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变形观测细则.doc
《沉降变形观测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变形观测细则.doc(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沉降变形观测细则.精品文档.哈齐铁路客运专线HQTJ-4标三分部线下工程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哈齐铁路客专HQTJ-4标三分部二一年四月1 总则1.0.1 为预测哈齐铁路客专HQTJ-4标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等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砟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实施细则。1.0.2 本细则适用于哈齐客专铁路HQTJ-4标线下工程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未包括的内容,应按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或另行研究确定。1.0.3 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
2、实可靠,能全面反映线下工程实际变形特征。1.0.4 沉降变形评估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地质情况、工程措施确定,能够准确预测结构物工后沉降。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以区段为单位实施。1.0.5 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是确定无砟轨道铺设关键时间节点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需加强“零周期”(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1.0.6 沉降变形观测过程中必须与评估紧密结合,加强动态协调,以及时发现沉降异常情况。1.0.7 本线有砟轨道客专地段测量要求与无砟轨道地段按相同标准进行。1.0.8 本方案适用于哈齐铁路客运专线(含过渡段)、桥梁、涵洞等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1.0.9
3、 工作依据如下: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5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6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7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8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9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10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11哈齐客专铁路工程设计文件;12铁道部有
4、关规定。1.1 总体工程概况哈尔滨至齐齐哈尔铁路客运专线地处东北地区黑龙江省西南部与内蒙古、吉林三省区交会处,线路起自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向西北方向经肇东、安达、大庆,止于齐齐哈尔市。1.1.1 项目简述哈齐铁路客运专线连接了哈尔滨、齐齐哈尔两个黑龙江省的最大城市,经由中国的油都大庆,是黑龙江省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本段为HQTJ-4标三分部二队,位于既有滨洲线右侧,里程DK196+897.45DK218+000,正线长度 21.1km,路基土石方188.8万m3,其中站场土石方38.1万m3, CFG桩279.6万m;桥梁总长4555.58m(特大桥2座)。1.1.1.1工程范围本标段主要内容
5、包括:DK196+897.45DK218+000段内的路基、桥涵、站场和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等。1.1.2 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1-2。表1-1-2 正线主要技术标准表序号项目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2正线数目双线3设计速度250km/h4最小曲线半径5500m5最大坡度206线间距4.8m7牵引种类电力8列车类型动车组9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10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11行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CTC)1.1.3 自然条件1.1.3.1地形地貌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客运专线铁路处于冲积平原(松嫩平原)区。哈尔滨站至松花江南岸为松花江阶地,地形平坦,海拔高程一般为130160m。松花
6、江南岸至对青山属于松花江河床及河漫滩,地势平坦、开阔,松花江水面较宽,河床坡降较小,河道蜿蜒曲折,具典型辫状河流。海拔高程一般为110130m。对青山至齐齐哈尔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稍有起伏,局部为洼地、水泡及沼泽地,偶见固定、半固定沙地及沙丘、沙岗,海拔高程一般为140160m,一般高差2.05.0m。沿线河流均属松花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嫩江以及一些小的支流。松花江自西向北东流经本线,河床宽度0.51.5km,河道弯曲,河谷宽阔平坦,地势低洼,高程在110140m之间,沼泽湿地、牛轭湖等发育。两侧有阶地或残留阶地存在,河谷及河漫滩有自然堤、沙丘和沙岗零星分布。嫩江自北向南流,河谷宽阔平
7、坦,高程140150m,河床缓倾斜,河曲发育,有断续的自然堤分布,河水流量受降雨的影响随季节变化明显,平时水量较小,雨季(一般为七、八月份)水量暴涨。线位位于嫩江东岸冲积平原,分布有较大范围的沼泽化地段。1.1.3.2 地质条件沿线分布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及第三系地层。第四系(Q)可分为全新人工堆积层、主要分部于沿线道路及城镇附近;新近沉积层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的沼泽及湿地内;更新统湖积层主要分布在龙凤至齐齐哈尔间冲积平原的深部;冰水冰川层主要分布在沿线局布深部。第三系上新统泰康组N2t,主要分部哈尔滨至安达间的深部。不良地质现象有风积砂、季节性冻土、软土、松软土、盐渍土及膨胀土(岩)等地质类型。1
8、.1.3.3 地震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附录A,并结合地震安评结果以及现场调查各工程设置情况,将沿线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划分,起点终点,0.05g(地震基本烈度度)。1.1.3.4气象条件沿线大部属于中温带亚湿润亚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严寒干燥漫长,夏季多雨凉爽,春、秋季干旱多风;蒸发强烈且持续时间长,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约3倍左右由于沿线最冷月平均气温均低于-15,属严寒地区。年平均气温4.14.7,极端最高温度38.740.8,极端最低温度-36.8-39.3;年平均降雨量418.1537.5mm,最大积雪厚1324cm,最大度季节冻土深度189272cm。
9、 1.2 工程特点及重难点1.2.1 工程特点本标段工程位于东北严寒地区,有效施工期短。为满足工期要求,除部分工程需安排冬季施工外,应对各专业工程进行周密组织、合理安排、协调施工,确保工期目标。不良地质现象如风积砂、季节性冻土、软土、松软土、盐渍土及膨胀土(岩)等地质类型多,工程规模庞大,工期紧。1.2.1.1 线路长,工程规模大。本段土建工程正线长度21.1km;主要工程量:路基16.544 km、框架涵25座,等。本段具有施工线路长,工程规模大,管理跨度大等特点,施工中要针对不同的地域、地质、环境、人文等特点组织施工。施工中需要高度重视科学组织,精心安排,搞好施工工序安排及组织好各类施工物
10、资的合理调配。(一)任务名称、测量阶段 新建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城际铁路(哈齐城际铁路)四标三分部变形观测。 (二)任务来源、目的、用途根据哈齐城际铁路公司要求,对该标段建立高精度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以满足高速铁路测量规范(TB10601-2009)中“使测量成果满足哈齐铁路客运专线施工等阶段的要求”。 (三)任务范围、内容1、任务范围:哈齐铁路客运专线四标三分部二队起自DK196+897.45止于DK218+000全长21.10255km。2、内容包括:根据哈齐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对工程测量精度的要求,及路基、桥梁等线下工程变形观测的需要,对本段进行加密点建立。建网原则:按照测量规范及设计要求,建立
11、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二等水准)。3、既有资料情况:设计院提供CPI点5个,CPII点28个,国家二等水准控制点13个,深埋水准点1个。2 组织管理2.1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2.1.1哈齐HQTJ-4标三分部成立线下工程沉降观测领导小组,桥工区、路一工区、路二工区,等各方成立工作小组;2.1.2 人员要求1成立领导小组:由HQTJ-4标三分部主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分部工程部、安质部、主管领导组成;2工作小组:由HQTJ-4标三分部总工任组长,有关技术人员组成;2.2 单位职责2.2.1 哈齐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观测数据真实、可靠。2.
12、2.2 职责如下:(1)施工单位是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责任主体,必须严格按有关规范、设计文件及建设单位要求做好各项工程施工过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2)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工作。(3)负责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及其观测设施的保护工作。(4)配置专业人员,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过程观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3.0.1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分为准备阶段、观测阶段。3.0.2应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各阶段成果报告内容要符合细则要求。3.1 准备阶段3.1.1 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13、:3.1.1 准备阶段工作流程图3.1.2 对应流程图上编号工作内容如下:1人员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测量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方法主要为授课和答疑; (2)对测量技术人员进行测量要求技术培训。(3)线下工程沉降计算值。2技术交底:明确技术要求:(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设置要求;(2)观测设备埋设要求;(3)对线下工程变形观测频次提出明确要求;(4)对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3建立变形观测网(1)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应明确基准点、工作基点与线下工程结构物相对位置,明确路基、桥梁、过渡段等结构物观测点的里程。(2)填写观测断面及观测点位置与工程属性信息,详见附表;(3)填写基准点与工
14、作基点信息表,详见附表;4埋设观测设备: (1)按细则要求埋设观测设备;(2)观测点标志要醒目,并由测量小组专门负责测点的保护与调整;3.2 测量阶段3.2.1 工作内容如下:(1)原始观测资料必须随观测进度整理,严格执行签署制度;(2)必须确保观测质量和观测时效。每个测段的资料测完后,必须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如发现测量精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应马上组织进行重测;(3)及时对沉降结果进行分析,当发现测点观测数据异常时(如墩台隆起或沉降突然加大等),应采取措施对观测结果进行核查,排除人为因素后应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建设单位和咨询单位;(4)对大面积水域中的水中墩观测等特殊情况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15、(5)按细则要求定期对沉降检测网的工作基点进行复测;(6)随观测进度同步整理资料,按照细则规定的文件格式和时间要求提供观测文件;4 沉降变形测量4.0.1 哈齐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路基等结构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路基(含过渡段)、桥涵工点具体要求确定。4.0.2 哈齐客专铁路工程测量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4.0.3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一般不宜小于4公里,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4.0.4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4.0.5
16、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时,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的有关规定。4.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4.1.1 本线沉降变形测量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表4.1.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差中误差(mm)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mm)二等0.50.33.0三等1.00.56.04.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4.2.1 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
17、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沉降变形等级二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4.2.2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表4.2.2 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二等0.50.150.30.4DS05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三等1.00.30.60.8
18、DS05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注:n 为测站数4.2.3 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4.2.4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本线水平位移监测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软土地基等设计有特别技术要求的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表4.2.4 水平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作业要求一等1.53000.71/250000
19、按国家一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1501.01/120000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二等3.03001.01/120000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1501.81/70000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三等6.03501.81/70000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2002.51/40000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四等12.04002.51/40000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4.3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4.3.1 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观测点三类,其布设按下列要求: 1 基准点: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基准点使用全线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
20、、CPII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基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4.3.1的规定。19003004002015045040012345200注:1盖;2砖;3素混凝土;4素土;5冻土线图4.3.1 基准点标石埋设图2 工作基点。要求埋设在稳定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工作基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3 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
21、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4.3.2 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4.3.3 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检测。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6个月进行1次,尽可能结合精测
22、网复测进行。在区域沉降地区应每3个月进行1次复测。4.3.4 在区域沉降地区内,应对工作基点的沉降量进行监测,如果在两次复测期间,发现工作基点变形超出2倍中误差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和咨询单位,并提交观测资料。经核实后应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的各期实测高程进行修正。4.4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4.4.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4.4.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4.4.3 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 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进行往返观测,并取观测结果
23、的中数,经严密平差处理后的高程值,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2 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3 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实行“五固定”即“固定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4 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 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 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沉降 变形 观测 细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