。第一个螺栓孔中心距截割面距离30kg/m型号轨道为60.5mm,22kg/m型号轨道为63.5mm。第二个螺栓孔中心距第一个螺栓孔中心距离为127mm。2.道岔的铺设标准2.1 道岔轨距按标准加宽后不大于3mm,辙岔前后的轨距偏差为。2.2 尖轨前端、直曲连接轨中部和道岔后部的两股钢轨的水平偏差不大于5mm。2.3 道岔水平方向直线目视平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曲线目视圆顺,用1m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不大于2mm,用2m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
9、不大于3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在局部巷道低鼓教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2.4 轨面前后高低目视平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2.5 道岔接头处两轨面高低和内侧左右错差不大于2mm。2.6 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2mm,无跳动。尖轨损伤长度不超过100mm,在尖轨顶面宽20mm处与基本轨高低差不大于2mm。2.7 尖轨开程为80110mm。2.8 尖轨根部轨缝不大于8mm,其他轨缝与线路部分的轨缝要求相同。2.9 心轨至护轨工作边距为572mm,偏差为2mm。2.10 护轨零件齐全,安装牢固,无松动、失效现象。心轨尖端与护轨工作边中心垂直相对,偏差为50mm。
10、2.11 心轨在顶面宽35mm处和翼轨喉部的垂直磨耗不超过7mm,铆钉无松动,焊缝无裂纹。2.12 滑床板应与轨底面贴合,其间隙不超过2mm。2.13 基本轨与连接轨垂直磨损不大于7mm。2.14 轨撑应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1mm,数量齐全,无松动现象。2.15 扳道器拉杆零件齐全,连接牢固,动作灵活可靠,安装道岔处应使用长轨枕。2.16 主要运输大巷应装设司控道岔,司控道岔应动作灵活,控制箱完好,同一程序的司控道岔安装间距不得小于控制器控制距离,1个控制器不得使2个司控道岔同时动作。主要运输线路不得使用简易道岔。2.17 斜巷串车提升的线路,使用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4号,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
11、2m。2.18 同一运输线路使用不同轨型道岔应符合以下条件:2.18.1 可以采用较线路轨型高一级的钢轨,不允许采用低一级的钢轨。2.18.2 采用不同轨型道岔时,道岔前后端应各铺设5m与道岔轨型相同的钢轨,然后用异形道夹板与线路钢轨连接。三、挡车杠制作及安装标准1.制作标准1.1 挡车杠、底座、连接销轴应统一加工制作。1.2 挡车杠长度在选定挡车杠底座固定点后现场测量并计算确定。1.3 挡车杠采用11号矿用工字钢焊接制作,外宽420mm、中间横撑不少于3道且均匀布置,并刷防锈底漆和红白相间面漆,从下端开始,红白间隔300mm。1.4 底座采用20mm厚钢板制作,并刷防锈底漆和红色面漆。1.5
12、 连接销轴直径不小于30mm,防脱用8开口销。1.6 焊接件各焊缝均采用实焊,焊接不少于2遍,不得出现夹渣及砂眼。2.安装标准2.1 挡车杠安装位置(低端)分别在距离斜巷上平台变坡点下方略大于1列车长度的位置、下平台变坡点上方略大于1列车长度的位置。2.2 挡车杠中心线应与轨道中心线重合,其偏差不得大于50mm,挡车杠常闭时(低端)应能落到底,距离轨面的高度最大不得超过200mm,两低端高差不大于20mm,挡车杠与巷道底板的夹角为45。 60。;打开时高度不得低于1.6m(通过矿车、花车等车辆)、2.1m(运输支架或运输特殊设备时)。2.3 斜巷长度不超过30m的巷道,将上下车场挡车杠联锁;超
13、过30m时应分开安装上、下车场挡车杠。2.4 斜巷长度超过100m的巷道,上车场应安装联锁挡车杠。其中,上平台挡车杠在常闭状态下低端距离变坡点0.51m,下挡车杠安装位置在变坡点下方略大于1列车的位置。2.5 当巷道长度达到300m时,应安设1套跑车防护装置,当超过300m时,每增加200m时增加1道跑车防护装置;当有多套防跑车装置时,每套防跑车装置之间的间距200m左右且均匀布置。2.6 上、下山掘进时,距耙装机尾不超过15m安装一道常闭挡车杠,挡车杠底座应采取上述方式可靠固定。2.7 斜巷段设有甩车场时,应在变坡点向上1m左右的位置安设1道常闭式挡车杠。2.8 斜巷临时停车点(包括各采掘区
14、队临时停车装卸料点、巷修巷道临时装车点、清理水仓停车点等),在停车点矿车后必须有能将车辆可靠阻住的挡车装置。3挡车杠底座固定3.1 主要运输斜巷应在挡车杠的位置装设横梁(横梁的材料应用不小于11号的矿用工字钢),挡车杠固定在横梁上。当顶板岩石稳定不破碎时,可在巷道顶板打2根201800mm的高强度锚杆,将底座固定在巷道顶板上。3.2 当顶板岩石破碎时,可在巷道顶板打2跟锚索,将底座固定在巷道顶板上,将挡车杠用销轴铰接在底座上。3.3 底座与巷道顶板应贴实,挡车杠与底座连接必须用30销轴铰接,销轴必须有防脱性能。3.4 当架棚巷道顶板无法打锚索时,可采用20圆钢、10mm中厚钢板加工2个梁卡,分
15、别把底座两端与棚梁卡紧,同时用15.5以上的钢丝绳将该梁与其上、下方相邻的2根棚梁穿在一起,并用绳卡连接、卡牢,形成三棚联锁。3.5 当底座固定处巷道顶板不平时,可用加垫铁或垫木的方式垫平(垫铁或垫木中间钻孔,锚杆穿入中间钻孔),保证挡车杠安装后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重合,偏差不大于50mm。4.气(电)动推杆安装4.1 安装气(电)动推杆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掌握推杆安装的工作条件,安装工序、固定方法、连接方式、调整方法、气(电)压等级等主要参数。4.2 根据安装地点巷道高度及挡车杠提升高度确定推杆底座的安装位置,然后确定导向滑轮的安装位置,再根据气(电)动推杆的行程确定挡车杠的起吊点位置和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采掘 机电 精细 管理 标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