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红和黑集.doc
《汽车理论红和黑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理论红和黑集.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汽车理论红和黑集.精品文档. F1 地面沿轮胎的法向反力总是偏前一距离a,使地面反力与车轮上垂直负荷W形成力偶Fza,它起到阻止运动的作用,称为滚动阻力偶。 汽车滚动阻力以滚动阻力偶的形式出现。 F2 真正作用在驱动轮上驱动汽车行驶的力为地面对车轮的切向反作用力Fx2,它的数值为驱动力Ft减去驱动轮上的滚动阻力Ff Fx2=Ft FfF3 在纵向滑动率s=15%30%之间,j值可达到最大,最大的jmax称为峰值附着系数。F4 附着率是指汽车在直线行驶时,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后驱动汽车的后驱动轮的附着率Cj2可表达为 不同的
2、行驶工况所要求的附着率是不一样的。汽车的附着条件是: jCj2 Cj2越小越容易满足附着条件。F5 车轮中心受到侧向力Fy,则地面给车轮以侧偏力FY,并产生侧偏角a(k为侧偏刚度)。在侧偏角较小时,FY与a成线性关系。F6 轿车轮胎的ka值在-28000 -80000N/rad之间。负的侧偏力产生正的侧偏角,侧偏刚度是负值。正的车轮侧向力,产生负的车轮侧偏力,产生正的车轮侧偏角,产生正的回正力矩。F7 其中FYr是外倾地面侧向力, kr是外倾刚度,为负值. r是车轮外倾角F8 其中Da是外倾侧偏角。kr是外倾刚度,为负值。k是侧偏刚度,为负值r是外倾角若车轮侧向力为正,那么地面侧偏力为负、车轮
3、侧偏角为正、回正力矩为正。若外倾角为正,那么车轮中心侧向力为正、地面侧向力为负、车轮侧偏角为负、回正力矩为负。F9 一般把旋转质量的惯性力偶矩转化为平移质量的惯性力,并以大于1的系数d计入,称为旋转质量换算系数,所以汽车加速阻力为dm (N) (汽车行驶加速度 m/s2 )d 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m汽车质量 kg ;式中去掉d,等式右边为平移质量的加速阻力;保留d为平移质量的加速阻力,加上回转质量的加速阻力。F10 d表达式: If: 发动机飞轮的转动惯量 kg*m2 Iw: 车轮的转动惯量 kg*m2有的越野汽车1档d值甚大,有可能使得汽车的2档加速度大于1档的。F11 汽车行使的附着条件
4、:Ft Fz2j汽车行使的驱动附着条件:Ff+Fw+Fi Ft Fz 2 jFz2 作用于驱动轮上的法向反作用力,NF12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即DCT(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或Twin Clutch Transmission)。它能在换挡过程中不间断地传递发动机的动力,因此可进一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AMT由于动力会中断而使车辆产生负的加速度,而DCT的总是正。F13 “熟悉变矩器的无因次特性(原始特性)。熟悉变矩器的基本参数:1) 2) 4)1) 其中K变矩比, TT涡轮转矩, TP泵轮转矩2) 其中i变矩器
5、速比, nT涡轮转速,nP泵轮转速3) 其中h变矩器效率, i变矩器速比4) 其中lp泵轮转矩系数,r工作油密度、g重力加速度、D变矩器有效直径汽车工况对变矩器的参数的影响可用透过度p表示,透过度是变矩器的重要性能参数。 其中Tpo为涡轮不转动时泵轮的转矩 lpo为涡轮不转动时泵轮的转矩系数 Tpc为偶合器工况即变矩比K为1时泵轮的转矩 lpc为偶合器工况即变矩比K为1时泵轮的转矩系数。P=1表示变矩器为不透性 P1表示变矩器为反透性 P1表示变矩器为正透性。显然只有正透性符合汽车的使用要求,在实际设计时,要求P1.2,通常乘用车(轿车)2 、其他车辆1.3-1.8。正透性变矩器汽车,在上坡时
6、因为速比减小,泵轮转矩系数增大,而增加了爬坡能力。变矩器汽车通常都有良好的低速动力性、良好的起步性、发动机不易熄火以及能吸收过载等优点,但它的高速动力性略差,有时最高车速有可能降低。但是由于:变矩器汽车较之机械变速器汽车,低速动力性好,加速时间少,停车时间也少,所以变矩器汽车的平均行驶车速,通常比机械变速器汽车高些。在机械变速器汽车的驱动力行驶距阻力曲线图中,其纵坐标与1档驱动力曲线之间有1个空白,说明此处无驱动力,只能通过离合器的滑摩提供起步时的驱动力,以实施起步。对于变矩器汽车来说,完全相反,此处的驱动力很大,起步性很好。F14 FbFj= Fz j (其中Fb即为Fxb,下同)为不抱死的
7、条件,否则即发生抱死。即得到最大地面制动力 Fbmax= Fz*j 式中:Fz 地面垂直反作用力;j 附着系数,此时车轮即抱死不转而出现滑移现象。Fp1左为车轮未抱死的区域,右为车轮抱死的区域。据此可分析:制动力大小、满载空载、j大小不同情况的抱死关系。F15 p67在本页空白处写:其中S为制动距离、uao为制动初速度、t2为制动间隙消除时间、t2制动力增长时间、abmax为最大制动减速度。此处所指制动距离是指:开始踩制动踏板,到完全停车的距离。它包括制动器起作用,和持续制动两个阶段中汽车所驶过的距离,S2和S3,相应的时间是t2和t3。”制动时,希望车轮滑动率为15%20%,此时出现最大纵向
8、附着系数。F16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的能力或按预定弯道行驶能力称为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汽车制动达不到方向稳定性有3个情况:制动跑偏;制动时后轴侧滑;制动时前轮失去转向能力F17 首先不希望出现后轮抱死,或后轮先于前轮抱死的情况,以防止危险的后轴侧滑;其次也不希望出现前车轮抱死,或前后车轮都抱死的情况,以维持汽车的转向能力,最理想的情况是防止任何车轮抱死,前后车轮处于滚动状态,这样才能确保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F18 请理解其静态部分(Gb/L、Ga/L)动态部分(Gjhg),以及轴荷转移,即前轴负荷增加,后轴负荷减少。F19 前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力之比,称为制动器至制动
9、力分配系数,用b表示, 即b= Fu1/ Fu 汽车总制动力 Fu=Fu1 + Fu2F20 理想的制动力分配特性要求b是可变的,但传统的制动器系统中(特别是货车制动系)其制动动力分配系数b设计成恒定的,即b=常数,因而其实际制动力分配特性如式b= Fu1/ Fu 所示是线性的, 其斜率为:b值恒定的制动系是不可能在所有的附着条件和汽车实际的装载情况下都使汽车实现理想制动的。F20 若在同步附着系数j0(例如为0.6)的路面上,汽车进行制动,则其前后制动力将从0开始沿b曲线增长,直到I曲线前后制动轮同时抱死。若在小于同步附着系数j0(例如为0.4)的路面上,汽车进行制动,则其前后制动力将从0开
10、始沿b曲线增长,直到与0.4的f曲线相交,其前后制动力开始按“0.4的f曲线”增长,此时其前轮抱死,直到到达I曲线,前后制动轮同时抱死。若在大于同步附着系数j0(例如为0.8)的路面上,汽车进行制动,则其前后制动力将从0开始沿b曲线增长,直到与0.8的r曲线相交,其前后制动力开始按“0.8的r曲线”变化,此时其后轮抱死,直到到达I曲线,前后制动轮同时抱死。”“从历程分析可知:只有b曲线在I曲线下方时,才能保证前轴先抱死,而不会后轴先抱死。而且,希望b曲线贴近I曲线,以提高制动效率。此外,希望b曲线与I曲线的交点远离坐标原点,以得到较大的同步附着系数j0。这些是b为常值的制动系统无法实现的,然而
11、电控制动装置EBD等技术可以做到。F22 j0= (l b - l b)/ hg (同一量车j0 在空载、满载时是不同的)其中j0同步附着系数、l即L为轴距、b为制动力分配系数、lb即b为质心到后轴距离、hg为质心高度。乘用车(即轿车)的同步附着系数j0应至少不小于0.7,以保证在0.7的良好路面上行驶时,jj0,这样制动时不会后轮先抱死。此外,从公式可看到b增加,即质心前移,会引起j0减小,这样制动时可能会后轮先抱死,这是很不利的。F23 f线是指前轮先抱死,后轮未抱死时,前.后地面制动力的关系曲线。F24 r线是指后轮先抱死,前轮未抱死时前,后制动力的关系曲线。若b曲线在I曲线下方,当制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 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