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的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的策略.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的策略.精品文档.浅谈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结合,交互地传递,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推进了语文教学的彻底改革。关键词 初中语文 信息技术 优势整合信息技术中的声音可以传情,动画可以激情,良好语文情景的渲染可以将学生置于彼情彼景,让学生身临其中,经历一次次情感交流的过程。再者,网络技术又给学生扩充了无穷的语文学习空间,学生徜徉其中,
2、其乐无穷,其语文学习的效果自然就不言而喻。要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语文学科改革,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就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只有这样,“初中语文”这朵红花才会在“信息技术”这片绿叶的衬托下开得更加娇艳。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相整合中的优势 将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课程相整合,就是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去,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带来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这些信息能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获取和保持知识,而且能够创设逼真的语文学习情境。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语文学
3、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切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在信息技术时代,语文教学必然有新的特点。 阅读:中国阅读学会会长曾祥芹教授从未来教育的角度,分别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阅读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和快读,信息时代的
4、阅读应高度重视略读和快读。学习一篇课文,要想让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起与课文相关联的一个相对独立的 “知识团”,或叫“知识树”,必须很好地带领学生进行一番自主探究活动。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自然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了。 写作:随着电子系统交换信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写作教学将面临变革:文学的地位会降低,实用文体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文体,组织和改编有关信息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技能将被视为获得并保持职业的主要技能之一,越想获得高职位,越得学会如何与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进行交际。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极大
5、地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经济、高效地实现; 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有效的交流方式; 可为语文素质的根本因素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二、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
6、动学习、探究。(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追求的是:1、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语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网络环境带给学生可享用的信息容量之大,内容之丰富,是远非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材所能比拟的。学生们依据自己的爱好在因特网上可以积累各类文学大家、科学家、伟人、模范人物等的资料库,他们可以汇集中国的名山大川于一方或几方小小的网页,可以走进中国两千年文明历史与圣贤大哲们进行直接对话,可以随意搜索一篇精美的诗词文赋进行低吟长诵。当然也可以把与所学课文相关的一些资料进行搜索整理,制作成一个个小巧玲珑的资料卡片 果真能如此,
7、我们还担心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我们还担心学生学起语文来味同嚼蜡吗?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可以带领学生自己制作电脑手抄报。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电脑作文等等,这样的语文学习是新课标所期待的。3、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
8、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二)这一模式的表现形态有:1、主题性研读:主题式研读指的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2、课文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心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进行即时评价。3、选择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
9、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这一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的良好设想如何落到实处呢?我的设想是每学期指定一本名著进行精读,要求学生按周次循序渐进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建立各部名著的研读网页。如建立三国演义研读网页,内容可包括: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全文,专家研究三国的论文,网上有关三国的精彩帖子,三国军事、文化、历史的相关资料,有关三国的壁纸、连环画、动画,相关网站的链接,还有供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论坛。诚然,语文学科有其独特的性质,信息技术再完美无缺也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它与语文的整合要建立在凸显语文学科性质的基础上。离开了这一点,两者的整合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只有紧紧抓住语文教学的个性,彰显语文教学的特色,再辅之以现代媒体的技术手段,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提高,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时代气息和生命活力!参考文献:.曾祥芹:新概念阅读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年12期.教育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00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2000年11月14日)教基200035号程仁华: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初探
限制150内